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125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电 子 备 课 教 案 项目内容课题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掌握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俄国的农奴制。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准备教材等。教学过程 一、俄国的农奴制1、农奴制的含义: 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方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

2、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在欧洲。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可以买卖或转赠。2、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农奴制正式确立。3、发展: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4、农奴制的危机 思考:当时俄国农奴制下的农奴处境怎么样? 材料1: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 法律大全

3、 材料2: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材料3:19世纪上半期俄国报纸上,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他们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学生回答:政治上:受压迫,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过渡: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步履维艰的工业发展 19世纪中期俄国伏

4、尔加河上的纤夫与英国蒸汽轮船俄国比较? 结论: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其它国家。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当时的俄国具备这些条件吗?自由劳动力: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人身自由;技术知识:手工工场阶段。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结论:步履艰难。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2、概括第一,俄国与西方国家有

5、较大的差距;第二,农奴制的存在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新思潮的涌动1、背景:青年军官受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2、新思潮的内涵 :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3、表现:(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2)平民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由于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俄国贵族中的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秘密成立一些革命团体,主张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沙皇统治。1825年12月,利用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彼得堡宣誓机会,举行武装起义,虽然遭到镇压,但它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标志着俄国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 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 : 知识分

6、子派别的划分: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划分 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农民自由与土地。 这些平民知 这些识分子,革命民主主义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虽然没有成功,但给沙皇和贵族地主敲响了丧钟。四、克里米亚战争1、时间:1853-1855年2、原因: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3、经过:见课本内容。4、结果: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2月,双方订立合约。5、 性质及影响(探究): 学生回答:俄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影响: 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推动了俄国在

7、六七年代的改革。板书设计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一、俄国的农奴制1、农奴制的确立与发展2、农奴制的危机3、农民的划分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2、概括三、“新思潮的涌动”1、背景2、概括三、克里米亚战争1、原因2、经过3、结果及影响教学反思 反思: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拓展,不能一言堂,不能照本宣科。作为老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电 子 备 课 教 案 项目内容课题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解为什么俄

8、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面。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过程与方法: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3

9、、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教学准备纲要、教材等。教学过程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导入方法一: 采用材料导入法: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看星星

10、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教师根据两段材料,分析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同时设问: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为什么俄国最终出现了由掌握国家政权的地主阶级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由此导入新课。一、 改革的酝酿1、宗旨: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

11、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2、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改革农奴制,但阻力大;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一些封建地主看到农奴制的废除已经是大势所趋,表示愿意有条件地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

12、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个人力量:亚历山大二世吸取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3、方案:(三套改革方案) (1)农业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3)草原地区:劳力缺乏,地主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组织“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主要由一些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这些官吏和地主贵族的代表分成

13、好几个派别,有的反对分地给农民,有的主张只允许农民赎一小部分土地。农民不仅要求从农奴身份下解放出来,而且也要求把地主土地无代价地进行分配,并不断斗争。面对农民运动的强大压力,最后政府否决了解放农奴而不给土地的草案。二、“二一九法令”:1、标志: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2、特点:包含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长时期、分阶段实施。3、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

14、灭。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赎买土地) 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40。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关于赎地

15、的手续和实质。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 的形式偿还。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

16、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 (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三、进步与局限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工厂和铁路工人增加一倍多;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列宁曾指出: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

17、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

18、主的支配,但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2)掠夺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材料回放】材料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材料二: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

19、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府。 列宁(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接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板书设计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 改革的酝酿1、 宗旨: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2、 表现:3、 方案:(三套改革方案)二、 “二一九法令”1、 标志2、 特点3、 内容三、进步与局限教学反思 反思: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不能以教师的教为主。作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

20、科电 子 备 课 教 案 项目内容课题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4、理解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

21、化历史浪潮的影响。5、运用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过程与方法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2、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教学重、难点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

22、革。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教学准备纲要、教材等。教学过程 近代化是一个科学概念,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社会近代化、个人近代化等各个方面。由此进入新课学习。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2、表现:(1)农业: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

23、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在此可引用沙皇政府颁布的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农民这样地获得了一定数量土地为私有产品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后,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2/3的国民经济产值来自农业。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

24、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80年代末,欧俄(俄国欧洲部分)43个农业省份中,有19个省已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了。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

25、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工业: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 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工业部门增加: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长期内部积累的

26、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1887年法国借款5亿法郎给俄国,18881889年,俄国又在法国发行19亿法郎的公债;到1906年,俄国向法国借款已达79亿法郎之巨。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表现在一是教材所提到的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

27、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大银行控制着全国约80%的资本。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特点: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废除农奴制使原来的等级

28、法院无法再存在了,必须改造以适应新的形势。1864年11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了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的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保证法官的独立性等。 (3)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俄帝国军队的许多弊病,如军事机构重叠、庞杂;装备落后,战术陈旧;军官指挥无能,士兵地位低下,没有能动性,必须进行军事改革。军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士兵的地位,废除对士兵的体罚,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在全国成立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理;炮兵、近卫军、工程兵

29、、作战军和军事院校转归陆军部管辖,结束政出多门的现象;加强对军官的培训,高等军事学院培养高级军官,士官学校培养军事工程专门人才;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男性居民不分财产多少,均应服兵役,陆军现役6年,预备役9年,海军现役7年,预备役3年,现役和预备役期满人员编入人民军,直到40岁;军官仍尽量选用贵族。 (4)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1863年6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规定大学校长、系主任由教授选举产生,经教育部批准任用。教授委员会有权独立解决教学、科研和人员聘用等重大问题。一年多以后,又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

30、,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科中学两类。古典中学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实科中学着重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毕业后进入高等技术学校学习。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

31、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主观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改革后,俄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动,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趋于瓦解;另一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这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着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2、新的社会矛盾: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俄国没有发生过欧美那样的资

32、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顽固地占据着统治地位,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制度的重重影响下进行的,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由于广大农民的贫困,社会购买力低下,大大缩小了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不高,不可能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原料。 (2)农民阶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3)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形成民粹派。主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分化后的民粹派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对沙皇的暗杀行动。3、沙皇遇刺:经过: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影响: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并最终导致了1905年革命。板书设计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1、原因2、表现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措施2、成果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改革的评价2、新的社会矛盾3、沙皇遇刺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深层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能力培养了,学生才会分析问题,学生才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