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7KB ,
资源ID:104081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408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三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三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三明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后真相,是指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

2、展的当下,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们不再对事实感兴趣,只是追随个人感受,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这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过去,谣言主要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为主,当谣言的内容迎合了受众的某些心理时,它就会在一定范围快速传播。今天,互联网技术不仅重构了个体之间的关系网,而且通过“连接”和“聚合”的方式为个体赋权,使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海量信息借助互联技术“井喷”式地传播开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和无服传播,使受众的认知能力局限和知识盲点暴露无遗。目前我国网民群体中青少年网民所占比重较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网

3、民所占比重较小,网民往往容易被一些煽动性较强的网络谣言所蒙蔽,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参与网络谣言传播。同时,受从众心态的影响,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而是习惯于遵从群体的感性判断,宣泄对热点事件的情绪。这也使网络谣言的传播有机可乘。解决网络谣言问题,一种思路是从技术层面入手。网络技术虽然助长了谣言传播,但也为核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提供了手段。例如,对于虚假新闻这种典型的网络谣言表现形式,脸谱公司表示,将在德国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这样,网络用户就能向相关机构举报可疑新闻,一经核实确认,疑似虛假新闻就会被标注为“有争议”新闻。这将使虚假新闻出现的频率大幅降低,网络用户

4、在试图分享该类新闻时也会收到警示。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但我们还需追问的是,为什么一些人不再对事实感兴趣,而只愿追随个人感受?其实,一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是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迎合了部分网民的心理,换言之,虽然网络谣言的内容是虚假的,但它的传播反映了部分网民的心理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因此,阻断网络谣言,既要靠技术手段屏蔽谣言,也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选自解冰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须双管齐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5、是(3分)A.所谓后真相,是指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个人的情感和信念取代了客观事实,左右着舆论的走向。B.互联网技术重构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甚至通过某些方式为个体赋权,使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C.用户利用虚假新闻过滤工具,向相关机构举报可疑新闻,进而阻断网络谣言的传播,从而减少网络谣言。D.从众心态促使很多网民在明知信息虚假的情况下,仍习惯于遵从群体的感性判断,为了宣泄情绪散布谣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解释了“后真相”的概念,不仅巧妙地引出了本文的论题,也为后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背景。B.将谣言的口耳传播方式与互联网技术传播方式进行

6、对比,意在论述互联网技术能使谣言产生更大的影响。C.第四段列举脸谱公司将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控制谣言传播是可行的。D.围绕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方式手段,文章逐层论述了不同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的方式,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真相时代,人们对事实真相不再感兴趣,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可见谣言的内容迎合了受众的某些心理才会被传播。B.如果我国网民心理、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提高了,能够判断出网络谣言内容的虚假性,就能够避免网络谣言的出现。C.在网络谣言问题中,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加快了谣言传播的速度,也为核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

7、提供了技术手段。D.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由此带来的启示:应注重对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社会心理的分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冉阿让侧耳细听,绝没有一点声响。他推门,鬼鬼祟祟,提心吊胆,门在推力下,微微地动了动,他等待了一会,又推了推,门继续打开,不发出一点声音。现在,门缝已能容他身体过去,但是门旁有一张小桌子,妨碍他过去,得用力把门开得再大些,他又推了一下,这一次,一个不够润滑的铰链在黑暗中突然发出长长的嘶哑的叫声。冉阿让吓了一跳,这铰链的声音传进他的耳朵,那样洪亮,那样巨大,不啻向他吹起了那最

8、后审判的号声。他停下来,浑身发抖,原先踮着脚尖,现在脚跟也落地了。他觉得,这怒气冲冲的铰链发出的可怕吼声,犹如地震,会把全屋的人震醒;那个老头就要醒来,两个老妇也要大呼大叫了,左邻右舍都来救助;不到一刻钟,消息会传遍全城,宪兵队会出动他呆若木鸡,不敢移动脚步。几分钟过去了,他壮胆看了看房间,丝毫没有动静,但是他心里仍旧惊恐难受,不过他没有后退,他迈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朝前走,唯恐撞了家具,他听到房间深处,传来熟睡的主教均匀而安详的呼吸声。他忽然停下来,他已到了床边,这时,原本遮住天空的那片乌云忽然散开了,一线月光正正地照在主教的那张苍老的脸上,主教安安稳稳地睡着,一只手垂在床外,指上戴着主教的指

9、环,多少功德都是由这只手圆满的。冉阿让在黑暗中,呆呆地站着,望着这位全身光亮的老人,有些胆寒,谁也说不出他的心情,不过,他很激动,很震惊,但从他的姿势和面容上显露出来的,仅仅是一种奇特的犹豫神情。似乎他在两个深渊之间踌躇不定,要么击碎那头颅,要么去吻那只手。过了一会,他缓缓地举起他的左手,脱掉帽子,又缓缓地落下,粗野的头上竖着乱蓬蓬的头发,他又陷入了沉思。壁炉上方有一个耶稣受难十字架,在月光照映下依稀可辨,受难的耶稣仿佛向他们张开双臂,为一个人祝福,为另一个人赦罪。突然,冉阿让重新戴上帽子,不再看主教一眼,沿着床边快步朝床头旁的模糊的壁橱走去,他举起那根铁烛台,好象要撬锁,钥匙就在锁上,他打开

10、锁,提起那篮银器,大步穿过房间,不再小心翼翼,也顾不得会弄出声响,走进祈祷室,跨过窗台,把银器放进布袋,猛虎似的跳墙逃跑了。“主教大人,”宪兵队长说,“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吗?他走路的样子好象是个想逃跑的人,他拿着这些银器”主教微笑着打断他说,“他没给你们说,这是一个神甫老头送给他的吗?你们又把他带回来了?这是个误会。”宪兵们释放了冉阿让,可他却往后退。“真让放我走了吗?”他说,声音含糊不清,仿佛在说梦话。“我的朋友,”主教又说,“走之前,别忘了您的烛台。拿上吧。”冉阿让浑身颤抖,他神态迷惘,机械地接了那对银烛台。“现在,您放心走吧,”主教又转身对宪兵们说:“诸位也可以走了。”宪兵们走远了。冉阿让

11、好象要昏过去了。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对他说:“你答应过我,您要用这钱使自己变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可不要忘了啊,千万不要忘了啊!”冉阿让想不起来他有过什么承诺,一下愣住了。主教加重了语气,接着说:“冉阿让,我的兄弟,从今后,您不再属于恶,而是属于善了,我是在赎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阴暗而堕落的思想里赎回来,交还给上帝。”(节选自悲惨世界,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了冉阿让一次次地用力推门,踮着脚尖走路,门铰链发出声响时停住脚步,这些细致的动作表明了冉阿让偷盗手法的娴熟,是一个惯偷。B.“壁炉上方有一个耶稣受难十字架,在月光照映下依稀可辨,”这样的描写营

12、造了神圣的氛围,并且感染了冉阿让,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C.宪兵们放了冉阿让,可他却后退,还问:“真的放我走了吗?”此时的冉阿让不相信宪兵们会放他走,因为他知道自己偷了东西,是个小偷。D.“你答应过我,您要用这钱使自己变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主教用给予对待偷盗,用善良对待罪恶的独特方式,表现了他的仁慈和睿智。5.“主教”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在对冉阿让偷盗过程的叙述时,使用了“冉阿让”和“他”两种称呼,这样的相互转换叙述角度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2分)霜天芦飞雪宫凤华清少纳言说芦花没有什么看头,这伤了许多文人

13、的心,而德富芦花偏爱芦滩上的芦花,欣喜于“在满潮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芦花在水上映出倒影,意外地从四周传来渔歌和摇橹声”。一泓秋水,从诗经中逶逦而来,水清瘦,仿佛美人褪去了雍容的华服,换上了淡雅的素装。芦苇生水湄,水草一样清泠秀逸,秋风拨弄,发出窸窣的天籁之响。此时的芦花没有丝毫的悲戚和感伤,显得十分平静恬淡,如年过花甲的祖母,一脸的从容淡定。芦花,银黄的絨毛,锥形的花絮,淡红中渗出微黄,轻风掠过,小棉絮般到处飘散,飘向静穆的村庄,飘向纯净的心灵。芦花怒放的芦苇则如谦恭的侍女早生华发,冬雪一样,把寥落的村庄装点得诗性而空灵。芦花无言而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秋风飒飒,天地间弥漫着一

14、种淡淡的愁绪,凝望着玉洁冰清的芦花,谛听着飕飕秋声,目光掠过潇潇秋水,心似一朵洁白的睡莲,冉冉开放。苇叶枯黄,如疲倦的蝴蝶,又如一袭妙不可言的梦。芦花轻扬,如初冬的一场雪。起伏驿动的芦苇,顶着蓬蓬白发,如一朵朵莲花静静开放。霜后清晨,芦花上凝聚霜霰的精华,银光紫影,相映成趣。身处其境,自然想起康有为描写秋雪庵赏芦“庵在水中央,四面皆芦洲,花时月底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芦花摇曳的黄昏,身姿窈窕、挎篮背篓的村妇往往到苇丛中拾柴。那颀长粗壮的芦苇在闪亮的镰刀下温馴地躺在脚边。芦苇们被背回家做成韧韧的苇篾,做成芦席,或编成篱笆。月光下的芦花凄迷而忧伤,如妆楼颙望的

15、少妇,美眸上淋着一层轻愁。秋水在缠绵的风中弹起古雅的琴曲,河水和水草呢喃细语,芦花摇曳翩舞,波光潋滟,夜风像戏文,起承转合,波澜起伏。夜鸟啼鸣,群鱼唼喋,令人如痴如醉,仿佛走进静穆上古。芦苇栖居于野湖幽水、浅渚沙滩,如衣香鬓影的女子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款款走来。芦花犹如淑女,高雅、素洁,欲语还休,飞扬中透着灵性之美,柔顺中隐含着傲骨,让人心生愉悦。清俊芦苇,浅水边摇曳,俯仰起合,绿意盈盈,沾着烟水气。水边菰蒲、水蓼绿得青苍。偶有苍鹭、野鸭倏忽掠过,芦花纷扬,令人走进宋人溪芦野鸭图清渺的画境。作家白落梅说:“做一个豁达的人,学会在山中插云、水中栽月。在狭窄的天地间,海阔天空;在乱世红尘里,独自

16、清凉。”保持一颗清淡的心,像芦花一样“出世而不虚无,入世而不事功”,活出一份透彻与洒脱。花飘逸淡然,像一位品行高洁、内心丰盈的人,有着清新的面容和清扬的笑意,温润从容,安然若素,令我景仰一生。“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栽了,拔根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来采”聆听家乡苏中民歌拔根芦柴花,乡愁汩汩流淌。秋风缱蜷中,远眺浅水芦花,那簇簇芦花似古典的唢呐,吹奏凄婉的歌谣,把心吹成一面鼓荡的旗。(节选自文苑经典美文)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思路明晰,结构严谨,先写出芦花超凡脱俗的形象,再写到枯黄的苇叶,像蝶像梦,后来又回到雪白的芦花,如莲朵慢放,芦花芦苇

17、尽显其美。B.文中的“秋水在风中弹琴”“河水和水草在呢喃细语”“夜鸟啼鸣”“群鱼唼喋”这些意象叠加营造了一种和美的氛围,烘托出月光下芦花的凄迷与忧伤。C.这篇文章中对秋天的芦花描写,既有无比精妙的比喻、适当的拟人等修辞手法,又有恰到好处的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可谓是既形象生动又浪漫之致。D.文章结尾作者引用了家乡苏中民歌拔根芦柴花,点明了作者汩汩流淌的乡愁,增加文章的诗意,唯美之余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9.小小芦花随风而飞,落地而失,为何让作者“景仰一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

18、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节选自苦斋记)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

19、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从平庆元、浦城贼。授龙泉主簿,不受归。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监县宝忽丁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府,闻之驰归,偕胡孙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论功,累授淅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20、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注】诖误:贻误,连累:石抹宜孙:人名:宝忽丁:人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B.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C.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D.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21、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昏晨,昏指天刚黑,晨指太阳升起时,古人一般是晨时劳作昏时归家,后来也用昏晨代称劳作的一天。B.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及各种印章等。C.幕府,指古代的时候将帅办公的地方,亦指运筹帷幕之大将,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作幕府。D.太祖,开国帝王的庙号,后继者给祖先评定功绩,加以美誉,庙号逐渐为后世称呼,如汉景帝“景”就是庙号。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溢性喜苦味,苦中为乐。他在多北风的山巅建造书斋,所用食品皆有苦味,居住之地距离世间甚远,往来艰辛且生活清苦,但他

22、反而以之为乐。B.章溢谋略过人,骁勇善战。他替下侄子甘为人质又机智逃脱,两度击破侵犯龙泉的贼兵;除解救困守台州的宜孙外,他还偕同胡孙擒杀贼首平定松阳等地。C.章溢体恤百姓,不事功利。他曾替百姓向官府求情,使一些与贼兵有牵连的百姓兔于诛杀,虽提升官至元帅府佥事,他念及乡土子弟,不就职而退隐匡山。D.章溢避祸退隐,关心国运。明军攻克处州,太祖聘请章溢出任佥营田司事,他退入闽地,但又时刻关注国家命运,他建议太祖“施行仁德、不滥杀无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5分)(2)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5分)

2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虞美人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注】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尊罍(li):尊,酒杯,罍,酒器。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柳眼春相续”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从柳叶的舒展和相续生长中,透露出小院中的春天信息。B.“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吹箫之声和刚升的新月虽说依然如昔但欢乐不再,“依旧”二字表达的是词人心中深深的无奈以及抑郁之感。C

24、.“烛明香暗画堂深”,“深”即为“深沉”,诗人虽处画堂中,但孤独寂寞无法排遣,便觉得华丽而精美的居第也显得“烛明香暗”冷寂深沉。D.用“满鬓清霜残雪”的霜雪来照应东风解冻的“冰初解”,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已是满鬓霜雪,但仍会像东风解冻那样透露出春天气息。E.下阕写他的赐第里虽然管弦弹奏,笙歌未尽,酒罍交错,席宴未散,但就他的处境来说,已是日渐衰老憔悴,只有难禁的痛苦了。15.词中在“思难任”中写了什么样的愁思,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劝学中“_,_”,说明“木”与“金”等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形态

25、的。(2)赤壁赋中,“_”写出江面自由泛舟,似乎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而行。(3)离骚中用反间句表明屈原即使身心俱毁也仍然坚定自己志向的两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个星期,温度时高时低,某些天最高温仅7度,而某些天最高温达31度,反常的天气让人们经历了一日三秋的变化。人民不会忘记:每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都要专门看望贫困群众,这是习总书记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的思想体现。本届冬奥会上,尽管判罚尺度不一,武大靖还是为中国队赢得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首金,这令他国奥运健儿侧目而视。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减贫数字。党的十八大以来

26、,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双方不时剑拔弩张,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经典咏流传选择的传唱人,在身世和背景方面总会和诗歌的创作者有着某种契合,如此精心的安排真是令人叹为观止。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B.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有效实现了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应当予以鼓励,但同时也带来了车辆乱停乱放、企业竞争无序等问题。C.一年多来,由雄县、容城和安县组

27、成的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D.“套路贷”是指不法分子以“借款”为名,事先为借款人设置圈套,最终非法占有借款人财物,本质上属于违法犯罪行为。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家长委员会写出了学校食堂安全质量调查报告,文中列举了很多安全隐患,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解决。B.某同学对母校的老师说:“值此教师节之际,学生们垂念师恩,谨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C.小明偷拿妈妈手机躲进床底玩,急得妈妈围着床团团转,只好冲着床底大叫:“兔崽子,快给我出来!”D.某省长看着围坐身旁的青年农民们,激动地说:“往惜吾等多艰辛,今日尔曹多

28、幸福,我们应珍惜美好生活!”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在某些时刻,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待它。孤独被定义为可以感知的社交隔离和与他人切断联系的经历。大多数经历孤独的人,只要改变心态, ,比如找到新朋友或开始一段新恋情。研究人员也提到过一些“长期孤独”人群, ,即便所处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孤独的感觉。_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曾经唱着儿歌长大的“70后”“80后”,现在很少听到自己的孩子哼唱新的儿歌,

29、偶尔听到的,要么是街头流行的成人歌曲,要么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传统儿歌。不少“70后”“80后”对此现象表示担忧。其实,当代优秀儿歌作品的匮乏,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创作者愿意潜心创作儿童歌曲,肯定会创作出好的歌曲。如果给创作者更多的经济补偿,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歌曲。此外就是广播、电视等在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如果拿出宝贵的资源推介儿童歌曲,也一定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儿童歌曲。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即使拿出宝贵的资源推介儿童歌曲,也不一定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儿童歌曲。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位著名高校教授到一所省重点高中调研。在和高中生座谈中,

30、老教授问:“你们未来准备怎样为祖国贡献自己呢?”学生们一脸茫然。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老教授又问:“那你们未来想做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想考自己喜欢的大学,未来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老教授说:“你们难道没有想过未来为祖国贡献自己?”很多学生说:“小时候想过,现在没想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三明市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 分)B(A 过于绝对,原文为“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

31、走向。”;C 夸大作用,原文为“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 D 误解文意,原文“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2.(3 分)D(“逐层论述”错。)3.(3 分)B(过于绝对,“就能够避免网络谣言的出现”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 分)4.(3 分)A (“体现了冉阿让偷盗手法的娴熟,表明他就是一个惯偷”错)5.(5 分)要点: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主教睡觉时的神圣场景感化了冉阿让,将冉阿让身上的善良显现出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主教以德报怨宽恕了偷盗银器的冉阿让,使得冉阿让免于牢狱之灾,使故事情节突转,继而得以发展下去。表现并深

32、化了主题。从主教对警察撒谎的行为及文本结尾主教对冉阿让低声说的话,我们看到以德报怨的力量,感受到了仁慈与宽容的魅力,表现出文本呼唤爱与怜悯心的主题。(答对一项,1 分;答对二项,3 分;答对三项,5 分)6.(6 分)要点:用“冉阿让”称呼主人公时,冉阿让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以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文段中五次出现“冉阿让”,直接呈现出冉阿让在偷盗过程中心理出现变化以及被主教赠送烛台时的五幅场景,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表现了冉阿让在偷盗时内心由害怕被发现到犹豫偷盗是否继续再到坚决继续偷盗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被赠送烛台时震惊、迷悯的神情。用“他”称呼主人公时,叙事者是旁观者,是以全知视角来叙述故

33、事。叙事者对主人公在偷盗过程中的动作、心态等都清清楚楚,完整地叙述出主人公的偷盗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对一项,3 分。共 6 分)7.(3 分)C(“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有误)8.(4 分)要点:从芦花的外形、色彩和情态上写出芦花的淡雅飘逸:芦花色彩淡红而微黄,看起来并不艳丽,可透露着淡淡的素雅;花形呈锥状形,体现出小巧精致,无比可爱;芦花随风飘散,不希求环境,体现了芦花的飘逸洒脱。(概述特点,2 分;解说一项,1 分。共 4 分)9.(5 分)要点:恬淡、从容。芦花生于水湄,任秋风拨弄,没有悲戚感伤,显得从容、平静;月光下的芦花,随风起舞,如少妇美眸淋有轻

34、愁,尤显静穆恬淡。高洁、雅致。芦花怒放,谦恭如侍女,用华发装点村庄,略显空灵雅致;秋风吹落芦花,洒落野地,仍洁白如睡莲般玉洁冰清;居于湖水浅滩,芦花还像淑女,不失高雅、素洁,隐含傲骨。温驯、奉献。芦苇成熟,任人收割,化成苇篾、芦席和篱笆,无怨无悔,豁达洒脱。温润、飘逸。芦花飘逸淡然,有着清新的面容和清扬的笑意,温润从容,安然若素。(每点 2 分,其中概括 1 分,分析 1 分。答到 3 点即可。共 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10.(3 分)B11.(3 分)D(“如汉景帝景就是庙号”有误,应该是谥号。)12.(3 分)D(“太祖聘请章溢出任佥营田司事,他

35、退入闽地,”有误,应是先退入闽地,后受任佥营田司事)13.(10 分)(1)(5 分)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译对大意给 3 分,“甘”“中”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5 分)贼人平素就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招他投降,把他捆在柱子上,章溢不屈服。(译对大意给 3 分,“素”“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参考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屋子。屋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它,在匡山的顶部。匡山在处州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的水从这里流出。山的四面陡峭的山崖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黑色的石头,外边高而中间低。山下有白云,山上多北风。风从北面吹来,大概不能

36、使物甘甜而易于使物味苦,所以植物遭受它,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东西也乐于在这里生长。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稍微远了些,只有章溢先生乐于游玩,而跟从的人大多认为那样早出晚归很艰难,所以就选择那些低洼的地方,在这里筑室定居。章溢先生带着几个童仆,清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谷子和豆类,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时就踏着木屐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有时候向下走到清澈的溪水边。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就击打着石头跟着唱。世人不理解他的乐趣。章溢,字三益,是龙泉人。黄州强盗侵犯龙泉,章溢的侄子章存仁被抓去了,章溢挺身而出,对贼兵说:“我兄只这个儿子,宁愿我来代替他。”贼人平素就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招他投降,

37、把他捆在柱子上,章溢不屈服。到夜深,他哄骗看守人员,脱险而归,把乡民组织成“义兵”,打败了贼兵。不久,府官带兵来了,想把与贼兵有牵连的人斩尽杀绝。章溢连忙跑去劝说石抹宜孙:“贫苦百姓是迫于又冻又饿,才跟着贼人跑,杀他们干什么?”府官认为章溢的意见很对,传令军队停止行动,并留章溢于幕下。章溢随府官平定庆元和浦城两地的贼兵。府官委任章溢做龙泉主簿,他推辞回到府官幕下。宜孙守卫台州的时候,被贼兵包围。章溢带着乡兵救援,打败了贼兵。不久,贼兵又攻陷了龙泉,县监宝忽丁逃跑了,章溢与王毅率领将士打跑了贼兵。宝忽丁回到县衙,自觉惭愧无面见人,杀了王毅去投靠贼人。章溢当时还在宜孙幕府,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回龙泉

38、,同胡孙一起捉住并杀了首恶分子,并带兵平定了松阳、丽水几路贼兵。论功劳,多次被授予官职,做到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章溢说:“我所带的兵将都是本乡本土的子弟,他们多在战乱中惨死,我独自占取功勋名位,不忍心啊!”推辞不接受,把“义兵”托给他的儿子章存道,自己隐退到匡山。明朝的军队攻下了处州,章溢避乱入福建。朱元璋聘请章溢,章溢同刘基、叶琛、宋濂一同到应天府。明太祖慰劳他们说:“我为统一天下委屈了四位先生,现在全国乱纷纷的,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呀?”章溢回答说:“天道运行没有固定的规矩,天只辅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滥杀无辜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啊!”太祖认为章溢说的是高见,委任他佥营田司事官职。(二)古代诗歌阅读

39、(11分)14.(5 分)A D(A.此句没有从触觉角度描写;D.“冰初解”意味春天来临,而身负国仇家恨的作者却“满鬓霜雪”,反衬出作者身在初春心却仍在严冬,“仍会像东风解冻那样透露出春天气息”错。)15.(6 分)要点:追忆过往。“风回”春风吹回,与往年的一样;丝竹声与初升的月亮也和往年差不多,眼前所见之春景与耳中所听之乐声均使作者想起往昔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往昔不再的忧思。不满现实。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回看现实的处境,是两鬓斑白、日渐衰老的自己,对他说来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都无法减轻他对眼前现实的愁怨。故国之思。风竹发出的声音和新月的照耀还像当年,笙歌未散,酒杯还在,可

40、已不是当日盛况,透露他对国之不在的痛悔之情。(答对一项,2 分。共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16(5 分)(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每答对一处,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处不给分。字迹潦草,笔画不清,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3 分)B (望文生义。一日三秋: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个季度。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黎元为先: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黎元:古之百姓今之人民。 褒贬误用。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情。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含贬义。对象错误。骇人听闻:使

41、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所听之事当为不好的事情。剑拨弩张:剑从鞘中拔出,弓箭也已张开。形容一触即发的紧张形势。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18.(3 分)A (B. 搭配不当,可将“实现”改为“满足”。C.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残缺,加上“的发展理念”。D.结构混乱,“是指”和“本质上属于”两种句式选一种)19(3 分)C(A. “责成”不能用于下级对上级;B. “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D. “吾等”“尔曹”是文言词语,不应与白话混用一体)20(6 分)我们会有孤独的感觉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他们沉浸在孤独中无法自拔(答对

42、一项,2 分。共 6 分。大意对酌情给分)21(5 分)创作者愿意潜心创作儿童歌曲,不一定能创作出好的歌曲。给创作者更多的经济补偿,他们也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歌曲。(答对一项,2 分。答对二项,5 分。大意对酌情给分)四、写作(60 分)22(60 分)材料分析:本则材料是由某著名教授与省重点高中的高中生关于未来人生规划的对话组成。事件起于老教授的一个问题你们未来准备怎样为祖国贡献自己呢。然而,出乎教授的意料,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未来的人生中没有“祖国”,有的是“喜欢的大学”、“更好的工作”及“更多的钱”。当教授对高中生未来人生中缺失“对祖国做贡献”再度质疑时,学生表示“小时候想过,现在没有

43、想了”。未来的人生规划是每一位高中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未来的人生要如何规划,人生规划是否需要以为祖国做贡献为基础,也是很多考生在思索的问题。故考生对材料的中心话题并不陌生。但是,形成怎样的看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关注材料中呈现的两组矛盾:其一,老教授认为应以为祖国做贡献为基础来规划人生,学生却只想到自我喜欢的大学,更好的工作及更多的钱;其二,学生说小时候想过为祖国做贡献,现在没有想了。老教授与学生在对话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观点是当下高中生在人生规划中普遍的想法关注个体的命运,忽略国家的命运;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不顾国家整体的利益;关注个体

44、抱负的实现,不顾国家理想的追寻。这是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没有处理好“小我”与“祖国”的关系。那是不是学生在规划人生时从来都这样呢?由材料内容可见小时候不这样。那么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报效国家的想法就从人生规划中消失了呢?原因直指当前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人才培养标准中的缺陷,如在教育过程中,唯分数论的思想左右一切,再如社会中功利主义之风对教育的影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考生在作文中要表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也不意味着学生要回避现实存在的真实问题。就材料内容而言,它的立意是开放的,材料只呈现出情境和矛盾,考生从材料情境出发,基于对矛盾的分析和探究,在立意上就是合

45、理的。无视材料或者抓不住材料的观点在立意上就可能出现偏差。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角度转化为问题来思考:角度一:教授1.教授认为人生的规划要立足于为祖国做贡献的基础之上,你怎么看?2.教授不断质疑高中生的人生规划只关注“小我”而忽略“祖国”,如何看待教授不断质疑的行为?角度二:高中生1.如何看待教授第一次提问时学生“茫然”的表现?2.如何看待学生只有“小我”的人生规划?3.为什么学生说小时候想过为国贡献力量,长大后却不想了?角度三:综合1.当下的高中生要怎样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2.为祖国做贡献这一点在高中生的人生规划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以上为不完全列举。抓住材料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即为合理立意。合理的立意保证了写作的方向性问题,但不能保证写作的高分,评卷还要看学生的具体思辨,能否言之成理很重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