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16过秦论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崤函/混淆膏腴/阿谀黔首/潜水B.囊括/曩日锋镝/贬谪藩篱/蟠桃C.鞭笞/整饬综合/粽子逡巡/群众D.昭襄/召集绳枢/纾难钩戟/讥讽解析A项,xio,y,qin。B项,nng/nng,d/zh,fn/pn。C项,ch/ch,zn/zng,qn/qn。D项,zho/zho,sh,j/j。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B.委命下吏命:命令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解析B项,“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2、。答案B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北收要害之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解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牢固;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溃败(的军队)。答案D4.导学号507700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席卷天下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内立法度,务耕织C.东割膏腴之地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解析A、B、C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囊”,像口袋一
3、样;“内”,在内部,在国内;“东”,向东。与例句“席”用法相同。D项,“争”,动词作状语,译为“争着”。答案D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有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
4、,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
5、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6、,有删改)注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邓州),号为“穰侯”。莝(cu):铡碎的草。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B.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C.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D.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解
7、析根据时间“后五年”、人名、虚词的提示断句即可。这部分的标点是:“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答案C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解析D项,应为“纪传体”。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雎
8、忍辱负重,坚忍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解析D项,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
9、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谗言而被杀的。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参考答案(1)过了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2)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参考译文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
10、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谢绝不敢接受。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往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就)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
11、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过了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
12、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很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
13、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必定报复。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他带领两万人投了赵国。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
14、两年后,王稽做河东太守,却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为此,应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二、语言运用9.导学号50770042根据内容、句式的要求补写句子。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讽,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2)处的句式与前面举例的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3)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做总结。解析内容、句式都要符合要求。参考答案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或:假若
15、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采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或:是否能接纳意见是事业成败的关键。)10.下面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国家军人死亡数/人平民死亡数/人中国28 000 00030 000 000日本1 850 000672 000苏联13 700 00013 000 000德国3 500 0001 600 000南斯拉夫300 0001 200 000意大利77 500153 000(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看了上表,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解析根据比较数字,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结论。参考答案(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