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通州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从考古学诞生开始,田野考古就是考古的生命线。但是,作为一门致力于通过揭示过去启示未来的科学,与科技的不离不弃,也是考古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1921年袁复礼等地质学家对仰村遗址的发掘,揭开了我国史前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也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源。1954年,考古研究所的夏鼐就希望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方法测定文物的年代。1959年,高能物理研究所仇士华、蔡莲珍被引进到考古研究所,筹建碳14断代实验室。1965年,开始测定第一批标本的年代数据。1972年考古杂志复刊后的第1期,就公布了第一批测定年代
2、数据。1977年,夏鼐发表了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第一次根据碳14的测定年代数据,进行了中国新石器文化谱系的探讨。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围绕这件中国冶铁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物,学者们对其使用的铁究竟是来自陨铁还是人工炼铁展开了讨论。最后,材料学专家柯俊带领研究人员先后采用了金相、X射线荧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藁城铜钺的铁刃不是人工冶炼的铁,而是用陨铁锻成的。这一学术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田野考古越来越注意同相关学科的结合,科技在考古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考古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植物考
3、古成为探究中国农业起源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证明了文献中的“五谷丰登”并不是简单的赞美之词,而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密码;手工业考古让我们充分理解了5000年前良渚玉器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位素分析可以更好地模拟从未间断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遥感考古、数字考古可以更好地发现大型的遗址遗存;古DNA研究的应用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取材于杨雪梅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考古学能够揭示过去启示未来的原因就在于科技的介入。B.碳14测定年代数据是中国新石器文化谱系探讨的基础。C.铁刃铜钺经过多种科技手段研究证明不是人工锻造成的。D.古DNA研究在模拟人口迁徙
4、、文化交流上应用前景广阔。材料二田野考古调查主要依靠人力,以实地勘察地面上的遺迹和遗物为主,工作量巨大。如果调查范围太大就很难看清楚区域的全貌,尤其是遇到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实地调查非常困难。遥感考古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却可以对地表及地下遺迹进行远距离探测,获取大面积的影像资料。因为古代遗存的土壤、植被状况与周边环境存在差异,各自有着不同的电磁波特征,在影像资料上仔细研读,就可能找到城址、河道、长城等大型遗存。和田野考古相比,对古代遗存没有损坏。刘建国研究员综合应用无人机拍摄、多视角三维重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对江汉平原30余处重要聚落的无人机拍摄与数据分析、对良渚大型水利工程的模拟
5、,基本理清该地区史前人类的治水智慧。新疆古长城没有连续的墙体和高大的城墙。从战国就开始修建的烽燧、戍堡、驿站等呈点片状分布,受千余年的风化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和周边的沙漠、戈壁等环境浑然一体,人眼很难分辯,因此人们一直认为新疆没有长城。正是靠着遥感手段获取的古遗址信息,并利用地形数据、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技术,科研人员“复原”了新疆古代长城。但是,在各种高科技不断应用到考古工作的今天,也不能忽视田野考古的重要意义。田野考古发掘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考古资料的价值大小,甚至直接影响考古研究和学科的发展水平。如果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发掘中挖错了、挖漏了;
6、或者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层位关系搞反了,遗物没有按照最小堆积单位收集这些失误都会给后续的考古学研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会起到一定的误导性负面作用。(取材于姚娣等的相关文章)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田野考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实地勘察仅依靠人力 B.会受地理环境的限制。C.对古代遗存会有伤害 D.发掘水平的影响甚广。3.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考古工作最有可能使用了“遥感考古”的一项是( )(3分)A.三星堆5号祭祀坑出土黄金面具。 B.河南双槐树村发现河洛都邑遗址C.贵安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的建模。 D.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木俑。材料三考古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经常利用地质
7、学、年代测定、DNA监测等自然科学范畴的技术和方法,需不断吸收相关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然而,我国现行人才分学科培养、科研按学科建制进行的体制不利于学科间的深度交流,需从观念、制度及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推进科技和考古的深度交流融合。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高校考古系及考古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基础和源头上革新课程设置,培养了许多跨学科的考古人才。近年来,民族大学的学生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黔西滇东地区考古遺存的全面研究,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社会学科方法深入探讨,揭示该地区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原因及文明进程特点,填补了云貴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不少在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的学生能
8、借助物理探測技术展开遗址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考古资料,根据碳14测年,按照动植物考古要求进行科学取样,结合人体骨骼学判断死者性别、年龄乃至骨骼变异或创伤原因,从自然科学角度最大限度地提取各种信息。2021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分别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建“环境考古实验室”“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年代学与动植物考古实验室”。考古中心在行业资源、行业调度方面有独特优势,而青藏高原所、古脊椎所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都是行业最顶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考古科研机构,在科研力量、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储备上极具优势,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极大地
9、推进多学科、跨领域、高水平的考古研究。(取材于杨楠等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代考古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田野考古的基础性作用。B.一些高校对课程设置革新有益于跨学科考古人才的培养。C.考古学研究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D.联合考古实验室的建设不依赖考古研究中心的资源调度。5为更好地推动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回答。(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賞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賞之也。賞一善而百善进也,何哉?自京师至于
10、郡县,郡县至于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汉唐之间,虽不及于三代,而以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异乎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故文正公范希文之于於陵【1】也,岂特徳行节义而已矣!夫公家世姑苏,幼儿孤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兹上,留而不出,遂为邑人。及其长也,卓有所立,乡人奇之。尝庐于长白【2】,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一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不数岁间,大通六籍,声名倾动当世。祥符中,会明天子诏天下举贤者能者,公素擅乡闾之誉,为卿大夫之所宾兴,一上而中。寻补职任,骤历台谏,丕
11、功硕惠,加乎生民,鲠议谠言,许于当国。天下之人,无贤不肖,不谋而同辞曰:“范公如登辅相,太平可期。”及乎领边郡,握兵权,谈笑樽俎之间,折冲方面之难,威声远布。坐镇犷俗,以致疆场尘清,投烽释警,虏不敢犯边,盗不敢入寇。天子倚之如金汤,视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忧乎北狄!时以海内既安,邦国无事,乃贰枢府,参预机务。天下之人欢然相语:“范公用矣,但翘首跋足以俟太平尔。”公自是负上重责,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驯致。故其所为,志在远大。移风易俗,釐革颓弊。下辑臣仪,上裨衮职。欲行之以久,而效于后也。易称:“渐以正邦”。公实用之矣,惜乎其不能终之而薨。公没之后,邑里无传焉。噫!古之人有徳行节义,取而旌之
12、,犹能以厉其风俗,况有功于天下者乎?治平中,泽出宰是邑,访公之迹,得公之实,爰饬梓人构堂宇,命绘工图仪形。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倾而目属,自非嵬琐之类,得无声激?如是何患风俗不及古也?故:“不赏而民劝。”谓此矣。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取材于宋代韩泽淄州长山县范文正公祠堂记)注释:【1】於陵:即长山县。【2】长白:山名,位于长山县境内。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所谓不赏而民劝者 劝:说服B.无父所怙 怙:依靠C.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 亟:很快D.公没之后 没:去世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虽不及于三代 虽
13、刻苦不暇B.卓有所立 为卿大夫之所宾兴C.许于当国 况有功于天下者乎D.取而旌之 朝夕耳倾而目属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死表其门闾 死后表彰他们的家族B.公素擅乡间之誉 范公一向拥有乡里的美誉C.乃擢贰枢府 于是就被提拔为枢密副使D.爰梓人构堂宇 于是让木匠画出房屋图纸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公杯酒谈笑之间就震慑敌军,使之不敢犯边,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B.文章引用易经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事业未完成的痛惜之情。C.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堂为良相,堪称第一流人物。D.范仲淹一生留下许多可被传颂的事迹,
14、但他死后一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11.第四段中,作者说“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这句话交代了长山县设立范公祠堂的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设立祠堂的目的加以概括。(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故,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请解释“见贤思齐”与“见得思义”。(2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条简述“思”对于提升
15、个人修养的意义。(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和词,完成13-15题。(共12分)次韵冲卿【1】除日立春【2】王安石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3】。重叠金除日立春黄升【4】银幡彩胜【5】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6】莫探官,人间行路难。注释:【1】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冲卿:北宋人吴充的字。【2】除日立春: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但下一年就是“无春年”,古人认为不吉利。【3】只自尘:出自诗小雅“无将大车,只自尘今”意为用人力去推本
16、应牛拉的大车,会让人沾染尘埃。【4】黄升:宋人,科举不顺。【5】银幡彩胜:用银箔或纸剪成的燕子、花朵形头饰。宋代立春时有互赠幡胜的习俗。【6】擘茧:掰开。茧,宋时在面食中放置的用来卜测官运的纸签或木片。13.下列对上面的诗和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诗中的“翦彩”,写人们剪裁出各种形状的饰物,互赠佩戴,以示迎春。B.黄词中的“钗头燕”,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盈姿态。C.王诗和黄词生动描写了人们在除夕、立春重合的日子里辞旧迎新的场景。D.王诗黄词从习俗风物写到了个人的感慨,体现宋代诗词追求理趣的特点14.诗词为了增强表现力,往往会使用多种手法。下列分析,正
17、确的一项是( )(3分)A.“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用夸张手法,突出腊月最后一天与立春巧遇的喜悦心情B.“守岁夜倾银”使用借代修辞,用天上倾泻的月光代除夕灯火,写出灯火的明亮辉煌。C.“小桃先报春”使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率先开放,作者由此感受到春天到来的气息。D.“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使用对比手法,引发了词人对明年是个无春之年的联想。15.除日立春,双节并至,王安石与黄升对此有不同的感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1)蜀相的颔联“ , ”情景交融,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五岳、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峻:“ ,势拔
18、五岳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3)有位同学在所写游记中引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 ”生动地描写了花香叶茂的山林景色。(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述家居生活的场景:“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饮酒开怀,陋室易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17.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中的“杨妃”“飞燕”分别指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请从“戏彩蝶”“泣残红”两个情节中选择一个,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对于我们认识这一人物性格的作用。(5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想起清华种种王佐良我只是清华
19、几万校友中的一个,现已不在清华工作,然而一说起这所学校,至今仍像年轻时候一样兴奋,话也像说不完似的。清华吸引人的究竟是什么?它有很好的校园,设备,但这些别校也有;它的历史也不很长,世界大学中,成立已几百年的有的是;想来想去,还是由于清华的人,或者说清华人和中国历史的特殊关联。说起清华人,我怀念我的老师们。大学一年级,俞平伯、余冠英两位先生教我国文,一位教读本,一位教作文,都亲切而严格,有一次余先生指出我把爬山虎写成紫荆的错误,但又要我多写几篇给他看。二年级,贺麟老师教我西洋哲学史,见了我长达百页的英文读书报告不仅不皱眉反而在班上表扬我;正是在他的指导之下,我读了不少古希腊哲学家著作的英译,真有
20、发现新星球似的喜悦。温老师在工字厅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打开许多画册让我们传阅,幽默地然而严格地区分画的优劣。同样难忘的事还多,那时候日本军队已在华北城市大街上演习,而清华的师生则在学术上特别争气,不久又在政治上发动了公然反日的“一二九”运动。我们这一级(1935-1939)还有一段特殊经历,即抗日战争的锻炼。我们两年在清华园度过,两年在长沙、南岳、蒙自、昆明度过。有的同学进入解放区打游击,大多数在大后方直接或间接地参加过战争工作。但是学术上并未放松。昆明西南联大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精华,师生在最简陋的条件下做出了当时第一流的研究成绩,青年人的成长分外迅猛。走遍半个中国给了我们以接触内
21、地实际的宝贵经验,这是在清华小范围内埋头读书所无法得到的。所以这次大转移又是我们知识和感情上的一次大扩充。然而我们仍然怀念清华园。在昆明读书和教书的八年里,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想念北方的故土。中国历史上,汉族士大夫几度被赶出北方却没有一次能够回去。正如冯友兰先生指出的,只有这一次抗日不同。我们战胜了,1946年夏我从昆明带着妻儿重新回到了清华园,虽然校舍残破,校园荒芜,但有陈岱孙先生领导一批员工在进行大规模的复校工作,不久就在北方的灿烂秋阳中重新上课,清华人意兴之豪,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接着,我出国留学。等我回来,清华园已经解放,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
22、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这标准无人明确定出,但是无数师友“行胜于言”的实际榜样却使我悟到:做学问必须要有最高标准,而取得学问却是为了报效国家。简单说,就是卓越与为公。卓越就是不满足于一般地做好。清华的师生中,不少人达到本门学问的顶峰。打开任何本中国名人录,无论文史哲政经法律科学技术哪一门,都有大量清华人站在成就的最前沿。卓越也意味着不囿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而能突破界限,实现新探索新综合。闻一多先生如此,华罗庚先生如此,至今著作不辍的钱锺书先生也如此。清华多的是现代型的学者,即精研本业之外,又通晓中国和世界文化实况;不仅知中,还懂外,因懂而又了解其真正长处与弊病,从而更珍惜中国本身的优点。金岳霖
23、先生是深知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人,并且是研究各种思维形式的思想美学家,但他又早就看清西方文化的迷失,称之为“类似盛装待发而无约会可赴”;后来他真诚地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突然的转向,而是早就有了前因的。为公就是以所学贡献国家,为人民服务。清华校河边小山上有一块“清华英烈”纪念碑,碑上刻了从抗日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名单,我的级友中就有两位。清华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但清华人却一直注视外界。我的记忆里还响着“一二九”前夕大礼堂集会的紧急钟声。1949年大陆还未完全解放,就有大批在外国留学、学有所成的清华人冲破封锁,赶回大陆,明知条件艰苦,却定要在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工作里贡献一份力量。这些事在当时
24、是视为当然,根本不成问题的。而回来之后,或在两弹的研制上,或在一汽二汽的建立上,或在广大的文教科技战线上,都做出了重要成绩,往往还起了关键性作用。因为这些,我深知我的母校的可贵。我也曾在西方读书和讲学,到过不少第一流学府,也很喜欢它们,但我心里仍然保有清华的形象,不怕拿清华同它们相比,因为我知道:在多灾多难的中国现代史上,我的母校尽到了一所大学应起的作用:培养爱国的、学识精湛的专门家,在中国的革命和复兴里立下了功劳。取材于王佐良想起清华种种80校庆感言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久又在政治上发动了公然反日的“一二九”运动 公然:明目张胆B.卓越也意味着不囿
25、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 囿:局限,限制C.至今著作不辍的钱锺书先生也如此 辍:停止,废止D.但他又早就看清西方文化的迷失 迷失:不明方向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余冠英、贺麟、温德为例,意在说明清华教师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亲切感人的风范,使作者怀念至今。B.作者回忆陈岱孙先生领导复校的情景,用“北方的灿烂秋阳”一语,真切地传达出抗战胜利后复课的喜悦之情。C.卓越的学术水准让清华拥有特殊的地位,能够在动荡的世界中独守安宁净土,所以作者说清华像是“世外桃源”。D.作者造访了西方诸多第一流学府后,心中“仍然保有清华的形象”,表现了清华的卓越,也表现了作者对母校
26、的深情。20作者在清华大学80周年校庆时想起的“种种”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分) 21.这篇散文语浅情深,请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加以赏析。(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2.语言基础运用(5分)乡村兴衰关系国家兴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长期目标犹如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而短期目标则关乎农民群众当下的感受。聚流成海,滴水穿石,一个个短期目标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以免不走弯路。
27、(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中的两个“关系”位置不同,意义相同。 B.中的“可以”删去之后,语意表达更加准确。C.句“关乎”的后面加一个“到”字,语义重复。 D.句位置互换,这样会使文段变得更为连贯。(2)文段中句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找出病因,并加以修改 。(2分)23.微写作(10分)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最近,以“拼酒醉酒”赢得流量的“问题喝播”活跃在部分短视频平台,引起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有人认为应该禁止播放对此,你怎么看?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2)近日,教育部要求加强手机管理,确保中小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
28、堂。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长,请你给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提出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3)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动人心弦,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如李大钊、焦裕禄、南仁东、张桂梅请从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24.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想起清华种种中提到的“卓越”和“为公”,不仅是一所大学培养学生的标准,也应当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
29、,都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需要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为公精神。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卓越和为公”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2021年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映。影片中贾晓玲多次心疼地向妈妈李焕英表示:下辈子换我当妈,您当女儿。假设某一天,作为高三学生的你一觉醒来,发现你和你的某位长辈至亲互换了角色,那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以“有一天,我成了你”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年4月一、本大
30、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BA项说法绝对;C项应是铜钺的铁刃;D项张冠李戴。2.(3分)A缺少限制条件。3.(3分)B由“就可能找到城址、河道、长城等大型遗存”推知。4.(3分)D说法绝对。5.(6分)参考答案:积极采用相关领域新科技。坚守田野考古的生命线。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保持严謹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跨学科、综合型考古人才。多领域、多单位集体协作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6.(3分)A劝,勤勉、努力之意。7.(3分)AA项两句中的“虽”都是连词,“虽然”。B项第一句中的“所”是助词,使动词名词化;第二句中的“所”是介词,与“为”共同表被动。C项第一句中的“于”为介词,表被动;第二
31、句中的“于”是介词,“对于”。D项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8.(3分)D 应译为:于是命令木匠修筑屋宇。9.(3分)B是为了佐证范仲淹的谋划是“欲行之以久,而冀效于后也。”10.(2分)然而风俗不如古代淳厚,难道不是这样的做法废止的缘故吗?11.(4分)参考答案:表彰范仲淹出众的德行节义和对天下的功劳;以此勉励长山县百姓向范仲淹学习,砥砺风俗,改善教化。共4分。意思对即可。12.(6分)答案要点:(1)见贤思齐:见到有德行的人想向他看齐。见得思义:遇到得利的事要考虑是否符合正义。(2分)(2)意义:树立人生榜样,约束言行举止,提升思想境界。(4分)(1点
32、1分,语言表达1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13.(3分)B“钗头燕”指簪于发钗上的燕子形头饰。14.(3分)CA不是夸张手法;B项使用比喻修辞;D项不是对比手法。15.(6分)答案要点:(1)王安石的感触有二:一是颔联“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所写的年头接年尾,获得新的感受、想法,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尾联“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写自己劳而无功,愧领嘉节赏赐,表现了他致力改革却又自谦的高尚人格。(4分)(2)黄升则从人们佩戴彩胜赏花欢度佳节的场景,想起自己科举不顺畅的经历,劝人掰茧时不要希求官运,表达了仕途艰难的伤感、悲戚。(2分)16.(8分)(1)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
33、黄鹂空好音(2)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丈(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4)引壶觞以自酌 审容膝之易安【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17.(5分)答案示例:杨妃指的是薛宝钗;飞燕指的是林黛玉。(1分)(1)“戏彩蝶”。故事主人公薛宝钗一直是矜持守礼的淑女,“戏彩蝶”是薛宝钗人生中绝无仅有的青春剪影,花间美少女追着那一双玉色蝴蝶,穿花度柳,娇喘细细。日常的矜守令人敬重,仅有的天真活泼令人怜惜,使读者看到了宝钗性格的另一面。(2)“戏彩蝶”。这个情节写出了薛宝钗形象的丰富性,既有扑蝶的青春活力表现,又有滴翠亭听墙根之后的急智心机,与薛宝钗一贯的矜持守礼、良善待人有一定
34、的反差,更能体现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3)“泣残红”。故事主人公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才女,感春悲秋,写诗制词正是她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表达,春花凋零引发她情感无着的生命悲思,为花瓣置一香丘,又写出“天尽头,何处是香丘”这样的“葬花词”,其人生悲剧令人同情,艺术的表达却又令人赞叹。(4)“泣残红”。这个情节既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也写出了林黛玉的品性高洁。是林玉一贯形象的典型体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样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体现了小说形象塑造的典型性。第二问共4分。性格特点2分。情节及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8.(
35、3分)A感情色彩不当。19.(3分)C清华像世外桃源指的是清华人做学问的专心。20.(6分)答案要点(1)优美的校园(2)完善的设备(3)悠久的历史(4)亲切而严格的老师(5)钻研学术且热血爱国的学生(6)“西南联大”的特殊经历(7)卓越为公的学术精神共6分。1点1分。答出任意6点即得满分。21.(6分)答案要点:语浅:文字简洁,明白如话(不事雕琢,没有华丽修辞)(1分)情深:叙事、写人、抒情融为一体,师生音容宛然,学术精神淳然,回忆中是满满的怀念与自豪。(2分)示例:第一段平铺直叙,拉家常一般,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只是清华几万校友中的一个”写自己在清华校友中显得平凡,更突出清华培养了众多
36、的卓越的人才,谦逊中蕴含着自豪。“已不在清华工作”写的是自己调入外校的事实,更表现了对清华母校的不舍和眷恋;“像年轻时候一样兴奋”写母校在自己的记忆里永远年轻,充分表现了作者回忆起母校时的喜悦。(3分)共6分。“语浅情深”3分,示例分析3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2.(1)(3分)C(2)(2分)参考答案:不合逻辑(或否定不当、成分赘余)。应改为:切忌贪大求快,防止走弯路。23.略。(10分)24.略。(50分)附:等级评分标准说明:字数不足700的,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没有题目扣2分。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扣2分。附
37、文言文译文:古人治理天下,所说不用奖赏百姓也能勤勉努力,不是说一定不奖赏百姓。奖赏一件善行百件善行呈现,为什么呢?从京城到郡县,从郡县到乡里,这中间有道德品行节操义行值得称道的人选录之后表彰他们,在朝廷封爵,死后表彰他们的家族,这样风俗没有不得到鼓励的。汉唐之际,虽然赶不上夏商周三代,但是把年号确定为治平之世的代称(如贞观之治),这种做法一向流行啊。况且现在的天下,与古代的天下没有什么不同,然而风俗不如古代淳厚,难道不是这样的做法废止的缘故吗?所以范文正公对于於陵而言,难道只是道德品行节操义行(值得表彰)!范公世代居家姑苏,年幼丧父身体柔弱,没有父亲依靠,后来跟随母亲前来居于此地,留下之后没有
38、离开,就成为了本县人。等到他长大成人,学问高超有所建树,乡人都认为他奇特。曾经在长白山筑庐定居,每天独自诵读,虽然刻苦没有闲暇休息,却常常担心自己缺少朋友(一起研讨学问)。终于有天,超然起身远行,四方奔走,超出县境,寻求造诣高深的老师,来成就自己的学业。不过数年时间,就极其精通六经,名声使世人佩服感动。真宗祥符年间,恰逢圣明的天子下诏让世人举荐贤能的人,范公一向拥有乡里的美誉,被卿大夫们招待礼遇,一经考试就中了功名。不久填补职位,屡次升任,最后担任谏官,大的功德思,给予百姓,正直的言论,被当权者赞许。天下之人,无论贤者还是不之人,不约而同地说道:“范公如果升任宰相,天下太平可以预期。”等到统领
39、边郡,手握兵权,在谈笑之间就已克敌制胜,名声远播。坐镇边境,而获得边境安定,放下烽火解除警戒,敌人不敢侵犯边境。天子倚仗他,视之如坚固的城池,将他视若腹心,哪里还担忧西戎,哪里还担忧北狄!当时因为国家已经安定无事,于是就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参与重要事务。天下之人高兴地交口传颂:“范公得到重用了,只用抬起头踮起脚来等待天下太平就成了。”范公自此担负皇帝交给的重要职责,认为自己的事业不能够急切成就,必须等待逐渐达到。所以他做的事情,意愿在长远重大的方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改革衰败的政事。向下和陸同僚,向上辅佐帝王。想要长久推行新政,并且希望在改草之后见效。易经说:“循序渐进地治理国家”。范公的确实践了它,可惜他没有最终实施到终了就去世了。范公去世之后,长山县没有他的文字记載。!古人有了道德品行节操义行,就收录事迹进行表彰这类行为,还能够用以鼓励百姓的风俗,何况有功于天下的人呢?英宗治平年间,我出任此地县令,探访文正公的行迹,收集了文正公的故事,于是让木匠修筑屋宇,命令画师绘出图纸。让那些只有十户人家村子的村民,早晚耳听眼见,并不是险诈奸邪的人,能不受到激发?像这样怎么还担心风俗赶不上古代呢?所以说不用奖赏百姓也能勤勉,说的就是这个啊。我主持修建范公祠堂,不只是为了表彰范公,更是为了激励百姓。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