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038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都来自氨基B. 组成RNA和DNA的元素种类不完全相同C.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都是以碳链为骨架D. 纤维素与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但是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组成DNA的碱基是A、C、G、T,组成RNA的碱基是A、C、G、U。【详解】A、脱水缩合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

2、,A错误;B、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RNA特有的碱基为U,DNA特有的碱基为T,B错误;C、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C错误;D、纤维素是糖类,脂肪属于脂质,但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B.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 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因为肽键断裂而变性失活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

3、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

4、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氨基酸与多肽都没有空间结构,只有一条或多条多肽盘绕在一起并形成蛋白质时才有“空间结构”的概念,A错误;B、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得伸展、松散,而高温下蛋白质中的肽键稳定、没有断裂,C错误;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方式是相同的,都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

5、关键。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时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不用显微镜观察C. 鉴定甘蔗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蔗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D. 鉴定豆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需水浴加热【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

6、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相同,但斐林试剂乙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不相同,因此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错误;B、脂肪鉴定试验中,若观察植物组织切片中的脂肪需要借助显微镜,若观察组织样液中的脂肪则不需借助显微镜,B正确;C、鉴定甘蔗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蔗糖,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使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错误;D、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D错误。 故选B。4.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的流动性只与磷脂分子的运动有关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分布着和能量转换有关的酶C. 胞吞和胞吐的过

7、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葡萄糖分子借助膜蛋白进出细胞膜,一定是一个耗能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4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

8、器,线粒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是基质暗反应的场所。【详解】A、磷脂和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B、叶绿体内膜不具有能量转换作用,B错误;C、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D、葡萄糖分子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需要借助膜蛋白进出细胞膜,但不是一个耗能过程,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特点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5.下图中,图1表示利用大豆幼苗的绿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图2表示温室中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由图1结果可知,四种色素中,色素丁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B.

9、若在秋天收获时测定,则图1中色素乙的相对含量将增大C. 由图2可知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昼夜温度都应控制在20D. 由图2可知在温度为5时,绿叶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1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原因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2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所以图1中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3图2中“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表示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表示呼吸

10、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A点净光合作用为0,说明在A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胡萝卜素,所以扩散速度最快,A正确;B、若在秋天叶片发黄,提取测定色素时,图1中色素丙、丁的相对含量将增大,B错误;C、图2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就是用图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表示,所以净光合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20,因此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白天温室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夜晚适当降温,C错误;D、由图2可知,在5时幼苗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但对于绿叶细胞来说,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物

11、质合成的场所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乳酸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溶酶体C. 雄性激素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D. 抗体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器功能名称功能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坚挺溶酶体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12、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无膜细胞器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中心体一般认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2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化学本质名称肽类及蛋白质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等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类固醇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详解】A、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B、水解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错误;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C正确;D、抗体是球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能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短跑前运动员常服用葡萄糖溶液,是由于葡萄糖是细胞

13、的直接能源物质B.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C. 有氧条件下,蓝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D. 给叶面施肥时,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该细胞吸收叶面上的离子【答案】B【解析】【分析】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ATP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ATP是生物体内直接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生物体内由于有各种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同时又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

14、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葡萄糖不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中的能量要氧化分解,转变为ATP中的能量,才能被细胞利用,A错误;B、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彻底水解后都为葡萄糖,B正确;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吸收矿质元素,D错误。故选B。8.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图

15、1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其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B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是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2的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表示DNA复制,是细胞分裂间期;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2个变为1个,表示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1的细胞乙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对应图2的de段,D错误。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名师点睛】图形解读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1)ab、lm、pq是因DNA分子复制。(2)gh、no、rs是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16、开,形成子染色体。(3)de、rs的变化很相似,都是DNA含量减半,但发生的时期不同。(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9.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细胞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C. 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色素逐渐积累、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但不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知识。1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成为细胞分裂。真

17、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3细胞衰老是客观存在的。同新陈代谢一样,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4细胞凋亡:

18、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凋亡的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详解】A、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A错误;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遗传物质未变化,B错误;C、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C正确;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也有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错误。故选C。10.下列关于实

19、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液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 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并分析色素带分布情况D.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时颜色深浅,来检测CO2含量多少【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详解】A、苯酚品红染液常用作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的染色剂,所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B、用甲基绿和

20、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C、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并分析色素带分布情况,C错误;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遇二氧化碳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含量多少,D错误。故选A。11.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和修饰有关,当其不能满足细胞对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需要时,就会处于应激状态。人体内下列细胞中内质网最容易处于应激状态的是( )A. 肌肉细胞B. 乳腺细胞C. 红细胞D. 汗腺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详解】A、肌肉细胞一般不产生分泌蛋白,A错误;B、乳腺细胞分泌的物质中

21、有乳球蛋白和奶酪蛋白等物质,B正确;C、红细胞产生的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C错误;D、汗腺细胞分泌的汗液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B。12.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进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该学说证据的是A. 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B. 线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与细菌相似C.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细菌中的核糖体相似D.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某些蛋白质由核基因指导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

22、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详解】A、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这一事实可侧面证明内共生学说的可能性,A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与细菌相似,说明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能起源于细菌,B错误;C、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核糖体,且与细菌中的核糖体相似,说明其可能由细菌演化而来,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某些蛋白质由核基因指导合成,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受细胞核控制,不能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细菌,细菌不具有细胞核,D正确。故选D。13.下图表示底物和抑制剂与酶的结合

23、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B. 抑制剂1通过与底物争夺X位点发挥抑制作用C. 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D. 抑制剂2通过改变X位点构象发挥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酶的活性位点的结构具有特异性,一定的酶的活性位点只能与相应结构的底物结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竞争抑制剂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反应底物失去与酶结合的机会而抑制酶的催化作用,当竞争抑制剂消除以后,酶的活性会恢复;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

24、性抑制剂。【详解】A、据图示可知,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A正确;B、据图示可知,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1通过与底物争夺X位点发挥抑制作用,B正确;C、由于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故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C错误;D、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不能与底物分子结合,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酶促反应原理图解,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能分析题图,明确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竟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及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肝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

25、都需要载体协助B.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CO2排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C. 植物根毛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K+浓度成正比D.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详解】A、人的肝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运输方式是自

26、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植物根毛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载体和能量有关,C错误;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5.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B. 细胞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C. 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 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为某哺乳动物

27、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有四对同源染色体,有四个染色体组;A正确;B、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并没有联会,不含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要a基因,可见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正确;D、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

28、,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6.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 孟德尔用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山柳菊有时为有性生殖,有时为无性生殖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了其假说D. 孟德尔对分离

29、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而提出的【答案】B【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2孟德尔研究山柳菊,没有成功

30、的原因是:(1)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2)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3)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详解】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性状分离的结果,A错误;B、孟德尔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生殖,B正确;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但不能推测其数量,C错误;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D错误。故选B。17.现有一批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油菜幼苗,比例为121,其中a基因纯合时对病毒无抗性,开花前因感染病毒全部死亡,

31、该批幼苗均分为两部分,待成熟后,分别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所产生的子代中,aa基因型个体所占各自群体中的比例是A. 1/4、1/9B. 1/4、1/6C. 1/6、1/9D. 3/8、1/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一批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油菜幼苗,比例为1:2:1,其中a基因纯合时对病毒无抗性,开花前因感染病毒全部死亡,说明能正常开花的植株是AA和Aa,比例为1:2,则AA占1/3,Aa占2/3。因此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详解】(1)该批幼苗成熟后自交,则后代中含aa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31/4=1/6;(2)该批幼苗成熟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含aa基因

32、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31/3=1/9。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注意区别自交与自由交配,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18.在黑腹果蝇中,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摩尔根让纯合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得到的F1均为灰身残翅,再将F1中雌蝇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后代中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42%8%:8%4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果蝇上述两种性状的两对基因各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F1果蝇的基因型为BbVv,其中B和v位于同条染

33、色体上C. F1雌蝇测交出现上述结果可能是因为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D. 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2由实验可知纯种灰身长翅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灰身长翅,说明灰身对黑身、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子一代果蝇的基因型是BbVv;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bbvv,黑身残翅雄蝇与F1中的灰身长翅雌蝇测交,

34、得到F2中表现型有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42%,由于黑身残翅果蝇产生的配子是bv,因此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VBvbVbv=428842。【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果蝇上述两种性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两对基因各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由分析可知,F1果蝇的基因型为BbVv,由于BV和bv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其中B和V位于同条染色体上,B错误;C、F1雌蝇测交出现上述结果可能是因为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D、由分析可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不符合自由组合的比值,因此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35、律,D正确。故选B。19.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下列关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

36、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A错误;B、T2噬菌体病毒颗粒没有核糖体,不能自己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

37、,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及其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B. 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 DNA的两条链长度相同,按反向平行的方式排列D.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38、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不同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B正确;C、DNA的两条链长度相同,按反向平行的方式排列,C正确;D、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D错误。故选D2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测定人类的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测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双脱氧链终止DNA测序法是一种通过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得到长度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条带(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排列

39、)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的方法,操作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中加热的目的是破坏氢键,使DNA分子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B. 图示操作过程中加入的带标记的ddAMP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C. 为测出上图模板链中G的位置,应加入带标记的ddGMPD. 测定一段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序列。最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3次【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链终止DNA测序法的主要内容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

40、核苷酸类似物(如图中的ddAMP),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电泳主要是依据不同物质的分子量不同而将彼此分离。【详解】A、图示中加热到95以上,破坏氢键,使DNA分子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A正确;B、图示操作过程中加入的带标记的ddAMP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是终止新链延伸,B正确;C、上图模板链中没有G,C错误;D、按上图模式每操作1次,能够测出一条链中1种碱基的位置,DNA分子中有4种碱基,操作3次就能测出DNA一条链上3种碱基的位置,空位自然是第4种碱基,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按上图模式操作3次,就能测定一段双链DNA

41、中的全部碱基顺序,D正确。故选C。22.下列关于密码子,tRNA和氨基酸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都决定一种氨基酸B. 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每种氨基酸都有多种密码子C. 转运氨基酸的tRNA离开核糖体后立即被灭活D.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1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2

4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其中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A错误;B、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B错误;C. 转运氨基酸的tRNA离开核糖体后还可以和相应的氨基酸结合,继续转运,C错误;D、tRNA具有专一性,即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D正确。故选D。【点

43、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和tRNA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种类、特点;识记tRNA的种类、特点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某地中海贫血症的致病原因是基因中编码血红蛋白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碱基的替换(CT),导致mRNA中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的不同B. 地中海贫血与囊性纤维病发生基因突变的方式不同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胞嘧啶(C)替换为胸腺嘧啶(T)D. 该病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

44、息可知,某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mRNA中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新合成的多肽链与原多肽链相比变短了,形成的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性状发生改变导致贫血。【详解】A、已知发生了碱基替换导致mRNA中第39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所以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的不同,A正确;B、地中海贫血是碱基对的缺失,囊性纤维病是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突变的方式不同,B正确;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突变,C错误; D、该病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C。24.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45、)A. 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是可以遗传的,昆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是药物诱导的结果B. 白化病和老年人白发的直接原因都是不能合成酪氨酸酶,根本原因均为基因突变C. 由于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46、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昆虫的抗药性原本就有,药物起到筛选的作用,相当于自然选择,A错误;B、老年人白发的直接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低造成的,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25.下图是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3的基因型是

47、AAXBY或AaXBYC. 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0D. 若10和13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7/2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和4号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9,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和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3患甲病不患乙病,且后代有不患甲病的个体,因此

48、-3的基因型是AaXBY,B错误;C、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5不患甲病对甲病来说基因型是aa,-5不患乙病,但其兄弟患乙病,因此对乙病来说-5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所以-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aaXBXB的概率是1/2,C错误;D、先分析甲病,-10的基因型是AA或Aa,AA占1/3,Aa占2/3,-13表现正常,基因型为aa,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aa=2/31/21/3,再分析乙病,-10不患乙病,但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因此-10是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4,即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是1/4,-13患乙病基因型是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

49、是1/21/41/8,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1/8=7/8,两种病都不患的概率是1/37/8=7/24,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写出遗传系谱图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遗传概率计算,进行遗传概率的计算是本题的重点和难点。26.下列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只分布于生殖细胞中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C. 在ZW型性别决定方式中,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个体为雄性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答案】D【解析】【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

50、传,伴性遗传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均和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并且生殖细胞中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新陈代谢必需的酶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得到表达。【详解】A、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和体细胞中均存在,A错误;B、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色盲基因,B错误;C、在ZW型性别决定方式中,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个体为雌性,C错误;D、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是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D正确。故选D。【点睛】对于等位基因、相对性状、伴性遗传等概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

51、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7.将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进行人工杂交,经培养后获得幼苗丙,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获得幼苗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能观察到72条染色体C. 形成丁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丁不是新物种D.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组成的增加或减少。【

52、详解】A、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幼苗丙的染色体数为18,秋水仙素加倍后形成丁,丁的染色体数目为36,幼苗丁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为72,B正确;C、新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生殖隔离,不一定非要地理隔离,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后代三倍体不育,四倍体属于新物种,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28.海豚与鲨鱼属于不同的物种,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

53、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海豚种群内个体白由交配就能够保持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B. 海豚与鲨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 鲨鱼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D. 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内个体的基因突变也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B、海豚与鲨鱼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上升,C正确;D、鲨鱼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鱼类种群,能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9.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A.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B. 催化血糖彻底氧化分解供能C. 抗击入侵的病原体D. 参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

55、【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织液中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

56、,A正确;B、催化血糖分解的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B错误;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织液中的抗体可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C正确;D、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平衡,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是解题的关键。30.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C.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经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D. 突触前神经元与突

57、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刺激兴奋后,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A错误;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电位变化产生的局部电流完

58、成的,B正确;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C错误;D、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31.科学家设想,如果能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植入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患者可以免去每天注射胰岛素的麻烦。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制成“胶囊”植入患者体内,患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接移植外源细胞会引起免疫排斥B

59、. 包在保护膜中的应为胰岛B()细胞C. 内环境的营养物质应能透过保护膜D. 该保护膜的结构应为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详解】直接移植外源细胞属于抗原,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制成“胶囊”,则包在保护膜中的应为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B正确;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而膜是多孔性的薄膜,则内环境的营养物质应

60、能透过保护膜,C正确;该保护膜的结构是藻酸盐凝胶,是褐藻细胞壁提取物,而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D。3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在长大成年后不再分泌生长激素,身高也将不再增加B. 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反射活动的功能C. 青春期,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作用于性腺,产生第二性征D.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

61、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A、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但由于此时软骨层骨化成骨,因此身高不再增加,A错误;B、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中枢,能感知外部世界,具有形成感觉的功能,B正确;C、青春期,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第二性征,C错误;D、神经中枢既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也可以分泌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尿量,D错误。故选B。33.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腊肪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其作用机制

62、如图所示(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治疗因结构受损导致的糖尿病B. 口服葡萄糖与注射葡萄糖相比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更低C. GIP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D. 图中均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信号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A、结构为胰岛素受体,若其受损,注射的胰岛素不能发生会作用,因此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治疗因结构受损导

63、致的糖尿病,A正确;B、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葡萄糖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消化系统中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可知,GIP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C正确;D、图中均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信号分子,D正确。故选B。3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由骨髓、胸腺、扁桃体、淋巴结等器官组成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 免疫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两种,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

64、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有的由免疫细胞形成,如淋巴因子和抗体,有的由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D错误。故选B。3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

65、,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B.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C.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 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控制,又调节基因组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

66、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A正确;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两者对植物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B正确;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D、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6.图为探究2,4-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

6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仲长B. 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施加的2.4-D溶液C. 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溶波浓度也是10-8mol/L【答案】C【解析】【分析】由曲线可知,培养6天生根长度最长,并且每条曲线都是在10-8mol/L左右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据此分析结合各选项问题判断。【详解】A、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根伸长,A错误;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一部分来自于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另一部分来自施加的2,4-D溶液,B错误;C、据曲线可知,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68、,C正确;D、据图可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10-8 mol/L附近,但不能确定10-8mol/L就是最适浓度,而且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D错误。故选C。3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C. 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D. 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反馈调节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生物群

69、落内的负反馈调节;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影响动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因素主要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而食物和栖息空间是由植物提供的。标记重捕法一般针对的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而许多土壤动物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调查土壤动物时不宜采取样方法或是标志重捕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若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详解】A、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捕食者的数量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

70、的减少,可见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正确;B、树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有限,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会因争夺食物发生种间竞争,因此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正确;C、而许多土壤动物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调查土壤动物时不宜采取样方法或是标志重捕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错误;D、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若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正确。故选C。3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动统计的部分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71、( )A. 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 种群II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为6.95107kJC. 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D.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的数值,并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

72、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A错误;B、种群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111-15-41.5=5.45107kJ,B错误;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C正确;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3.015.0=20%,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能够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中三个种群的食物链关系,然后利用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计算相应的能量,同时学会计算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难度适中。39.雄性蓝孔

73、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 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 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 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详解】A、 孔雀开屏是在

74、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错误;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错误;C、雌孔雀选择大尾屏个体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尾屏基因频率增加,而小尾屏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尾屏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尾屏基因频率降低,错误;D、根据题意,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对逃避天敌是有害的,对增加交配机会是有利的,正确。故选D。40.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B. 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 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D. 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

75、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利用昆虫信息家诱捕有害昆虫,可破坏其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A正确;B、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C、

76、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C错误;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碴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识记物质循环的过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41.桑树是近些年多个省份推广面积较大的树种,在脆弱生态区的植被恢复和林农经济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桑树和大豆的农林复合模式,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

77、加光照强度,测定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图中测定的光合速率是指_(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若较长时间处于该值为0时,大豆难以正常生长,其原因是_。(2)桑树单作,光照强度大于10(X102mol光子m-2s-1)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此时,叶肉细胞中用于光合作用的CO2来源有_。(3)桑树间作,当光照强度在10(X102mol光子m-2s-1)时,桑树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_。(4)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提高大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5)研究表明,大豆等农作物的叶绿体是可运动的。在弱光下叶绿体会紧贴近光侧的细胞壁,在强光下叶绿体则会紧贴远光侧

78、的细胞壁,这一生理现象的作用是_。【答案】 (1). 净光合速率 (2). 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无有机物积累(夜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综合一天的有机物总消耗量大于制造量,所以作物很难正常生长) (3). CO2浓度 (4). 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从外界坏境中吸收的CO2 (5). 叶绿体和线粒体 (6). 间作大豆的光补偿点低于单作大豆(或弱光条件下,间作大豆的光合速率高于单作大豆) (7). 既能使叶绿体接受较多阳光,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

79、反应阶段;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主要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及基粒的数量,外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2据图分析:桑树的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不断增强,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且间作大于单作;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不断增强,且单作的光合作用数量大于间作,间作先达到光饱和点。【详解】(1)图中测定的光合速率是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没有有机物积累,夜晚无光照还在进行有机物的消耗,因而大豆难以正常生长。(2)桑树单作,光照强度大于10(102mol光子m-2s-1)时,达到光饱和,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此时,叶肉细胞中用于光合作用的CO2来

80、源有呼吸作用提供和从外界吸收。(3)桑树间作,当光照强度在10(102mol光子m-2s-1)时,桑树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其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4)据图分析可知,间作大豆的光补偿点低于单作大豆(或弱光条件下,间作大豆的光合速率高于单作大豆),所以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提高大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5)题干所示现象表明,叶绿体的相关运动既能使叶绿体接受较多阳光,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的识记、理解与运用。42.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青虾的染色体数目,采用了注射秋水仙素的方法(可使细胞分裂暂时

81、停留在中期),24h后取心脏等不同组织器官,切片并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和统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上述六种组织器官中适合观察的最佳材料是_;(2)制备青虾细胞分裂装片过程时,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请选择(写字母)_(A苏丹染液;B双缩脲试剂;C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理由是_。(3)选择细胞分裂中期进行观察计数的理由是_。(4)为了探究符合实验要求的最适秋水仙素浓度,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所选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比例和染色体形态,结果如下表秋水仙素浓度(X 10-3mg/g)0123456有丝分裂中期细胞(%)10121531112

82、115123染色体形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不正常不正常究者向青虾腹肌注射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照组应注射_。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导致细胞分裂基本阻滞在中期。从而得到利于观察的中期分裂相。实验结果表明,最适秋水仙素处理的浓度是_(10-3mg/g),判断依据是_。【答案】 (1). 卵巢 (2). C (3).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或龙胆紫)染成深色(或紫色) (4).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志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5). 等量的生理盐水 (6).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 4 (8). 染色体形态正常且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百分比较高【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表

83、示不同器官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其中卵巢中细胞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最高,是观察细胞分裂的最佳材料。分析表格:秋水仙素浓度在0410-3时,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分裂中期细胞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当秋水仙素浓度过大时,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不正常。【详解】(1)上述六种器官组织中,卵巢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最高,是观察细胞分裂的最佳材料。(2)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故选C。(3)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细胞分裂的最佳时期。(4)研究者向青虾腹肌注射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

84、致细胞分裂基本阻滞在中期,从而得到利于观察的中期分裂相。由表中数据可知注射秋水仙素的最佳质量分数是410-3 mg/g,因为该浓度下,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比例较大且染色体形态正常。【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能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43.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经典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果蝇做了下列实验:(1)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应检测_条染色体上全部DNA序列,该小组做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了一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推测这种雄果蝇形成的原因是_。(2)在实验中,该小组偶然发现了

85、一只棒眼雄果蝇,于是他们用野生型圆眼雌果蝇与该棒眼雄果蝇杂交,再将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显性性状是_,同时,该小组同学推断这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推断的理由是_。(3)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位置(即探究该基因在如图2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提供野生型雌雄个体和上述实验中已有个体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实验加以探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与结论。实验思路:_。预期结果与结论:_。【答案】 (1). 5 (2). 精子异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染色

86、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YY染色体没有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3). 圆眼 (4). F2中圆眼:棒眼=31,棒眼果蝇全都是雄性,该性状与性別相关联 (5). 取F1圆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表现 (6). 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解析】【分析】分析图1:亲本中圆眼果蝇和棒眼果蝇杂交,后代均为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由此可推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图2:

87、I是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I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详解】(1)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因此测定3条常染色体与X、Y染色体,合计5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是由染色体组成为X的卵细胞和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其形成原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2)亲本中圆眼果蝇和棒眼果蝇杂交,后代均为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由此可推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要探究该基因在如图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还是X

88、、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可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思路:取F1圆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表现。预期结果与结论: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则子代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则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4.人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研究表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与此生理过程有关,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1为该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

89、图2和图3是对其部分过程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1)PER基因_(是/否)存在于垂体细胞中,理由是_。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_小时。(2)据图1中的过程可知,PER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为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通常,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其优点是_。(3)图2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_(填数字序号),此过程的进行需要_酶的催化,若图2中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C变成了T,mRNA中嘌呤与嘧啶比例_(变大/不变/变小)。(4)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睡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

90、进入核糖体,导致_终止,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答案】 (1). 是 (2). 垂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得到的,遗传物质相同 (3). 24 (4). 负反馈调节 (5).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6). (7). RNA聚合 (8). 不变 (9). PER蛋白的合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图2表示转录;图3表示翻译。【详解】(1)由于细胞的全能性,PER基因存在于包括下丘脑SCN细胞在内的所有正常细胞中,也存在于垂体细胞中,因为垂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

91、分裂、分化得到的,遗传物质与下丘脑SCN细胞相同。由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昼夜节律有关,因此PER基因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24小时。(2)据图1中的过程可知,PER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其优点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3)图2表示转录,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DNA模板链中一个碱基C变成了T,C为胞嘧啶,T为胸腺嘧啶,都是嘧啶,所以转录成的mRNA中嘌呤与嘧啶比例不变。(4)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睡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

92、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进入核糖体,导致PER蛋白的合成终止,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点睛】本题以下丘脑SCN细胞和PER蛋白为素材,结合转录和翻译图,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解,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小题作出正确的判断。45.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丘脑温度()(注: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兴奋次数)(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_平衡的结果。据图分析可知,当体温为36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 (高于/等于/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2)由于某

93、种原因,某人体内C、W放电频率曲线变为C、W,且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_ (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3)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增加,该激素通过_运输作用于_细胞,使其分泌相应的激素作用于_细胞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机体增加产热。(4)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发热严重者会出现四肢酸痛、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体温过高影响了_导致机体代谢活动发生紊乱。【答案】 (1). 产热与散热 (2). 高于 (3). 等于 (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体液 (6). 垂体 (7). 甲状腺 (8). 酶的活性【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

94、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详解】(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机体平衡的结果。由曲线分析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2)由于某种原因,同学甲体内C、W的放电频率曲线变为C、W,由于体温持续24小时处在S点,说明该时间段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其分泌促进甲状腺

95、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增加产热。(4)发热严重者会出现四肢酸痛、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体温过高影响了酶的活性导致机体代谢活动发生紊乱。【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内环境稳态、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运用,综合性较强,属于中等难度题目。46.近日,中宣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1)调查发现,古浪县北部沙区野生植物有白刺、苦豆草、黄沙蒿、赖草等,星块状或团簇状分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

96、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2)苦豆草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急性菌痢和肠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为调查该地区苦豆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这种调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3)随着“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为此,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答案】 (1). 水平 (2). 群落的物种组成 (3). 直接 (4). 样方法 (5). 随机取样 (6).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

97、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7). 自我调节能力 (8). 物质和能量【解析】【分析】1生物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

98、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详解】(1)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同一个区域,各个种群呈块状或团簇状分

99、布,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区分该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药用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调查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空间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明确调查种群密度的各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