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胡帅 韩梦姣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档案信息化、教师职业发展、场馆设施现代化四方面展开,梳理我国高校在体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尝试与不足,以期促进我国体育信息化的发展。关键词: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大数据1 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1 以慕课为代表的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兴起慕课(MOOC)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慕课平台的搭建者与资源发布者囊括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以及门户网站:教育主管部门构建的平台有“爱课程”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国教育在线”网等;高校主导的平台有“学堂在线”、“北京大
2、学公开课”、“五分钟课程”网等;门户网站开设的平台有“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腾讯精品课”、“搜狐名校公开课”等。陈坚伟对 15 个慕课平台中体育课程开展的数量调查的结果显示:60%的平台开设了体育类在线课程,反映出我国体育慕课资源共享模式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值得警醒的是,体育慕课在线学习的报名人数相对较少,与其他学科的课程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1.2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2008 年,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对纸质档案材料与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的要求,明确奠定了电子化、信息化在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信息化体育教学档案能为已经进入深水区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
3、明方向,学校体育管理者与体育教师能够高效地从电子档案中获取学生体育参与和身体素质的第一手数据,为个性化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个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学者们通过电子档案可便捷且低成本地获取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以及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可为其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数据支撑。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信息化的教学档案管理已经在众多高校普遍开展,科技化、信息化的软硬件配套也正在逐步完善,部分具备条件的高校已将体测设备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可将测试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数据库,由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1.3 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化发展现阶段,高校教师编制改革、职称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凸显了教师不断
4、提升自身价值的意义,“铁饭碗”不再“铁”的现实鞭策着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我,通过网络化、数据化的学习与培训平台进行教学方法与前沿知识的更新、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符合其自身发展的真实诉求。鉴于高校教师发展自身的需要,教育部、各省级教育厅及各高校也开始尝试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培训平台。虽然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无平台学习的尴尬局面。但学习平台的构建也存在若干缺陷:缺乏长期化的学习延续;体育教师而言,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科教学特点、教学对象的不确定、领域目标的多样化决定了其体育课教学实践的复杂性与多任务性,而现有的平台学习资源多倾向于教师师德的养成、一般性教学方
5、法的介绍以及科研能力的培育,在体育学科学习指导、技能教授方面的介绍乏善可陈。1.4 体育教学设备与场馆设施的信息化改造数字化设备的铺设成为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强有力工具,信息化的图像呈现与数据统计方式成为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诸多条件成熟的高校已在开展高校体育场馆及设施的信息化改造。高校自主研发或校企合作研发的智能场馆管理软件为高校体育场馆的高效率运用提供了条件,有效地规避了体育场馆使用时间碎片化的弊端,使体育场馆在公体课教学、体育专业课教学、学生自主锻炼、校外人员健身中的场地分配更加时效化、精准化,解决了场地设施使用时间冲突、部分场地使用率低的问题。与此同时,场馆设施也处于信息化改造
6、过程之中,跑步机、力量训练器械等器材设施的智能化能够随时记录运动数据并将其传送到云端,锻炼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能够时时查看自身的运动历史、运动量、锻炼方式信息,而类似“微信运动”、“QQ 计步器”模式的在线比赛进一步提升了活动参与者的运动动机。2 高校体育信息化的现实阻碍2.1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具有特殊性。体育学科更注重学生运动参与与技能习得,体育课也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特殊课程。从“慕课”模式兴起之日,学术界就对这一模式是否适合于体育学科存疑,也有过较为激烈的争论。有学者认为,体育课应当以传统的身体实践为
7、核心,以“慕课”这一资源共享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互动性,过分误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突出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使学生错误的运动动作得不到有效的纠正。2.2 高校客观条件的约束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阻碍源自高校自身的客观条件。少数国家部委直属高校,以及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突出。而对于多数高校而言,首先,设备现代化改造、信息平台的构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人力、物力支撑,对于多数处于扩张期的地方高校管理者而言,“发展数量”与“提升质量”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体;其次,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行业性人才,而部分高校地处的三四线城市因产业结构
8、单一、福利待遇水平低、教育与医疗条件有限,对信息化人才的吸纳能力被长期抑制,在与准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中劣势尽显;最后,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企业在潜在合作对象上会优先选取教育资源强、在校学生多和地理位置近的高校,而自身条件不强的高校则会因高科技企业缺失而无法开展校企合作。2.3 传统思想观念的固化在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很多学校仍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上,认为体育信息化无非是将学生的体育成绩录入电脑、将体育教学设备进行现代化改进。新时期的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摒弃提高效率的传统观念局限,体育管理者更应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尝试、防止思维固化,将传统的发展理念与社会发展相对接。同时
9、,高校体育教师紧缺、师生比不达标的现实也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多数高校依旧延续着传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未将信息化纳入到高校体育发展之中,缺乏大膽创新成绩考核的具体实践,为形成以信息化促改革的发展思路。3 新时代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路径3.1 大数据与传统高校体育信息化的协同在现代社会,数据俨然成为传统的资本、劳动、土地、组织四大要素之外的“第五要素”而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不断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面貌。对于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者而言,群众体育的进步和体育产业繁荣的成熟经验值得借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预测高校体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当前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值得
10、躬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将体质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所产生的庞大数据经由软件平台进行采集,再由云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应用到学生的学习评价、学习干预、学习指导、运动选材等领域。3.2 转变体育信息化发展思路高校体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体育管理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运动健身指导、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在现实操作中,应当充分重视体育信息化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转变固有的信息化发展思路,着眼于现代社会发展,将现代化的体育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高度。发展思路的转变不仅局限于上层建筑,在底层实践中也应当秉持着“摸石头过河”精神进行大胆创新。3.3 自力更生,拓宽体育信息化发
11、展道路新时代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师生运动健身方式、体育活动内容的时代性变革之中,高校不断推进体育信息化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校园网、微格教室、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设备信息化需要高校自身投入大量资金、招揽专业化人才。然而,各高校自身发展阶段决定了体育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从国家角度来看,在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当着力打通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之间固有的藩篱,使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借鉴社会体育发展经验。从高校本身来讲,要实现体育的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必须出台明确的发展规划,具备相关条件的高校,可将体育信息化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走出人才引进困难、校企联合平台缺乏的窘境。参考文献:1陈坚伟.MOOC 时代中国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3):109-114.2王伯金.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J.教育与职业,2012,(9):93-94.3戴红,王忠,等.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3(7):35-39.4蔡磊,蔡山,等.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调查与研究J.2006,22(6):120-122.作者简介:胡帅(1990-),男,山东潍坊人,助教,研究方向為体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