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答案(B)第 1 页(共 3 页)高一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1.(3 分)A(“主要得益于从幼儿园起就要学习垃圾分类的“开学第一课”错。)2.(3 分)D(上世纪末,公民在垃圾分类中应担负的义务在立法方面一直空白。)3.(3 分)C(材料三的观点是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C 支持了材料三的观点。A 强调智能化垃圾桶的作用;B 是用垃圾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强调的是垃圾回收的方式方法;D 是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不能生产再生产品。)4材料一侧重
2、论述我国城市垃圾分类中存在一些问题。材料二侧重论述在垃圾分类中需要构建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材料三侧重论述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4 分。答出一条给 1 分,答出两条给 2 分,答出三条给 4 分)5政府加大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强制法律规范,加大惩罚力度。主管部门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公民履行环境道德义务,自觉进行垃圾分类。(6 分。“政府”“主管部门”“公民”每个角度 2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6.(3 分)C(“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有误)7.(3 分)B(“对美的热爱和
3、追求”错。应为表现骡子因爱慕虚荣而迷失自我的性格特点)8贪慕虚荣,一心渴望得到夸奖赞誉;迷失自我,企图活成马的样子;自不量力,逞强驮主人狂奔。(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9虚幻性:骡子不合现实的种种表现,如“去美发中心”、“驮起主人狂奔”等,是小说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虚构与夸大。讽喻性:骡子、毛驴和马隐喻社会中的不同人群,主人这一形象也蕴含象征意味,故事言此意彼,借小喻大。(6 分。“虚幻性”与“讽喻性”各 3 分,其中对两个特点的理解各 2 分,结合文本各 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4、题共 5 小题,20 分)10.(3 分)A(举:施行)11.(3 分)C(原文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12.(3 分)D(“意在主张变法一经决定,就要果断施行,没必要顾忌别人的反对”错。原文为“度义而后动”。)高一语文答案(B)第 2 页(共 3 页)13.(1)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较好的日子很久,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4 分。“窃”“游处”“故”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2)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在于名实是否有相符,如果名
5、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4 分。“儒者”“明”“得”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14特点:多用短句,句式整体。效果:体现了作者斩钉截铁的坚决态度,增强了辩驳气势。(3 分。语言特点 2 分,效果 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3 分)D(“语言华丽”错,应为“语言平实”)16有些东西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而在不经意间却往往能够获得。事物(事情)各有其特点,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或失败,只要理想信念不倒,就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6 分。每点 3 分,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6、小题,6 分)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6 分。每空 1 分)三、语言运用(20 分)18.(3 分)D(拟人手法错)19原文以几个“他们”连用构成排比,与舞蹈节奏相应,气势逐步升腾。原文用三个“不停地”强化前面的动作,突出了舞蹈的气势。原文用“直搅得”连接前面的动作与后面的情形,富有表现力。(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20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 但他们已没有什么好怕的(4 分。每空 2 分)21“惊悉”改为“欣闻”;删去“拨冗”;“惠赠”改为“敬赠”;“莅临”改为“前往”。(4 分。每处 1 分
7、)22示例一:贾府的仆役焦大。他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示例二: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有些爱占小便宜,初进荣国荣,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5 分。正面、反面各 2 分,语句通顺 1)四、写作(60 分)23参展 2019 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 45 分为基准分。高一语文答案(B)第 3 页(共 3 页)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
8、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
9、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