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4必修三(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鸿门宴学案目标1.作为高考考试重点考查的两个重点篇目,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全面梳理,重点掌握。特别要掌握“所以者,也”句式的译法。2.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特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于是相如前进缻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传之美人,以戏弄臣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D.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4翻译下列句子。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_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文:_范增数目
2、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译文:_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1名词活用为状语有什么规律特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活用有何共同规律、特点?而相如廷叱之:_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间至赵矣:_吾得兄事之:_(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_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樊哙)头发上指:_(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草行露宿:_北虽貌敬: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骊山北构而西折:_天下云集响应:_2.名词活用为动词有
3、什么规律特点?(1)下列句中加点词应该怎样解释?它们的用法有什么共同的规律特点?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_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左右欲刃相如:_范增数目项王:_沛公欲王关中:_刑人如恐不胜:_臣乃敢上璧:_道芷阳间行:_君子不齿:_沛公军霸上:_去今之墓而葬焉: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名词,解释其义,并说出活用的特点。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缇骑按剑而前:_籍吏民,封府库:_买五人之头而函之: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_顺流而东也:_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_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所以者,也”句式的翻译。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4、义也。译文:_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文:_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_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_随堂训练1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B.C. D.2下面加点字的词性全部活用的一项是()A. B.C. D.3翻译下面的句子。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文:_季布(人名)名所以益闻(出名)者,曹丘(人名)扬之也。译文:_4.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
5、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上)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译文:_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听课记录:基础知识精练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召有司案图项王按剑而跽曰令将军与臣有郤ABC D2(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尊重,敬畏)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且以一璧之故,逆(触犯)强秦之欢B相如因持璧却(倒退)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倒下,
6、这里指退下)C籍(登记)吏民,封府库/闻大王有意督过(过错)之D卮酒安足辞(推辞)/度(估计)我至军中,公乃入(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间道,小路从而誉之 誉:称赞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敬畏众闻则非之 非:指责C舍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特:只,只是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1)()A顾B与C传 D如(2)()A故B孰C鼓 D过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君人者,诚能见
7、可欲D而相如廷叱之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B夫晋,何厌之有C大王来何操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6翻译下列句子。(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_(2)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课内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
8、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7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A向来,本来 B朴素C真情 D白的(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A排列 B割,分
9、 C众,各 D位次(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A独自 B一个人 C难道 D单独(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A今天 B现在C即将,马上,就要 D如果,假使8下列句子中,“固”的意思与“蔺相如固止之”的“固”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六王毕,四海一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课外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
10、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
11、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
12、、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注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该词泛指郊野。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卒,典徙颍阴令徙:调职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 拒:抗衡C卿欲慕耿纯邪 慕:羡慕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嘉:赞赏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13、是()A.B.C.D.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组是()故试以治民之政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苟利国家,专之可也自请愿徙诣魏郡乃率众与辽破走权ABC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典先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军,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显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C李典与乐进、张辽平常都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同意(自己的策略),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
14、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译文:_(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译文:_(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译文:_学案4 必修三(二)知识整合1C2DD项代词,时候;A项趁此/于是;B项于是/才;C项将要/尚且。3BB项名词作状语;A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D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4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要点:
15、“均”、“之”、“负”)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要点:“诚”、“负”、“间”,被动句)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戴的玉玦多次给项王示意。(要点:“数”、“目”、“示”)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要点:“不忍”、“因”,“为所”表被动)重点突破1在朝廷上向西抄小路像对待兄长一样像鸟翅一样在夜里向上迁移练习草,在草中;露,在露水中貌,表面上东,向东;西,向西犬马,像犬马一样手,亲手日,每日北,从北面;西,向西云,像云一样;响,像响声一样2安置穿衣;怀揣着用刀杀使眼色称王
16、对施刑献上取道值得说起驻军修墓称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迁移练习步,跑出十步,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前,走上前,名词而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造册,名词名词,组成动宾关系函,用匣子装,“之”前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水,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笼,用笼子装,名词名词,前一个名词活用东,向东进发,动词而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官,使做官,副词后名词活用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等而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我们两人存在。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恨放在后面。(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之事。随堂训练1BB项名词作状语;
17、A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D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2CC项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A项前“从”活用为使动;B项前“王”活用为使动;D项后“东”活用为动词。3您替我请他进来,我必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要点:“为”,“替”、“给”;“兄”,名词用作状语。)季布的名声更加显扬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要点:“所以者,也”句式的翻译。)4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做国相。衣:穿。均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使光彩,名词的使动用法。)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
18、吧!(相:做国相,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巩固提升1C“距”、“内”分别通“拒”、“纳”。“要”通“邀”。“倍”通“背”。“案”通“按”。“郤”通“隙”。2(1)C“过”应为“责备”。(2)AA项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3(1)DD项到,往;A项顾虑/回头;B项动词,给/介词,同;C项传颂/传递。(2)DD项责备;A项特意/旧交情;B项仔细/谁;C项弹奏/击鼓。4DD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三项为名词作动词。5AA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句。6(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怎么样?(2)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解析(1)“孰与”固定结构,省略成分。(2)且,将要;为所,被动句式。7(1)A
19、(2)D(3)C(4)D8A坚决。9C例句中加点的“廷”,其用法为名词作状语。A、B、C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均为名词作状语,与例句相同,分别解释为“当面”“在早晨”“向上”,只有C项中加点的“一”,用法为数词作动词,解释为“统一”。10C慕:效法。11DA.动词,带领/介词,用;B.介词,跟/连词,和;C.连词,如果/代词,你;D.均为连词,于是、便。12B全都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精神,说的是太祖对李典的赏识,说的是太祖给李典布置任务。13A“升迁为青州刺史”只是因为“从平兖州诸县有功”。14(1)太祖认为他不错,让他尝试着管理百姓。(2)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怎样,(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
20、因为私人恩怨而不顾大局呢!(3)他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人。参考译文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李典跟随父亲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集合了几千门客。初平年间,他带领众人跟随太祖(曹操)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从太祖攻打袁术,征讨徐州。后来吕布叛乱,太祖派遣李乾回到乘氏,到各县安抚民众。吕布的别驾从事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与其一起反叛,李乾没有听从,于是他们就杀掉了李乾。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统帅李乾的军队,与各位大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典因为跟从太祖平定兖州诸县有功,逐渐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改任为颍阴县县令,担任中
21、郎将,统帅李整的军队。魏书说:李典年少时就好学,不喜欢军事,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太祖认为他不错,让他尝试着管理百姓,后升迁为离狐太守。当时,太祖与袁绍在官渡抗衡,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袁绍被打败以后,任命李典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派李典和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领军队驻扎在黄河上,断绝了水上通道,太祖命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不能过,就采用下策走陆路。”李典与各位将领商议说:“高蕃的军队缺少兵甲,只是倚仗在水上这一便利条件,士兵有松懈的思想,攻打他们一定会取胜。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对国家有利,自己
22、做主也是可以的,应该赶快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胜利,水路得以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地,太祖派李典跟从夏侯惇抵抗他。刘备有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我怀疑一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丛树木很深,不能追击。”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惇等人果然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战况对他们不利,李典前往营救,刘备看见夏侯惇的救兵到了,这才撤兵。李典跟从太祖围攻邺县,邺县平定以后,与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不久)升迁为捕虏将军,被封为都亭侯。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
23、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法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愚笨怯弱,功劳小,但是封的爵位太大,的确应该全家族的人一起效力;再加上征战讨伐还没有停止,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太祖赞赏他,加封他为破虏将军。李典与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张辽打算按照命令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不和,张辽害怕他们不同意,李典情绪激昂,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怎样,(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人恩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指挥军队和张辽一起赶走了孙权。李典喜欢学习,注重儒雅,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他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德高望重的人。三十六岁的时候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