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7气压带和风带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图甲),该地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图乙),这些植物只在雨季开花(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通常时间会很短。据此完成第12题。甲乙1.南纳马夸兰地区植物花期短的原因是()A.雨季受西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C.雨季受西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D.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地带,雨季降水少2.南纳马夸兰地区多汁、多肉的植物指示的环境特点是()A.干旱的荒漠环境B.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C.温凉的荒漠环境D.湿热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答案:1.A2.A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
2、,南纳马夸兰地区的植物只在雨季开花,花期短,说明雨季短。8、9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可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而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由于该地纬度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因此花期短。第2题,多汁、多肉是植物储存水分以适应长时间的干旱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特征。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甲、乙两地风力大小相比()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B.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D.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4.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B.受副热
3、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C.受暖流影响时间长D.位于山地迎风坡答案:3.D4.B解析:第3题,甲、乙两地都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甲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故甲地的冬季风力较弱,A项错;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短,可以受到西风带影响,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故夏季甲地风力比乙地大,B、C两项错,D项正确。第4题,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夏季降水少,年降水总量小,主要集中在冬季,B项对。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西风分
4、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7题。5.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A.40NB.50SC.40SD.60N6.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洋流性质D.地势高低7.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较西岸()A.寒冷干燥B.温暖干燥C.寒冷湿润D.温暖湿润答案:5.B6.B7.A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可知,实线表示南半球,虚线表示北半球。根据图中曲线及纬度可知,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的是50S,B项正确。第6题,根据所学的海陆分布知识可知,在50纬线附近,南北半球最明显的差异是海陆面积,海陆摩擦力大小不同,北半球陆
5、地面积广,摩擦力较大,风速较小,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是海洋,西风分速较大,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陆地为主,西风分速小。故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B项正确。第7题,冬季,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的西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西岸的西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且有暖流影响,所以东岸的西风比西岸西风寒冷干燥,A项正确。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810题。8.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A.5月15日B.6月15日C.7月1日D.8月1日9.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
6、入梅雨期的时间是()A.5月15日B.6月1日C.6月15日D.7月1日10.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8.A9.C10.B解析:第8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纬度大致为34N。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可以看出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穿过8条等压线,所以气压梯度最大。第9题,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由图可知,6月1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第10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半年以东南季风为主。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
7、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温度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1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A.夏季风逐年增强B.夏季风逐年减弱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答案:11.C12.D解析: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表温高或海表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12题
8、,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1)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2)。图1图2材料二大约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几内亚比绍会从东北刮来一种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哈马丹风,每当它来临,人们就会奔走相告“不好,哈马丹风来了!”(1)判断哈马丹风的成因,简述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即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析比
9、绍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与雨季的关系,并说明其雨季的形成原因。答案:(1)成因: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气压。干燥炎热的热带大陆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是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原因:哈马丹风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从湿润变为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干燥尘埃,使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尘埃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2)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10、,形成降水。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每年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压,图示区域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来自炎热干燥的热带大陆的气流,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形成哈马丹风。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该地气温较高,降水稀少,易发生旱灾;哈马丹风从东北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影响交通及地表环境。第(2)题,读图可知,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为35月,为雨季来临之前。79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此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来自海洋,带来丰富的降水。14.阅读图文材
11、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南非地图。材料二上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城市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甲24.116.5134391009乙20.114.71537(1)简述南非地形特征。(2)比较甲、乙两城市气候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丙地渔场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起伏小;海岸陡峭,海岸线平直。(2)甲城位于迎风坡,夏季(1月)受迎岸风和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夏季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冬季乙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3)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上升流减弱,捕鱼量少;夏季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离岸风,上升流增强,捕鱼量大。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海岸线等角度描述南非的地形特征。第(2)题,根据两城市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判断两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第(3)题,根据丙地位置判断渔场的成因,进而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