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912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福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百舸(g) 窸窣(x s) 霓裳(chng) 籼稻(xin)B. 寥廓(lio) 包扎(zh) 脉脉(mi) 分蘖(ni)C. 罅隙(xi) 着

2、恼(zho) 纶巾(gun) 隽永(jun)D. 讷讷(n) 炽热(ch) 檄文(x) 兜鍪(mu)【答案】B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熨帖 墙橹 嘲哳 峥嵘岁月B. 雕啄 袅娜 讪讪 蓊蓊郁郁C. 楷模 稻菽 蹩脚 残羹冷炙D. 国粹 孱头 宛然 楔而不舍【答案】C3.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的特点。人物通讯重在挖掘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B. 李白的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元好问曾经赞美他“繁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C. 可以以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

3、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家乡的人、事、历史和风俗等资料,形成调查报告,参与家乡文化建设。D. 古今词义发展演变非常复杂,一般的情况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等,理解词义除了概念义,还要体会其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作为鲁迅笔下“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不蹈袭前人成法,不断追求新变,其对音乐之贡献_。中国古代重要乐种清商乐,便创始于曹操。清商乐兴起于曹魏时期,此时文坛较活跃的是建安文人团体的核心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他们不仅促成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型,更让清商乐_。曹操于_之际,不废吟咏,他填写的乐府诗如蒿里行、短歌行等在当时就众口相传,风靡一时。曹操基于现实

4、主义创作手法,兼以宏伟之想象,对乐府诗的体制进行了大胆革新,发壮心,抒豪情,表现出尚实精神与通达作风。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中国音乐史的走向乃至清商乐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历经1800年的岁月流转,清商乐依然_。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容小觑 风生水起 厉兵秣马 流光溢彩B. 不容小觑 声名鹊起 戎马倥偬 熠熠生辉C. 非同小可 风生水起 戎马倥偬 流光溢彩D. 非同小可 声名鹊起 厉兵秣马 熠熠生辉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增强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

5、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B. 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C. 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并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对中国音乐史的走向乃至清商乐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D. 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并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6. 文段中,以下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改造文章的祖师”B. 核心人物C.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D. 蒿里行、短歌行【

6、答案】4. B 5. D 6. D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每小题2分,共12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材料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7、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

8、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7. 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而致千里B. 益慕圣贤之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不敢出一言以复 师道之不复

9、可知矣D.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 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俟其欣悦 其皆出于此乎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而闻者彰 而耻学于师D. 善假于物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 下列句子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余立侍左右B. 古之学者必有师C. 吾从而师之D. 小学而大遗10. 下列句子与“弗之怠”句式相同一项是 (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1. 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非能水也 吾从而师之 圣益圣则耻

10、师焉 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A. /B. /C. /D. /1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为:因此我即使愚钝,最终还是有不少收获。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译为:我曾经一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学到的(收获多)。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为: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为:以地位低者为师,就足够羞耻;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近乎谄媚。【答案】7. D 8. C 9. A 10. D 11. B 12. D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

11、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节选自

1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材料二: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三: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

13、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

14、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节选自韩愈师说)(二)(共1

15、6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焉。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循路登绝顶。

16、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初五日 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门向西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渡溪涧,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复上一岩,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 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

17、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岩,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节选自徐霞客游记)13.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B. 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

18、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C. 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D. 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癸丑,古人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相搭配循环纪年,天干在前,地支在后。B. 晦,指的是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阴历的每月初一,古人称之为“望”。C. 寒山、拾得,唐朝两位名僧,曾隐居天台山,被后人并尊为“和合二仙”。D. 桃源,源自桃花源记,后以“世外桃源”喻理想中安乐而美好的地方。15.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台山在宁海以西,从宁海到天台山脚下,经梁隍山、松门岭,途中常有老虎出没。B. 想到第二天就要登天台山,徐霞客激动得睡不着觉,一直望着漫天星辰,等待天亮。C. 天台山树木秀拔,峰峻石奇,山水相映,岭角山花烂漫,溪边花草芬芳,美不胜收。D. 攀登天台山,有时溪深撑筏以渡,有时附壁攀岩而过,虽路途艰险,但仍为之倾心。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17. 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为后人所赞叹,梁启超曾赞美他走出书斋、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请从第四段(“初三日”)中举一例,简要分析徐霞

20、客的科学精神。【答案】13. A 14. B 15. B 16. 坪头潭距离步头只有二十里,现在顺着小路走,反而迂回三十多里才得以住下来,确实是桃源洞误人了。 17.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徐霞客经实地考察,得出植物生长与地形、气候有关的科学结论,体现了徐霞客尊重实地考查、善于科学推理的科学精神。参考译文:癸丑年三月三十日 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散尽,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了三十里,到达梁隍山,。听说这里路边有老虎出没,一月间就伤害几十人,于是就停宿于旅店。四月初一日 早上下雨。走了十五里,路有分岔,勒马向西朝着天台山去,天色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

21、,抵达松门岭,山势险峻,道路湿滑。山岭近旁有很多矮矮的松树,苍老的枝干弯曲着,树根松叶青绿秀丽,像城里人种的盆景。在高峻的山岭间爬上爬下,深山荒凉寂静,害怕老虎躲藏在草丛中,因此草木都被烧掉了。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没有其他的旅人。初二日 吃完饭,雨才停。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岩石渐渐清澈、幽静。走了二十里,傍晚抵达天封寺。睡卧床上,还惦念着明晨登攀峰顶的事,若有缘分则雨过天晴,因为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天晴,并没有一天是天亮时晴朗的。五更时,从梦中醒来,听说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欢喜得睡不着觉。初三日 早晨起来,果然日光像火光一般闪耀,于是决定向山顶进发。向上登了几里,到达华顶庵

22、;又登了三里,将要接近山顶,到太白堂,顺着路到了最顶峰。荒草被风吹得倒伏一片,峰高因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有一寸多厚,回顾峰下四周的山峦,美丽的鲜花、碧玉般的绿树,满眼望去清晰精巧。岭角山花盛开,峰顶反而不开花,大概是因为地处高寒所致。初五日 有下雨的迹象,但顾不上了,选择了去寒岩、明岩的路,从寺门向西寻找乘骑。乘马来到,雨也下起来了。走了五十里到步头,雨停了,乘骑也打发走了。走了二里,进入山中,山峰倒映在萦绕流动的水中,树木秀丽,岩石奇异,心情因此很快乐。渡过溪涧,走了三里地,到达明岩。明岩是寒山、拾得隐居的地方。再攀上一块岩石,岩石中间有一口井,叫仙人井,水浅但不枯竭。岩石外有一块凸起的石

23、头,几丈高,上面像是站立着两个人,僧人指点说是寒山、拾得的化身。初六日 凌晨出寺院,走了六七里到寒岩。石壁垂直向上像劈开的一样,仰望空中,洞穴很多。岩壁半中间有一个洞,宽八十步,深一百多步,洞内平坦明亮。顺着岩石右边行走,从岩石的狭窄小路向上攀登。山岩的低洼处有两块岩石相对耸立,下部分开,上部连接成为“鹊桥”,也可以和方广寺的石梁互争奇异了,只是少了飞流直下的瀑布罢了。回到僧舍吃饭,找竹筏渡过一溪流。顺着溪流在山下行走,这一带都是峭壁巉岩,草木盘结悬垂在上面,里面大多是海棠、紫荆,倒映在溪中,更增美景。香风吹来,是玉兰、芳草的香气,处处不断。已经走到一个山嘴处,岩壁直插涧底,涧水深而急,旁边没

24、有多余可行走的地方,岩壁上只有凿出的小孔来通行,孔中只能容得下半个脚掌,身体贴着岩壁过去,惊心动魄。从寒岩走十五里到步头,顺着小路朝着桃源进发。桃源在护国寺旁边,护国寺已经废弃,当地人也不知道。跟随云峰和尚在弯路中行走,太阳已经下山,竟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于是又去问路回到坪头潭。坪头潭距离步头只有二十里,现在顺着小路走,反而迂回三十多里才得以住下来,确实是桃源洞误人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 补写出语段的空缺部分。自然之秋,可以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的壮丽之景,也可以是杜甫登高中人生暮年所见“_,_”的萧瑟之景,还可以是苏轼泛舟游于赤壁时“_,_”的宁静之景。【答案】 . (看

25、)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四)(共6分)阅读以下诗歌,完成小题。水调歌头苏轼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1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听琴师演奏,感受到琴声所传达出的美妙趣味。B. 诗歌运用

26、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摹妙手弹奏出的音声节奏。C. 诗歌通过类比联想,将生动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上的音节组合。D. “无泪与君倾”“江州司马青衫湿”都从侧面烘托了琴声的感染力。20. 词人巧于取譬,请结合词中的比喻分析琴声的变化。【答案】19. C 20. (1)琴声先是低抑幽怨。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窃窃私语;(2)继而变得雄壮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填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3)接着又变为飘渺悠远,像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4)再变为冷涩艰险。在百鸟争喧中,彩凤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仿佛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

27、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不能模糊。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

28、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则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

29、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

30、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节选自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材料三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

31、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

32、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2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社会中的“家”可大可小,有钱有势时,“人在深山有远亲”;一旦没钱没势,就“树倒猢狲散”。B. 传统道德中的“忠”,有对朋友的“忠”,有对君王的“忠”,包含私人关系,最接近公共道德观念。C. 礼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礼”靠教化维持,“法律”靠国家权力推行,二者皆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D. 社会继替时,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可礼治;社会变迁时,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须法治。22

3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礼治”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某些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其妻子如果与其他男子私会,就可能被“浸猪笼”。B. 在旧小说中,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捕捉大型猎物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而举行的仪式。C. 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D. 红灯停,绿灯行,遇到行人过斑马线应停车礼让,否则,机动车辆将受到交通行政处罚。23. 下列关于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与下面语段相契合的一项是(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闭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A. 团体格局B. 熟人社会C.

34、 特殊语言D. 信用契约24. 结合材料,对“差序格局”作简要解释。25. 三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具有相同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21. B 22. D 23. B 24. 差序格局以自己为中心,像波纹一样向外推出的,在亲属、地域等社会关系上有亲疏、远近之别并能够伸放、收缩。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中以礼(教化)维护秩序。 25. 对比论证。材料一: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进行比较,突出差序格局的特点。材料二:将西洋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进行比较,突出中国传统社会崇尚私人的道德。材料三: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从教化中养成,并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二)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

35、完成小题。材料一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

36、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

37、,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

38、;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

39、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

40、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

41、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1935年12月1日)材料二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42、,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摘自 郁达夫故都的秋)2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标题为江南的冬景,文章一开头却大量描绘北国的冬景,这种构思与荷塘月色篇末提到的采莲赋异曲同工。B. 在郁达夫笔下,江南之冬可爱而明朗:叶未凋尽,晴空高爽,暖阳明媚,黄发垂髫曝背谈天怡然自得,即便偶有雨雪也别有韵味。C. 材料一第段不对雪景展开具体描绘,而是引用大量古人诗文,借他人

43、之笔、避实就虚,边引边评,文字简、意象丰,独具雅趣。D. 作者在材料一第段提到江南冬日的寒郊“散步”和第段搁笔到湖边走走的“散步”,前后呼应,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赞美。27.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句话的含义。28. 材料一第段“江南冬雨之景”与材料二“故都秋院晨景”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答案】26. A 27. 由丰富的色彩、物象等构成的江南微雨寒村的冬霖之景,使人沉醉于自然的造化中,悠闲自得,忘记个人得失,洒脱旷达。 28. 相同:(1)情感相同,都写出了对自然的赞美,悠闲的心境。(2)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不同:(1)景色不同:一写冬景,一写秋色;(2)手法不同:江文通过想象,描摹出微雨寒村的冬霖之景;故文通过人的动作和感触,表现出北平秋景的清、静、悲凉。四、写作(60分)2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复兴中学举办“见字如面”活动,拟与毛泽东、袁隆平、李清照、黑塞、史铁生交流。请以“李华”的名义,从中选择一位,写一封信,与他(她)探讨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