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900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解析》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1月测试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 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四民阶层的形成B. 百家争鸣的效果C. 学在官府的打破D. 政治结构的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从兵是贵族到全民皆兵,说明当兵的限制条件降低,反映了社会政治结构的转型,故选D;这一变化和四民阶层的形成无关,不是百家争鸣带来的结果,排除AB;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是私学的出现和兴起,排除C。2. 汉初刘邦“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之后汉帝多在即位之初

2、为自己修建陵寝时把大批关东豪族迁往关中。这一行为A. 加强了地区经济联系B. 推动了经济格局的变迁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意在打破宗族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将关东豪族迁往关中,这样有助于削弱地方豪族对地方影响和控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这一行为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为了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排除A;这一行为并没有导致经济格局的变迁,排除B;这一行为只能削弱地方豪族对地方的影响和控制,并不能打破宗族间的血缘关系,排除D。3.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民间才女,还有著名的官妓和女道士,也多有宫廷才女。这种现象A. 冲击了儒

3、学的正统地位B. 源于民族交融的推动C. 得益于开放的社会风气D. 颠覆了传统纲常礼教【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出现一批有名的女性人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对女性持包容态度有关,故选C;才女修习也多是儒家内容,所以并没有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和颠覆传统纲常礼教,排除AD;才女的出现也民族融合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4. 明初,“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这一现象A. 打破了官营垄断B. 促使纸币的发行C. 导致白银的流通D. 推动冶铁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钱重道远,不能多

4、致,颇不便”可知明初商品贸易中金属货币使用不便,这一现象必然促使使用更加方便的纸币的发行,故选B;这一现象与打破官营垄断无关,排除A;白银始终在流通,并非始自明初,排除C;材料内容和冶铁业无关,排除D。5. 下表是清华学校赴美留学所学专业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了年份理学工学农学医学19122620191551203192472122192881022A. 近代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B. 清末新政促进教育现代化C. 国民政府与美国联系加强D. 弃医从工风潮的蓬勃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清华学校赴美留学所学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学和工学,说明当时赴美留学是为了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反

5、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故选A;191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所以与清末新政无关,排除B;根据留学生所学专业的数目无法看出国民政府与美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排除C;学习医学的人数较少不代表是弃医从工风潮的勃兴,排除D。6. 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A. 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B.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 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D.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B【解析】【详解】梁启超认为中国的井

6、田制与共产主义类似,孙中山认为洪秀全时代已经实行了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大同思想是共产主义的精髓和实质,这些认识将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类比,实际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排除A;国民大革命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C;这些认识并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7. 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民兵的优待规定:对贡献突出者,给以40200元不等奖励和名誉奖励;作战有成绩者颁发奖状表扬;负伤致残者每年发给抚恤金100300元;作战牺牲者发给丧葬费200元,一次性善后抚恤金400元等。这些措施A. 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生活水平B. 有利于打破经济封锁C

7、. 密切了根据地党和人民关系D. 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答案】C【解析】【详解】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民兵进行优待,能够增强民兵对根据地的向心力,得到民众的拥护,密切了根据地党和人民的关系,故选C;材料仅反映了对民兵的优待,不一定能提高军民的生活水平,排除A;优待民兵和打破经济封锁以及增强抗战信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D。8.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 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 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C. 注重新政

8、权意识形态教育D. 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知识分子数量大幅增加,并扫除了大量文盲,说明新中国重视文化教育,主义增强文化软实力,故选A;“构建了完善的培养体系”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排除C;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力,不是发展文化教育,排除D。9. 古希腊的神话包括神和英雄两大部分,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来的半神半人,都具有强壮的体格,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信念。哲学家欧赫迈鲁斯曾说:“神是以前活着的王。”这反映了古希腊A. 民主政治促进了文化繁荣B. 宗教意识淡薄C. 哲学源于宗教神话

9、的创造D. 文化的人文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来的半神半人”可反映出其体现的是神具有人性,体现的是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排除A;材料体现的正是宗教中的人物,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来源,排除C。10. 16世纪时期的狄更斯:“英国的新教主义最终不容避免地与其民众的民族自我表现混为一体。”而同时代的英烈传也认为奉行新教主义的英格兰,是上帝选定的民族。这说明此时英国A. 制度先进彰显民族优越感B. 宗教改革增强了民族意识C. 意图争夺欧洲新教领导权D. 文艺复兴强化了自我认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教主义成

10、为英国民众民族主义的一部分,而且对于英国而言,将奉行新教主义的英格兰视为上帝选定的民族,说明宗教改革增强了英国的民族意识,B正确;16世纪的英国依然是封建制度,并不先进,排除A;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文艺复兴在16世纪基本结束,而且与题干中的新教不符,排除D。11. 1934年,一些人认为美国产业复兴欺骗群众,促进了工人运动,而限制生产量和价格是“社会主义”;1934年罢工人数增到146万多人。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 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B. 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C. 未取得预期效果而失败D. 因触及多方利益而曲折【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罗斯福新政在实行过程中也遭到众多的指责,

11、而且罢工人数也有所增加,说明新政的实行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触及多方面的利益而曲折发展,故选D;AB项从题意中均无法体现,排除;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失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2. 1958年,戴高乐提出要求改组北约的所谓“三头体制”计划,取消北约的军事一体化,1966年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组织,随即北约总部迁往了布鲁塞尔。这表明A. 欧共体冲击两极格局B.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C. 多极化趋势快速发展D. 北约已经难以为继【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法国要求取消北约军事一体化,并最终退出了北约,这说明法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反映了西方阵营出现分化,故选B;材料内容仅涉及法国,不能体现欧共

12、体对两极格局的冲击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排除B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

13、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

14、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答案】(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高度);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尤其重视学校礼教:专业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结合:礼教渗透法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历代传承和发展影响:规范了社会秩序

15、,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和孔子地位的提高:加强了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巩固统治: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强化了等级关系(2)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适应革命发展形势新需要:在与错误思想斗争中发展:注重创办学校进行专业集中教育影响: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了党内凝聚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培养了大批党的优秀干部,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条件【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得出政府高度重视,即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高度;理论传授与实践训

16、练相结合;尤其重视学校礼教;根据“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得出专业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结合;综合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礼教的发展可以看出,礼教渗透法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历代传承和发展。带来的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规范了社会秩序,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和孔子地位的提高;加强了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巩固统治;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强化了等级关系。(2)特点:根据“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得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根据“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

17、环节”、“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得出不断适应革命发展形势新需要,在与错误思想斗争中发展,注重创办学校进行专业集中教育。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和材料可知主要是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了党内凝聚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培养了大批党的优秀干部,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条件。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吴于廑先生曾提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的概念,他说这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18、”钱乘旦先生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历史”。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摘编自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世界历史博导论坛”根据材料所述观点,自拟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历史是“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阐述: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之间虽有交流,但世界各地区联系程度还不是很紧密,世界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同时,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

19、,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迫切掠夺大量的生产原料和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再加之新式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二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变革,世界各地区联系程度进一步密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以及跨国公司的频繁增多,全球化呈现出锐不可当的发展趋势。总之,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人类文明逐渐

20、从分散发展为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根据“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可得出历史是”从分散到政体“的发展的结论,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两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相关内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漕运改革首推刘晏。“安史之乱”使中国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藩镇趁乱拒向朝廷缴纳贡赋;而朝廷长期仰赖的东南之地,虽未经战火摧残,却因运河年久失修

21、、战争破坏而难以通运。刘晏受命于唐王朝严重危机之时,组织兵丁,发动民工,疏浚淤塞河道,改善运输工具;实行雇佣法,“以盐利雇佣,分吏督之”,用官府在江淮专卖食盐所获利润雇佣民工运输。并在唐玄宗年间裴耀卿转搬法的基础上,由直达改为分段联运;实行“教漕卒”,训练能适应各种水势和驾驶各种船只的船工水手;创立漕运奖励制度,“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摘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漕运改革的历史影响。【答案】(1)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粮北运);安史之乱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央政府财政危机);以前漕运改革的

22、经验铺垫;运河交通不畅:统治者的大力支持(2)恢复了运河的漕运功能,保证了南方赋税的北运:调动了民工参与漕运的积极性,增强了漕工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漕运效率:为挽救唐王朝的衰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加强了漕运制度建设,为后世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根据“朝廷长期仰赖的东南之地,虽未经战火摧残”得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根据“安史之乱使中国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藩镇趁乱拒向朝廷缴纳贡赋”得出安史之乱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在唐玄宗年间裴耀卿转搬法的基础上,由直达改为分段联运”得出以前漕运改革的经验铺垫;根据“运河年久失修、战争破坏而难以通运”得出运河交通不畅;根据“刘晏受命于唐王朝严重危

23、机之时”得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刘晏的漕运改革恢复了运河的漕运功能,保证了南方赋税的北运;调动了民工参与漕运的积极性,增强了漕工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漕运效率;为挽救唐王朝的衰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加强了漕运制度建设,为后世提供借鉴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北约军队跨洲部署、跨洲机动,传统的前沿与纵深、前方与后方的界线基本消失,天空界线被打破,战争时间仅有78天,作战行动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传统的兵力兵器密度标准失去现实意义

24、,战略指导对战争行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北约每次空袭均由战区最高指挥官决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南联盟看作在欧洲彻底铲除共产主义和实施东扩战略的主要障碍,也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势头有新发展的表现,必然对多极化进程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摘编自秦思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答案】(1)未经联合国授权:战争空间扩大:战争时间缩短:人力密度减少:科技密度提升:战略指导直接(2)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欲望增强;联合国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国际法则受到严重践踏:多极化进程受到严重冲击【解析】【详解】(1)根据“50年

25、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得出未经联合国授权;根据“战争时间仅有78天”得出战争空间扩大;战争时间缩短;根据“作战行动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人力密度减少;根据“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得出科技密度提升;根据“战略指导对战争行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得出战略指导直接。(2)根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南联盟看作在欧洲彻底铲除共产主义和实施东扩战略的主要障碍,必然对多极化进程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欲望增强、联合国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国际法则受到严重践踏、多极化进程受到严重冲击等方面概括。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张

26、衡(78年139年),生于南阳大姓,“天资睿哲,敏而好学,体性温良。”十六岁去三大文化中心游学,十八岁入京师、观太学,之后做过太守主簿、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从事科技研究。张衡有较强的古文经倾向,其文学作品多依从古文经,不言谶纬,表现出朴实严谨的文风,且有更多、更强烈的批判内容。张衡曾两次担任史官,历览前代史学经典,“条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许结先生在张衡评传中认为张衡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对周易太玄经的研习促使他更多地去思考,而文学与哲学启发着张衡走上探索自然的道路。张衡的四愁诗被认为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他还把赋的创作题材转向日常生活。张衡的成就是前代文学、经学、天文学家的

27、足够积累而至此的质变,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积累的结果。摘编自连靓晓张衡与东汉中期的文学教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衡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衡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1)对之前文学、天文、经学成就的总结:推动文风的改变:扩大赋的题材:为后世七言歌行奠定基础:较高的天文学成就:较高的哲学成就和史学成就(2)东汉中期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达: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天性聪颖:勤奋好学:个人经历丰富:勤于思考,富有批判精神【解析】【详解】(1)根据“张衡的成就是前代文学、经学、天文学家的足够积累而至此的质变”得出对之前文学、天文、经学成就的总结;

28、根据“其文学作品多依从古文经,不言谶纬,表现出朴实严谨的文风,且有更多、更强烈的批判内容”得出推动文风的改变;根据“还把赋的创作题材转向日常生活”得出扩大赋的题材;根据“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得出为后世七言歌行奠定基础;根据“张衡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对周易太玄经的研习促使他更多地去思考,而文学与哲学启发着张衡走上探索自然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较高的天文学成就,较高的哲学成就和史学成就。(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汉中期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达;根据“生于南阳大姓,天资睿哲,敏而好学,体性温良。十六岁去三大文化中心游学,十八岁入京师、观太学”得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天性聪颖:勤奋好学;个人经历丰富;勤于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