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1.雪孩子 【教材分析】雪孩子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
2、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瓜、衣、来。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与捺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最后“捺”起笔低于长撇并与撇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4.念笔画、笔顺。 5.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孩(左右
3、孑) 让(左右 讠) 起(半包围 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玩(左右 王) 往(左右 彳) 觉(上下 见) 烧(左右 火) 知(左右 矢) 道(半包围 辶) 化(左右 亻)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
4、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