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葡萄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新疆葡萄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了解新疆葡萄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以图片导入”1、展示葡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回味葡萄的味道。3、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新疆的葡萄
2、沟去参观,老师做导游,齐读课题。二、设置意境,引起共鸣1、播放新疆音乐,师范读,配水果图片2、听了导游的介绍,你们都知道了不得什么?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三、进入意境,主动探究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看谁的收获大?2、学生谈各自的收获和见闻。四、深入课文,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参观,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地、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五、汇报交流(老师跟着学生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一)山坡上的凉棚(课件出示)1、葡萄的枝叶长得怎样?(茂密)2、课件展示图片。3、指导朗读。(二)五光十色的葡萄(课件出示)1、你给大家介绍。2、你知道了什么?3、还有哪些词
3、语可以形容葡萄的色彩?4、指导朗读。(三)老乡家做客(课件)1、你有什么感受?2、从哪些地方体现老乡的热情好客?3、齐读体会老乡的热情。4、启发学生的情感(四)晾房(课件)1、谁来给大家介绍?2、你们知道了什么?3、再读课文,启发学生提问题。4、学生解决问题。5、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六、总结全文,激发情感1、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你有什么感受?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11、 葡萄沟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
4、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水果 丰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5、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葡萄 多美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葡萄沟 葡萄干 有名 好地方老乡 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