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凯歌前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1)1949年,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二、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年)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2、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研究图示三大改造前后的中国社会变化素养提升融会贯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3、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探究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史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根据史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史料一论述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并表明要借鉴苏联的经验。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
4、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史料二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史料二阐述了过渡时期任务艰巨,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实现。同时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
5、必要条件,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一五”计划的特点和成因(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发展生产力和改变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改造和建设过程中表现出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2)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通过优先发展
6、重工业这一途径才能改变。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总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靠自己力量获得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且工业、农业等物质资源丰富。同时地理位置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家国情怀认识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
7、轮船,角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行名和面值为主题。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圆、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三点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本题以“我国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为切入点,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根据图案以及相关文字“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工农”“民族文字”“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等提炼即可。论述时主要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团结、工业化建设成就、与苏
8、联的交往等方面,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层次清晰即可。答案历史信息: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大团结、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工业建设取得成就、苏联援助。(2分)历史阐释: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
9、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2)在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比较容易顺利地运行。这也是我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条件。(3)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南京三模)1949年和1950年两年间,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曾一度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公私贸易机构还同在华的外国工商业者,陆
10、续订立了各种贸易合同及加工订货合同。但到1950年年底,这些贸易基本就不存在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苏联的大力援助B优先发展重工业C帝国主义的封锁 D国民经济的调整C题干反映了新中国政府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由恢复到中断,这种贸易关系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及外交关系的变化,即此时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导致这种关系被中断,故选C项;A项不是这一现象的原因;B项是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的特点;D项是1960年开始的调整。2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比重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
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C根据图表信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的比重变化,图表揭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变化,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C项正确;A项说法本身符合“一五”计划,但与图表信息不相关,排除;图表没有提及“重工业”,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任务完成。3以下是
12、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根据材料图表可知是到1956年,个体的民族资本主义逐渐退出,社会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实行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从而推动了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策略,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C项是1958年,D项是1935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C、D两项。4(2019南通二模)下图时事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
13、的雨后春笋寓意着()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C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愿望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一夜风吹一尺长”反映了改造基本完成后渴望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愿望,故选C项;漫画不含讽刺的意味儿,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不涉及产业比例,故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排除D项。 “岁月峥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
1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二、探索失误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原因党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2)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建立以“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为特点的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3)影响以高
15、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加之中苏关系恶化与自然灾害,造成19591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4)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变了中共八大所提出的正确方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
16、,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2“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三、政策调整1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调整”的含义: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2)“调整”的直接作用: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也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问题。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17、复苏。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
18、题的决议史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史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如史料一体现了“大跃进”的高指标的特点,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经济建设中出现冒进倾向;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共产主义),要求扩大集体化规模,实行军事化形式管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历史因素中国古代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主观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
19、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领导因素党中央领导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体制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国际因素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以增强自身实力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常州一模)右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C“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D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B依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海报,“祖国工业飞跃发展
20、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这应该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故选B项;A项错在“完全改变”;“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排除C项;中共八大的总路线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与海报内容不符,排除D项。2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8月底9月中旬12月底人民公社(个)8 73016 98926 578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3 7788 12212 325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30.465.399.1平均每个公社农
21、户数(户)4 3284 7814 637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材料反映的主题是1958年我国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形式,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错误;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错误。3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
22、成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B考查国民经济调整。从重工业产值在C段急剧下降,表明是十年探索中1960年开始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的效果,故A项错误;“CD”阶段产业协调较好,表明调整政策起到了作用,故B项正确;1984年后国企改革,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以后,故D项错误。20152019年考情统计年份命题角度2015年2016年T13:一五计划2017年2018年T12:计划经济2019年T12:一五计划命题规律:从内容看,2019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一五计划、2018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计划经济等主干知识。趋势:以文明史观为指导,
23、从经济文明的角度,整体把握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探究与成就。真题研练感悟考法题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9江苏高考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没有初步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完成按照规划要到2020年才会完成,故A项错
24、误;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是在“一五”计划前,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无法实现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2(2018江苏高考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25、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C在历史资料中,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展览的文字介绍是经过了加工处理的,并不完全真实可信,A项错误;材料中关于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一份明确了时间,另一份并无时间说明,且两部著作中“每人每月定量”的数额并不相同,B项错误;据材料中的北京市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说明曾发放“高脑油”,且有经济著作等作为佐证,说明当时这一政策实行过,D项错误。3(2016江苏高考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
26、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D“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上图的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4(2013江苏高考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27、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BC DB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5(2010江苏高考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
28、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D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由“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和“1954年12月”“股金证”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项正确;“工业大跃进时期”与“1954年12月”不符,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建立的,C项错误。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20南京期初摸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一股诗歌创作的热潮,其中一首炼铁颂中说:
29、“小小土炉昂起头,就像火龙朝天吼,群龙吐气气如虹,铁水沸腾向东流。”该诗反映了()A全行业公私合营掀起高潮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C人民建设热情得到极大提高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巨大成就C据材料“小小土炉昂起头,就像火龙朝天吼,群龙吐气气如虹,铁水沸腾向东流。”并结合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中用土法大炼钢铁,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人民建设热情高涨,C项符合题意;全行业公私合营掀起高潮反映的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没有实现工业化,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是调整的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2020无锡
30、天一中学调研)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B依据“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是指个体经营;“社会主义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故B项正确;“平均主义”与
31、“社会主义原则”不符,排除A项;中国传统农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此“协作经营”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不符,排除C项;“小农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3(2020省前黄中学、如东中学、姜堰中学联考一)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A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性质B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C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D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A由“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
32、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对应的是“一五”计划;题干主要针对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是国有企业,C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完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4(2020海安中学调研一)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
33、任务D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即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通过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故A项错误;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1956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1956年,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34、业国,故D项正确。5(2019常州田家炳中学调研)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A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C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D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C针对大跃进运动中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为调整国民经济而实施的“八字方针”中的“充实”是指充实轻工业、压缩基本战线规模,故答案为C项;A项属于“提高”的内容,排除;B项属于“调整”的内容,排除;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