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744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相关读物 童心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童心说(50分钟49分)一、基础过关(2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D.言虽工,于我何与【解析】选B。“叙”同“序”,作序。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C.后学不察察:知晓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解析】选B。章美:美好。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解析】选D。D项是状语后

2、置,其他三项是判断句。4.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B.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C.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D.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解析】选C。“因病发药”“随时处方”是整句,应该各自独立成句。原句标点: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5.下列文学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A.六经,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B.“儒释道”中的“儒”指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释”是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创立的宗教。C.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D.理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被采纳为官方正统的哲学思想。【解析】选C。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6.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开门见山,提出了重要

4、的论点。先连用两个判断句,从正面指出,“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真实情感。B.李贽指出,许多文人学士之所以失去童心,是因为“道理闻见”不断影响侵害的结果,而“道理闻见”又从“多读书识义理”而来。C.李贽指出,儒家经典中,大半文字并非出于圣人之口,其中多有虚假之辞。如果是出于圣人之口,就应该视为“万世之论”。D.全文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理论上的自信,纵论古今。几乎每个段落都采用大量排比句式,文字简洁而明快,文势磅礴而流畅,逻辑严密而完整,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力度。【解析】选C。即使是出于圣人之口,也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发的议论,因此,不能视为“万世之论”。7.将下列句

5、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6分)译文:_(2)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4分)译文:_答案:(1)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本真的自我。人如果失去了本真的自我,那么一切也就不再有本初的状态了。(2)就因为(至信真诚的)童心被蒙蔽以后,只剩下道听途说的见识和虚伪的仁义道德来迷惑心灵了。二、阅读拓展(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迁吏部文选主事。故事,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同亨悉躬亲之。隆庆初,为

6、文选郎中,荐用遗佚几尽。进太常少卿,请急去。万历初,起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御史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台姊夫也,给事中陈三谟欲并逐之,奏同亨羸不任职。诏调南京,遂移疾归。九年,京察拾遗,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复希居正指,列同亨名。勒休致。居正卒,起南京太常卿。召为大理卿,迁工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浮费三十余万。由左侍郎进尚书。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皆报可。汝安王妃乞桥税,同亨拒之。帝竟如妃请。内府工匠,隆庆初数至万五千八百人,寻汰二千五百人,而中官滥增不已。同亨疏请清厘。已得旨,中官复奏寝之。同亨弟乾亨请裁冗员以裕经费,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

7、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久之,再起故官。税使所在虐民,同亨极谏。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徐必达持正不挠。是年,北察失执政意,中旨留给事中钱梦皋等;南察及同亨自陈疏,亦久不下。同亨适给由入都,遂引疾。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同亨初入吏部,严嵩其乡人,尚书吴鹏则父同年也,同亨无私谒。尝止宿署舍,弥月不归。尚书杨博痛诋伪儒,同亨曰:“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卒年七十有五。赠少保,谥恭端。(节选自明史曾同亨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

8、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B.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C.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D.京卫诸武臣谓减己月俸也/大哗/伺同亨出朝/围而噪之/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加太子少保/力乞去/诏乘传归/【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判断断句的正误,可以通过对语句中由动词、形容词等充当的谓语的判定以及宾语或倒置状语后、主语前一般要停顿的特点来判断。根据给出的语句,开始的主语

9、是“京卫诸武臣”,这个比较容易判断,然后有两个动词“谓”“减”,从“减”的角度分析,其宾语是“月俸”,“也”是照应“谓”的语气词,由此判定,“谓”是“京卫诸武臣”的谓语,其后不应停顿,这就排除了B、C两项。然后分析A、D两项中不同的停顿点,“同亨再乞休不得请九门工成”,主语是“曾同亨”,第一个谓语是“乞”、宾语是“休”,然后是结果“不得请”,即不被允许,所以“请”后要停顿;也可以从“九门工成”分析,“请”在上一句。这样就可以得到答案。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疾”是指托病辞官,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后文中的“引疾”一词与此同义。B.“休致”,古代

10、指官吏年老去职,也泛指官员辞官,“勒休致”是指勒令官员去职退休。C.“大计”是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每三年一次,成绩卓异者候升,劣下者依法处置。D.“同年”,古代所有同年参加科考者的互称,吴鹏曾与同亨父亲同年参加科考,故称。【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不是同一年参加科举,而是同一年考中。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亨亲躬职事,竭忠尽职。任吏部文选主事期间,他亲力亲为,做好官员铨选登记工作;任文选郎中,他慧眼识才,才德之士几乎都得到荐用。B.同亨公忠体国,为国节用。他负责帝陵修建,节省了不

11、必要的开支三十多万;宦官滥增工匠人数,他奏请处理,获得旨意,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C.同亨不惧权恶,心系民生。汝安王妃向朝廷请求收取桥税,他予以拒绝;税使四处为害百姓,他为民请命,极力进谏,予以阻止。D.同亨为人正直,任事勤勉。他初入吏部,并没有私下拜访同乡的高官严嵩和与父亲相识的尚书吴鹏;一心为了工作,曾整月住在官衙,没有回家。【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减省了大量的人工开支”错误,原文有“中官复奏寝之”,意思是曾同亨的请求因为宦官再次奏请,最终没有实现。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军器自外输,率不中程,奏请半收其直,又请减织造之半。

12、(5分)译文:_(2)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5分)译文:_答案:(1)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得分点:“率”“直”译对各1分,句意译对3分)(2)即使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更严重呢?(得分点:“假”“视”译对各1分,句意译对3分)附【译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人。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授职刑部主事。改任礼部,升任吏部文选主事。旧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掌管案牍的小官吏铨选登记,曾同亨全都亲自做这些事。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隐士遗才几乎全部受到荐用。晋升为太常少卿,因急事请假离去。

13、万历初年,出任大理少卿。历任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任贵州巡抚。御史刘台得罪了张居正。曾同亨是刘台的姐夫,给事中陈三谟想将他们一起驱逐,上奏说曾同亨羸弱不胜职。诏令调他到南京,于是上书称病回乡。九年,考核京官纠弹过失,给事中秦燿、御史钱岱等人又迎合张居正心意,列上曾同亨的姓名。于是曾同亨被勒令去职退休。张居正死后,起用曾同亨为南京太常卿。皇帝召他担任大理卿,升任工部右侍郎。负责督促营建皇帝的陵寝,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三十多万。由左侍郎升为尚书。兵器从外输入,大都不合规格,(他)上奏建议按半价收取,并请求减少一半的织造物。皇帝都答复可以。汝安王妃请求征收桥税,曾同亨拒绝了。皇帝最终应允了王妃的请求。内

14、府的工匠,隆庆初年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八百人,不久淘汰了两千五百人,但是宦官仍滥增工匠。曾同亨上奏请求清理、整治。已经得到圣旨,宦官又上奏压制了此事。曾同亨的弟弟曾乾亨奏请裁减冗员使经费宽裕些,京城卫戍部队的诸位武臣认为要减少自己的月薪,大闹起来,窥伺着曾同亨走出朝堂就围着他叫嚷。曾同亨再次请求退休,没有结果。九门的工程完工,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下诏令他乘驿车回乡。很久以后,再度起用他任原职。税使到处为害百姓,曾同亨极力谏诤。三十三年全面考核京官,他与考功郎徐必达主持正道而不屈服。当年,北都考核拂逆了当政者的意愿,宫中传旨保留给事中钱梦皋等人;南都的考核和曾同亨自己的奏疏,也很久

15、不下发。曾同亨恰好因事进京,于是称病辞去官职。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退休。曾同亨当初进入吏部时,严嵩是他的同乡,尚书吴鹏是与他父亲同年的进士,曾同亨没有做私下拜访。曾同亨曾经在署舍住食,整月不回家。尚书杨博痛骂伪儒,曾同亨说:“他们中间多暗自修行砥砺者,不可一概斥责。即使表面上假借名义,与自荐求官、恬不知耻的人相比,谁更严重呢?”他在七十五岁时去世。被赠封为少保,谥号恭端。三、经典研读(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3题。材料(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材料(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

16、仁)材料(三)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注】齐:同“斋”,祭祀时的斋戒。(y)而(i):食物腐败变味。食气:指主食。12.小如饮食者也常蕴含着大道理,如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认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简析其中蕴含的孔子的思想。(4分)答:_答案:中庸思想。席上肉虽多, 但不要比饭吃得多;只有酒不限量, 不要醉就可以了。这体现了孔子折中、适当、不走极端的处世原则。13.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

17、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 _【解析】题干要求对孔子“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和做法做出辨析。解答本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矛盾”还是“不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第一句,“批判耻恶衣恶食者”,论语雍也中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肯定颜回的“安贫乐道”;论语里仁中说“士志于道”,“士”指的是“君子”,这是说君子应追求正道,这两处都是强调“道”。第二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8、对饮食极为讲究”,对饮食的重视强调的是“礼”。答案:不矛盾。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对讲究吃穿,是对“道”的强调。他认为作为君子应该追求正道(“志于道”),即便是粗茶淡饭也能如颜回一般“安贫乐道”。后者孔子之所以对饮食极为重视,则是对“礼”的强调(“礼”是用以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祭祀斋戒是重要的礼,自然要讲究相应的饮食。附【译文】材料(一)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不改变他的快乐。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材料(二)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

19、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材料(三)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时的饮食,居住一定要改换卧室。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腐败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饭时,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乱的地步。【强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2分)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李贽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

20、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注】李贽:明代思想家。儒先:儒家前辈。 亿:同“臆”,预料、推测。目:眼力。1.第段通过层层推因,揭示出“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的根本原因在于。(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答案:儒先亿度而言之(或“以孔子有是言也”)2.对第段“虽有目

21、,无所用矣”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有很多有眼力的人,但不能改变亿度的现象。B.即使有很多有眼力的人也不能派什么用处。C.虽然有有眼力的人,但还是不能改变社会上的从众风气。D.即使有眼力的人,也无法改变对孔子盲从的风气。【解析】选D。“虽”,即使;“有目”,有眼力的人;“无所用”结合“有目”及前面的“不曰而曰”分析,应是“无法改变对孔子盲从的风气”。3.“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一句中“万口”“千年”的作用是。(3分)答案:“万口”强调人数之多,“千年”强调时间之久,突出从众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4.作者反对盲从,但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自己的“从众”表现,这样写有

22、什么用意?(4分)答: _答案:作者运用幽默自嘲的手法(或反语)写自己的“从众”表现,从侧面表现对孔子盲目崇拜的程度之深,影响之广。附【译文】人人都认为孔子是大圣人,我也认为他是大圣人;(人人)都认为道教、佛教是异端邪说,我也认为它们是异端邪说。人人并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听熟了父母老师的教导;父母和老师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听熟了儒家前辈的教导;儒家前辈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孔子说过这样的话。孔子说“圣人的境界我达不到”,这是孔子谦虚。孔子说“打击异端邪说”,(异端邪说)指的一定是道教和佛教。儒家前辈通过主观猜测这么说,父母老师沿袭他们的教导也这么说,小孩子糊里糊涂地接受了。众口一词,就不能打破了;上千年都一律这么做,(人们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了。不说“只是诵读他(孔子)的话”,而说“已经懂得了孔子说的意思”;不说“把自己不知道的强说成自己知道”,而说“知道就是知道”。到了现在,就算有(如我这样的)明眼人,也打破不了这个风气了。 我是什么人,敢说自己是明眼人?我也跟大家一样。既跟随众人认为孔子是大圣人,也跟随众人侍奉(“事”也可译成“向学习”)他,所以我跟随众人在芝佛院侍奉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