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24.50KB ,
资源ID:1037259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725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doc

1、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专题二)知识细梳理指南录后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2)层见错出()(3)几为巡徼所陵迫死()(4)主辱,臣死有余僇()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今义:医生古义:_(2)抗辞慷慨今义:不吝惜 古义:_(3)不复顾利害今义:利益和损害 古义:_(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今义:因清闲而烦闷;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古义:_(5)以至于永嘉今义: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有“直到”“直至”的意

2、思。连接分句,用在后一个分句的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 古义:_(6)为巡船所物色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古义:_(7)几彷徨死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古义:_(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今义:死者的尸体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间得间奔真州()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扁鹊立有间()出没于长淮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安得广夏千万间()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固不如也()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其如土石何()如泣如诉()(3)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徒靡弹药

3、,无益吾事()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天高地迥,号呼靡及()(4)殆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思而不学则殆()(5)质质明,避哨竹林中()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非天质之卑()援疑质理()四、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北虽貌敬()(2)予分当引决()(3)草行露宿()(4)日与北骑相出没()(5)道海安、如皋()(6)则直前诟虏帅失信()(7)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为巡船所物色。()译文:_(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译文:_(3)予羁縻不得还。()译文:_(4)发北关外。()译文:_(5)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

4、献谄于后。()译文:_(6)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译文:_答案一、(1)“缙”同“搢”;(2)“见”同“现”;(3)“陵”同“凌”;(4)“僇”同“戮”。二、(1)官职名;(2)意气激昂;(3)指个人的安危;(4)没有依靠;(5)到达;(6)访求,文中是盘查的意思;(7)走投无路;(8)赐予自己的身体。三、(1)机会,名词/缝隙,名词/一会儿,名词/之间,名词/夹杂,动词/参与,动词/量词/悄悄地,秘密地,副词;(2)往去、到去,动词/唯恐、就怕,动词/比得上,动词/按照,介词/“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副词,像;(3)倒下,动词/浪费,动词/奢侈,形容词/无、不,副词;(4)危险

5、,形容词/大概,副词/疑惑不解,动词;(5)刚刚,副词/作人质,动词/资质,名词/询问,动词。四、(1)名词作状语,表面上;(2)名词作状语,按名分,按理;(3)草,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露,名词作状语,在露天下;(4)名词作状语,每天;(5)名词作动词,取道;(6)名词作动词,走上前;(7)序,名词作动词,为作序。五、(1)“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被巡逻船搜寻。(2)“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3)动词本身有被动意味我被拘留不能回还。(4)“发”后省略介词“于”从北关外出发。(5)“于”是介词,与后文组成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前不幸的是先有吕师

6、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6)“于”是介词,与后文组成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前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没有遇见)。五人墓碑记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敛赀财以送其行()(3)亦曷故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义:路中间 古义:_(2)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今义:不吝惜 古义:_(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古义:_(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义:非公家的 古义:_(5)吴之民方痛心焉 今:极端伤心 古义:_(6)颜色不少变今义:常指

7、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古义:_(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 古义:_(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今义:比喻某些集团的领导者或为首的人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然五人之当刑也()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2)道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策之不以其道()臣之所好者,道也()(3)除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为汉家除残去秽()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4)盛故方其盛也,

8、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5)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6)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7)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8)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9)为以旌其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全乎为五人也()哀斯墓之徒有

9、其石也,而为之记()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10)于激于义而死()请于当道()立石于其墓之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缇骑按剑而前()(2)不能容于远近()(3)其疾病而死()(4)人皆得以隶使之()(5)去今之墓而葬焉()(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安能屈豪杰之流()(9)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0)为之声义()(11)抶而仆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译文:_(2)不能容于远近。()译文:_(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译

10、文:_(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文:_(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译文:_(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译文:_答案一、(1)“止”同“只”,“有”同“又”;(2)“赀”同“资”;(3)“曷”同“何”。二、(1)即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2)胸怀大志,刚直不阿;(3)行,品行,名词;为,行为,动词;(4)有权势人的亲朋,私交;(5)痛恨;(6)脸色,面部表情;(7)非同寻常的;(8)头颅,借指性命。三、(1)在时候,介词/掌握、主持,动词/判罪,动词/两者相抵,动词/占据、把守,动词/副词,表肯定或推断;(2)政权,与“当”连用,指当权的人,名词/说,动词/路,名词/途径、

11、方法,名词/道理、规律,名词;(3)台阶,名词/清除、扫除,动词/修治、修整,动词/授官,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动词;(4)兴旺、旺盛,形容词/盛大,形容词/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动词;(5)拿出,动词/发动,动词/头发,名词/抒发,动词;(6)士兵,名词/死亡,动词/最终、终于,副词;(7)指同一类人,名词/空、徒然,副词/只、仅仅,副词;(8)亲信、心腹,名词/偏爱,动词/私下的好恶,名词;(9)做,动词/成为,动词/替、给,介词/是,动词/替,介词/从看,介词;(10)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介词。四、(1)名词作动词,走上前。(2)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3)名

12、词用作动词,生病。(4)名词作状语,当做奴隶那样。(5)名词用作动词,修墓。(6)名词用作动词,出任巡抚。(7)名词用作动词,作标记。(8)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9)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10)名词用作动词,伸张。(11)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五、(1)“被”表被动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2)“于”表被动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3)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4)大之四海,定语后置那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呢?(5)捕钩党遍于天下,宾语前置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6)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当时以大中丞职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

13、。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指南录后序【素材点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轩昂的正气,长存于苍茫的天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需要这种精神的,这精神就如长江,如黄河,万古奔流,从远古到未来,延续着我们的血脉,哺育着我们的每一代人。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凡英雄人物皆有超乎常人之处,或有坚忍不拔之志,或有忠烈刚正之气,或有出众之才华,不一而举。特别是其道德品质更是千载巍然耸立,激励后人、勉励众生,可谓人生精神之精华。文天祥的一生就充满了这样的精神。同样是生命,有人轻忽地过,恣意挥霍;有人却

14、用生命影响当代,甚至影响后世千百代圆颅方趾的人。生命总有尽时,有人因一时意气用事自杀;有人却在死前做最精彩动人的演出,然后从容告别人生舞台,用他永恒的爱包裹他一生所钟爱的土地与人民,留下最美的典范永存人们心中。同样读圣贤书,有人成为厚颜无耻的衣冠禽兽,有人却将圣贤的话语镌刻在心中,然后用生命去实践。【素材运用】示例1:是什么让屈原毅然抱起石头跃入汨罗江?是什么让文天祥在大厦将倾之际仍坚持抗元?又是什么让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之路?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心灵追求,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身正气,是“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沸腾热血,是信念,是原则,是责任

15、,让他们坚守住了自我,在历史的大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0年全国卷满分作文红尘中,坚守我的原则)示例2:我们说文天祥是美的,正是基于他所遭受的灾难以及在灾难面前光明的姿态。灾难就是人生的阴影。这个阴影不是个人的,而是全民族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生与死的抉择里,文天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痛斥卖国贼,觑视异邦统帅,大义凛然,浩然正气,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程的壮丽诗篇。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依然像一首慷慨的交响乐回荡在历史的天空,让我们景仰钦慕。他可以规避阴影,忍辱苟生,但他接受了,用自己的光明之躯驱散了精神中的阴影,这是何等的气概!从这个意义上说,美

16、是阴影中最坚定的光明,也是对阴影的摆渡。 (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光影人生) 链接篇目:五人墓碑记【素材点金】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七年(1627),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崇祯即位,魏忠贤被废黜,畏罪自杀。魏忠贤当权时,许多地方都建有他的生祠;他被废黜后,这些生祠也都被废毁。适用范围:平凡与伟大;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有形的纪念往往短暂,精神的纪念才能永恒。【素材运用】示例:他注定走不出人生的幽谷,嗅不到动人的兰香,而五人墓碑记里那五位“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

17、,于国家危难之时,用执著与无畏解开了生与义的难题。我相信,他们的陵前定有红色的兰,绽放出属于忠义之人的色彩。 也许,难题对于一个行走在世间的生命,至少在当下是一种痛苦,有欲求不得之恨,有寸步难行之忧,就如那含苞的花蕾,需要痛苦地绽放才能臻于绚烂。(2010年重庆卷满分作文难题)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专题四(一)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

18、: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

19、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_(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译文:_(4)是寡人之过也。()译文:_(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_答案一、(1)“共”同“供”;(2)“知”同“智”;(3)“已”同“矣”;(4)“说”同“悦”。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2)也作“行理”,外交使节;(3)缺乏的物资;(4)那人,指秦穆公。三、(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3)假如/似乎,好像/你;(4)

20、哪里,怎么/句末语气词/兼词,从哪里/兼词,在哪里。四、(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盟,名词作动词,结盟;(5)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6)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五、(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啊。(5)省略介词宾语“之”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谏太宗十思疏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21、其根本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古义:_(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义:尽情古义:_(3)则思三驱以为度今义:认为古义:_(4)承天景命今义:景色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信信者效其忠()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2)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虽在下愚,知其不可()代下司职()(3)为则思三驱以为度()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亏无为之大道哉()为天下笑()(4)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简能而任之()可以养松乔之寿()将崇极天之峻()(5)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简能而任之()吾恂恂而起()蟹六跪而二螯(

22、)(6)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戒奢以俭()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三驱以为度()虽董之以严刑()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何必劳神苦思()(8)居安思危()(9)择善而从之()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_(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_(3)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_(

23、4)虽董之以严刑。()译文:_(5)将崇极天之峻。()译文:_(6)今守之而不足,何也?()译文:_(7)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译文:_答案一、(1)树根;(2)放纵自己;(3)把作为;(4)大。二、(1)诚实/信任/信用/的确、实在/任意、随便;(2)居于之下/下等的/臣下;(3)作为/成为/作为/被;(4)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他们,代词/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5)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状态/连词,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来

24、”/介词,把/介词,用。三、(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重”,重任;“大”,重大的地位。(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4)名词活用作动词,居于之下。(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恶的人。(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8)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安”,安定的生活;“危”,危险的境地。(9)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建议。四、(1)省略主语“民众”(民众)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是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2)“者也”,表判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头而想要泉水流远啊。(3)直接表判断(老百姓像水一样)能

25、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4)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5)峻之极天,定语后置应推崇皇权的高峻。(6)疑问代词“何”与疑问语气词“也”,表疑问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为什么呢?(7)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烛之武退秦师【素材点金】1伯乐与千里马。在郑国处于危难之际,佚之狐慧眼识英雄,力荐烛之武,烛之武智勇双全,也最终不辱使命,从而在历史上留下凭三寸舌退百万师的千古佳话。没有佚之狐这个伯乐,烛之武这匹千里马就很难脱颖而出。小到单位、企业,大到国家、民族,从长远的眼光看

26、,都应该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华、建立业绩创造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2爱国精神。烛之武并没有因为郑王以前的冷落而耿耿于怀。他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慷慨赴死。郑国之安危,亦个人之荣辱也。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让我们敬佩。3成功源于勇气。烛之武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勇敢。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勇挑重担,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素材运用】示例1:因为爱国,烛之武夜缒而出,单身退秦师。那是一个清冷的夜晚,月光像一杯饯行的酒撒到了大地上。因为形势的严峻,周围的空气、每一棵草木似乎都散发着紧

27、张的气息。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每一个动作都似乎显得有点笨拙。在那堵寂寞的围墙上,你显得是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爱国。见到秦伯的你,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用尽自己的机智与渊博的知识,让秦国与郑人盟,为自己的国家化解了一场危机。后人永远地记住了爱国的你。示例2:勇气,让烛之武生命飘香!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晋乃两大强国也。“郑曾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成为秦晋围郑的导火线。一次恶劣的沙尘暴即将袭向郑国。少年时怀才不遇的烛之武,对郑伯让他游说秦国这一冒险任务发出了牢骚,好一个真实的烛之武啊!然而就在这复杂的环境、

28、复杂的战争形势下,他依然答应郑伯,置身卷进这片混乱的沙土中。这是怎样的勇气啊!“夜,缒而出”,这几个字让我触目惊心,我的脑海里瞬间闪出无数个问号:难道他不怕摔坏自己的老骨头吗?难道他不怕被秦王发现惹来杀身之祸吗?即使一切是顺利的,难道他不怕这样愚蠢的行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吗?哦!我明白了:在这复杂的情形、复杂的影响中支撑着他的是勇气。 链接篇目:谏太宗十思疏【素材点金】居安思危。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徵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素材运用】 示例1:魏征,唐代李世民的臣子

29、,担任谏官,他时刻不忘自己上谏的责任。不论位卑位尊,他都敢于揭发;不论公与私,他都敢于进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这些都出自他进谏的奏折之中。他不畏权势,不畏奸邪,用一颗责任之心书写了自己无愧的一生,同时也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最亮丽的一笔。他尽了责任,同时责任也成就了他。(2010年全国I卷满分作文责任)示例2: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他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让其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房玄龄不善于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戴胄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而敢于直言不讳的魏徵,就让他做了谏官。

30、在李世民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知道他们的特点,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所长。在他的管理下,各类人才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君臣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盛世。(2010年安徽卷满分作文从物尽其用到人尽其才)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专题四(二)知识细梳理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6)肉袒伏斧质()(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8)设九宾()(9)请秦盆缻

31、秦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古义:_(2)请指示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_(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_(4)于是相如前进缻今义:向前行进古义:_(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古义:_(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负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秦昭王闻

32、之,使人遗赵王书()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舍相如广成传()(2)乃使其从者衣褐()(3)左右欲刃相如()(4)乃前曰()(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怒发上冲冠()(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而相如廷叱之()(9)宁许以负秦曲()(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完璧归赵()(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_(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_(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译文:_(4)今君乃

33、亡赵走燕。()译文:_(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文:_(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文:_(7)遂与秦王会渑池。()译文:_答案一、(1)“庭”同“廷”;(2)“案”同“按”;(3)“孰”同“熟”;(4)“不”同“否”;(5)“缪”同“穆”;(6)“质”同“锧”;(7)“详”同“佯”;(8)“宾”同“傧”;(9)“缻”同“缶”。二、(1)两个词,“形势”“一定”;(2)指给人看;(3)信约;(4)上前进献;(5)扬言;(6)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三、(1)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承担/背着;(2)派出/让/使臣。四、(1)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名词作动词,穿;(3)

34、名词作动词,用刀杀;(4)名词作动词,上前;(5)名词作状语,向西;(6)名词作状语,向上;(7)名词作状语,抄小路;(8)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9)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10)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1)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国;(12)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13)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五、(1)判断句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2)定语后置句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3)被动句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4)“亡、走”后省略“于”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5)被动句我实在害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6)被动句想把

35、这块宝玉让给秦国,但秦国的那些城池恐怕得不到,而白白地被欺骗。(7)“渑池”前省略介词“于”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鸿门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6)秋豪不敢有所近()(7)因击沛公于坐()(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9)拔剑切而啗之()(10)沛公不胜桮杓()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_(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_(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出去、进来;不相

36、符古义:_(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 古义:_(5)而听细说今义:详细说来 古义:_(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南)省 古义:_(7)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2)顾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大行不顾细谨()顾吾念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胜沛公不胜桮杓()刑人如恐不胜()予观夫巴陵胜状()百战百胜()(4)辞卮酒安足辞()大礼不辞小让()停数日,辞去()(5)道道芷阳间行()行军用兵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37、()于是废先王之道()(6)急良曰:“甚急!”()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大王必欲急臣()(7)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君王为人不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籍吏民,封府库()(4)范增数目项王()(5)刑人如恐不胜()(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8)吾得兄事之()(9)常以身翼蔽沛公()(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拔剑撞而破之()(13)此其志不在小()(14)素善留侯张良()(15)沛公今事有急

38、()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大王来何操?()译文:_(2)沛公安在?()译文:_(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译文:_(4)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_(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答案一、(1)“距”同“拒”,“内”同“纳”;(2)“要”同“邀”;(3)“倍”同“背”;(4)“蚤”同“早”;(5)“郤”同“隙”;(6)“豪”同“毫”;(7)“坐”同“座”;(8)“参”同“骖”;(9)“啗”同“啖”;(10)“桮杓”同“杯勺”。二、(1)指崤山以东;(2)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3)出、入是两个词,指出去、进来;(4)指意外的变故;(5)指小人离间

39、之言;(6)黄河以北,黄河以南;(7)两次。三、(1)接近/亲自/亲生的;(2)回头看/拜访/顾及,考虑/但,不过;只是,表转折/反诘语气,反而,难道;(3)承受/尽/优美的/胜利;(4)推辞/计较/告别,告辞;(5)取道/方法,措施/说,谈论/主张;(6)着急/紧急/逼迫;(7)动词,出,制定。读“wi”/动词,以为。读“wi”/动词,做,担任。读“wi”/动词,是。读“wi”/句末语气词,呢。读“wi”。四、(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作动词,称王;(3)名词作动词,登记;(4)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5)名词作动词,施刑;(6)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7)名词作状语,在夜里;(8)

40、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9)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10)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1)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12)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3)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4)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5)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五、(1)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2)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里?(3)判断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4)被动句我们这些人都会被他俘虏!(5)被动句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秋水(节选)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不辩牛马()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百川灌河今义:泛指河流古义:_(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今义:表示另

41、提一事,介词 古义:_(3)东面而视今义:指东边 古义:_(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古义:_(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古义:_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若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者()若使烛之武见秦君()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之仲尼之闻()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均之二策()夫晋,何厌之有()四、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我之谓也。()译文:_

42、(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译文:_(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_答案一、“辩”同“辨”。二、(1)专指黄河;(2)是动词“至”和“于”的连用,意为“到达”;(3)面朝东;(4)脸;(5)大道理,后指博学的人。三、(1)名词,海神名/动词,如、及、比得上/连词,假如/代词,你,你的/动词,像,如同;(2)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四、(1)名词作状语,随季节,按季节。(2)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3)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景。(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五、(1)谓我,宾语前置即是说的

43、我呀。(2)莫若己,宾语前置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3)见于,表示被动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非攻(节选)一、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其不仁兹甚()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众闻则非之今义:不对,过错古义:_(2)从而誉之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古义:_(3)其不仁兹甚,罪益厚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古义:_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国今至大为攻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等死,死国可乎()(2)故是何故也()暮去朝来颜色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君安与项伯有故()此物故非西产()(3)则众闻则非之(

44、)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以其亏人愈多()(2)从而誉之()(3)众闻则非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今至大为攻国。()译文:_(2)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_(3)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译文:_(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译文:_(5)从而誉之,谓之义。()译文:_答案一、“兹”同“滋”。二、(1)非难,指责;(2)反而;(3)重,大。三、(1)国家/国都/国事;(2)原因、缘故/衰老/旧/老朋友,引申为交情/原来,本来;(3)连词,就,便/连词,却,可是,表转折/乃,是,就是。四

45、、(1)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亏,损害;(2)名词作动词,称赞;(3)形容词作动词,非难。五、(1)动词“为”,表判断今天最不义的事,是攻打别国。(2)疑问语气“乎”,表疑问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3)省略介词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4)省略宾语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5)“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素材点金】1荣辱本相通。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甚至“引车避匿”,对于士大夫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耻辱。但是,当这种“耻辱”有益于维护国家大局的时候,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耻辱”,“耻辱”便成了一种荣耀。2国亡家难在。

46、为什么蔺相如不敢与廉颇一争高下?因为蔺相如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关系。这是何等深刻的大局意识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在,安有家?【素材运用】示例1:秦始皇统一天下,修筑阿房宫,筑秦陵墓,显尽奢华和权势,何等荣耀?结果却在史册里遗臭万年,为万世子孙所唾弃。蔺相如贵为国相,在一介武夫廉颇面前却“引车避匿”,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何等窝囊,但是,蔺相如一时的窝囊赢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赢得了赵国的数十年强盛,也赢得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赞誉。争“荣”者祸国殃民,万年遗臭;受“辱”者光环加身,百代不减。荣和辱就是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的无情。示例2

47、:面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主动避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因为他懂得国就是家,有国才有家。是的,国就是家。当天灾来临,我们临危不惧,我们众志成城,我们携手并肩一起承担伤痛,一起感受悲哀,一起度过那捉襟见肘的时期。因为,国就是家。当人祸来袭,我们共同面对,我们共同抗击,我们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共同保护国家的尊严,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人墙。因为,国就是家。当荣誉降临,我们相互祝贺,我们相互拥抱,我们相互给予最灿烂的笑容,我们相互拭去最激动的泪水,感受来之不易的光荣。因为,国就是家。 链接篇目:鸿门宴【素材点金】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不辞而别,在我们看来刘邦礼节上也许不够周

48、全。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刘邦的行为是明智的,在当时那样一种危机四伏的情形之下,任何的犹豫和迟疑都会招来杀身之祸。成大事者其志不在小,将目标放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节,才能最终获得成功。2时间在流逝。鸿门宴上项羽要是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趁机杀掉刘邦,后来的历史恐怕会得以改写。但是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的项羽一再错失良机,最后让刘邦趁机溜走,后来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不记得孰是孰非,但人们会记住项羽的勇气、豪气与霸气,记住刘邦的谋略与对时机的把握。3把握机会。鸿门宴上项羽要是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趁机杀掉刘邦,后来的历史恐怕会得以改写。但是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的项羽一再错失

49、良机,最后让刘邦趁机溜走,后来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也是他这一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把握机会,就能创造历史,错失良机,就有可能遗憾终身,看后来的楚汉之争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素材运用】示例1:静夜,月凉如水。我走在无声的荫荫大道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沉默着,连知了、蟋蟀都陷入沉睡。俯身,我捡起一片落叶。在斑驳的月影中,我看到身骑白马的刘邦款款走来,穿越时光,他来到了我的面前。他沉默却微笑着。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折射出那千年前,一桌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面对项羽欲除之而后快的昭昭野心,他隐而不发,只是无言的,将百万雄师盈盈握于掌中。青天白日,乌江畔头,他雄姿英发俯瞰着大势已去的西楚霸王。挥一挥

50、手中的长剑,他在沉默中,向天下宣告是实力让他刘邦扼住了强敌的咽喉!没错,成败不是取决于霸王那轻视敌人的狂妄之言中,而是决定于汉高祖金戈铁马无言的运筹帷幄中。沉默的实力,铸就千年的丰碑。(2011年北京卷高分作文沉默的丰碑)示例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西楚霸王。刘邦没有他的英勇豪迈,更没有他的儿女情长。他是西楚霸王,死了还是西楚霸王。面对着“化石哪解语,作草犹可舞”的虞姬,他只能挥泪掩痛。望着昔日的金戈铁马,在四面楚歌之中一夜崩溃,他泣不成声。他无语,但仍在拼杀。乌江畔,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拔剑自刎。鲜血染红了乌江,却依旧沸腾。时间在流逝,可时间的长河中,项羽的精气神汩汩流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历史为他定格,我们为他高歌,他就是彪炳千古的铁骨英雄。(2011年安徽卷高分作文时间在流逝)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