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A. 原生质层B. 细胞膜和液泡C. 成熟的液泡D. 细胞壁【答案】A【解析】【分析】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原生质层两测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详解】根据分析,原生质层有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故选A。2.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
2、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升高,颜色加深,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颜色加深,液泡逐渐变大,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逐渐复原。【详解】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引起质壁分离,所以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因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先变大后变小,B正确。故选B。3.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
3、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D共同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B. 癌细胞容易扩散与细胞膜上A的增加关系密切C. 若是胰腺细胞膜,胰蛋白酶以d方式分泌D. 若是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则O2、CO2分别通过b、c方式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B、C、D分别表示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被运输物质、糖蛋白; a、b、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详解】A、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即B,A错误; B、细胞癌变以后糖被减少,则物质D比正常细胞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B错误;C、若是胰腺细胞膜,胰蛋白酶以胞吐的方式分泌,C错误;D、若是组织细胞的细胞
4、膜,则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即b进入细胞,C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即c出细胞,D正确。故选D。4.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装有50mL质量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M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B. 图甲中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C. 图乙中 A 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液的浓度最大,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 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溶液M中处理的 10min 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 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解析】【分
5、析】1、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据图甲分析,漏斗内为0.3g/mL的蔗糖溶液,而烧杯内为清水,由于两侧存在浓度差,装置发生渗透作用,导致漏斗内液面上升。2、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M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植物细胞在M溶液中先失水,一定时间后又吸水。【详解】A、随着水进入半透膜袋,半透膜袋两侧的浓度差缩小,蔗糖溶液的吸水能力下降,另外,不断高出的液柱也会进一步阻止水进入半透膜袋,因此,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A正确;B、图甲中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B正确;C、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
6、最大,此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与外界溶液浓度差最大,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C正确;D、从图乙信息可知,该植物细胞在M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先失水,然后失水量减少,说明又吸水,即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液面升降的判断以及对曲线分析,要求考生能够判断液面变化的原因,明确达到渗透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高,根据曲线情况作出正确判断。5. 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与酒精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B. 与葡萄糖进人红细胞相符的图有C. 与碘离子进入丽藻细胞相符
7、的图有 D. 与蛋白质类物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者胞吞胞吐;表示载体蛋白不影响该物质运输,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胞吞胞吐;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载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可以用、表示,协助扩散用、表示,主动运输用、。【详解】A. 酒精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符合的有、,A正确;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符合的有、,B错误;C.
8、碘离子进入丽藻细胞的为主动运输,符合的有、,C错误;D. 蛋白质进出细胞方式为内吞外排,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符合的是、,D错误。故选:A。【点睛】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考生只需识记两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并与数学模型联系即可。6. 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
9、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据图分析: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被动运输部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肾小管腔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肾小管腔Na+进入上皮细胞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物质运输方
10、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7. 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 淀粉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正确; B、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C、蛋白酶能水
11、解蛋白质,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两者都属于水解酶类,C正确;D、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降解,D错误。故选D。8. 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具有双层膜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产生氧气;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都与能量转化有关 内部含有酶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具有双层膜水作为一种原料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含有DNA内部含有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是线粒体的功能,产生氧气是叶绿体的功能。【详解】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都有双层膜,正确;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只是线粒体的功能,错
12、误;产生氧气只是叶绿体的功能,错误;水作为一种原料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正确;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正确;叶绿体与线粒体内部都含有酶,正确。故选B。9. 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B. 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 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 由实验3结果可知Cu2+可以促进酶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将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知识转化为数学模型,再根据横、纵坐标进行分析。【详解】A、分析题图1只能说明在
13、这三个温度中,30比较适宜,温度梯度大,测不出最适宜温度所以A错误;B、分析题图2,曲线知酶的最少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1.5左右,该酶不是胃蛋白酶B正确;C、由图4知,酶具有专一性所以C错误;D、由图3三组对比可知,加入Cu2+以后反应速率反而下降,所以Cu2+不能促进酶的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先解读曲线,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10.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14、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pH对酶活性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详解】A、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B、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C、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该设计不能得出实验结论,C错误;D、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催化可溶性淀粉溶液水解,应该用碘液检测,
15、因为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此外,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故一般不用淀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错误。故选B。11.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 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
16、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详解】ATP是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生成ATP减少,B错误;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
17、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D正确。故选D。12. GTP也是细胞中的一种直接能源物质,类似于ATP,则有关GTP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GTP的中文名为三磷酸鸟苷B. GTP中应该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 GTP中的G是由一个碱基和一个脱氧核糖组成D. GTP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GTP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用熟知的ATP的知识来推测GTP的相关特点。【详解】A、碱基G是鸟嘌呤,故GTP的中文名为三磷酸鸟苷,A正确;B、GTP有三个磷酸基团,但只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C、GTP中的G是由一个碱基和
18、一个核糖组成,C错误;D、GTP和ATP一样,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D正确。故选C。13. 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表示释放的能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数值最大的是B. 代表的物质是氧气C. 的利用和的产生在线粒体的同一位置进行D. 原核生物不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形成丙酮酸和H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丙酮酸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H与反应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分别是三个阶段放出的能量,是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水,是第三阶段的生成物水,是氧气。【详解】A、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有氧呼吸第
19、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A错误;B、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代表的物质是氧气,B正确;C、的利用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产生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C错误;D、需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完成图示全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14.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于有氧呼吸B. 破伤风芽胞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容易大量繁殖C. 温度会影响醋酸杆菌生产食醋的速度D. 水果的保鲜应选择零上低温【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
20、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于有氧呼吸,A正确;B、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不会大量繁殖,B错误;C、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醋酸杆菌生产食醋的速度,C正确;D、水果的保鲜
21、应选择零上低温,抑制其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B,15.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C. 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答案】B【解析】【详解】装置1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装置2中的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的差值。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
22、量的相等,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则只有CO2的释放,没有O2的消耗,因此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红色液滴不移,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因氧气的消耗导致装置1内的气体压强降低,红色液滴左移;而装置2内,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导致装置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红色液滴右移。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故选B。【点睛】常借助“液滴移动”装置进行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液滴移动所表示的含义: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
23、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装置2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差值。熟记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依据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气体变化特点细胞呼吸的方式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16. 下表描述的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位置及主要产物,相关选项正确的是( )呼吸类型有氧呼吸位置及产物无氧呼吸位置及产物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位置细胞质基质线粒
24、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主产物C3H4O3CO2H2OC3H4O3C3H6O3或C2H5OH+CO2A. 有氧呼吸分步在细胞不同位置进行与细胞中酶的种类及分布有关B. 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CO2有部分来自无氧呼吸C. 产生C3H6O3的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比产生C2H5OH的无氧呼吸多D. 葡萄糖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三阶段的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和H以及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生成H和二氧化碳以及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
25、体内膜上进行的。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反应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H生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所以分布在细胞不同位置进行与细胞中酶的种类及分布有关,A正确;B、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CO2只能来自有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B错误;C、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都只在第一阶段产能,故产生C3H6O3的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和产生C2H5OH的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差不多,C错误;D、线粒体中无分解葡萄糖的相关酶,葡萄糖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26、二阶段反应,D错误。故选。【点睛】本题考察了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识记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 如图所示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部分过程,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详解】分析可知,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即,故选B。18. 呼吸商(RQ)=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下图是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呼吸商与氧分压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呼吸商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越多B. b
27、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 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 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商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比值,当比值等于1时,说明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相同,此时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商越大,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详解】呼吸商是反应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大小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没有直接关系;a点时的呼吸商大于b点时的呼吸熵,说明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点时,呼吸商等于1,说明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保存水果应该将水果放
28、在低氧的环境中以抑制其有氧呼吸;c点以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的吸收量增加细胞呼吸强度也不断增强。故选B。19.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的结论B. 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C. 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D. 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时间国家科学家结论或
29、发现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植物更新空气的条件是绿叶,且在光照下1845年德国梅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1864年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详解】A、萨克斯得出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A错误;B、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B正确;C、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C正确;
30、D、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这一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D正确;故选A。20.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示O2,表示CO2B. 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C. C3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有和D. 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增加【答
31、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氧气,表示ATP,表示NADPH,表示CO2。【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表示O2,表示CO2,A正确;B、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B正确;C、C3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即和,C正确;D、增加光照强度,则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C3的还原增强,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降低,D错误。故选D。21. 如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错误的是( )A. 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比甲的光合速率下降快B. 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C. 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净光合
32、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 当光照强度为b时,可通过提高CO2浓度增加乙组的光合作用强度【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植物甲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高于植物乙,据此分析。【详解】A、从图中可知,乙的光补偿点较甲的低,乙更能适应弱光环境,若种植密度过大,光照较弱,甲比乙的光合速率下降快,A错误;B、甲、乙两种植物中,乙对光照的要求更低,更适合在林下种植,B正确;C、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光照强度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D、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的限制因素,此时可通过提高CO2浓度增加乙组的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故选A。2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
33、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O2的产生停止B. CO2的固定加快C. ATP/ADP比值下降D. 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A、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上,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 A正确;B、同时NADPH和 ATP 的产生停止,使暗反应 C3 的还原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错误;C、ADP生成 ATP减少,使ATP/ADP 比值下降,C 正确;D、NADP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
34、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3.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3个B. 绿色植物吸收CO2速率达到最大的时刻是第45小时C. 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D. 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36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618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821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127
35、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2730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3042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4245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4548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在6、18、36、42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详解】A、图中细线是在恒温密闭环境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当吸收速率为零时,表示植物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此时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二氧化碳全由呼吸作用提供,即此时呼吸速率与光合作用相等.根据图解可以知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点有4个,分别在6、18、30、42时,A错误;B、据曲线分析,吸收速率的最大时对应的时间是,因此,叶绿体利用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时,B错误;C、由曲线图看出,前24小
36、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吸收速率低,因此,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C正确;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呼吸作用的意义和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图中信息提取的能力以及克服思维定势的能力。24. 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B. 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均是利用NH3为原料来合成自身有机物C.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7、的本质是相同的D. 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最主要区别【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实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它们能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无机含氮化合物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微生物进行的营养方式称为化能合成作用。【详解】A、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自养生物,A正确;B、硝化细菌是利用NH3为原料来合成自身有机物,硫细菌利用H2S为原
38、料来合成自身有机物,B错误;C、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本质都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C正确;D、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最主要区别,D正确。故选B。25. 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B. 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C. 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 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答案】B【解析】【分析】
39、分析表格: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表示1h植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呼吸速率,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9时,植物呼吸速率最快,即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1h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2h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详解】A、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30的真光合速率依次是:3+1+1=5mg/h、3+2+2=7mg/h、3+3+3=9mg/h、1+1+1=3mg/h,故29时光合速率最快,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A错误;B、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7、28、29、30的呼吸速率依次是:1mg/h、2mg/h、3mg/
40、h、1mg/h,故29时植物呼吸速率最快,即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B正确;C、净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的净光合速率依次是:3+1=4mg/h、3+2=5mg/h和3+3=6mg/h,C错误;D、30下真正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1+21=3mg/h,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应用,要把握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二、非选择题26. 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请分
41、析回答问题:(1)图甲是细胞膜的_模型(2)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_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_功能。(3)若图甲是肝细胞膜,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膜外,运输方向为_ (填“膜EF侧”或“膜FE侧”)。(4)图乙中_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你的判断依据是_。【答案】 (1). 流动镶嵌 (2). B (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 FE (5). Na+和Cl- (6). Na+和Cl-膜外浓度高于膜内【解析】【分析】图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根据图示分析a为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自由扩散、d主动运输。图乙表示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解题时应注意细胞内外的浓度关
42、系。【详解】(1)图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糖蛋白有识别功能,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糖蛋白(B)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3)二氧化碳是气体小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糖蛋白(B)位于膜的外侧,因此运出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向为膜F侧膜E侧。(4)据图乙可知Na+和Cl-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排出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故属于主动运输。【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要具备一定的图形分析能力。27.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的全称是_, 植
43、物体内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ATP的结构简式是_。(2)反应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能产生能量的过程有_,不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3)如果酵母菌产生等量的CO2,则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答案】 (1). 丙酮酸(C3H4O3) (2). 线粒体 (3). A-PPP (4). (5). (6). (7). 3:1【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此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同,是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A是丙酮酸。【详解】(1)图中A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物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植物体内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44、线粒体。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2)图中反应-分别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两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乳酸,反应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能产生能量的过程有,不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3)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若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8.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影响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因素,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
45、,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实验处理温度/3636363125相对湿度/%1727525252实验结果光合速率111151221237207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探究的自变量有_。推测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2)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若用H218O培养该植物,最先发现带有放射性的物质是_(3)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组的环
46、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答案】 (1). 温度和相对湿度 (2). 增加 (3). 升高 (4). 18O2 (5). 四 (6). 四组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的自变量是相对湿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对湿度越大,小麦光合速率越大;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的自变量是温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31左右时小麦光合速率最大,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探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相对湿度;据表格可知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也随之增加,故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
47、作用“午休”的程度。(2)突然停止光照导致光反应停止,ATP和还原氢不能合成,这样C3的还原过程受阻,C3的含量升高;若用H218O培养该植物,H218O首先参与的是水的光解,故最先发现带有放射性的物质是18O2。(3)据表格分析可知,四组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适当提高温度第四组小麦的光合速率会提高。【点睛】解答本题学生应具备一定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熟知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29. 某科研小组探究小麦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分别取未萌发、萌发1天、3天和5天的小麦种子,依次编号为A、B、C、D四组。将
48、各组种子分别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研磨、离心,制备淀粉酶提取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如下:组别ABCD-淀粉酶活性(U/g)0841046621091(1)-淀粉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_来表示(2)取A、B、C、D四组淀粉酶提取液各05mL,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淀粉中,相同时间内生成该产物最多的是_组(填“A”或“B”或“C”或“D”)。 可以用_鉴定还原糖的产生。(3)实验结果表明,5天内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_,(4)本实验能否说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1091 U/g?_,请说明理由_【答案】 (1). 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2). D (3). 斐林试剂 (4). 逐渐增加 (5). 否
49、 (6). 随着时间的推移,酶的活性逐渐增加,峰值还未出现【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1)-淀粉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2)据表格分析,D组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D组生成的产物最多。还原糖的鉴定采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沉淀。(3)据表格分析,随着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加。(4)随着时间推移,酶的活性逐渐增加,但由于峰值还未出现,因此不能说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1091 U/g。【点睛】本题以实验载体,考查了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考生能够根据实验表格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