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节选)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掌握“劝、中、假、绝”等实词和“于、而、焉”等虚词。3.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的重要性。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预习检测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车柔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的比喻又论证了什么问题?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4.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朽木不折;,
2、金石可镂。(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靛青()中绳()槁暴()参省()须臾()舆马()舟楫()跬步()骐骥()驽马()二螯()跂而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重点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蟹六跪而二螯 ()(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通假字(1)车柔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
3、生非异也()4.古今异义词(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蚓无爪牙之利()(4)下饮黄泉()(5)车柔以为轮()(6)用心一也()(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登高而招()(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用心一也()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车柔以为轮()(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能力提升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2.本文通篇设喻,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请谈谈本文在
4、设喻方面的特点。3.除了比喻论证,本文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那么他到底勉励人们学习什么呢?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青”和“冰”的比喻是为了论证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和发展;“车柔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的比喻则是为了论证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品性。3.这样能更加突出地强调“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等效果的取得并非人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善于借助外物;同时,与本段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紧密关联,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即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4.(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课后作业1.dinzhno pxnyyjkujnoqqilu2.(1)介词,从。介词,表比较。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和。(3)兼词,于此。句末语气助词,了。代词,它。疑问代词,哪里。3.(1)“”通“煣”。(2)“有”通“又”,“暴”通“曝”。(3)“知”通“智”。(4)“生”通“性”。4.(1)金,古义:金属,此处指金属制的刀
6、剑等。今义:一种贵重金属。(2)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3)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4)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5)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制成。今义:动词,认为。(6)用心,古义:用,因为;心,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7)寄托,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把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5.(1)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2)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3)利,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4)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5)上、下,名词用作状语。上,向上;下,向下。表动作行为的
7、方位。(6)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6.(1)介词结构后置。(2)省略句,车柔(之)以(之)为轮。(3)定语后置。(4)判断句。能力提升1.本文第一句揭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1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的角度来论述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从学习的重要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学习可以弥补不足;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习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2.(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8、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2)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
9、反面进一步论证。3.本文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先以“骐骥”和“驽马”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后以“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样正反对举,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的重大意义。再如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正反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原因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这样的鲜明对比,正反对照,无疑增强了说理的力量。4.在课文的第1段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是作者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来看,荀子勉励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荀子勉励人们学习的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