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秋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期中监测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 - 7小题,其中1- 6小题,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 C 2. C 3. B 解析:A.“生意盎然”形容极富生命力,“生意”误用为“经商”之意;C.“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不合语境;D.“唯唯连声”,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4. B 5. C 6. B 7.(1)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2)白露未晞 (3)到乡翻似烂柯人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略。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第8 - 10小题,共10分)8.(1)(2分)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莫让
2、年华付东流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2)(2分)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9.(1)(2分)格列佛、慧駰国(智马国)。(2)(2分)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或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并将讽刺的利剑直指人性本身。10.(2分)略三、阅读(本大题含1125小题,共40分)11.(2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12.(2分)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13.
3、(2分)(1)奋发。(2)垂同陲,边际。(3)名作形,天然的(4)记载14.(4分)(1)(2分)盘旋在暴风上面,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2)(2分)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15.(3分)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16.(3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17.(3分)首先作者提出“学问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
4、能离开学问”的观点;其次作者强调“智慧必须以学问作基础,才靠得住”;接着作者运用喻证法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唯有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牢靠、精澈、宝贵。18.(2分)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这些比喻论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19.(2分)作者在指出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强调了智慧更加重要,强调智慧对于学问的把握、辨析和实践,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0.(3分)因为智慧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学问作基础,
5、所谓的“智慧”只能是“小聪明”。生活中的“聪明之人”往往忽视知识的积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耍“小聪明”,“小聪明”可以行一时,却“瞬起瞬灭”,不能成大事。21.(2分)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22.(3分)作用:交代主人公鹞爷和故事的背景,补充故事情节;为下文鹞爷和小男孩放风筝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文章主旨,重视“根”的传承,不忘初心。23.(4分)(1)(2分)“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的现状,突出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低沉与无奈的心情。 (2)(2分)写出鹞爷此刻复杂的内心:对儿孙的想念,对美好往事的眷恋,对儿孙不在身边的失落,对风筝技艺后继无人的痛心。24.(3分)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25.(2分)“飘逝的不仅仅是风筝”。飘逝的是乡村文明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不愿学习如扎风筝一般费事的传统技艺,他们纷纷进城。美丽乡村日渐荒芜,老人孤单留守,传统技艺面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