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个人知识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创造生活。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一、运用生活化的话题导入新课课堂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在导入新课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之旅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此“生活化”的导入,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访谈活动来导入新课:“每个星期家人会给你多少零用钱
2、?这些钱你是如何安排的?有结余吗?”在学生各自介绍后,我展示了一些“满汉全席”等反映过度消费甚至铺张浪费的图片。在学生看完这些照片之后,我做出如下引导:“这样的消费你赞成吗?如何学会合理消费,答案就在今天的课堂上。”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涨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就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进行精妙的加工整合,科学合理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知识的迁移,达到明理、启思、慎行的目的,最终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3、。在学习“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段七年级学生军训的录像:夏日炎炎,天气闷热,新生一遍遍地重复看齐、立正、稍息等动作,却精神饱满,刻苦训练,以自己良好的表现为班级争荣誉。学生在观看这段录像后畅所欲言,感受到创建良好的集体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三、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必须根植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的事,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上升过程,让学生“重温发现的乐趣”。通过问题设计,搭建生活素材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获得超越生活本身的理性思考。“我国的基本经济
4、制度”历来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学习时许多学生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如下:(1)说说我们学校门前的一条街上有哪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2)如果没有这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会出现什么情况?(3)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后,我进一步提问: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作用不小,对国家的贡献也大,但也有一些见不得阳光甚至违法犯罪的事。(多媒体出示:黑心床板中间填垃圾卖给学生,“食面埋伏”毒大米、地沟油、劣质奶粉)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你如何看待这些行为?面对这些行为,国家又会对他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在我的设疑、引导
5、、启发下,学生思维活跃,真正理解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时不能仅局限于课堂 45 分钟和教室狭小的空间,而应该走向实践、走向生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优化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完“男女生的交往”这一内容后布置了调查与实践的作业:(1)调查了解男女同学交往中存在的种种困惑。(2)分析导致这些困惑的原因。(3)提出排解困惑、促进交往的方法。又如在教完“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过低碳生活,并要求学生向家人、亲戚、朋友开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义务宣传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体验式活动,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真正地关注生活。以上是笔者在实施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下一阶段我将在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的基础上,开展时事教育,进一步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我将运用时事演讲、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模拟答记者问、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借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上青春飞扬。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