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和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横(hn)逆又何难(nn)焉一朝(zho)之患商贾()惛(hn)放辟(p)邪侈(ch)罔(wn)民不赡(shn)盍(h)鸡豚(tn)狗彘(zh)庠(xin)序孝悌(t)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其横逆由是也(“由”,同“犹”,尚且,还)(3)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亡”,同“无”)(4)刑于寡妻(“刑”,通“型”,楷模)(5)则盍反其本矣(“反”,通“返”,返回、回归)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御(2)治(3)如(4)于(5)之(6)以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
2、: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指旁系亲属(2)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俯不足以畜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古义:推广到,达到今义:连词,另提一件事(5)然后从而刑之古义:单音词,从,跟随;而,表承接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6)不能进于是矣古义:单音词,于,介词,比;是,代词,这种程度今义:连词,指由一事而联想起另一紧密相连的事物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4)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3、)(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8)仰不足以事父母(名词用作动词,侍奉)(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舜,人也。(判断句)译文:舜,(也)是人啊。(2)其待我以横逆。(状语后置)译文:他用蛮横无理的态度对待我。(3)舜为法于天下。(状语后置)译文:舜给天下树立了榜样。(4)则君子必自反也。(宾语前置)译文:那么君子一定反省自己(的行为)。整体感知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
4、得出了最为重要的结论“人和”,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文脉梳理人和文本层析1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人和”?_【答案】就社会成员个体来说,给人以爱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给人以爱需要“以仁存心”,给人以敬需要“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爱互敬,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
5、了吗?就统治者来说,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到了这些,却得不到大家的亲近,国家没治理好,或者得到无礼的回报,那就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服。这样也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孟子一直都在为君王琢磨实现“人和”的办法,提出过一系列相通的观念,比如“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而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则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治礼义,“驱而之善”,最终使得“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
6、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样也就达到“人和”了。2.孟子的施政纲领是怎样的?孟子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能实现?_【答案】(1)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2)孟子的“仁政”“王道”主张最终是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肯发善心,并懂得推恩的基础之上的,而当时列强战争,崇
7、尚武力,蔑视仁政,在这样的动乱年代,要实行“王道”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虽然孟子能言善辩,说得所游说之王心服口服,但他们都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和付诸实施。3.“天时不如地利”一章中孟子巧妙的论证是如何安排的?_【答案】(1)层进论证,说理严密充分。如:首先推倒天时,“天时不如地利”,确立了地利的意义;进而推倒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确立了人和的意义;最终归结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层层深入,条理井然。(2)对比论证,观点鲜明有力。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孰轻孰重,对比鲜明,说服力强。(3)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有一气呵成之感
8、。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都邑周围用来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为两重,里边的叫城,外边的叫郭。而:表修饰。而:表转折。池:护城河。兵:戈矛弓箭等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委:丢弃,抛弃。去:离开。域:界限,这里指限制。固:使坚固。威:2.3.4.敬重。第一个“幼”用作动词,爱护。刑:通“型”,楷模,这里做动词。寡妻:嫡妻,国君的正妻。御:治。家邦,本指家(卿作奸犯科以获取利益等。刑之:惩罚他们。罔:欺骗,陷害。制:规定。事:侍奉,供养。赡:足够。暇:空闲。治:一、基础巩固1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奚暇治礼义哉治:治理B与禽兽奚择哉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法:榜样D则君子不患矣患:患难【解析】A项,“治,”学习。B项,“择”,区分、区别。D项,“患”,担心。【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黎民不饥不寒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解析】B项,“黎民”指百姓。古今意义相同。A项,“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指和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所以”古义为“的原因”。今义是一个连词,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前面,引出结果。D项,“至于”古义指推
10、广到,达到,今义是一个连词,指另提一事。【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其横逆由是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亡”同“无”,B项,“由”同“犹”,D项,“畔”通“叛”。C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指示代词,那(苗)/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项,介词,给/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5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天
11、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则君子必自反也D其待我以横逆【解析】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句,意思是,那么君子一定反省自己(的行为)。【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9题。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
12、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孟子告子下)【注】奚:相当于“何”。一匹雏:一只小鸡。乌获:古代的大力士。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行后长者谓之弟后:落后B子服桀之服服:穿着C可以假馆假:借D人病不求耳病:担忧【解析】D项,病:弊病,毛病。【答案】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相同的一项是()A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解析】D项与
13、例句均为动词,做。A项,动词,是;B项,介词,和,对;C项,介词,替,给。【答案】D8请简要说明这段话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不超过30个字)_【答案】只要按照尧、舜的言行去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人。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译文:_(2)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译文:_【答案】(1)你怎么这样说呢?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2)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参考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
14、才行呢?”(孟子)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在长者之后叫作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作不悌。那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只是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曹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孟子
15、)说:“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人的弊病是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三、语言表达10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也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禹有大焉,善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识。解答本题要理解“乐取于人以为善”的含义,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去做善行,为社会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在表述时要简明扼要,文从句顺。【答
16、案】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1、2则,完成1115题。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委而去之委:放弃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固守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解析】C项,固:使坚固。【答案】C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不同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解析】句中“而”连词,表修饰。句中“而”连词,表递进。句中“以”介词,用。句中“以”介词,用。【答案】D13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17、不如地利也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舜,人也D则君子必自反也【解析】A、B、C三项都是判断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14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解析】D项,孟子的观点是得道(施行仁政),就会无敌于天下。【答案】D15为什么“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_【答案】“天时”“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