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926KB ,
资源ID:103510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51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六安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六安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六安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B.自然灾害日益严重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2.下表为不同时 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3.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

2、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4.下图所示为宋代的一种收获农具,农书记载该农具“夫笼、钐、绰三物而事,系于人之一身,而各周于用,信乎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据此可知,当时( )A.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B.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剩C.耧车得到一定的推广D.男耕女织协作生产形成5.南宋学者陈首卿认为:“古有四民, 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符稿;工勤于

3、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出宋代( )A.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初步完成C:出现了否定农本商末的思想 D.小农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巩固6.元朝强制征调民间工匠服役,特设“匠籍”,并规定匠人世代服务官府,不得脱籍改业。明朝规定匠人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清初宜布废除“匠籍,匠人获得自由身份。“匠籍”的放宽和废除,客观上( )A.打破了官营作坊的垄断地位 B.促进了先进工艺技术的传播C.加速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瓦解 D.摧毁了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念7.明代庞尚鹏编订的庞氏家训中写道:“每年通计夏秋税粮若干即于本

4、年二月内照数完纳,或贮有见银、或临期粜谷,切勿迁延。”清代也有族规声称拖欠应缴钱粮,“必不容于天地鬼神。”由此可见,明清宗族有利于.( )A.促进社会和谐 B.维持地方安定 C.履行封建义务 D. 发展农业经济8. 自唐以后能影响到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北方入口的南迁B.江南的持续开发C.南方降雨量充沛D.水利技术的落后9.清代, 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账”;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这一现象反映了( )A.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传入 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

5、.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D.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10.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11.梁启超说:“西国旧制,每有重收进口税,欲以保本国商务者,近时各国尚多行之。惟明于富国学者,皆知其非,以为此实病国之道也。”据此,梁启超( )A.主张通过贸易实现富国 B.倡导学习西方经济理论C.反对

6、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抨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12.下表是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 )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13.1937年8月 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令规定:各活期存户只能按照其存款金额每星期提取5%,但每星期至多以提取法币150元为限;各工厂、公司、商店及机关为支付工资及与军事有关的用款,则另行规定。材料表明( )A.经济犬危机冲击了中国经济 B.南京国民政府对革命根据地实施经济封锁C.政府对国民经济的于预加强 D.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来聚敛财富14.1863 年到18

7、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B. 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 D. 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15.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制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这些措施旨在( )A.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 B.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C.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16.据统计,1839 年占英国关税总收入94.5%的商品是原料和食品。由于征收原料税,用这种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提高了:

8、由于征收粮食税,劳动的价格提高了。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逐渐丧失积极意义 B.英国在当时竞争中处于劣势C.英国经济呈现出不均衡局面 D.贸易保护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18.“17 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 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 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9、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19.16、 17 世纪,英国先后创建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组织都(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C.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D.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产物20.从1500年到1820年,西欧人均GDP从670美元增至1269美元,

10、增长了89,4%;而西欧以外的地区从532美元增至594美元,仅增加了11.7%。西欧人均GDP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方式逐渐拓展 B.统治方式更加高效C.人口增速快于其他地区 D.世界市场基本确立21.自 1651年至1751年的100年间,英格兰人口仅从522万人增长到577.万人。1801年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土)首次入口普查显示,英国人口已经达到1050万人,到1841年人口普查时仅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就达到1590万人。这种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英国发生“人口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 移民政策日益完善C.国民消费能力提

11、高 D.经济结构发生质变22.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23. 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敛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 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

12、同的世界”能够( )A.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B.反映荷兰的殖民扩张获得大量财富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 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24.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据此可知( )A.世界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B.英法等老牌国家工业生产下降C.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具有必然性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25. (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

13、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 .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布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

14、,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亚发展基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摘编自刘景华 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点,并据此分析城市在推动

15、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12 分)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27. (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海路贸易处于萌芽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横穿欧亚大陆,减为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西汉对外开放以后,石榴、葡萄、苜蓿等十几种植物从西域引进,中国的冶铁、凿井等技术也被传到西方。唐宋时期,朝贡贸易具有强烈的经济色彩,“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宋朝统治者

16、一直把海外贸易看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古代以丝绸之路为主的陆路对外商道迟渐让位于东南海道。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绝唱,从康熙以后,只有广州一地准许接待外商,陆上丝绸之路不再畅通。明朝遵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往往赏赐数量惊人,清政府继续坚持这种理念.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二; 英国商人开拓海外市场得到政府的天力支持,15世纪末世界贸易路线的变迁让英国的商港猛增,西欧各国商人在此云集,这些商港贸易主要掌握在冒险商人公司手中。16世纪50年代以后,在英国政府战争和外交手段的积极支持下,英国商人相继开拓出俄国、北美等市场,形成了一个世界市场网络。大名鼎鼎的东印度公司使英国从印度

17、获得的资金在1亿英镑到10亿英镑之间。英国人逐渐习惯吃殖民地的糖、吸殖民地的烟、用殖民地的原材料,并从奴隶贸易和转口贸易中获利甚巨。到17世纪末,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开始出现。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5-17 世纪中、英两国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12 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4 分)六安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 答案D 解析 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春

18、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最能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这-时期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的出现主要和生产力的进步有关,与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B、C三项。2.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中“北魂”“一夫一妇可受明140亩”“隋朝”“每丁才至二十亩”“唐朝”“丁三十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百姓得到了一定土地,这有利于封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从北魏到唐朝前期中国仍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3. 答案B 解析汉代把地方铸币权收到中央,并统-

19、货币,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规范了国家金融,增加了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农民负担,排除A项:地方经济发展,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排除C项;统-货币有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4. 答案 A 解析材料记载的农具是把笼、钐(很长的大镰刀)、绰组成,并且用途多样,说明农具配套使用提高功效,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农具,没有涉及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耧车相关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配套使用的农具有利于提高效率的问题,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并且男耕女织协作的生产方式不是宋朝形成,故D选项错误。5. 答案 C 解析南宋学者指出士

20、、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反映出宋代出现了否定农本商末的思想,C项正确;南宋学者的观点不能说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初步完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农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巩固,D项错误.6.答案B解析“匠籍”的放宽和废除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表现,方便了手工业者和市场的联系,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官营作坊的垄断地位,A项与题意不符: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开始瓦解,C项错误: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念是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被推毁的D项错误。7.答案c 解析 (庞氏家训以及清代族规都强调要完粮纳税,这有利于百

21、姓履行封建义务,故C正确:材料强调要完根纳税,这和促进社会和谐、维持地方安定、发展农业经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8.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唐代至清末长江水灾越来越频发.主要原因是对江南地区的持续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故B项正确:北方人民南迁主要发生在战乱时期,并不是贯穿整个唐到清代,故A项错误:南方降雨量充沛是自然现象,且自古如此,故C项错误:随者社会发展,水利技术不断进步且我国古代水利技术比较先进,故D项错误。9. 答案 D 解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材料中“受雇佣的窑夫”即为其具体体现,这属于- -种新型的生产关系,D项正确:材料中“分股合伙”

22、“受雇佣的窑夫,等现象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中“煤矿业”属于旧的手工业部门,故B项中“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未提及政府的商业政策,排除C项。10. 答案 D 解析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 “织” 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休,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

23、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重收进口税和贸易保护,故c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出梁启超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并未标明梁启超主张通过贸易实现富国,所以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方经济理论,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贸易问题,并未涉及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12. 答案 A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清政府所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有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实业学校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学校的创办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故A正确;这些举措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故B错误:“ 普遍认同”说法不科学,故C错误:这是维护封建

24、统治的举措,故D说法错误。13.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对民众取款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反映出在抗战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限制取款并不是聚敛财富,排除D项。14. 答案 C 解析依据材料中列强所创办的企业主要涉及原材料生产领域和打包领域,可知这是对中国原材料掠夺的表现。因此,列强所创办的企业增加,代表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材料的掠夺。C正确:单午中日战争之前,列强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A错误:19世纪40、50 年代无产阶级已经在外商企业中产生了,时间不符,B错误;材料信息未反映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数

25、量变化,不能得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D错误。故选C。15. 答案 C 解折根据材料“对衢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可知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措施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C选项符合题意。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A选项排除。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建立的战时经济体制导致的,B选项排除。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6.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关税政策。由材料信息可知,贸易保护提高了英国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不利于英国的经济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信息表明英国在商品价格和劳动力

26、成本上与他国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但不能说明英国整体上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排除B项;英国经济的不均衡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17. 答案 D 解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经济原因),这一观点其实也是说明这点,因此选D. AB两项不符合史实,对材料的理解浮于表面,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18. 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欧洲的城市中心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A选项企确。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不涉及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

27、权,故C选项错误:题干不涉及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变化,故D选项错误。19. 答案B 解析东印度公司等推动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建立,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操纵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经济侵略,瓜分世界,二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B正确。托拉斯等垄断组织,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东印度公司在工业革命以后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 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东印度公司等是政府干预的产物,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故排除D项。20. 答案 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1500年到1820年西欧的人均GDP增幅明显超过西欧以外的地区,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正确; BD与材料无关,

28、排除;材料未涉及人口增速问题,C排除。故选A.21.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从1801年到1841年人口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英国实行工业革命,推动国家由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特指城市人口的增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移民问题,故B项错误;国民消费能力与人口增长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22. 答案 B 解析材料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错误:商业革命引起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引发欧洲饮食结构变化, C因果倒

29、置,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欧洲饮食习惯的彩响,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D.23.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马车夫”,在世界贸易中居于垄断地位,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并给荷兰带来巨额财富,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是当时现实的反映,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明显体现印象派风格,即注意“光”和“色”,C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D错误。24. 答案 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这导致了列强要求按照实力重新瓜分世,故选D项。从示意图看出,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主要资本主义国

30、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只是英法相对于美德来说,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排除B项;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箱权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25. (18分) (1)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 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不同点:经济功能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作用: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6 (12 分)示例一:论题: 17 世

31、纪后期,世界各主婴地区经济联系更为密切。阐述:新航路开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性贸易出现:受“价格革命”影响,葡萄牙、西班牙老牌殖民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英、荷等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和发展海外贸易;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导致黑人奴隶价格的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巴西经济危机加剧进而被迫转型;来自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度的商品不断增加。综上所述,17 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已经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示例二:论题: 17 世纪后期,世界各主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阐述:英、荷推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实力增强;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几近隔绝;奴隶贸易

32、加剧了非洲的贫困落后:殖民掠夺使美洲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综上所述,17 世纪中后期,在欧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日渐明显的同时,东西方差距不断拉大。(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也可)27 (22分) (I)趋势: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路线:由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目的:由以经济目的为主到以政治目的为主。(6分)(2)不同:政策不同:中国严格限制,英国鼓励、扶持;区域不同:中国的对外贸易属于区域性贸易,英国的对外贸易属于世界性贸易;发展趋势不同: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萎缩,英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同:中国通过和平方式进行贸易,英国通过暴力殖民方式进行贸易;目的不同;中国是为了维护朝贡贸易体系,英国是为了发展本国的海外商业实力。(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主要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英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中国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4 分)(3)共同影响: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丰富人们的生活。(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