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2.50KB ,
资源ID:10350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50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一)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一) WORD版含答案.doc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人物简评引入先秦最后的儒家大师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孔丘以来儒家的思想传统。并且吸取了道、墨、名、法语家的长处,建立起他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体系。荀子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其学说以孔子儒学为

2、基础,批判性地吸取诸家之说,最大特征是以礼客法。他反对天命迷信,强调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反对性善说,提倡性恶说,由此特别强调后天教育,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荀子作为儒家先哲,他门下却走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样的法家高徒,这些高徒也曾经叱咤风云,有令山河变色的能量,但是他们却没有把老师当圣人供起来。他自己的著作也是死了一千年后,才有唐人杨为他评点作注一。不幸的是连司马迁也“惜墨如金”,在史记里仅给了荀子区区二百余字。荀子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

3、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引入话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

4、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 【自主学习】 1.阅读新课程新练习分课提要、评析鉴赏。 回忆荀子的劝学 作家作品乱世哲人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是先秦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现存32篇 。他的思想学说中“人道观”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民命而用之”的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是

5、一篇长文。在文章中,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在自然面前的看法。 本文节选是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4、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2.给下列字注音、注义。 A. 注音 蕃长于春夏(fan)辍广(chuo)啜菽(chuoshu

6、) 秽稼恶(hui)籴贵民(di)雩而雨(yu) 卜筮然后决大事(shi)楛耕伤稼(ku)礼义之不愆兮(qian) B.重点字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开垦,引申为发展)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停止,引申为废止) 君子有常体矣(体统,规矩,引申为准则或法则)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愆,犯过错.恤,忧虑,担心) 若夫志意修(美好) 是节然也(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上暗而政险(昏暗)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光明,显耀) 大天而思之(思慕)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治理,整理) 3.诵读串译。 4.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在本文中的观点。 人定胜天 【提出问题】 1.写出不懂的句子,解惑。 2.整

7、理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及写出一个定语后置句。 【研读文本】 重点识记 翻译下列句子 1、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天安定或混乱不是有天决定的. 2、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天不因为有人厌恶寒冷废止冬季,地不因为有人厌恶辽远废止宽广,德行好的君子不因为人格卑下的人的喧扰废弃好的德行. 3、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 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举动违背时节,具有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而让百姓服劳役. 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8、 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能力提升 1.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治乱天邪(耶)禹以治,桀以乱(使动,使天下安定;使天下混乱)繁启、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畜积、收藏于秋冬(状语后置)大王荒之(太)文王康之(形容词使动,使安乐)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小结: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人(君)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汹,形容喧扰)地有常数矣(古今异义,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君子道其常(名作动,遵循)礼义之不愆兮(愆,名作动,犯过错、违

9、背;宾语前置)小结: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万物有常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 非知也/知虑明(智)小人错其在己者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措)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数作动,一样)(悬)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名作状,一天天地)小结: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日进; 小人错其在己,而慕其在天 日退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 星队(坠)物之罕至者也(定语后置)怪之(形容词意动)风雨之不时(古今异义)怪星之党见(傥现)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尝)小结: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 天也(非人)天不

10、可畏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定语后置)、(妖)枯耘失岁(楛)田 稼恶(秽)夫是之谓人祅(宾语前置)本事不理(古今异义,农事)勉力不时(古今异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其说甚尔(迩)则日切瑳而不舍也(磋)小结:人袄有三,甚于天灾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雩而雨(名作动,下雨)小结:天由天,非由人。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于礼义(状语后置)则光晖不赫(辉)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名作动,称王)小结:国之命在礼(义)隆礼尊贤 王; 重法爱民 霸; 好利多诈 危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

11、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大天而思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伟大)因物而多之(形容词使动,使增多)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使动,使变化)思物而物之(名词使动,使成为有用之物)小结: 顺应自然,制天命而用之2.理解荀子在文中提到的思想观点。 文中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幕其在天者”,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化之”人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 传世名

12、言(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

13、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合作探究】 1.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大而言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

14、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3.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言可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最后作者得出“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的结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 【课堂小结】 概括文章内容(提示:相关连接)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正确地指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征

15、服自然,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检测】 1.课后练习三 (1)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2)本事,指农事。 (3)白,显著。 2.判断下列句子 A.治乱非天也判断句B.可畏也,而不可怪也省略句 C.礼义之不愆宾语前置句D.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句 3.一词多义“道” A.天有常道矣名词,规律 B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4.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1)判断句 1治乱非天也也,表判断 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禹以治,桀以乱“以”后省略宾语“之” 2可畏也,而不可怪也“可”

16、前省略主语“是” (3)宾语前置句 1此之谓也“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就是这 2礼义之不愆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 (4)状语后置句 1繁启、蕃长于春夏“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于春夏生长 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于明月”状语后置,比太阳月亮 (5)定语后置句 1物之已至者“已至者”应在“物”前 5.作文应用 今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向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身,因此联系自身和社会现实,认真地读一读荀子,对修身处世是很有帮助的。 “人定胜天”是荀子中著名的观点,她激励着人们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人类也曾为取得的成果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如果进一步思辨一下

17、,人类真的能战胜自然吗?人类可以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吗?这样去逆向思考就会写出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 “人定胜天”吗 “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提出的,号召人们增强征服自然是信心。许多年来,这句话一直被视为一种唯物主义的气壮山河是至理名言,在它的激励下,人们大规模地开始了征服自然的斗争。但是,就在人类以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向自然界发起进攻,并日益取得成就的同时,一场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悲剧开始了。 在人类的干预下,2000年前曾与荀子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现已荡然无存,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可见,人口的急剧膨胀,是以生物物种灭绝为代价是。科学家估计,目

18、前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406种,鸟类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他低等动物不计其数。到本世纪末,估计仅仅是估计:全球现有生物的五分之一将可能永远告别我们的世界! 我们当然不能归咎于荀子。2000年前,荀子的脑海里萦绕着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动人故事,于是颇有气魄地喊出“人定胜天”。但当他极目四望,只见到人类尚未进入封建社会的原始耕作,又怎能想象人类真正把“制天命而用之”极度发挥时,大自然所造受是破坏程度呢?他始料未及的事太多了:环境污染是日益严重,土壤的流失和沙化,绿色植被的减少,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的破坏我们不应归咎于荀子,我们又该归咎于谁呢?还是将忏悔的十字架戴在“人类”

19、的胸前吧! 上述现象,仅是人类无限制攫取大自然能量所造成的一部分后果罢了。现代工业社会人类的目光开始转向生物技术了。但是,技术不应当毁坏生物圈的组织原则。过去,人们正是过高地估计了技术的作用,把这种估计和唯意志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自然的“征服论”。“人定胜天”本来已不适应现代生产的发展状况,结果在震天响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下,山河饮泣,大地呻吟。其实,恩格斯早就预言了这种可怕的结局:“我们不严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请注意,我们是在一艘飘荡于无限空间的“飞船”上,这艘飞船目前已是千疮百孔。如果我们五十多亿乘客都“义愤填膺”地抡

20、起“征服自然”的板斧,愚蠢地“向地球开战”,我们这艘飞船还能安全航行吗?如果人人竞相盲目地去“胜天”,我们会不会遭到灭顶之灾?设想一下:因为要征服自然,我们失去了新鲜的空气,明朗的清晨,恬静的湖泊和绿色的山峦,失去了云雀的欢歌,孔雀的彩屏,皎洁的月光和两岸的猿声那么最后,是我们征服了自然,还是自然剥夺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将何去何从? 所以,在我们尚未开辟出新的生存空间,掌握新能源技术之前,请先来维护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唯一的地球吧! 人终不能胜天,但人可以用天。只有遵循大然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人类才能把不完美的东西改造得更完美。正如大禹治水,不使用人工的堤坝去“堵”泛滥的洪

21、水,而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导”百川以归海。倒是道教的“天人合一”似乎才应该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恰当的写照。 写作示范链接: 寂寞荀子(王善鹏) 一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

22、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位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二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矛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

23、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公里外长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象是在背诵荀先生的那首著名诗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更象是背诵那首妇孺皆知的文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树立的,雕像

24、下面的石座四周刻满了捐钱人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中。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象,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客中行不是诗,更象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白为兰陵酒产生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

25、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个太白楼的建造施展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三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实惠于民,政平而民安。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21年(1841年)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30年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197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我想起了荀子的另一篇文章,“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侧不若,背则谩之,是人之第二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