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解答情节作用题的答题技巧课内挖掘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红孩儿和孙悟空斗智斗勇,使得故事情节曲折起伏。课文中借助人物心理、人物间的矛盾等情节设置一步一步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跌宕起伏、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中集中表现红孩儿的精明与审时度势、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等。如红孩儿以小孩子的涕泪涟涟的面貌出现在唐僧面前时,使得唐僧善心大发,失去了警惕,再也不信悟空的话,再加上猪八戒在中间怂恿,最终让孙悟空驮起了妖怪。这种师徒之间的矛盾,给了妖怪可乘之机,推动故事向精彩之处发展。考点讲解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
2、情、时间、空间等线索,厘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小说情节作用题是高考小说常考题型,为此,我们要掌握该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一、考题试做(2017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
3、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
4、,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
5、。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
6、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就在狼对准鹿脖子
7、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6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
8、: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考题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从以下角度考虑: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埋伏笔,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人物形象考虑(刻画人物形象);从读者阅读角度考虑(设置悬念,引发兴趣等)。答案通过紧张的冲突,
9、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二、技巧点拨(一)明确此类题型,通过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1常见设问方式(1)(2016高考山东卷)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2)(2015高考浙江卷)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2013高考全国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2012高考课标全国
10、卷)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6)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做简要分析。2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1)题干中有情节(情景、段、开头)等字样。(2)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用意”等字样。(二)掌握解题技法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两步骤第一步:从五个对应关系考虑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结构严谨完整。(3)就开头来说: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11、),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4)就结尾来说,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出人意料的结尾、悲剧结尾、大团圆结尾等,其作用各不相同。具体讲解见第5课。(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这一情节是否是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
12、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第二步: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五从”思维考虑作用点;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汪 先 生蓝月说起汪先生,梅镇上年长点儿的都认识。但要说汪先生的家世,没几个人能说得清。那一年,汪先生带
13、着他新婚的妻子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无声无息降落在小镇上,并深深地扎根,这根不仅扎在了小镇,也扎在了小镇人的心里。公立学校红旗小学的孩子们被告知来了一位新先生。这个消息,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他们又可以捉弄一下新先生了。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空气里飘满了油菜花的香气。孩子们就像采花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喧嚣着,伸长了脖子往外看,兜里都揣着各式“见面礼”。但是新先生一进教室,孩子们捂在兜里的小手愣是没有拔出来。这位高高瘦瘦的先生穿着七成新的军装,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军装的衬托,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精神气。此刻,先生的目光正透过眼镜片向孩子们扫视,这眼神就像两道闪电,不,确切
14、地说是两发炮弹,狠、准、稳,不容你半点儿反抗。先生微微一笑,刚毅的脸有了柔和的曲线,标准的普通话在薄薄的唇中吐出:孩子们,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姓汪,叫汪琪睿。说着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黑板上的这三个字又让孩子们傻了眼,这三个字横如傲天雄鹰,竖如立地苍松,撇如狂风卷沙,捺如遁地狡兔。汪先生放下粉笔继续说,我带过兵,打过仗。当兵打仗是为了把小日本鬼子赶回老家。现在我被派到这里,来这里干什么呢?还是打仗,是要带领同学们去攻占文化知识的高地,因为建设新中国没有文化不行。你们有信心吗?“有”讲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吸引了几位先生的好奇,也过来观看。梅镇人在孩子们的描述中,知
15、道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汪先生。汪先生堪称美男子,身材挺拔,面目俊秀,尤其是那口整齐的白牙,张嘴一笑就闪现珍珠般的光芒。汪先生的妻子却让所有梅镇人大跌眼镜,这位女子显然是个农村人,五短身材,皮肤黝黑,还瘸着一条腿。可是从汪先生看妻子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夫妻两人感情很好。面对人们的疑虑,汪先生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一年,汪先生经过一个山村时又冷又饿晕倒了,被一个上山打柴的姑娘看见了。姑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汪先生背回家,可是当时汪先生冻僵了,滴水难进。没办法,姑娘顾不得女孩儿家的清誉,硬是用身子的热量把汪先生救了回来。临别时汪先生对姑娘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娶你。这个姑娘就是汪先生的妻子。好一位有
16、情有义的汪先生!梅镇人远远地看见汪先生就会和他打招呼,还有人把一些瓜果蔬菜、萝卜干啥的悄悄地放在汪先生的小院里。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大喇叭的不断咋呼,气氛突然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备受尊敬的汪先生居然是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人们的神经绷紧了,汪先生的身份可疑,就凭他那么会蛊惑孩子,证明他真的不简单。说不准是暗藏的特务,想从孩子们身上下黑手呢!这天,天空铅云密布,老天攒着眉,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心事。汪先生抑扬顿挫的讲课声从教室里响起,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人气势汹汹地跑来,为首的一挥手:把特务汪琪睿抓起来!孩子们惊恐地睁大了眼睛。汪先生手一挥,慢!别吓着孩子,我自己会走。回过头温和地
17、说,同学们,你们自己复习课文。说完迈着稳健的步伐昂然走出。人群竟一时呆愣了,待汪先生走出后才幡然醒悟,闹囔囔跟在后面。汪先生被扒去衬衣,让人惊奇的是,汪先生皮肤细腻,没有一点儿战争留下的痕迹。打仗能不受伤?这就是问题。汪先生被押上街道,戴着又尖又高的纸皮帽子,一双手被涂满了墨汁。头目喊着,举起你的黑手,说你是特务,是国民党暗藏的黑手。汪先生坦然一笑说,我不是。“啪啪”,先生白净的脸上挨了一通结实的耳光。汪先生感觉嘴里有咸咸的东西流出,吐一口在手心,血唾沫里竟然躺着两颗牙齿。从这一刻起,汪先生闭了嘴,任凭他们折腾,送去关牛棚,汪先生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妻子看见汪先生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难过得眼泪啪
18、嗒啪嗒掉。汪先生看着妻子,爱怜地说,放心,我不会有事,你好好保重等我回来。“这种日子还是死了好!”同室的一个小伙子脑袋使劲撞着墙。这位小伙子因为俄语说得好被扣上了间谍的帽子,大好的前程就此断送,小伙子沮丧得一直想自杀。汪先生递给他一支烟,说,夜终会过去,生命是等待的本钱。好好珍重,你的路还长着呢。汪先生一脸坦诚,消瘦的脸上挂着微笑,眼睛望向夜空,漆黑的天空,繁星闪烁。荒诞的岁月被春风抹去,汪先生回到了阔别的家。第二天,汪先生就又站到了讲台上。可能是因为愧疚吧,梅镇人对汪先生更加敬重了。而汪先生又变得善谈起来,他说的最多的是抗战时候的故事。当有人说起谁谁谁那时候打过他,汪先生淡然一笑说,忘了,忘
19、了。还有人问汪先生,那时候你的身体那样差,现在怎么啥病也没有了?汪先生再次笑了,他说,我的病,在那时候都生完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校的孩子们想在初次见面时搞恶作剧捉弄新来的先生,却因为从汪先生的穿着、神态以及经历等感受到他的非凡气魄,转而敬佩崇拜不已。B文章第段对汪先生与妻子肖像的对比描写,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突出汪先生对妻子有情有义。C文章通过倒叙讲述了汪先生和妻子结缘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D文章通过“天空铅云密布”和“漆黑的天空,繁星闪烁”两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气氛,暗示人物命运。解析:选C。“文章通过倒
20、叙讲述了汪先生和妻子结缘的故事”分析有误,应是插叙。故选C项。2小说中汪先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分)答:答案:汪先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外貌英俊挺拔,如文中写到,“堪称美男子,身材挺拔,面目俊秀”。他对亲人有情有义。为了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他没有嫌弃姑娘丑陋,信守承诺,与姑娘结婚并感情很好。他爱护学生,宽容村民。当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人气势汹汹地抓他时,他先惦记学生安危;“当有人说起谁谁谁那时候打过他,汪先生淡然一笑说,忘了,忘了”。他直面逆境,坚守信念。“夜终会过去,生命是等待的本钱。”3.这篇小说的情节设置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答:答案:情节
21、富有变化。从写汪先生初到小镇不为人了解,到慑服孩子;再展现他的婚姻、当兵经历;再写他被抓、被折磨;最后写他再回到小镇。这样写使文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情节前后照应衔接。如文章开头写到“这根不仅扎在了小镇,也扎在了小镇人的心里”,末段写到“梅镇人对汪先生更加敬重了”。故事情节前后照应,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主线贯穿情节。本文以汪先生的家世为线索,通过孩子、梅镇人、汪先生自己、妻子、戴红袖章的人等一连串人的角度, 全方位展示出汪先生的家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秤 匠 师李世营冷寂了多天的孙记制秤作坊终于忙碌起来。老匠师默默地用手钻在浸泡打磨好的秤杆上打着星花,把一截截细铜丝
22、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然后又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阳光下,秤上星花里的一个个铜丝,就成了一个个闪亮的秤星,炫射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爹,这单生意一下可以挣万把块呢,有多少年没这样的好生意了!”约秤的小秤匠看起来很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老匠师仍然不作声,默默地铆着他的星花。“忙过这单活,我想到外面看看。”小秤匠接着又说。老匠师猜得懂小秤匠的心思:作坊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儿子早想去镇外的世界闯一闯。老匠师依然虔诚地铆着他的星花。秤杆上的星花一旦铆差一丝一毫,整杆秤就废了,尤其是那颗定盘星,犹如杆秤的心,是杆秤的魂。小秤匠抬起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到的笑
23、容,狡黠地看看老秤匠,也默不作声,双手依旧熟练地用“叨子”测盘星、标星花。老匠师是镇上有名的“孙记”制秤作坊的大掌柜。据传,孙氏先祖曾遇一不法粮商,欲在秤头上玩伎俩,制作黑心的“吃客秤”牟取暴利。但孙氏先祖不为重金所惑,不被威逼所惧,甚至不惜自残双手来维护作坊的信誉。孙记制秤坊由此盛极一时,享誉周边数百里。小镇上的商贸交流,从不用电子秤,一直沿用传统的杆秤。小镇的商户尤爱用“孙记”杆秤来做买卖,是因为孙家从不做昧良心的“吃客秤”。小镇临山依水,以种植采集山药为业,药材生意特火,火了几辈人了,老一辈们归结为一个“诚”字,以诚待商,以诚会商,以诚经商。外地客商乐意到小镇购置药材,是因为小镇的人做生
24、意厚道,从不缺斤少两,欺诈宾客。周边的乡亲们和来往的客商信得过的,还是小镇有名的“孙记”杆秤。不久前老街扩建,外地来的王老板,看准了小镇的商贸市场规则和人脉,更看上了“孙记”杆秤的信誉。他要在镇上建一个药材批发市场,就找到了老匠师的儿子,私下商谈好久,按其提供的规格,出高于10倍的价钱订制了50杆大秤、50杆中秤、50杆小秤。作坊内,父子二人之间仍是沉默,寂静的空气里流动的,只有打钻、铆星花和打磨的声音。突然,沉默的老秤匠皱起了眉头,拿过一个秤杆,用“叨子”测测定盘星,然后又拿一个,接着又拿一个老匠师在秤杆的定盘星上,发现了儿子鼓捣的“猫腻”。老匠师的眼神瞬时变得异样的呆滞而浑浊,脸黑得吓人。
25、他陡然站起身,用两双粗大的手,抡起身边的铁砧子,狠狠地砸了下去夜里,听着隔壁炕上儿子嘤嘤的哭声,炕头上的老匠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起身,取过好久没抽过的旱烟袋,坐在炕头,吧嗒吧嗒猛抽几口。他看看窗外,夜空星星点点:世界这么大,明天是该让儿子出去闯一闯了!他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巴磕巴烟嘴,起身出门。第二天,老匠师送儿子出镇。临行,他拿出一把精致的准星秤送给儿子,告诉儿子:不管世界有多大,你能够走多远,这杆秤,都要随身带着。人有良心,秤有准星,做人,什么时候都要秤平斗满。头天夜里,老匠师用上等的楠木连夜赶制了这杆精致的准星秤,杆秤上的两个醒目的金字“孙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炫目,直炫得儿子的双眼泪
26、盈盈的。那天夜里,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匠师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在曲折含蓄的故事情节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地塑造了小镇里的秤匠师父子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B小说运用补叙的写法叙写了孙记杆秤世家的历史渊源、面临的新的社会现状,这些内容都交代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C小说中“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匠师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的情节,表现
27、出小匠师知错能改的特点。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夜里老匠师取出旱烟,“猛抽几口”“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巴磕巴烟嘴”等细节,都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解析:选D。D项,“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错误,从文中来看,老匠师取出旱烟,“猛抽几口”表现的是老匠师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5老匠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有工匠精神,手艺精湛。老匠师制秤过程一丝不苟,极其认真,发现定盘星上的问题后,一个个加以检查校正。为人诚信,不贪钱财。多年来凭借诚信经营享有盛誉;当生意冷清时,也绝不为了暴利制作“吃客秤”。父爱深沉,教子有方。当发现儿子的“
28、猫腻”时,没有呵斥责罚,而是亲手砸毁了所有杆秤,并制作精致的准星秤用来警戒孩子。思想开明,理解孩子。他理解儿子想要去镇外闯一闯的心思,深思熟虑后决定成全孩子。6.小说结尾写到老匠师送儿子出镇,故事情节已经完整,作者却增加了最后两段,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人物形象上,展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和儿子知错能改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思想主旨上,从表现老匠人坚持职业操守,到展现父子俩传承了为人处世要坚守良知底线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情节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夜里秤匠师父子对这一事件的反思,使情节更完整,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上,结尾杆秤上的金字“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与开头“炫射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形成首尾呼应,暗示了儿子的真心悔改,体现了父子之间无言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文章的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