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54.43KB ,
资源ID:103419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419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pdf

1、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随着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迅速普及,数据科技、人工智能等新领域不断涌现,人们对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充满期待。为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陆续提出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战略行动,新时代亟须培育拥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兼具社会责任感的人才。2017 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首次将“劳育”提升到新的高度,这将推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信息技术课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当前,教

2、育信息化经过长期发展,“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与此同时,“00 后”青少年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中,泛在的互联网空间让他们成为“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技能。但是,“数字土著”并不会自发成为“数字公民”(DigitalCitizen),需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和具有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仍将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渠道。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2018 年 1 月国家发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学科大概念

3、”,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改进了学业质量评价的方式,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方向已非常清晰。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发达地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上海正在建立上海特色的小、初、高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中许多做法值得借鉴。第一,立德树人与数字胜任力培育的要求相统一。在“立德树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实现中,“数字胜任力”既是面向信息科技的尖端要求、更是基础性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容,如欧盟“数字素养”、美国“使用信息技术”、英国“运用科技与信息”、法国“掌握信息与通信的常规技术”、德国“媒体素养”、澳大利亚“培养创造科技的能力”等

4、。我国新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中也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同时,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下,新课标又提出“帮助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媒体、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数字、系统、计算、数据库等概念有更深层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课程将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课程整合,从拓展性课程变为基础性课程。第二,课程内容的丰富将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在课程结构设计上将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多元发展需要提供支持。在高中阶段,新课标设计了必修、选择性

5、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其中,选择性必修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移动应用设计、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等 6 个模块,主要是满足学生升学需要和个人兴趣发展,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与智能系统初步两个模块,可能的话建设成为未来攻读和从事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准备的大学先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许多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课、社团组织和拓展课程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作为兴趣拓展课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加活跃。下一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将围绕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实验、评价环节进行更细化的建设,教学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将融入更多前沿性和应用性内容,学生可选择的空间更大,这也对教学条件

6、、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等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深度改变课堂和评价。从学习知识技能到培育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趋势。“基于项目的学习”(Proiect-BasedLearning)是通过安排真实的学习任务,综合各学科已学习知识,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并将探究成果或产品进行表达、交流和展示。项目学习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当前,国际上兴起了 STEAM 教育,即把技术与科学、工程、人文艺术和数学等学科整合起来,中国教育界也已经参与其中。此外,在我国一线城市,不少区县和学校已经尝试建立区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7、创新实验室等,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在项目学习中,课程成就评价将取代唯分型考核来衡量学业质量,新的评价方式将更重视对教学作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和多元评价。现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不足和改革的需求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和水平已大大改善。但应对国际竞争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方面,对学生数字化胜任力培育尚滞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对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学生的数字化胜任力却难以符合期待。一项基于上海学生参加的 PISA2012 的研究表明,虽然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和基于计算机的数学成绩评估总体优异,但数字化素养对该成绩的

8、贡献度不大,数字化学习技能中问题导向的浏览指标显著落后。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相较发达国家如美国已建立的 k-12 计算机科学课程培育模式,还存在不小差距。目前,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已经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贯彻的实际效果。而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仍依据 2000 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学内容停留在“信息扫盲”层面。近期开展的一次全国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反映出存在学科核心素养不突出、课时安排不合理、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数字鸿沟”“新数字鸿沟”“智能鸿沟”的多重风险。“数字鸿沟”尚未消弭,信息技术教育的区域差距、城

9、乡差距仍然十分显著。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乡村学生接触互联网环境程度不一,部分乡村地区的学生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才接触到电脑和智能设备,仍然是“数字移民”的水平。而在学校课堂上,越是发达地区,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会更多,欠发达地区课程量会被压缩,部分学校甚至开课还存在困难。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上,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师资队伍授课水平的差距更加剧了“使用层面的新数字鸿沟”。此外,有條件的地区、学校已经意识到信息素养对学生培育的重要性,鼓励信息技术教师自主探索研发新的拓展课程、组织社团活动等,对新技术的反应非常敏锐,从而形成“智能鸿沟”。几重“鸿沟”的同时发生将会使得区域、城乡差异加剧,必须

10、引起警惕。对各省市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建议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要求已经以课程标准的形式予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层面已经在开展调研和组织论证修订课程标准的必要性。除了标准的修订之外,参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资源库建设和师资培训也需要靠前一步开始布置,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未来人才的培育上抢占先机。(一)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第一,完善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在高中阶段,各地区教育部门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内涵基础上制定本地区的方案。在具体操作层面,如原来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各自按

11、照 4 个学分设计,而实际部分省份可能会出现只能确保 3 个学分的可能,怎样合理安排学时会成为一个问题。再如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高考后,需要研究在高中或初中的学习安排方案。在义务教育阶段修订课程方案时,首先要做到充分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课程体系。在城乡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在保证总体课时量的基础上,着重在小学阶段开展基础性的教学,以均衡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初中阶段可以适当引入项目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做好与高中阶段课程的衔接。第二,加强区域内资源的整合。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在区域层面搭建“云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效率最优的做

12、法。应当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最新成果,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搭建信息技术课程的云共享平台,沟通各个学校,推动优秀教师分享经验,组织在线观摩,共享优质课程,推动在线教研。另一方面,随着各省份陆续启动新高考改革,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的不同,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将产生校际问的动态变化,实现教师的区域最优配置也是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提供持续投入和支持。在课程方案设计中,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社团和校本素质拓展课程、创新实验课程等进行综合考虑和布局。对学校自主探索的项目,特别是应用新技术进行教育的典型案例,要加大挖掘力度、研究分析力度和复制推广力度。对经费支持的安排,以持续性投入取代一次性项目投入,加强对

13、设备采购的科学性指导,实行“分批替换”,减少因新技术更新换代带来的装备普遍过时的情况。第四,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发挥评价体系“指挥棒”作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提出“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当前,浙江省在推进新高考改革中已率先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纳入选考科目,成为“7 选 3”之一。各地在探索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时应当充分考虑和借鉴。(二)学校层面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第一,营造泛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在实践中,校长的信息素养建设意识对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影响很大。在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信息中心,既能推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

14、又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平台。同时,可探索建造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生社团活动、拓展课程实施的重要场所。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教学相融合,打造信息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效开展和提升提供基础条件。第二,完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的探索工作。当前,许多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特别是前沿技术的引入要依靠教师的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的对课程再开发的情况,是其他学科教学中很少见的。既说明现实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强烈需要,也要看到,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学校提供的环境有较高要求。因此,学校层面要充分计算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完善评价体系,鼓励更高效率、更有价值的探索工作。(三

15、)教师层面要持续提升教学能力第一,明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中,最重要的基础和受到最大影响的对象都是教师,新的课程将对教师“会什么”提出要求。原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中,存在一批非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而“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以及“编程”等专业性较强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改变课堂模式,教师还要有组织新型课堂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搭建新的教学环境、实施新的学业评价的能力等。第二,开展信息技术教师职后培训。首先是教师要做好原有知识的重构准备,处理好原教学习惯与新的课程要求的关系,拥有及时更新知识、结合课程标准

16、要求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其次是加强对转入的其他学科教师的培育,基于目前的现实状况,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教师转入信息技术学科的还有定比例,需要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培育。再次,要培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学业成就评价的能力。未来课堂上的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而新的评价方法非常依赖教师,因此评价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内容。第三,不断改革和加强职前教育。对于增量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加强对未来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育,也要培养所有学科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一方面,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课程需要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从而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学科师范生的信息化素养

17、。如在职业准入中加入信息化素养的要求,在师范生培育中加强对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模块等,从而提升其他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水平,以及提升其他学科教师转入信息技术教师的基础能力。随着新技术迭代发展,全球在信息科技领域竞争的深入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可见的未来,发展更广泛、更全面、渗透到各学科各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必然趋势。因此,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应更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其中,加强和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将会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得以成功转型的关键条件和可持續发展的基础保障。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基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持人责任编辑 邢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