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86.09KB ,
资源ID:103396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39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时代义务教育功利性表现与对策分析.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时代义务教育功利性表现与对策分析.pdf

1、新时代义务教育功利性表现与对策分析韩亚琳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制度、舆论导向和急功近利的家庭观念直接导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个体学习兴趣被过度压制和学校残酷的分班模式等现象纷纷出现。随着教育功利性趋势的上升,新时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受到影响,全面发展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而如何响应“减负”号召,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当前处理教育功利性问题的当务之急。关键词:新时代;义务教育;教育功利性;对策在中国,教育的功利性是普遍存在的。义务阶段教育的功利性是指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提高学生成绩和学生升学率进行、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试成绩以

2、便考入好的学校的一种现象。在新时代市场化范围不断扩大、应试教育作为主流教育方式的背景下,教育功利性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影响颇深。因此,如何处理好教育功利性问题,是我们当下需要面对并深入思考的。一、教育功利性问题的表现(一)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自古以来,教育的功利性问题一直存在。古有科举制度,知识分子为进入仕途而“头悬梁锥刺股”;今有应试教育制度,学生为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埋头苦读。在新时代,功利性观念的存在使得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而违心学习。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各科家庭作业,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也被用于完成课后作业。在随机发放的 500 份关于中

3、学生家庭作业与课外辅导调查问卷回答中,将近 62.04%的中学生表示他们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就是完成作业,43.52%的学生表示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家庭作业。其实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的功利性问题学校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强化和巩固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使之在应试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这些大量而繁杂的课业任务对于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让他们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和空间。(二)个体学习兴趣被压制在教育方面,中国一直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它却常表现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学习成绩似乎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为了培优补差,提高学科的综

4、合成绩,很多学生纷纷报班学习英语班、数学班、物理班调查数据显示,将近 78%的中学生会因此产生比较大的课业压力(包含自我感觉作业压力非常大)。同时,只有仅仅 20.37%中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花费较多的時间看一些课外读物,进行知识拓展,其余大部分学生则是写作业、做习题。学生的时间都被完成课外作业、参加辅导班所占用,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培养兴趣。无论是主观意愿报班学习还是被迫参与辅导的学生,其兴趣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忽视,并逐渐沦为考试的机器。(三)出现扭曲的分班模式“三六九等”的分班模式在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这种分班模式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将成绩好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班级,成绩差的分到一个

5、班,成绩中等的在另一个班。不同档次的班级配备的师资力量也略有不同。由于以成绩为分班标准,班级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间的竞争压力很大。成绩好的学生为了保持不掉队,在学习上毫不松懈。积极上进的差生为了挤进好班,埋头苦读。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残酷现实的打击下,一蹶不振。在这样被扭曲的分班模式下,学生们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心理也会受到影响。二、教育功利性的影响(一)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受挫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下,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很扎实,但其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在填鸭式教育的影响下,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味地盲目接收课本知识和老师的授课内容,很少会对这些知

6、识进行深入思考,以致缺乏主见。而在新时代,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社会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顾知识专业性和思维创新性。而大部分身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往往随波逐流,看问题只停留在表层,故步自封。(二)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下降因为注重学习成绩,不少学生形成了上体育课会影响学习的“荒谬”思想,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素质大大下降。2011 年首次被纳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测环节的体质测试结果显示,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主参加体质测试的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的近 700 名考生无人获得优秀,获得良好的考生仅占总数的 7.8%,不及格考生占总数的 63.5%。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堪

7、忧。此外,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高度近视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与保障。片面地高举“唯成绩论”的旗帜,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三)心理扭曲和人格问题凸现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理论中提到: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有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全等)。在学校中,因为成绩不好,学生很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而在家中,父母也会因为学生是一名“差生”感到不光彩,对学生频频施压。在学校与原生家庭的双重影响下,一些负面情绪长期在学生心中积累,无法排泄。据报道,2018 年 1 月 2

8、 日,苏州市一名高一学生从教学楼跳下,当场死亡;2018 年 1 月 3 日下午,湖南省邵东市一名初一男生从教学楼跳下,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低,心理问题愈来愈凸出。与此同时,学生的人格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一些学生由于人格扭曲,竟做出了一些失范行为,如杀害同学、教师等。这些事件向社会大众敲响警钟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问题亟待关注。三、教育功利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许多方面实行科层制原则:学生、老师及行政人员必须遵守既定的政策和程序,否则其将面临惩罚。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它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教师被

9、期待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为了升学而不断考试;学校及老师为了升学率竭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学生中规中矩地接受知识,并通过刷大量的习题来提高个人学习成绩。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并朝着自己的目的而努力学习。(二)舆论导向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众所周知,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亦是一个教育大国,各地都对教育问题十分关注。所以,面对一个个“天才儿童”热门话题的报道时,缺乏理性的家庭和教育界或多或少盲目跟风,助推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唯成绩论”、“揠苗助长”的风气,引导了不理

10、性的集群行为出现学生、家长、学校互相模仿,培养早慧学生成为常态。2016 年,作为当年河南省年龄最小的考生,年仅 9 岁的商丘女童参加高考,考入专科院校;2017 年,13 岁的少女成为浙江大学新生报道的一员在“揠苗助长”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例如跳级、将孩子送到封闭式学校等,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传说中的“天才儿童”,希望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三)家庭教育的影响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观念的暗示下,家长群体纷纷采取行动。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方式多为精英式教育,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以便孩子取得优异

11、的成绩;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子女除学业外还要懂得更多的技能才算有才能,所以会为子女安排一连串他们认为值得参加的“兴趣班”。而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家长面前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会听从家长的意见与安排,并为此付诸行动,尽管有时他们并不乐意。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与对父母行为的耳濡目染下,他们很小就形成了功利意识,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四、教育功利性问题的应对策略(一)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自习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两个因素息息相关,一是教师质量,二是教师人文素养。教师质量不仅是指教师的资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思

12、维方式和教课模式。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长唐创时说:“内地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填鸭式的。老师讲课,学生做笔记,然后考试。学生以为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抄下来,就是好学生。”而照本宣科式或填鸭式教育作为主流的教育模式,既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又降低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在做好备课工作的前提下创新授课模式,将联想思维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人文素养,践行素质教育。2019 年教育部指出,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发展不能仅限于智育方面,还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

13、面发展。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社会之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合理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自习时间,给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的空间。学会思考与学会知识同样重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二)做好家庭工作,挖掘孩子兴趣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需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一方面,家长应改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观念,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切记盲目跟风参加各类不必要的培训机构,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家长要清楚认识到合理的负担是开发学生能力和潜力的动力机制

14、,过多的压力和负担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细心观察、与子女之间进行双向式讨论,采用专业的兴趣测试方法,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因此,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挖掘潜在兴趣,将兴趣转化为优势,实现个别化发展。(三)加强网络管理,树立正确人生观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家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很容易受网络信息暗示。通过相互传播,“揠苗助长”观念会很快变成一个既成事实。为了避免家长群体与学生群体受到不良社会舆论和网络信息的影响与暗示,社会中的每一群体应自觉履行社

15、会责任与义务,努力创造一个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的网络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学会理性看待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四)响应政策号召,切实减轻课业负担首先,精选全国统一题库。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育专家和优质教師根据其从教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知识,结合教学大纲,协同建立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优质题库,经过部分代表性地区的试行,加以改进并推广全国。该题库会不断增加新型题型,融入新概念、新思想。2019 年教育部明确指出,学生减负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所以,精选全国统一题库将会是学生减负

16、的一大助力,也是应对教育功利性问题的良策。其次,对辅导机构规范管理,将兴趣班与培优班有机结合。我国各地辅导机构数不胜数,甚至纷乱复杂,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教师来源不明,教育质量堪忧,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教育市场的秩序,造成了乌烟瘴气的局面。因此,社会及政府部门须加强监督辅导机构,通过设置评比制度,对不合格的机构进行取缔或挂牌改良,端正市场风气。2019 年 7 月15 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并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答位置公示培训人员信息。这一举措无疑会促使辅导机构规范管理,为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此外,社会和教育部应鼓励辅导班精简机构,将培优与兴趣结合起来。在培优兴趣班中,学生既可以培养兴趣,又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双赢”目标。参考文献:1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2乔恩威特.社会学入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3柳青.教育部谈减负:不搞“一刀切”不能简单降低课业难度EB/OL.2019-11-14.https:/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