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测评A(基础过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歌谣爷爷是个老红军中唱道:“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这里的“月饼”不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但没用于交换虽有使用价值但不具有价值是为别人生产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但不具有使用价值A.B.C.D.解析:从商品的本质看,爷爷为我打的月饼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因此不是商品,正确。从商品的基本属性看,爷爷为我打的月饼又甜又香,饱含深情,因此具有使用价值;由于此月饼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因此不具有价值,正确。没抓住问题实质。观点错误。答案:A2.商品交换的
2、媒介,从早期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再到金属铸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A.价格B.一般等价物C.支付手段D.价值符号解析:牲畜、布匹、贝壳、贵金属金银、金属铸币等,由于大家普遍乐意接受,因此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一般等价物。答案:B3.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黄金货币。该黄金货币()A.本质上是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商品B.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C.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D.与纸币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使用价值解析:黄金货币也是货币,同样
3、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C项正确。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A项说法错误。黄金货币属于金属货币,而非价值符号,B项说法错误。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就是黄金货币的使用价值,D项说法错误。答案:C4.2015年某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A.23%44元B.20%36元C.20%37.5元D.23%40元解析:材料中货币需求量增加20%,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12万亿元;因为实际流通货币量为15万亿元,因此货币贬值幅度为12万亿元/(1
4、-X)=15万亿元,X=20%;原来标价为30元的商品,由于货币贬值20%,因此现在价格为30/(1-20%)=37.5元。答案:C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中国的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表明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将取代美元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作为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将会改变A.B.C.D.答案:A6.2015年以来,全国多地螺纹钢价格一度跌破2 000元/吨大关,创下15年来新低。业内人士分析,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导致钢材市场需求下滑以及一些钢厂产
5、能过剩。这表明商品价格()A.是由其价值决定的B.受供求关系的影响C.受气候、时间影响D.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解析: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导致钢材市场需求下滑以及一些钢厂产能过剩,导致螺纹钢价格一路走低,说明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干肢不符。答案:B7.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某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将这一情况对该商品的影响用下图描绘出来(E1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前,E2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正确的是()解析:生产某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商品供给数量会增加,C项符合题意。答案:C8.2014年某企业生产
6、M商品20万件,价值总量300万元。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1/3,货币贬值20%,该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比2014年增加100万元。若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5年的劳动生产率比2014年提高了()A.约75%B.50%C.60%D.约80%解析:2014年某企业生产的M商品20万件,价值总量为300万元,则每件为15元;2015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1/3,则M商品的价值量缩小1/3,则为每件10元;货币贬值20%,用贬值后的货币表示,则有贬值后的1元相当于贬值前的0.8元,贬值前的10元,用贬值后的货币表示则为12.5元;该企业生产的M商品的价值总量
7、比去年增加100万元,则为400万元,产量为32万件,由原来的20万件提高到32万件,生产效率提高了60%。答案:C9.“天价”暴利常常引发行业混乱。行业内假货盛行,相关产业随行趋热,市场虚火,经常是“有价无市”。“有价无市”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品的价格过高B.商品的质量存在问题 C.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不足D.商品的价格脱离了正常的价值解析: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商品“有价无市”从根本上讲是由价格脱离了正常的价值导致的,D项观点正确。答案:D10.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一些饭店就利用了这一点。他们推出的饭菜仅收成本价,以借此吸引顾客,将利润的主要来源放在了酒水上。
8、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饭店巧妙利用了()价格手段吸引消费者两种互为替代商品的特点两种互补商品的特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A.B.C.D.解析:“无酒不成席”,酒水与饭菜属于互补商品,饭菜仅收成本价意味着酒席价格下降,在此就餐更加实惠,故能吸引消费者,正确,错误。答案:C11.右图反映的是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a反映的是甲商品,曲线b反映的是乙商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系甲商品与乙商品相比,乙商品更有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甲商品与乙商品相比,乙商品更有可能是高档耐用品甲商品处于买方市场,乙商品处于卖方市场A.B.C.D.解析:a曲线反映商品价格虽有上涨,但其需
9、求仍在不断增加;b曲线反映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迅速增加。依据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可知,乙商品可能是高档耐用品,甲、乙两种商品具有互补关系,正确,错误,故答案选A项。买方市场是指商品供过于求,销售者竞相降价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市场则与之相反,据此知错误。答案:A12.2015年3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上扬。猪肉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使猪肉的需求量减少使猪肉的供应量减少使猪肉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使养猪户扩大生产规模A.B.C.D.解析:猪肉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使猪肉的需求量减少,使猪肉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使养猪户扩大生产规模,说法
10、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故选C项。答案:C13.近年来,我国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通信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近年物价水平的下降C.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解析: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答案:A14.下面漫画反映出,当前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A.B.C.D.解析:漫画反映出,当
11、前部分中学生为在同学面前显摆而追求新潮,向名牌看齐,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C15.提倡勤俭节约过大年,并不是不要热闹,也不是要让大家不花钱、做守财奴。提倡节约过年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节俭风尚,破除“做事先论高低贵贱”“攀比之风”等陋习,避免不必要的花销。上述观点体现了()量入为出,限制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相互攀比,情绪化消费A.B.C.D.解析:树立节俭风尚,体现了勤俭节约,绿色消费,正确。破除“做事先论高低贵贱”“攀比之风”等陋习,体现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正确。观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我国同时出现了粮食产量多
12、、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现象,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 143.5万吨(12 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 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材料二:2015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价低1 000元,进口量同比增加20%,导致国内粮食库存压力增大,对我国市场形成巨大冲击,造成了农民“丰产不丰收”。(1)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分析粮价下跌对城市居民家庭和种粮农民的影响。(10
13、分)(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探讨我国农民“丰产不丰收”的原因。(10分)答案:(1)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粮价下跌对城市居民的粮食需求量不会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5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获利减少,种粮积极性下降,可能造成粮食种植减少,甚至影响粮食安全。(或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农民收入减少,会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5分)(2)价格影响需求。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刺激了粮食进口,影响居民对我国自产粮食的需求,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5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粮食增产、进口粮食增加使得国内自产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影响国内粮食价格,造成了农民“丰产而不丰收”。(
14、5分)17.某校高一(2)班同学在学习“多彩的消费”时,以“村民的生活”为主题,在某村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了解到如下情况。情况一:该村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民们逐步富裕起来;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到了养老金,村民“舍得花钱了”。如今土草房变成了砖瓦房和楼房,家家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大多数家庭用上了电脑,装上了宽带,许多家庭购买了家用轿车。情况二: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讲起了排场:结婚时张家花了20多万元,李家非要超过他,花了30多万元,为此背负了高额债务。有些人花钱大手大脚,见别人买了,自己一定要跟着买,许多东西买来后很少使用。许多年轻人吃穿用追
15、求名牌,满屋高档现代化家具,却不愿花几十元钱买一本书。(1)请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分析情况一中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2)结合情况二,运用所学知识对村民如何正确地消费提出自己的建议。(12分)答案:(1)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该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4分)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减少了村民消费的后顾之忧。(4分)(2)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能为了撑面子而举债消费。(3分)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商品,不能盲目跟风攀比。(3分)要坚持精神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相协调。(3分)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