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362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试题.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1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文言部分(一)(甲)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

2、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乙)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

3、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B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C.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成例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阴险,阴谋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洎牧以谗诛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二国委秦 齐人勿附于秦A两个“以”意思不同,两个“于”字意思也不同。B. 两个“以”意思不同,两个“于”字意思相同。C. 两个“以”意思相同,两个“于”字意思也相同。D. 两个“以”意思相同,两个“于”字意思不同。13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以事秦

4、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骊山北构而西折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4从节选文字看,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2分)15翻译下面文言句子。(6分)(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 (3分)(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3分)(二)甲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

5、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

6、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选自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披草而坐(拨开)B梦亦同趣(同“趋”,往,赴)C以兹丘之胜(美景)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简陋)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觉而起,起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B醉则更相枕以卧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游于是乎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若牛马之饮于溪杳不知其所之也8下列对

7、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俱备。B甲文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游“未始游”之地是真正的游历。C甲文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萦青缭白的怪特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D乙文小丘价廉、景美,却因地处偏僻而连年不售,作者借以讥嘲世俗,感慨身世。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2)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2分)10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三)燕、赵之收藏,韩

8、、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9、,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7. 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B戍卒叫,函谷举 举:举兵攻打。C摽掠其人 人: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D直栏横槛 槛:栏杆。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灭六国者,六国也 谁得而族灭也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除排比、夸张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分析该种修辞的作用。(4分)(四)(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1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B其渐之滫 渐,逐渐C其质非不美也 质,质地,本身 D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曷,怎么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知明而行无过矣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端而言,蠕而动A.相同 B. 相

12、同 C. 相同 D. 相同22.下列各句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 兰槐之根是为芷C.古之学者为己 D.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23.下列对这三节文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进行论证,依次采用了比喻、类比、对比等论证方法。B.第(A)段文字侧重阐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C.第(B)段文字侧重阐述学习的环境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有所选择,才能防微杜渐,保持中庸正直。D.第(C)段文字侧重阐述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君子学习倾注全部心血,小人却

13、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君子也不像小人那样用学习来哗众取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1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

15、释疑难问题的老师。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12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

16、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

17、是()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A/B/C/D/2.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侣鱼虾而友麋鹿。(3)正襟危坐。(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托遗响于悲风B石之铿然有声者C君欲何往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

18、,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拓展训练早 梅 (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注:齐己,唐代诗僧。11(1)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齐己将“数枝”改为“一枝”, 你认为这样改好在何处?(2分) _(2)简析诗中梅花的形象。(3分) _古诗文默写(任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2补充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9、(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 ,函谷举, ,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4)客曰:“ ,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苏轼赤壁赋)(5)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6)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24.诗人写景是从哪些意象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2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3分)

20、翻译及默写26.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分)27.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3分)28.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29.吾师道也, ?师说30.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31.书生意气, 。 (沁园春长沙)3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14-1015学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语言运用部分1.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70字)(4分) 火焰 初春 色彩 枯枝 解题指导: 审清题意,标注题目要求 明确重点,审清并把握规定(注意限制或提示)的

21、情境,把握句子核心词和核心意思【千万不要偏离语境】 运用想象联想造境。注意所给词语之间的联系,并创设出一种生动、合理的情境 多用描写或渲染手法营造情景,还应注意是否要用修辞 注意题目要求中对字数的限制2.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因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正随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开。报道称,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平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辐射值是正常时期的10倍至100倍,其中东京是20倍,在茨城县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川县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比平时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叶县及市原县也检测到了较高的放射性物质。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

22、,现在检测到的数值虽然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但已要求各地的有关部门提高测定频率。 解题指导:概括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注意事项: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和拟写一句话新闻基本一致,在字数限制严格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事件及事件的结果3. 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请为下面这篇新闻写一则40字左右的点评。(4分)长江日报报道 “每人100分作为基础,操行分结果作为评优、评奖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低于60分者,每少1分就罚1元,作为班费。”近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的班级实行“操行评分制”,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

23、记者在奖惩细则上看到:讲座不带笔和本子,扣2分;一周有6次进图书馆学习,加5分。有学生对此规定产生质疑,认为大学没必要再用分数的形式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校方表示,操行分是考评的参考依据,此举旨在用操行分间接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解题要领:1要读懂新闻。对所提供的新闻要认真阅读,熟悉其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其精神实质,这样就为点评打下了基础。2.要评在点子上。点评的篇幅很小,但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而不可大而不当,观点杂乱。 3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做到以理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切不可凭空漫说。 4要评得生动。点评要讲究艺术

24、性,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形象、有文采,避免死板、陈旧。 4.仔细阅读下图,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 解题指导:1、细致观察画面内容2、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注意夸张、变形之处。夸张、变形之处往往就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3、联系生活(表里、实虚、果因),从人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浙江省杭州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时间是1月19日8:009:40,共10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隽永(

25、jun) 敛裾(j) 妖童媛女(yun) B恣意(z) 摭拾(zh) 安土重迁(zhn) C发轫(rn) 湔雪(jin) 锣鼓喧阗(tin) D戕害(qing) 田凫(j) 跌宕而起(d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暄 匀调 昊天 沸返盈天 B狙击 甲胄 缘份 步履蹒跚 C泅水 熨贴 拮据 威风凛凛 D桌帏 坐落 静谧 概莫能外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_,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的推崇。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是_的。 A器重

26、 不止 不同凡响 B器重 不只 不同凡响 C倚重 不止 不可估量 D倚重 不只 不可估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5000人次以上。 B俄国作家巴别尔的战地文学作品,着力表现战争的残酷的真实以及特殊环境下人的真实心理,具有强烈的人性光辉。 C.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为了表现这种血肉相连的内部感受,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和强化,使不可感的主体的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5依次填入下面一

27、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适逢深秋时节,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_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 B. C. D. 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40个字。3分)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人们

28、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3分)。(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苟以天下之大, _ _ , _ 。 (苏洵六国论)(3)廊腰缦回,_;各抱地势,_。 (杜牧阿房宫赋)(4)_,谈笑间、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元嘉草草,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29、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

30、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选自六国论)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

31、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6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32、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12“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13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20题(一)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33、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

34、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

35、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36、14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15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里产生深刻影响。 B. 围

37、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1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

38、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 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二)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

39、。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

40、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说这话时,

41、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17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18小说第二段(“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大家都叫郑能神线”)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2分)19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分)20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4分)四(4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综合上

42、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以门与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一)11.D(阴:暗地里)12.A(以:因为;用。于:在;对,向)13.B(名词作状语)14.15略(二)6.D(陋为意动用法,以为陋)7. C(都是介词,从。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D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8.C(幽泉怪石不是西山之景)9.(1)我自认为这个州所有的不同于常态的山水,我全都享有过了(都已被我游览了),却从不知西山的奇异独特。(注意“凡、有、而、怪特、山

43、水有异态者”的解释)(3分)(2)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注意“独、是、其、遭”的解释)(2分)10.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3分)(三)17答案:B(拔,攻占。)(3分)18答案:C(A代词/助词 B转折连词/表承接 D表判断语气/表反问语气)(3分)19(1)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国人见了,也毫不可惜。(3分)(2)假使秦国爱惜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三世以至万世而做皇帝,谁又能消灭它呢?(3分)20对比(1分)。将宫殿事物与民间

44、事物对比(1分),说明秦王朝挥霍浪费的都是百姓的劳动果实,也说明帝王的奢侈享乐都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而人民的愤怒,最终导致秦王朝的迅速灭亡。(2分)(四)20.B(渐,浸入)21.C(均表示并列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修饰关系)22.B(“兰槐”植物名,古今意思相同;A.“以为”,古:把它制成,今:认为;C.“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人;D.“禽犊”,古:家禽和小牛,是古代用作馈赠的礼品,这里引申指用学问来取悦于人;今:家禽和小牛。)23.A(“依次采用”有误,第二段主要用的是比喻论证。)(五)7A8D9C10D11B12D(六)1.答案:C提示: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45、”;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助词,舒缓语气,不译。2.参考答案:(1)名作状(2)意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动词(4)使动用法(5)名作动提示:(1)“西”“东”是“向西”“向东”之意,名词作动词;(2)“侣”“友”是“以为友”,意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的意思;(4)“舞”,使舞,使动用法;(5)“东”,向东流,名作动。3C提示:例句与C项都是宾语前置,A项是状语后置,B项是定语后置,D项不属于特殊句式。4.提示:D项“目的是赞扬曹操”错。拓展训练:(1)突出诗题中的“早”字(1分):梅花开于百花之前,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盛开,更突出“早”,可谓以少胜多。(1分)(2)诗中的

46、梅花不畏严寒,有幽香的内蕴、素艳的外貌。 梅花又是诗人的写照,诗人借梅花表现自己清高孤傲、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12.(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戍卒叫,楚人一炬(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6)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24 (3分)湖山、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初夏景色的幽美。25 (3分)1、前六句借幽静的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其乐(闲适)2、尾联叹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老来交旧尽,寂寞惆怅。26. 如果秦取得天下后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27.28:略2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0.泣孤舟之嫠妇31.挥斥方遒32.赢得仓皇北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