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297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2018年一轮复习习题: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A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D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2 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据此可以推知()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3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

2、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4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5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

3、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4、席位7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8 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D使联合国成为伸张正义的舞

5、台9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10 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A经济体制的改革B外交政策的调整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 D工作重心的转移11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A中美建交,中国对

6、外开放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D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12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日期封面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

7、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摘编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

8、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10分)(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8分)14 阅读下列材料

9、,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放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中,特别应根据美国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态度来进行考察。尽管在公开场合大讲中国的友谊,但美国政策的长期目标,肯定不是建立在利他主义或依恋中国文化或中国人民的感情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美国对战后东亚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实际考虑之上1945年春,海军部长弗雷斯特尔直截了当地询问国防部长史汀生:“我们针对苏联影响远东的政策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希望有一个对抗这种影响的抗衡者?这个抗衡者是中国还是日本?”20世纪60、70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

10、欧保持良好关系。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材料中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6分)答案1D 2C 3C 4C 5A 6A 7A 8C 9D 10D 11A 12C 13(1)变化: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从越南战争中得以抽身,缓解了国内反战情绪,有利于政治稳定;对世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变化:提出“中国威胁论”,战略重点重

11、返亚太地区。原因: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是美国始终不变的对外战略;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3)应对: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4观点: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建立在全球战略尤其是东亚战略基础上。论据:(1)20世纪40年代,与中国以合作关系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并对中国提供援助,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希望中国充当美国在东亚的利益支撑点,遏制苏联。新中国成立后,以遏制中国为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溃败后,支持台湾政权,打击社会主义新中国。(2)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20世纪50年代,中国抗美援朝,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加紧敌视、遏制中国。(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建交,但仍有斗争。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改善关系并建交,拉拢中国对抗苏联。中美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他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把台湾问题视为牵制中国的一个砝码。总之,无论哪种政策,其出发点都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从属于其东亚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