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65.08KB ,
资源ID:103227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22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前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pdf

1、当前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曹东坡摘要:债转股是去杠杆的有效工具。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障碍。由于退出机制不健全,项目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目前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模式更为多元化,对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的需求开始增加,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如退出方式的可操作性较低、股权转让周期长、债转优先股退出难度较大等问题。债转股股权退出难的主要原因,与股权回购退出的制度基础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监管约束较多、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股权转让受让主体活跃度不足等有关。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债转股股权交易场所

2、设置,完善股权回购的配套措施,适度调整股权转让相关监管政策规定,优化债转优先股机制设计,完善债转股定价机制并规范转让行为。关键词:市场化债转股;退出机制;股权转让;回购;优先股一、引言近年来,受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从微观经营主体看,许多企业的高杠杆问题仍然较为显著,严重影响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简单的债务重组仅能调整企业债务结构,难以真正实现去杠杆,而股权融资能够更高效地解决企业高负债率问题,使其更好地平衡资本债务结构(吴晓灵,2016)1。市场化债转股在降低企业负债的同时,有助于增加权益资本,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去杠杆方式。且从宏观上看,债转股还提供了一个熨平经济

3、周期的风险管理工具(李广子,2018)2。2016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即指出,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的重要结合点。本轮债转股被定位为“市场化、法制化、有序开展、统筹协调”,重点强调了市场化原则,而市场化体现在债转股的全过程,包括转股企业选择、债权协商、定价、资金募集和股权退出等流程,以保证各方利益均衡(张明合,2017)3。市场化债转股实施三年多来,通过在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调整,相关项目推进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但部分领域仍存在不足,导致债转股实施面临着一些障碍,落地进度仍不及预期。

4、市场化债转股的关键在于退出机制和交易定价,而退出机制的设计更为重要,后端的“退出难”自然会导致“落地难”的现象出现。尽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提出了多样化的退出方式,但受制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和市场主体活跃度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股权退出仍存在诸多难点。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明确指出,当前“市场化债转股相关政策配套与衔接仍不充分,募、投、管、退尚未形成畅通闭环,缺少转股股权集中交易市场,退出渠道有待健全”。股权退出路径是否顺畅,会极大地影响债转股相关方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建设已经非常迫切。二、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情况(一)市场化债转股“落地难”局面初步缓

5、解市场化债转股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一系列进展,项目落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约 2.4 万亿元,实际到位约 1 万亿元,资金到位率提升到 41.5%,涉及 200 多家高负债企业。相比 2018 年 6 月底 20%的资金到位率,当前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进度大为提升,“落地难”的局面初步得到缓解。但整体看来,“签约多、落地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下一步通过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建设,支持市场化债转股加速落地仍是一个重点工作方向。从实施机构看,尽管保险、信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型机构都积极参与,但受交易成本、资金筹集、项目储备等多

6、方面因素限制,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仍以银行设立的专营债转股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为主。据统计,目前 AIC 已落地实施债转股项目金额 4000 亿元。从实施效果看,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的统计,转股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 15 个百分点,有22 家企业降幅超 30 个百分点。债转股之后,企业的融资结构普遍得到优化,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发展后劲也进一步增强。(二)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模式更为多元化从已经落地的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来看,典型交易模式包括实施机构收债转股和发股还债两大类,此外股债结合和债转优先股等创新型模式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中,发股还债模式是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中应用较多的模式

7、。这一模式中,债转股实施机构直接将资金注入企业,由于是“先入股、后还债”,减少了众多债权人集体谈判环节。在操作上,一般是先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基金入股转股企业或其子公司,并以股权转让、回购等方式实现退出。该模式的资金来源较为多元化,资金主要流向转股企业集团中具有发展潜力的子公司,而非直接投资于集团本身。如中国中铁债转股、中国重工债转股、中金黄金债转股等均属于这一模式的应用。另一典型模式是收债转股,包括“收债”和“转股”两阶段,其中“转股”又可分为“增资入股”和“以股抵债”两类。此前的政策性债转股中,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承接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针对债务企业实施的债转股,即多采用的

8、是这一模式。但“收债转股”因为要与众多债权人进行谈判,周期长、成本高,从目前签约和落地的市场化债转股案例看,银行的积极性相对不高。股债结合和债转优先股是在以上两类典型模式上的进一步创新。股债结合模式,是指债转股实施机构在对企业实施债转股时,同时为其提供配套的综合金融服务。例如,工商银行与山东黄金集团的债转股方案中,还包括有其他的战略合作融资;陕西建工债转股中,资金来源还包括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永续债募集的资金。债转优先股模式,是指债转股实施机构将债权转换为被转股企业的优先股。对债转股实施机构而言,优先股投资风险低于普通股,有利于债权本息收回;从转股企业看,优先股的累计分红权使得延付股息并不构成违约

9、,相对于债权融资更具优势。同时,虽然优先股一般没有表决权,但可通过协议赋予股东对企业重大决策的表决权,以避免道德风险。鲁政委(2018)4即认为,债转累积优先股能够在为暂时困难的企业纾困、避免僵尸企业转股且遏制企业逃废债冲动、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占用这三个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如工商银行与越秀集团债转股、中银资产與国家电投债转股均是债转优先股模式的实践运用。(三)对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的需求开始增加在市场化债转股开展初期,由 AIC 主导开展的债转股项目常通过“明股实债”实施,对回购退出方式的依赖较强。此模式的实质是阶段性股权让渡,一般需要在协议中加入股权溢价回购承诺,大股东需进行兜底,甚至提供股票

10、质押等风控措施。同时,投资回报一般不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实施机构难以参与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债性依然较强。其后,一方面是监管要求趋严,使得“明股实债”逐步向股权投资转换。从2017 年初起,发改委、证监会等要求真实地按照市场规则开展债转股,监管对合规性的关注提升。而实施机构仍有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收益的现实需要,交易结构设计在“债”和“股”之间寻求平衡,但股性特征逐渐突出。如工银瑞信与中云电新能源债转股项目,协议中并未要求中云电新能源或国家电投集团出资作为劣后方或提供抵押,但提出了对赌和分红要求,债性特征弱化,股权投资特征相对更强。另一方面,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

11、称资管新规)落地实施,严禁期限错配的要求促使实施机构需寻找更便捷的退出通道,二级市场股权转让因更为便利而被更多地采用。市场化债转股初期资金来源多是资管新规颁布实施前的理财资金,较长的期限(可达 57 年)与较长的退出周期相匹配,通过回购退出可以被普遍采用。但 2018 年 4 月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资金禁止期限错配,3年期以上长期理财资金减少,实施机构对快速退出的需求增强。具有上市平台的债转股标的企业更受关注,实施机构先增资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然后上市公司定增购买子公司股权,实施机构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退出。其中,子公司债转股和上市公司完成定增购买股权约需 1 年,再加上定增后锁定期和减持所需时间

12、,耗时共约 3 年,这与目前的银行理财资金期限是基本匹配的。从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实践看,这种模式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陈欣,2109)5,相应地,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对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三、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实际问题(一)部分退出方式的可操作性较低目前的市场化债转股相关指导意见并未明确规定退出方式,文件中仅提出对股权退出有预期的,可自行协商退出方式。结合已有案例,具体操作中有四种方式:一是转股企业与实施机构签订回购协议;二是转股企业是上市公司,可在二级市场上减持退出;三是通过将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上市平台,置换成上市公司股权,再通过减持退出;四是转股企业是未上市公司,通过

13、新三板或股权交易所转让。其中,通过股票市场减持或协议转让,以及通过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所转让可统称为股权转让,即可将股权退出分为股权回购和股权转让两大类型。但实践中可实施的退出方式仍然较少,这与政策关于退出方式的建议原则性较强、实操可依据性较差有关。债转股目标企业多是周期性行业的上市或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如涉及 IPO、定增、并购重组等事项,流程较为复杂;针对非上市公司的新三板挂牌等退出渠道尚不完善,而本轮债转股企业大多资质较差,挂牌上市难度较大,部分退出方式的可操作性较低。如在债转优先股模式中,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要满足最近 3 年连续盈利等条件,需要债转股的企业很难满足条件。(二)回购的可实

14、现性会影响转股企业股权退出对于非上市企业来说,回购是较为简便的退出途径,但股权能否如期回购与公司的经营情况关系较大,回购资金对退出周期影响较大。在现行债转股模式下,实施机构向集团公司旗下相对优质的子公司增资入股,并约定在一定条件下由集团公司回购,以实现实施机构的股权退出。但回购所需资金量通常较大,集团公司能否顺利完成回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回购资金可通过利润积累、外部融资等方式解决(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从“税后利润”中列支回购资金),但由于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大多负债较高,盈利能力较差,将利润作为回购资金来源并不利于企业发展,且转股后可能又会受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以利润回购股权难度较大。同时,

15、由于债转股企业负债率较高,难以偿付本息,银行才将其进行债转股,企业再次对外融资的难度也较大。(三)对外转让周期较长,股权退出不顺畅对于非上市企业,投资者受让股权的意愿与转股企业的经营表现密切相关。鉴于债转股企业基础较差,若后续经营仍无显著起色,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可能较低,股权受让价格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拟受让价格较低,债权人可能取消交易,使得股权转让退出周期拉长。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相对固定,股权转让更加困难,实施机构可能需自行寻找股权受让方,导致退出周期较长。对于上市企业,在交易所现行交易规则下,债转股实施机构进行股权转让需满足期限和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其间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会影响股权顺利退出

16、,拉长股权转让周期。例如,上市公司定增購买实施机构持有的股份属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尽管目前通过采用董事会决议日作为基准日仍可锁定发行价,但锁定期间的股价波动可能给实施机构带来损失,并拉长退出周期。以中国重工债转股为例,公司于 2017 年 5 月 31 日起停牌锁定了定增价,在完成定增发行后,市场低迷导致公司股价持续下行,其间由于股价连续 20 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实施机构在原定 36 个月锁定期基础上又自动延长 6 个月,股权退出遇到阻碍。(四)债转优先股退出难度较大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中,相关政策也支持利用优先股开展。2018 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

17、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提出,“允许以试点方式开展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银行债权转为优先股”。但实践中,由于此前优先股发行主体仅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使得国内市场上优先股发行规模较小,且由于优先股股息从净利润中支付,不能税前抵扣,等于增加了投资者税收负担,使得其吸引力不足,导致优先股市场活跃度低。同时,由于优先股标准化程度低,流动性问题是其面临的一大缺陷。这些因素使得目前国内优先股尚缺乏活跃的二级交易市场,债转股实施机构通过转让实现退出的难度较大。第三,支持区域股权交易所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债转股。建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推动具备条件的地方股权交易所开展债转股股权的集中交易,提高股权流动

18、性。此外,在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大背景下,也可积极探索吸引外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进一步活跃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二)完善股权回购的配套措施在市场化债转股实践中,股权回购这一退出方式与现行制度(如公司法)间还存在一些冲突,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是建议扩大回购资金来源。目前,交易所已允许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方式为回购股权提供资金支持,但如果转股企业属于非上市企业,由于其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为便利公司回购股权,在回购资金来源上建议为其提供适度支持。长期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可在目前政策中通过增设例外条款等方式,提高股权回购的可操作性。二是对回购价格进行明确规定。目前公司法对此规定尚未细化

19、,可考虑先对“合理价格”的标准及适用情形等做出明确。三是建议要求转股企业做出业绩承诺,以增强股权回购的可实现性。本轮债转股的市场化特色明显,促使实施机构需着力改善转股企业的经营能力。对转股企业,可在协议中加入激励约束条款,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施机构通过常态化检查企业经营状况,防止重大风险的出现,且一旦出现风险时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三)适度调整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相关监管政策规定目前各证券交易所施行的相关规则,客观上对债转股股权退出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债转股企业只占上市公司的极小比例,不宜单纯为提升债转股股权退出效率而对现行制度做出大的原则性调整,如锁定期、限售制度等事实上有助于保持上市

20、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并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相关原则性規定应当予以维持。但在不对市场运行产生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部分规则仍有适度调整的空间,以更好地为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提供支持。例如,建议优化完善非公开发行相关制度,对于一些资产质量较优、但财务压力暂时较大的上市债转股企业,允许其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可用于偿还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在内的有息债务,支持其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以便利实施机构所持股权实现顺利退出。同时,对于债转股企业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也可考虑放开需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的要求,减少债转股实施机构股权退出面

21、临的约束。(四)优化债转优先股机制设计债转优先股不仅可以使得企业的股权结构更为合理,还保障了债转股实施机构收益的相对安全性,是对股权退出的有益补充。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即选择使用债转优先股对美国国际集团(AIG)实施救助,此后优先股通过转换为普通股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退出。据统计,在美国政府最大的 15 笔资产购买计划中,除花旗集团是采用的普通股投资外,其他项目全部利用的是优先股工具。可见,优先股已经成为国外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李健,2018)8。为了活跃国内优先股市场,可在顶层制度设计上考虑对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做进一步完善,使之涵盖优先股的相关条款。此外,还可考虑对优先股税收

22、减免问题出台相应政策。美国即规定,公司法人投资者所获得的优先股股利可享受 70%的税收减免。因此,可考虑对优先股税收进行适度减免,以更好地激励实施机构持有企业优先股。在当前环境下,由于国内债转优先股退出机制尚不成熟,可参考美国对 AIG 的救助经验,将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并通过普通股市场退出。下一步,则可考虑探索建立优先股的流通转让机制,以便利债转优先股的股权退出。此外,也可在接下来的新三板改革过程中,探索引入优先股做市商制度,或鼓励发展优先股投资基金等,为非上市企业债转优先股退出提供支撑。(五)完善债转股定价机制,规范转让行为要着力完善债转股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对股权转让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在市

23、场化债转股涉及国有股权转让时,对于上市企业转股价格可以二级市场股价作为参考基准,对于非上市企业转股价格则以参考其他的竞争性报价为主,确保企业在定价上能够自主决策,以形成相对公允的市场价格,同时要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国有资产交易分级审批制度。此外,还可考虑建立投资方与国资部门共同参与评估的机制,对相关人员实行尽职免责,从制度上增强债转股股权转让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资本方的参与积极性,畅通股权退出渠道。参考文献:1吴晓灵.用市场化思维和手段去杠杆 兼谈对债转股手段的运用 J.清华金融评论,2016,(5).2李广子.市场化债转股: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 J.国际金融研究,2018,(12).3张明合.稳妥有序实施市场化债转股 J.中国金融,2017,(4).4鲁政委.以累积优先股打通债转股梗阻 J.中国金融,2018,(11).5陈欣.市场化债转股模式趋向成熟 J.证券市场周刊,2019,(35).6俞佳佳.债转股股权退出的难点、实践经验及政策建议 J.武汉金融,2019,(3).7周晓波.市场化债转股的基本逻辑、实施困境与应对策 略J.新金融,2018,(10).8李健.市场化债转股的运作模式、实施困境与改革路径研究 J.金融监管研究,2018,(7).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