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测评四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60分,第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A林则徐 B邓世昌C康有为 D孙中山2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有一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非常醒目;钟的背面镌刻有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钟有关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B1
2、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3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下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A英法联军 B俄国军队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4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5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发
3、行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纪念邮票其中的一枚。以下关于这枚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这套邮票发行于1953年反映出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的建立反映出一场达到最高峰的农民起义的史实图片反映出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A B C D6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7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
4、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8.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9孙中山指出:“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0“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段文献资料()A源出于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B主
5、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C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D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历程11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2“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 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1319241927年间,国民革命轰轰
6、烈烈地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C从报纸上看到清帝退位的消息D从江西来的客人带来消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4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5“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遵
7、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指()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工作重心转向农村A B C D16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7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认为:“中国统治者懂得,在已经形成的各交战国力量对比的条件下,他们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不用作任何努力地能成为战胜国的一员。”材料表明()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不是抗战胜利的主
8、要原因B国民政府及其军队在抗战后期逐渐转向消极抗日C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期地位越来越高D苏联学者较轻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1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19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9、C解放军入北平城D解放军渡江作战20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总分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
10、0分) 2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
11、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三三、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七月初六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 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 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选编与介绍(1)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思考如果如材料所说重用“林公”,能否挽救败局?(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
12、体现在哪里。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12分)(3)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有何标志性后果?(4分)22(18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材料一“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日东史郎日记材料二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
13、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搞杀人比赛的 枪杀中国军俘虏活埋中国平民 野田毅和向井敏明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我7岁时,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
14、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6分)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调?这说明了什么?(4分)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并说明理由。除此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证据?(5分)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评四1A解析 据材料中的“福建省福州市”“焚毒”,可判断是林则徐,因为林则徐出生在此,林则徐的主要事迹就是虎门销烟。2B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割让给英国的是香港岛,而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离岛四个部分。3A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圆明园”。“水力钟”马首铜像是在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被掠走的,罪魁祸首应是
1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英法联军。4C解析 马克思的论述主要强调了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唤醒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A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B项非“人民”的范畴,D项与鸦片战争无关。5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百年纪念”可知错误。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可知正确。从图片中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可知正确。故选C项。 6. B解析 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是以往不平等条约中所没有的。而A、C、D三项早在南京条约中就已经出现。7A解析
16、 材料中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反侵略的含义,“没有理性的指导”表明该运动是落后阶级的斗争,可排除C、D。义和团运动曾被清王朝利用反帝。8. A解析 漫画常带有讽刺意义,解题时注意时间“1907年”和限制词“政治寓意”。C、D不符合“政治寓意”,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漫画嘲讽的是“政府”和“官”在“外国”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作用,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可判断出答案。9A解析 从题干中“不相联络,各自号召”“总以互相联络为要”等信息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领导机构即成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必要性,故选A项。B、C、D均与材料无关。10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
17、约法的内容, 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但很快被袁世凯废除,A、B、D错误,故选C。11C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注意材料的“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很显然,这场运动的主角是学生。A、B、D的主角分别是农民、革命士兵和国共两党,只有五四运动的主角是学生。12. B解析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走在运动的前列,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运动最终取得初步胜利。由此可知,这次“结合”是指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13B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241927年间。A项发生于1919年,B项出现在1924年,C项发生于1912年,D项出现在1931年,故选B项。14. C解析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
18、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5B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应该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应排除,故选B。 16B解析 1937年日本侵华的“时间表”是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而这一计划在上海即遭“粉碎”,这指的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故选B。 17D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苏联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的看法。由题目中的信息“不用作任何努力成为战胜国”即可选出D项。 18A解析 当时抗日战争已
19、经结束,“民主、和平、自由”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C两项错误;D项与事实不符。运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A项。19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能力,考查淮海战役。A项为辽沈战役,C项为平津战役,D项为渡江战役。故选B。20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表述是对的,是其失民心、独裁统治造成的,但归罪于“天意”是不合理的。故选A。 21(1)失败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不能。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对手,战争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绝非“林公”一人所能挽救。(2)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
20、部分主权丧失。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终形成。解析 本题以近代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线,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及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分析材料观点。第(2)问,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可以从战争本身及战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概括;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学习西方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要一分为二。第(3
21、)问,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22. (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认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 (4)材料一或者材料三并自圆其说即可。实地考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考古发掘、查阅当事人所做的记录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但至少写出两种途径)解析 本题以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为主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和初步的史学探究能力。第(1)问依据实物、文献、口传三个类型即可对材料进行分类。第(2)问可直接运用第(1)问的史料分类来驳斥书中观点,并揭露其漠视甚至想抹杀战争罪行的行为。第(3)问运用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对东史郎和渡部升一的观点态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二者不同即可。第(4)问从历史证据的真实性方面和相互佐证方面即可回答出是当时的新闻照片及报道。获取证据的途径言之有理即可。 w.w.w.k.s.5.u.c.o.m这里是隐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