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164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大规模的城址、城内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而且还有大量的能说明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存在的墓葬材料。这可用来证明中国A. 率先迈人阶级社会B. 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C. 早期国家形态出现D. 文明成就获世界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襄汾陶寺遗址可知,当时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有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出现。由此可知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态,故选C;“率先迈入”、“开始形成”和“获得世界认可”的说法均无法体现,排除ABD。2. 三字经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其中夏传子,家天下反映的政治制度为A

2、.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夏传子,家天下”可知反映了家天下的开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夏朝建立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家天下,故选B,排除A;分封制和礼乐制都是“家天下”出现后建立的制度,排除CD。3.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墨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道法自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故选B;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代表,墨子是墨家代表,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4.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

3、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社会大变革时代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因此正确;B是在秦朝后形成的,排除;C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D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故选A。5.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面.形成了多元整合的统一文化。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A. 推行书同文B. 焚书坑儒C. 尊奉黄老之学D. 尊崇儒术【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从而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

4、竞争的局面,故选D;推行“书同文”和焚书坑儒都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排除AB;尊奉黄老之学是汉初为了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经济采取的措施,排除C。6. 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 秦朝B. 汉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幽州负责管辖的区域内有郡县和王国,说明当时存在郡国并行制,这是在汉朝时期,故选B;秦朝和宋朝实行郡县制,排除AC;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D。7.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A. 印刷术B. 造纸

5、术C. 大明历D. 指南针【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由“蔡侯”可知B正确;A、C、D均与蔡伦无关,不正确。8. 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的朝代是A. 西晋、北周、北魏B. 西晋、北魏、北周C. 北魏、西晋、北周D. 北魏、北周、西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统一了三国魏蜀吴,是西晋,北魏结束了北方十六国分裂局面,是北魏,北周灭了北齐,后周外戚杨坚建立隋,统一了全国,是北周,故B正

6、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9.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 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 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 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取得成功,故D项正确;A项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排除;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0. 唐太宗时期,设立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由此可知,唐代音乐的发展得益于A.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 政治

7、格局的稳定统一C. 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D. 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音乐发展主要和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对音乐的推动作用,A选项排除。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是在明清时期,C选项排除。11.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详

8、解】从“旧唐书”“藩臣”可看出,材料反映了唐代在地方上设藩镇,置节度使,带来藩镇割据问题,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安史之乱,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没有涉及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排除CD。12. 隋唐开始,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 )A. 建立军功B. 弃农经商C. 参加科举考试D. 依靠门第出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科举制以考试为选官的标准,因此才会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故C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3.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

9、一做法A. 导致了官僚队伍膨胀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可得出,三省议政有利于决策的合理化,减少失误,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三省,排除A;丞相没有决策权,排除B;这一做法是加强皇权的体现,排除C。14. 安史之乱以后.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A. 察举制B. 租调制C. 租庸调制D. 两税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唐政府“、“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可知这一制度是唐代

10、实行的两税法,故选D;察举制是选官制度,出现于汉代,排除A;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赋税征收都以人丁为标准,排除BC。15.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A. 诸葛亮B. 贾思勰C. 祖冲之D. 裴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圆周率小数点分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祖冲之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面七位,故选C;诸葛亮是著名政治家,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裴秀是著名地图学家,排除ABD。16. 如图为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判断.该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三司”、“枢

11、密院”、“中书门下”等信息可判断该朝代是宋朝,故选D;秦朝、汉朝和唐朝都没有出现三司和枢密院,排除ABC。17. 辽朝设置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设置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种职官设置A. 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冲突B. 适应了不同民族发展状况C. 阻碍了辽朝的社会发展D. 导致了辽朝统治迅速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辽朝根据民族差别设置了不同的机构进行分别管理,这种做法能够适应不同民族的发展状况,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B,排除AC;这种职官设置有利于社会发展,D想说法有误,排除。18. 宋朝时.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 婚

12、姻择偶重视出身B. 门第观念淡化C. 等级差别已经消失D. 科举制度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不问家世”、“不问阀阅”可知宋代社会门第观念淡化,不再过分注重家世出身,故选B,排除A;“差别已经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科举制的确立实在隋朝,排除D。19. 如图为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元朝开辟图中运河航线、海运航线的主要目的是A. 征调南方财赋B.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C. 传递官方文书D. 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代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需要南方的赋税支持财政开支的需要。所以开辟运河航线和海运航线是为了征调南方的财赋,故选A;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

13、路已经非常发达,排除B;开辟运河和海云路线能够起到传递官方文书和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D。20. 朱熹强调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方面的作用.他认为要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必须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三教合归儒C. 存天理.灭人欲D. 致良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熹在思想上主张禁欲,认为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必须存天理、灭人欲,故选C;A是董仲舒的主张,排除;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他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排除B;致良知是王阳明的治学主张,排除D。21.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其中毕异的重大贡献是A. 发明了活

14、字印刷术B. 设计了多种天文观测仪器C. 用人工磁化方法造出指南针D. 对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毕昇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正确;BCD与毕昇无关,排除。故选A。22.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唤,后人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C【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选A。点睛: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

15、,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23. 如图是对古代某一机构叙述。该机构是A. 尚书省B. 中书省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内廷秘书机构”、“办事迅速机密”等信息可判断得知该机构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故选D;尚书省和中书省都不是秘书机构,排除AB;内阁与“设于皇帝寝宫附近”不符,排除C。24. 与前朝相比.清朝在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的方式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A. 设立管理机构B. 实行册封制度C. 沿袭和亲政策D. 采用法律形式【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93年,清朝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了西藏

16、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成为清朝在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的方式上出现了重大变化,故选D;ABC项中管理西藏的方式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中都出现过,不是重大的变化,排除。25. 明朝后期某科技著作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工艺学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该著作是A. 本草纲目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徐霞客游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明朝后期”、“中国古代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著作应该是天工开物,故选C;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排除ABD。二、非选择题26. 图1、图2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形势图。阅读材

17、料.回答问题。(1)从图1、图2中分别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2)针对图1时期制度的弊端.图2时期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答案】(1)图1:信息:都城在镐京;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或答分封的具体对象);西北有游牧民族犬戎。时期:西周。图2:信息:定都咸阳;北部有(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城;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加强管理。时期:秦朝。(2)制度:郡县制;影响:郡县制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图1:根据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都城在镐京;分封

18、了众多的诸侯国,西北有游牧民族犬戎。由此判断这是西周时期。图2:根据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定都咸阳;北部有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东胡;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加强管理。由此可知这是秦朝时期。(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会导致地方的分裂割据,针对此弊端,秦朝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7. 货币的流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19、后其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材料二 明朝中期.朝廷被迫驰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朝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以银为本.以钱为末。以上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货币流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货币流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答案】(1)货币流通量大;纸币开始出现;纸币重

20、要性超出铜钱(2)变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一条鞭法规定赋税折银征收(或答政府的经济政策推动);铜钱币材缺乏;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人中国。【解析】【详解】(1)根据“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得出货币流通量大;根据“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得出纸币开始出现;根据“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得出纸币重要性超出铜钱。(2)变化:根据“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得出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原因:根据“朝廷被迫驰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得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根据“张

21、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得出一条鞭法规定赋税折银征收;根据“清朝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得出铜钱币材缺乏;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人中国。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康熙元年(1662年)始.清廷内部开始注意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郑成功之子)病逝。康熙帝得到消息.立即决策用兵收复台湾.康熙说:同心合志.将绿旗舟师分领前进.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1683年.清军取得澎湖之战的全面胜利。尔后.康熙帝又及时向台湾郑氏集团阐述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当年八月.清军在海不扬波.兵不血刃的

22、情况下顺利抵台.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整理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 清廷尽管攻取了台湾.但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遗患后世。施琅恳切陈辞.阐述利害.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能够统一台湾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决定坚守台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统一台湾后采取的重大举措。【答案】(1)长期准备;抓住有利时机;武力收复与和平解决相结合(剿抚并用)。(2)原因:台湾战略地位和地缘价值突出;经济开发潜力巨大;施琅的坚持。举措: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解析】【详解】(1)根据“自康熙元年(1662年)始.清廷内部开始注意台湾问题”得出长期准备;根据“郑经(郑成功之子)病逝。康熙帝得到消息.立即决策用兵收复台湾”得出抓住有利时机;根据“1683年.清军取得澎湖之战的全面胜利”、“向台湾郑氏集团阐述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得出武力收复与和平解决相结合。(2)原因:根据“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得出台湾战略地位和地缘价值突出;经济开发潜力巨大和施琅的坚持。举措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