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146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阶段性测试2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性测试(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一种自然节奏,起于筋肉的伸缩及注意力的张弛,这是常态的节奏。情绪一发动,呼吸、循环种种作用受扰动,筋肉的伸缩与注意力的张弛都突然改变常态,原来常态的节奏自然随之改变。换句话说,每种情绪都有它的特殊节奏。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它们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节奏也自然有一个共同模型。喜则笑,哀则哭

2、,羞则面红耳赤,惧则手足震颤,这是显而易见的。作者(音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与模仿的原则接受这声音节奏,任其浸润蔓延于身心全部,于是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的情绪。这两种过程表现与接受都不必假道于理智思考,所以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情绪”原来含有“感动”的意思。情绪发生时生理、心理全体机构都受感动,而且每种情绪都有反应动作,反应动作的准备与倾向在心理学上叫作“动作趋势”,节奏引起情绪,通常表现为激动它的特殊的“动作趋势”。我们听声音节奏,不仅需调节注意力,而且全身筋肉与相关器官都在静听,都在准备着和听到的节奏应节合拍地动作

3、。某种节奏激动某种“动作趋势”,即引起它所常伴着的情绪。但是节奏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情境,所以不能产生具体的情绪,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畏惧、嫉妒、嫌恶等等,只能引起各种模糊隐约的抽象轮廓,如兴奋、颓唐、欣喜、凄恻、平息、虔敬、希冀、眷恋等等。换句话说,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诗于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常由文字意义托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因此,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具体的、有意义内容的,例如陶渊明的停云归园田居诸作,表现的不是抽象的欣喜与平息,而是乐道安贫与自然相默契者的冲淡胸怀与怡悦情绪。我们读诗常设身处地,体物入微,分享诗人或诗中主角

4、所表现的情绪。这种具体情绪的传染浸润,得力于纯粹的声音节奏者少,于文字意义者多。诗与音乐虽同用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音乐的节奏是纯形式的,不带意义的;诗与音乐虽同产生情绪,而所生的情绪性质不同,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这个分别是很基本的,不容易消灭的。(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诗歌节奏一般指诗歌语言的节奏。作为一种节奏,它必然包含两方面的因素,即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它是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与其他节奏一样,在诗歌节奏的这两个因素中,一定的时间间隔是基本条件

5、,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是本质特征。就后者而言,不同语言的诗歌节奏,主要就是由不同语言的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造成的。例如,古希腊语诗歌和罗马拉丁语诗歌利用音节的长短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间隔里的反复来构成节奏,这是“音长”节奏。这种节奏的单位音步由一个音组构成:音组占据一定的时间,表示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即一定的时间间隔;音组中音节的长和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则是形成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长短”节奏。英语、德语、俄语等语言的诗歌,则利用音节的轻重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里的反复来构成节奏,这是“音重”节奏。同样,在这种节奏的音步中,音组表示一定的时间间隔,而音节的轻和重这

6、种对立性特征则是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轻重”节奏。一般语音学认为“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这说明,诗歌语言除了上述轻重和长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可以构成节奏外,其他如高低和顿歇等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出现也可以构成节奏。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节奏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摘编自陈本益探索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声音节奏是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的产物,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B呼吸、循环的扰动引起的筋肉的伸缩是生理节奏,注意力的张弛是心理节奏,不同情绪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常态节奏的改变。C声音节奏引发情绪有其内在的生理反应机制,是听者接受声音节奏后,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的结果。D所有节奏都包含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两个因素,但非声音节奏更侧重前者,声音节奏更侧重后者。【解析】A项,“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1段“我们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一种自然节奏,起于筋肉的伸缩及注意力的张弛”可知,这里提到的内容与声音节奏并不相同。C项,“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的结果”说法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作者(音

8、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流露于声音节奏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的情绪”,第2段“而且每种情绪都有反应动作,反应动作的准备与倾向在心理学上叫作动作趋势”可知,联想与激动“动作趋势”是两回事。D项,“非声音节奏更侧重前者,声音节奏更侧重后者”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第1段“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可知,声音节奏和非声音节奏的不同不在前者而在后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不仅作为动态的音调的节奏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情绪,单独的静态的音调同样能引起人的某种情绪。B诗歌除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并且需要借助于理智思考。这使

9、得它带给人的感动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C有人主张诗乐一体。其实很难实现,因为诗、乐所生情绪有共性,也有不易消除的区别。D诗歌语言的高低、顿歇等也可构成节奏,说明汉语诗歌节奏可能并非“音长”或“音重”节奏。【解析】“它带给人的感动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说法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所以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可知,声音带给人的感动才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诗歌节奏特征的一项是(3分)( C )A包含轻重、长短、高低等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B是音调的动态,能够最直接、最有力地传达情绪。C能够引起人的欣喜、凄恻、愤怒、嫌恶等情绪。D与音乐节奏不同,受意义

10、支配而非纯形式的节奏。【解析】由材料一第2段“不是具体的情境,所以不能产生具体的情绪,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畏惧、嫉妒、嫌恶等等”可知,诗歌节奏不能产生愤怒、嫌恶等具体的情绪。4两则材料论证的重心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案】_材料一侧重论证节奏对情绪的影响,目的在于探求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区别;材料二侧重论证诗歌节奏的本质特征,目的是为探索汉语诗歌节奏提供理论基础。【解析】材料一从节奏的产生说起,“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接着论述了节奏对情绪的影响,“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诗与音

11、乐虽同用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其目的是探求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分别。而材料二则是首先说明了诗歌节奏的两个特征,“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指出诗歌节奏“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论证诗歌节奏的本质特征,最后得出“诗歌节奏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的结论,为探索汉语诗歌节奏提供理论基础。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案】_首先指出节奏对情绪的影响,并分析其心理机制;接着分析节奏影响情绪的生理机制,并强调节奏引起的情绪的特点;分析诗歌的文字意义对表现情绪

12、的作用,进而指出诗歌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区别。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斗 寒 图冯骥才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棉袄紧紧包

13、着他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帖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着自己的闷酒。突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老沈手握笔管,对着平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像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一样抖了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蘸满墨汁的画笔如同鹞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的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在洁

14、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在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像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带着他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摩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我斜瞅他一眼,只见他的嘴角用力向下一撇一撇,不知

15、是浑身用力之故,是嘴里没有嚼尽的干辣椒所致,还是一种苦涩心情的流露。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老沈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上几朵花儿,补上蕊。花满蕊饱,艳丽如洗,光艳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纸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断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像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

16、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我受到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激动地说:“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嘛!”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快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恳。“什么?”“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这幅画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忽然疑虑重重地说:“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为什么?”“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

17、烦。”“不!”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了为什么,便对潘大年说:“画你可得收好了。别胡乱给人看!”潘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听他这话,我便放心回家去了。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有删改)【注】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的公开批评,并断言老沈的画里藏着“反党”的毒箭。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3分)( D )A文中“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祸事”是指赵雄要找老沈的麻烦,“揪心”是指“我”对老沈的担忧。B文中对老沈“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帖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的描述,有利于老沈形象的塑造。C文中“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一句,既写出了老沈绘画时的激情状态,也写出了他应对不稳处境时的精神状态。D“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被打动的理由是“我”受到了老沈精神的感染,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解析】“被打动的理由是我受到了老沈精神的感染,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说法错误。原文第11段的表述为

19、“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所以“我”受到感染的原因一半是画本身,一半是画所呈现的老沈刚直不屈的精神。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小说开篇“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丰富了老沈的艺术家形象。B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比较丰富。本文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法,突出了老沈的形象特点。C老沈挥毫作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既突出了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小说结尾处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了,与开篇“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形成了照应,表达了“我”因为大家关

20、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解析】“丰富了老沈的艺术家形象”说法错误。小说开篇“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文不畏艰难、执着追求艺术的老沈出场做了铺垫,而不是“丰富了老沈的艺术家形象”。8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老沈的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_推进情节发展:“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随着“我”的所见所闻,故事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讲述故事:小说故事由“我”来讲述,叙述内容更真实可信。衬托人物形象:以“我”的视角叙述,能更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一个傲岸不屈的老沈,使执着追求艺术的老沈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突出主题:以“我”的视角叙述,表达了在那个风云变化的

21、时代,艺术工作者对艺术追求的坚守,凸显了赞美文艺工作者美好品格的主题。_【解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叙述者形象和塑造的形象,叙述者形象往往是第一人称“我”,可以从小说中的“我”对故事情节发展、其他人物、主旨、读者感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本篇小说中,“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都是“我”这一见证者的所见所闻,使读者读来真实可信,给人以真实感。以“我”的视角去写其他人物,“我”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起了陪衬作用,例如,“我”想劝老沈把画从画展撤回来,而他坚决不允许。主旨方面,以“我”的视角,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例如老沈对参加画展的执着。9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

22、”的观点,主张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所体现的人情美和人性美。(6分)【答案】_人情美: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支持、鼓励安慰。如文中因为担忧老沈,“我”饭也没吃,去他家看他;“我”与潘大年对老沈画作的肯定、范瑛对老沈安危的关心等。人性美:善良真诚,文中“我”、潘大年和范瑛担忧、关心、保护老沈,体现了人性美;宁直不屈,面对歪曲评价、恶意中伤,老沈没有屈服,而是激情奔涌、挥毫泼墨,作出一幅感染人心的画;执着追求,老沈坚持认为自己的画找不出什么毛病,表现出他对艺术创作的不改初心、执着追求。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3、完成1014题。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

24、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以庆为姓,居越之湖

25、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B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C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D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解析】“屏”“闭”“杖”

26、的主语都是贺铸,“屏”的宾语是“侍吏”,“闭”的宾语是“密室”,故应在“屏”之前、“密室”之后断开,排除C项和D项。“若某时某时”句式相同,“若”是主语,故应在第二个“某时”前断开,排除A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辖境大小在各个时代并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B祠禄,官名,宋代大臣退职后,为酬其贡献而使其任道教各宫观之宫观使,或宫观中的其他职务,以便领取薪俸,安享晚年。C轩轾,古代大夫乘用的车的顶部前高后低称“轩”,前低后高称“轾”,后人常常把两个字合用,如“不分轩轾”。D自号,是古

27、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古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或志趣而定“号”,如陶渊明自号“靖节先生”。【解析】“陶渊明自号靖节先生”说法错误。“靖节先生”不是自号,而是世称。“靖节”是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给他的私谥。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贺铸豪侠直率。贺铸喜论天下事,性格近乎侠,以不附权贵、敢于直言的豪爽性格见称于世。B贺铸仕途不畅。贺铸因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始终没有得到理想的官职,后来退隐到吴下,打算居家闭门读书度过自己的晚年。C贺铸守信有节。贺铸虽家境贫困,凡是有亏欠他人的,都拿出契房券抵押给人家,从不向别人乞讨。D贺铸交友慎重。在贺铸交往的朋友里面,有一

28、个叫程俱的,两人始终保持深厚密切的友情,一起为东山乐府作序。【解析】“一起为东山乐府作序”说法错误。原文是“俱为序之”,意思是程俱为贺铸的诗词集东山乐府作了序,而不是两人一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译文:_许多达官贵人都把他当作客人邀请,他有时去有时不去,他不愿意见的人,最终(也)不敢贬斥他。_(2)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译文:_(贵人的儿子)立即起身揭开自己的衣服,(贺铸)用杖打了几下,贵人的儿子叩头哀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他。_【解析】(1)客:做客。致:邀请。贬:贬低,说

29、坏话。(2)即起:立即起身。袒: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杖:名词作动词,用棍棒打。14贺铸所作词章,常常在人们的言谈中流传。请结合文本概括其作品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答案】博学强记,善于作词,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比编织而成的彩绣。尤其擅长作曲,能推陈出新,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剪裁,便成了新奇的曲子。贺铸“江南梅子”的诗句得到黄庭坚的称赞,黄庭坚赞其词作风格像谢脁。【解析】从原文第1段“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可知,他善于作词、语言工丽、婉转缜密,就像按次序排列编织的彩绣一样,能够

30、写出让人感到新奇的作品。从最后一段“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可知,他的作品能够广为流传,和得到了当时的名人黄庭坚的赞赏是分不开的。【参考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的族孙。身长七尺,面色如铁,眉目高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谈论从不文过饰非,即使是权倾一时的显要,稍不中意,(他便会)极力斥责毫不隐瞒,人们认为(他)侠义。(贺铸)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比编织而成的彩绣。(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取用别人丢掉的曲调,稍加剪裁,都变得新奇。(他)曾说:“我的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使他们)经常疲于奔命。”许多达官贵人都

31、把他当作客人邀请,他有时去有时不去,他不愿意见的人,最终(也)不敢贬斥他。起初,(贺铸)娶了宗室的女子为妻,隶属右选,监太原工作,有一个贵人的儿子(和他)一起做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察访知道他偷盗公物,屏退侍吏,(把他)关在密室,(贺铸)用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某物去做某用,某时盗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不是这样?”贵人的儿子惶恐谢罪说:“有的。”贺铸说:“(你)从此服我的管教,就免于告发。”(贵人的儿子)立即起身揭开自己的衣服,(贺铸)用杖打了几下,贵人的儿子叩头哀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他。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侧目不敢仰视(贺铸)。当时,江、淮间有一

32、个名叫米芾、因身材魁梧和思想怪异而闻名的人,贺铸则因侠义豪迈而与米芾不相上下,两人每次见面,瞪眼抵掌,激烈地争辩,终日不相屈服,人们争相谈论作为口实。元祐年间,李清臣执政,上奏更换通直郎,(让贺铸)通判泗州,又去做太平州的副职。(贺铸)自始至终因为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而得不到理想的官职,忧闷不得志,食宫祠俸禄,隐居吴地,逐渐远离世故,也不复有当日轩昂之气。家中藏书一万多卷,(贺铸)亲手校对过的文章,没有一个字出错,从此闭门不出养老。(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贺铸所写的诗词、文章,常常在人们的言谈中流传。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

33、黄庭坚从黔中回来,得到他“江南梅子”的诗句,认为(风格)像谢脁。他交往的朋友,始终交情深厚的,只有信安的程俱。贺铸自编诗词集,取名为东山乐府,程俱为诗词集作序。(贺铸)曾经说自己是唐谏议大夫贺知章的后代,并且探寻贺姓的根源,以“庆”为姓,住在南越一个叫镜湖的地方,(镜湖)本来叫庆湖,(庆姓)为了避汉安帝父亲清河王刘庆的名讳,改为贺姓,庆湖亦变成镜湖。当时不知是有何依据。因此贺铸自起名号为庆湖遗老,著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江上逢故人韦 庄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鹧鸪啼。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

34、路几迷。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注】仲宣,是东汉王粲的字,他曾作登楼赋表达身在异乡思念故土之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诗人回忆起前年朋友送别自己的场景,红杏园中酒醉如泥的一幕令诗人记忆犹新。B诗人与朋友重逢越溪,杜鹃花开,鹧鸪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重逢之景。C与朋友重逢时,江流湍急,江面烟波浩渺,诗人乘坐的小船难以辨别方向,行路艰难。D诗人向朋友介绍江畔酒楼多储存美酒,邀请朋友共赴酒楼,畅饮美酒,共叙友情。【解析】C“与朋友重逢时”有误。本句不是写重逢时的景象。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_(1)借杜鹃花开

35、、鹧鸪啼鸣的江景,衬托诗人与故人重逢的喜悦之情。(2)“来时”一句写诗人询问朋友家乡人的情况,表达作者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感。(3)“别后”一句借烟波浩渺、难辨方向,表达了诗人对前途难测、命运难料的感叹。(4)借王粲登楼赋的典故,反用其意,劝慰朋友和自己虽身在异乡,但不要过于悲凄,表达了旷达乐观的心情。_(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的痴情,没看到心上人时,“_泣涕涟涟_”;看到了心上人后,“_载笑载言_”。(2)屈原离骚中“_何方圜之能周兮_?_夫孰异道而相安_”两句,与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相近。(3)苏轼赤壁

36、赋中,客以“_酾酒临江_,_横槊赋诗_”两句来描述曹操吟诵短歌行的英武雄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的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

37、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

38、节被丢掉了【解析】联系括号前后的内容可知,括号内语句的主语应是“一些写实主义的油画家”,排除A项和C项。D项偷换主语,排除。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将“形式”比作“容器”,A项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之相同。B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看”字赋予“敬亭山”人的情态。C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莲叶“接天”,无穷无尽。D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朱门”代指豪富之家。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9、有语病,请修改。(5分)【答案】_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_【解析】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第三个分句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根据句意并联系前后文可知,用“我们的先辈”作主语句意更为通顺;二是搭配不当,“提出”不能与“格局与审美”搭配,可将“格局与审美”改为“主张”。(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类之所以能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我们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部的东西都知道调理,譬如种植花草,或养小猫小狗,又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_。对外界我们尚且要调理

40、,那么对自己更得要经常调理。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调理心思,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文章,如果缺乏条理,只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_。而心思之条理清楚,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调理自己需要精力,当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我们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起初心很乱,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地去想,不要敷衍,如果随便的话,就很难写好。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答案

41、】_就必须调理他_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_【解析】空,前文说“我们对外部的东西都知道调理”,再结合横线前面的假设句“如果我们爱惜他”可知,此处应填“就必须调理他”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空,前文说“一篇文章,如果缺乏条理,只增多知识是无用的”,根据横线前面的“因为”可知,此处是因果句的原因部分,应填“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或意思相近的语句。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答案】_调理外界更不能忘记调理自己。调理自己不能缺少心情调理。精力不足(缺乏)就不能调理好自己。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别概括段落大意。第1段的核心句是“对外界我们尚且要调理,那么对

42、自己更得要经常调理”,如果用否定句表达的话,可以转化为“调理外界更不能忘记调理自己”。第2段的核心句是“调理自己要注意调理心思”和“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因此用否定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概括为“调理自己不能缺少心情调理”。第3段的核心句是“调理自己需要精力,当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用否定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概括为“精力不足就不能调理好自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

43、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读了上面两个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两则材料一则直接说理,出自传统儒家经典论语;一则借助寓言形象说理。第一则材料,考查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联系现

44、实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青年学子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勇于担当,勇于奋斗。第二则材料借助语言形象说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自我发展。材料中的“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紧承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奋斗的过程是艰难的,负重前行,步履维艰。因而有人不断将背负的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以获得暂时的轻松,可一旦遇到凭借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便被拦下,不能再继续前行。背负的“大木头”象征着前进路上的种种磨难,也象征着自身的种种责任和使命,而这些正是前行路上必须肩负的重量,对其不放弃、不抛弃,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有可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重要的助力。综合两则材料可知,二者都强调了“担当

45、”和“奋斗”,这就是立意的方向。“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意味着审题时必须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不可只择其一;“请针对负重和减重谈谈自己的看法”,即要求考生对两组示范性的词有所辨析,可以是具体的语句体现,也可以是行文思路中的体现。行文时可从材料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及思想理论。当然文体可以选自己最擅长的。【参考立意】(1)负重奋斗使生命更精彩;(2)青年人当担负使命,负重奋进;(3)减重获得一时轻松,却行而不远,负重前行终致远;(4)人生需要负重;(5)负重前行,任重道远;(6)负重前行,方跃鸿沟;(7)负重前行,向阳而生;(8)用你的

46、负重给未来搭桥。【优秀例文】负重前行,方得始终人一出生,身上便有了无形的“大木头”,人们背着大木头前行却各有各的选择:有人选择抛弃;有人为轻松些选择将大木头越削越短;有人则默默无闻,始终负重前行。然而材料告诉我们,只有负重者才可以凭自身力量跨越沟壑。其实这所谓的“大木头”,就是我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啊!一个人始终将责任放在心上,不断砥砺行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时,便会用自己超出旁人的能力化解。其他人嫌弃这责任太沉重,便不断地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遇到问题时自然只能低头叹息。曾参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肩负这“任重”方能达到先贤指明的“道远”,压在身上的大木头就仿佛是无形的生

47、活压力,不断地压迫自己,有的人不堪重负,倒下,却没能再站起来;有的人选择忽视逃避,做了一个只会放弃自己的人;能承受住压力并勇敢前行的人是胜者,是令人敬佩的。虽然负重和减重前行的人在前期并没有差别,但到最后,胜利的人是负重者。日本颓废派作家太宰治在其作品人间失格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遗憾。”为什么要遗憾?太宰治的遗憾,是在认清了人之本性和社会现实中的虚假、黑暗与冷淡之后的遗憾,他多次自杀未遂,最终还是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许就是不堪重负倒下的例子吧。可认识到现实残酷的人不止他一个,为什么他不堪重负而死了呢?勾践遭受亡国之痛,却能卧薪尝胆;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完成史记;古代女将花木兰,迫于家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承担起替父从军的责任,以区区女儿身竟混迹军队中12年,还成为了将军;宋濂担起求学的责任,手冻僵也要继续,一日三餐,只吃两餐,且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无慕艳意;匡衡家穷,点不起油灯,便凿壁偷光;马丁路德金多次受到死亡威胁,几乎在监狱度过半生,却仍然初心不改;海伦凯勒盲聋哑,却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这些人中,哪一个不是忍辱负重,哪一个不是负重前行,这些人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度过人生呢?负重前行是给自己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是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是一种期望,也是一种信仰。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