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综合检测(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毛泽东和周恩来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_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的“_”处应为()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根据宋庆龄的身份和致函邀请的方式判断,符合政治协商会议的原则,故选C项。【答案】C2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类
2、别人数比例(%)政府95.11党派63.41团体42.27驻区机关84.55工人5330.11文教卫生2413.64私营工商业137.39少数民族137.39宗教42.27街道居民4223.86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解析】工人代表比例达30.11%,所占比例最高,这是无产阶级居于领导地位的表现,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广泛,排除A项;因为西单区是城市,无农民,故无农民代表,表中信息无法说明农民能否担任代表,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选举的结果,无法说明选举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排
3、除D项。【答案】C31956年5月,陆定一同志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陆定一鼓励学术上自由讨论、自由争鸣,这体现“双百”方针的内涵,故选B项。A项不是作者的核心思想,排除;C项与此讲话精神矛盾,排除;作者强调的是学术而非文艺创作,排除D项。【答案】B4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1949年到1952年底和1963年
4、到1965年这两个时期未纳入五年计划的共同原因是当时()A国民经济需要恢复发展B国内局势出现动荡C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D国内政权需要巩固【解析】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21965年是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国民经济都需要恢复发展,故选A项。19491952年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同时,政权也得到巩固,第二个时期在“文革”之前,国内局势是稳定的,政权是巩固的,排除B、D两项;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第二个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排除C项。【答案】A5某同学在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道:“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
5、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与史实相符的有()A1处B2处C3处 D4处【解析】由材料可知,爷爷生于1920年,他18岁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故“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与史实不符;参加百团大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都是符合史实的;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在农村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所以说过渡时期爷爷就担任人民公社书记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为B项。【答案】B6“那时候,人民对待粮票的态度可以说
6、是慎之又慎,谁家的孩子上粮店买米,丢失了钱可能还不要紧,但若是把粮票给丢了,那就是不可饶恕之罪。”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粮票取代钱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B粮票是人们进行购物的主要凭证C粮食匮乏,必须凭票进行计划供应D粮票被赋予一种浓厚的政治色彩【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建立起计划经济,买粮必须用粮票,故选C项。粮票从未取代过钱,排除A项;粮票只是购粮的主要凭证,排除B项;粮票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排除D项。【答案】C7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
7、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解析】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于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故选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是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试点,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扩大企业经营权限是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后,排除D项。【答案】A8(2014浙江六校联考)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目录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孟晓苏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源潮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李克强后记改革是不可
8、阻挡的趋势厉以宁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解析】该书目录中涉及到“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农村工业化”,这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的探讨,故选D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经历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答案】D9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
9、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解析】19781992年中国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使用雇工发展个体经济是否会伤害社会主义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邓小平对个体经济经营尝试的支持,说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故选C项。1975年邓
10、小平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1978年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尝试破除人们的困惑并推动农村改革起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排除A、B、D三项。【答案】C10(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避免了政治动荡和一党专制,又加强了对执政党的监督。故选B项。【答
11、案】B11阅读下图所示的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故选A项。材料反映中国不仅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也有与发达国家合作,排除B项;从材料外交事件可以看出,中国有区域合作,也有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排除C、D两项。【答案】A12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
12、的突出表现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走弯路”,也就是指事实证明了不正确的道路或方针政策;设问中的“这一时期”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就是从1951年到1981年这段时间。事实证明A、B、D三项都是正确的道路;C项则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是党走了S形的弯路。【答案】C13(2014黄冈质检)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
13、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充分说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和平、平等、民主协商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解析】题干材料中“一个中国框架内”符合一国两制的宗旨,故选B项。“和平、平等、民主协商”是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式,不是基础和前提,排除A项; “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是一国两制实施的内容之一,不是和谈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国共两党对等谈判”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B14.右图为1997年德国发行的纪念邮票。这表明德国()A讽刺美国独霸欧洲的野心
14、B揭露美国对苏“冷战”的实质C肯定美国援助计划的作用D警示国人勿忘历史的教训【解析】德国发行纪念马歇尔计划的邮票,表明德国对马歇尔计划是肯定的。马歇尔计划对恢复欧洲经济、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都起了推动作用,故选C项。A、B、D三项态度不符合纪念邮票,皆排除。【答案】C15(2014莆田质检)有学者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制高点。”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C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
15、复苏 【解析】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援助,推动美元进入欧洲各国的经济结算,提高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故选C项。材料叙述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同马歇尔计划之间的关系,但客观上二者互不统属,排除A项;B项内容符合史实,但同题干论述问题不一致,排除; D项所述同题干论述问题不一致,排除。【答案】C16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
16、悍然发动袭击A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B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C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D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解析】各国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基于本国历史和国家利益,故选B项。各国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均属史实,只是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排除A项;作为第三方的中国和苏联已经卷入到朝鲜战争的纷争中,表述未必客观,排除C项;从材料看,各方显然站在本国立场上表述历史问题,排除D项。【答案】B17“法国的农民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占总人口的16%,20年后降到了10%,但总体农业产量却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在50年代,工业劳动力的增长是工厂膨胀的一部分,但到60年代,尽管产量提高了,工厂工人的
17、比例却在下降。”其根本原因是()A快速的技术变革B欧共体的促进C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60年代法国农业和工业的新变化,农业、工业人口减少但产量却在提高,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的结果,故选A项。欧共体成立有利于资本、劳务、技术等的自由流动,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社会福利政策是对社会的保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调国家的干预,二战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答案】A18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
18、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一番话反映了()A“冷战”出现B两个阵营开始对立C两极格局开始形成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61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有25个国家参加的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故选D项;A、B、C三项发生在二战后初期,与题干中时间信息不符,皆排除。【答案】D19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
19、这一演变()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解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贸易竞争摩擦加剧,使得美日经济战略有所调整,故选B项。多极化格局迄今尚未形成,排除A项;美日同盟是美日关系的基础,摩擦只是局部的,排除C项;日本尚未成为政治大国,排除D项。【答案】B20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88年使用次数1993年使用次数自由世界183111西方82231A.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B西方国家数量增加C“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20、解析】“冷战”时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也异常激烈,因此1988年词汇“自由世界”出现频率高,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词汇“自由世界”出现频率降低,词汇“西方”出现频率增加,故选C项。“冷战”思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数据不能看出西方国家的数量增加,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的建立是1949年北约的成立,至今北约仍然存在,排除D项。【答案】C21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道:“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另一端是由美国代表的苏
21、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为了克服“体制的缺陷”()A斯大林积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致力于集体农庄建设B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C勃列日涅夫变革企业所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解析】戈尔巴乔夫主张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来克服旧体制的弊端,即统的过多、管得过死,故选D项。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45年后”“苏联体制缺陷”可以判断这种体制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集体农庄建设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排除B、C两项。
22、【答案】D22作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和“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关于该组织说法错误的是()A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而建立B没有超国家的的权力机构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D它的成立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材料显示该组织属于经济组织,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影响不大,说法错误,故选D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说明是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
23、级而建立,说法正确,排除A项;“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说明没有超国家的的权力机构,说法正确,排除B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说明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说法正确,排除C项。【答案】D23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解析】马乔治
24、的比喻说明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很大,世界经济已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而言,利大于弊,故选B项;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马乔治的话是针对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而言,而C、D两项涉及发展中国家,不符合材料,皆排除。【答案】B24(2014湖州质检)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
25、钢联营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析】“修补资本主义”是指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普遍在资本主义国家推广,“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的典型例子是欧共体成立,故选B项。“自由放任政策”在二战之前就已实施, A项错误;“指令性计划模式”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没有实现“超越民族国家”的特点, D项错误。【答案】B2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
26、、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材料表明当时()A美国已基本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美国霸权正面临欧、日等方面的挑战C美国正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D世界开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解析】材料反映了尼克松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另外四种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美国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局面。故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4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
27、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材料三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28、、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虚君”和“内阁”判
29、断是英国的政治体制;第二小问从君主、内阁职务归纳得出。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党会”“党徽”可以看出是政党政治;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无法成功的原因。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阶级、民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我国民主政治体制的特点回答即可。【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2)现象:政党政治。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3)特点:政权的广泛性;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平等(民族自治)。优势:人民当家做主。27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
30、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6分)(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31、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6分)(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历史背景。(6分)【解析】第(1)问从16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表现。第(3)问从科技、国家政策、经济理论及借鉴等方面回答。第(4)问从我国现代经济、思想、教育及世界局势等方面分析。【答案】(1)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答出三点即可)(
32、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严重的经济困难。(答出三点即可)(3)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罗斯福新政的示范效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等。(答出三点即可)(4)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议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思
33、想解放,“双百”方针的重新实施;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答出三点即可)28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34、。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材料二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
35、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第3版(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4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发展机遇。(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经济、军事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从欧洲局势、美国对欧洲关系等角度综合分析。第(3)问从世界局势的安稳和变化分析。第(4)问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去回答。【答案】(1)表现:实行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2)影响: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促成美国对两欧的援助和合作;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3)影响: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4)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发挥大国作用。-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