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988.50KB ,
资源ID:103093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09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四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管籥(yu)2.疾首蹙(c)3.灵囿(yu)4濯濯(zhu) 5.省敛(lin) 6.睊睊(jun)7作慝(t) 8.徵招(zh sho) 9.琅邪(y)二、通假字1可得闻与通欤,语气词,吗2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通犹,如同、好像3今王田猎于此 通畋,打猎4时日害丧 通曷,何日、何时5予及女偕亡 通汝,你6方命虐民 通放,放弃7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通返,返回8从兽无厌谓之荒 通餍,满足9景公说 通悦,高兴10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通悦,娱乐、欢乐11盖徵招角招是也 同韶12畜君何尤 通慉,喜欢、喜爱三、古今异义1兄弟妻子离散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2

2、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古义:在那里 今义:顺承连词3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古义:到了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4秋省敛而助不给古义:不足 今义:不给予四、一词多义1修2鼓3疾4适5乎6乐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庶民子来子:像儿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娱乐(2)今王鼓乐于此 鼓:演奏(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疾病:患病(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称王(5)出舍于郊 舍:居住(6)师行而粮食 粮食:征集、运转粮食(7)遵海而南 南:南行(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成:使建成(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与众乐乐 众:多数人2形容词作动词不得而非其上者

3、 非:责怪、非难3形容词意动用法(1)贤者亦乐此乎 乐:以为乐(2)而民欢乐之 欢乐:以为欢乐(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乐:以为乐(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忧:以为忧愁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也”表判断)2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者,也”表判断)(二)被动句暴见于王 (“于”表被动)(三)省略句不若与人(乐) (省略动词“乐”)(四)状语后置1王语暴以好乐 (“以好乐”作状语,后置)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于雪宫”作状语,后置)3今王鼓乐于此 (“于此”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有”的宾语,前置)2吾何以休 (“何”作

4、“以”的宾语,前置)(六)定语后置见羽旄之美(“美”作“羽旄”的定语,后置)(七)主谓倒装善哉问也 (“问”作主语,“善”为谓语)课文译注(1)(2)(3)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评析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这句话强调国君与民同忧同乐是统一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孟子强调的国君与民同忧同乐的主张,表现出他反对暴政,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感。孟子的这句名言,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内心之中,成为后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有志之士批判暴政的有力武器。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评析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

5、乐,都可以做诸侯的榜样。晏子引用夏谚说明古代君王巡游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委婉地告诉齐景公巡游应该关心百姓疾苦,希望他能与民同乐,心忧天下,只有这样,百姓才能乐国君之乐,忧国君之忧。问题1选文1,孟子为什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明确孟子认为只有高兴的时候才有心情奏乐,国家治理好了,君王才有好心情。问题2选文1中的“举疾首蹙”说明了什么?明确“举疾首蹙”意为“全部头痛皱眉”,表明了百姓对“君王不与民同乐”的怨恨与无奈。问题3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明确古时历来重视礼乐,儒家认为礼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反对把音乐当作单纯的娱乐活动

6、。“先王之乐”是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就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吻合了。齐王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有点惭愧。问题4选文2举周文王与夏桀的例子说明了什么?明确运用正反对比,揭示了君主贤明,深得民心,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问题5选文3,孟子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启发齐宣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运用古今对比来启发齐宣王,这样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问题6体会选文1中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明确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

7、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是“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犹豫)B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房屋)C巡狩者,巡所守也 (打猎)D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建造)解析:A项,“豫”,游乐;B项,“舍”,居住;C项,“狩”,巡视。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谓其台曰灵台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昔者齐景公问

8、于晏子曰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解析:A.均为代词,他的。B.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介词,用;连词,表顺承。答案:A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今王田猎于此暴见于王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从兽无厌谓之荒天子适诸侯曰巡狩予及女偕亡ABC D解析:说悦;田畋;由犹;厌餍;女汝。答案:D4下列各项不含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而此独以钟名C外连衡而斗诸侯 D贤者亦有此乐乎解析:A.“王”名词作动词,“做王,称王”;B.“名”名词作动词,“命名”;C.“斗”使动用法,“

9、使斗”。答案:D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王鼓乐于此。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民欲与之偕亡。C王语暴以好乐。 D何以能田猎也?解析:A、D均为宾语前置句。B为正常句式。C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

10、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6下列句中加点词

11、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揣测)B今王田猎于此 (假如)C暴未有以对也 (正确)D独乐乐 (娱乐)解析:C项中“对”,回答。答案:C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语气词,表揣测语气;介词,引出对象,不译。B.均为语气词。C.最痛苦的地步;极尽。D.表反问;表推测。答案:B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

12、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D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解析:孟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确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与民同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他心中理想的封建秩序。答案:D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答案:孟子描绘了由于国君追求享乐不惜劳民伤财,致使百姓生活艰难、妻离子散而引起百姓怨声载道的画面。指出原因在于国君只追求自己的享乐,致使民生凋敝,希望国君能关心百姓疾苦,与民同乐。(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

13、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4、孟子梁惠王上)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谈论)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对感到奇怪)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掩饰)解析:D项中“隐”意为“痛惜,哀怜”。答案:D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B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D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解析:“之”后省略了介词“于”,不能断开,排除A、D;“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句意不通,排除C。答案:B12下列对

15、本文文意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义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孟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个故事是孟子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用“不忍”的说法对此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解析:C项“这

16、个故事是孟子虚构的”错,是确有其事。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废衅钟与?译文:_(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译文:_答案:(1)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2)老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臣确实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啊!参考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齐宣

17、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您说:哪能废弃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臣确实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啊!”(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

18、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替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三、语言表达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_,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文本经典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_。受传统文化

19、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答案: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15归谬法是指为了反对某个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用类推方式得出荒谬的结论,使该观点不攻自破的论证方法。请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两句话,来反映某个错误的看法或观点。要求:符合归谬逻辑方法,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例句:如果说流行的就意味着是受大众欢迎的,那么流行感冒就是受大众欢迎的了。答:(1)_(2)_答案:(1)如果语言是生产资料并能够创造财富,那

20、么夸夸其谈的人就是百万富翁了。(2)如果知音越少代表着作品的水平越高,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世佳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熊逸孟子的人生很像他的祖师爷孔子,一样地广教弟子,一样地周游列国,向各个诸侯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就连屡屡碰壁、积了一鼻子的灰都和孔子一模一样。但好在当时社会里的所谓“碰壁”并不就意味着断头台和监狱,通常,孟子都会受到很好的招待,好吃好住,还有钱给他花,他对国君提的意见哪怕再尖刻也不会给自己招来任何人身安全方面的风险,至多人家国君“顾左右而言他”也就是了。如果意见始终不被采纳,那就拍屁股走人,再到另外一个诸侯国去碰碰运气,虽然各个诸侯国之间征战连绵,互相敌对,但只有

21、在极特别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诸侯国国君派人限制知识分子行动自由的情况比如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的那个非常著名的事例。这真是个知识分子和投机家的黄金时代呀!孟子带着一班弟子,怀着满腔的热忱,在车轮滚滚之中周游于国际社会,以超人的耐心向一位位国君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力图改变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孟子虽然总能受到礼遇,受到尊重,可理想和主张却总是无法实现。坚忍不拔的孟子屡战屡败,然后又屡败屡战,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里,挨个诸侯国地上门去推销他那套理想的政治主张,其中难度可比现代社会里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劣质化妆品要大得太多了。和后辈同乡秦叔宝比起来,孟子在这些年的推销生涯里虽然没能够“锏打山东六府”,却当真做到了

22、“马踏黄河两岸”。最后,孟子这位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终于放弃了,退而和若干弟子一起整理文献、著书立说,这才有了这部孟子。书中记录了孟子多年来漫长的旅程,走过了多少名胜古迹啊孟子时代太早,那时候的名胜古迹并不太多,不过他走过的很多地方后来却都成为别人眼中的名胜古迹了,比如这里提到的古都开封有弟子对孟子说:“老师呀,您这位当代大儒都走了这么多名胜古迹了,这真是一次全面的文化之旅啊!您的理想无法实现,旅途当中便充满了苦涩之感,使旅程变得更有味道,所以呢,学生建议,您这部书干脆就叫作文化苦旅好了。”孟子摇了摇头,说道:“做人要厚道。这么酷的书名,虽然很贴切,可还是留给后人来用吧,我这书呢,咱就起个

23、俗书名算了,就叫孟子吧,虽然不太吸引读者,不过,反正又不指望它卖钱。”另一位弟子点头赞许:“对呀,老师说得对,咱们这个时代的书不是拿到市场去卖钱的,这我方才倒忘记了,方才我还想着从您的籍贯考虑来给书名想点子,叫山东宝贝呢。”就这样,这本险些叫作文化苦旅或者山东宝贝的书记录了孟子一辈子艰苦卓绝的推销生涯。你有没有过拒绝别人推销的经历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过吧。唉,孟老夫子呀,被人家拒绝了一辈子,直到尸骨全烂了,生前那点存货才卖出去,并且卖了个大价钱这是不是很像梵高?节选自熊逸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知识链接:熊逸:天涯“煮酒论史”版块名人,青年学者,知识面极广,学贯中西,在国学爱好者中有很固定的粉丝群,有个人豆瓣小组和百度贴吧。被读者戏称为最假不正经国学天才。熊逸自称“好熊”。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