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强纠错阶段测试卷一测试范围:必修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史书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D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区分不清。材料反映了天子、诸侯和大夫对土地的再分封,体现了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故B符合题意。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故A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到战国时期才逐步确立,故C说法有误。分封制有利于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
2、,也有利于扩大国家的疆域,故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误区警示: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近的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答案:B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王位继承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易错选C或D,出错的原因是将“封建”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材料提到了“周天子”,据此可以判断答案为A项。答案:A
3、3高一(1)班开展了主题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的活动,张华同学以“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能够为张华提供论据的是()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直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题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解析:本题考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西汉与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西汉设立刺史,北宋设置通判。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分别解决了威胁中央的王国问题和藩镇割据问题,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A、B、D三项是相同点。北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管理财政,这是西汉没有的措施。答案为C项。答案:C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
4、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理解两国内阁制的性质。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废除宰相,内阁长官称首辅,故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D反映了两国内阁制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误区警示:正确区分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差异,明朝
5、的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阁臣只是顾问,一旦阁权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答案: D5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认识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本题以情景材料切入,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选官不能只重才学,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日后滥用职权,危害百姓,故D项说法正确。误区警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
6、界分为两个大阶段。隋唐以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答案:D6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如图),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C军机处设立 D南书房设立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
7、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答案为C项。答案:C7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区分不清。据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观念的原理,可以判断出C是最主要的原因。城邦政治是形成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据此排除A、B;思想文化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故D源于
8、C。误区警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古代中国、希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两种文明产生了不同影响,但是文明的形成还与经济形式、思想观念有重大的关系。答案:C8有学者指出,雅典的“公民大会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做的决策。”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缺陷是()A公民观点狭隘 B公民权利受限C公民素质低劣 D不能保证参政者的素质解析:注意引文中的关键信息“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做的决策”,很显然是指雅典直接民主泛滥,不能保证参政者的素质,会引起决策的失误。答案:D9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某法律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
9、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下列有关该法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障了人人平等B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C巩固了国家统一D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解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理解。从材料看,似乎体现了人人平等,实质上古代罗马法并没有赋予奴隶平等的地位,故A错误;C、D与题干无关;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来看,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B符合题意。答案:B10(2013福州月考)“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80年代,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这段话旨在说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的必然性B英国资产
10、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C英国选择成立共和国的必然性D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解析:材料指明经过革命的冲击之后,下层人民已不具备发动革命的条件,而贵族和资产阶级又害怕革命,故材料是在论证英国最终选择“光荣革命”的必然性。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认真解读题目材料的信息。错选B项的原因是没有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17世纪)6080年代”即166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因为在这次会议上,议员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答案:A11(2013西安模拟)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
11、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恼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ABC D解析:通过解读材料的信息可知,错误,威尔克斯虽然是下议院的议员,但其活动属于个人的活动,并且下议院迫于国王的压力剥夺了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说明其没有改选监督国王权力的义务;错误,依据权利法案,国王不能干预议会,而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明显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正确,议
12、员享有司法豁免权;项正确,“威尔克斯与自由”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反对国王的干预,要求民主与公平的思想。综上,选择D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起到维系英联邦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的作用,不能干涉议会议员的选举,议会自然不对国王负责但有监督国王、首相等权力。答案:D12(2013苏州调研)有人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产物。下列宪法条文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国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参议院不论大小,每州2席B在计算南方总人口时,黑奴按3/5计入(5名奴隶按3个人计算)C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
13、仍保有一定的独立性D总统对宪法负责解析:A项体现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B项体现了南方各州和北方各州的妥协,C项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州的妥协。总统对宪法负责并不是妥协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各个选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不论是美国总统,还是国会、法院均需要严格遵守,但不能据此认为是妥协的表现。答案:D1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时采用了下图资料。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B体现了社会契约C体现了三权的分立D反映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解析:图中三者在理论上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各占一角,相互制约,凸显三权分立的态势。易错分析:
14、本题易错在对历史概念的掌握不够准确。A项的人民主权强调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典型表现是美国的总统选举;B项的社会契约即把社会和国家看做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D项的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属于行政权。答案:C14(2013正定月考)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议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A英国 B法国C德国 D俄国解析:通过分析材料的信息可知,基辛格描述的国家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该国的国会不能控制政府,而由国王控制,明显指的是德国。1871年通过的德意志帝国
15、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等权力;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因此选择C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题目“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的信息,英国的政府对议会负责;错选B项是没有注意题目“首相和国王”的信息,19世纪末期的时候,法国已经建立共和制,行政元首是总统而不是国王;错选D项是没有认识到俄国在19世纪末并没有实现男性的普遍参政。答案:C15(2013东营调研)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无产
16、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解析: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易错分析:易错在不能准确掌握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易错选B、C、D三项是没有注意这三项所描述的事件,即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资本论,均出现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之后。答案:A16(2013广州质检)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
17、行革命斗争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列宁认为革命取得胜利需要达到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也就是有物质基础,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客观条件;无产阶级准备成熟是阶级条件,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条件。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辩证认识题目材料中列宁的观点。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题目材料中“无产阶级准备成熟”的条件;错选B项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列宁只是强调无产阶级准备成熟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并没有说无产阶级绝不能进行革命;错选D项是没有注意其与题目材料的信息无关。答案:C17(2013南京测试)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
18、)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 BC D解析:是二者的相同点,故排除;正确,巴黎公社的领导人还不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正确,二者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正确,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并未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自然不可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上分析,故选择D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对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掌握得不够准确。错选包含的选项是没有注意这是这两次革命的相同点;错选包含的选项是忽视了两次革命均发生在大城市,自然属于二者的相同之处。答案:D18(2013南通期中)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
19、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解析:材料中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关系,所以遭到了英国的侵略,实际上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材料观点是不正确的,选择B项。A、C两项明显不选;D项不正确,材料观点是站在英国的角度。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认真审读材料的信息,即没有把握好材料中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0、。错选A项的原因是混淆了中国是否实行平等的对外交往与英国需要海外市场的含义明显不同;错选D项是没有认识到费正清虽然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但是美国人,站在西方的立场认识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的本质没有改变。答案:B19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知多少?中指出:“不平等条约研究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某种程度上,一部不平等条约史就是一部中外关系史。”下列不平等条约引文,根据其所属条约签订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响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A BC D解析:内容
21、出自辛丑条约;要求在通商口岸设厂,出自马关条约;要求协定关税,出自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因此选择A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掌握近代列强侵华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答案:A20(2013湖北联考)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解析:根据对题目材料信息的理解可知,张鸣认为辛亥革命带来
22、的问题,只能用革命的方式解决,革命的目的是借助革命的方式实现民族的独立,当不能完成的时候,人民不是想到其他的方式,而是用更加激进的革命继续实现民族独立,所以选择A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错选B项是没有解读出材料并没有反映革命手段优越性方面的信息;错选C项是没有理解材料中“接长这个杠杆”即继续革命,这形象地说明了革命具有连贯性。答案:A21(2013新乡调研)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
23、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据此可知()A共产国际阻挠国共合作B国共党外合作开展革命C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D松散联盟导致合作破裂解析:材料中李大钊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以不能是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只能是每个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共产党员个人,不能容纳共产党加入的共产国际,共产党员也不能认为加入了国民党,就可以脱离共产国际的领导,故选择C项。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在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信息。A项不符合史实,共产国际推动了中国的国共合
24、作;错选B项是没有理解材料的信息。答案:C22(2013广州检测)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况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并且根据自己各个根据地的实际情况予以制定相应的法规,说明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捐弃前嫌,进行了第二次合作,材料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实现后,中国共产党承
25、认国民党政府的领导地位,故选择C项。A项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方式;B、D两项与题意信息无关。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不能正确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材料强调的根据地遵守的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是自愿遵守的,并没有涉及国民党方面的要求;错选B项是忽视了根据地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答案:C23(2013西安模拟)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解析: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所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用普选的方法产生,说明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国家施政的方针,所以选择C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没有正确理解题目材料的信息。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代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权力是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忽视了题目的时间要求;错选B项不能准确识记新中国5个自治区的成立时间,1953年以前,只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其余4个均是
27、1955年以后成立的;错选D项是没有记住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的三大改造以后。答案:C24(2013随州测试)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C1978年宪法是对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解析:我国第三部宪法是1978年宪法,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
28、命”期间“左”的思想影响,以致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1979年对其进行修改的时候也没有对这些进行更改。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和没有注意题目的要求。错选A、B、D三项是没有识记好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知识。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是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是不符合史实的。答案:C25(2013聊城检测)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其成员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B参与国大多参加了政治军事同盟C它是为反对美
29、苏霸权主义而建立的D没有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解析:不结盟运动奉行“不结盟”和“非集团”政策,针对的是北约和华约,这一政策在两极格局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苏联及其领导下的华约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结盟运动的这一运动已经过时。所以选择C项。易错分析:本题易错在对不结盟运动成立影响的认识不准确。错选A项是没有注意当时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当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占据世界的绝大多数,所以,不结盟运动的存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与发达国家进行斗争,因而仍然是有作用的,与题干材料中的“不结盟运动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
30、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中国古代疆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蕃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下面为秦朝疆域图。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
31、,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史学集刊(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分析该措施的特征。(5分)(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3分)解析:第(1)问,考查西周分封制,概括材料一内容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秦朝郡县制,回答郡县制的内容和意义即可。第(3)问,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一小问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元朝中书省制度得出答案;第二小问
32、概括材料得出答案;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根据以上几个时期不同的地方管辖制度,概括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的趋势。答案:(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2)不同:实行郡县制度。特征: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血缘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27(2013苏州模拟)201
33、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访问了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总统进行了会晤,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材料二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井冈山会师材料三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举行中苏会议。1950年初,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保
34、证以友好合作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巩固两国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摘自国际条约集(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对材料一的理论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仅就革命道路而言,他们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对此你有什么认识?(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主要特点。它对刚成立的新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易错的原因之一是解读有效信息不完整,之二是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较差。第(
35、1)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问易错在不能从中俄两国社会的实际方面进行分析思考。俄国十月革命,发动城市暴动取得了胜利,而中国从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出发,这是两国领导人物把革命同本国国情相结合才取得的胜利。第(3)问易错在没有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内容方面进行思考,由其内容可以看出中苏双方互相支持,形成军事同盟。这样为巩固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权和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答案:(1)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2)道路: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3)特
36、点:平等友好,互相支持,军事同盟。影响: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8(2013东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亲历了战后欧洲极度分裂而虚弱岁月的欧洲领导人,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国际意义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体会。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明确表示:“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欧洲才能找到在世界上的位置。”而在对美关系上,欧洲的政治家们并不希望永久地充当美国的小伙伴,他们憧憬着最终建成一个强大而自主的欧洲并与美国建立均衡的平等伙伴关系。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张茗欧盟美
37、国关系:进展及限度材料二前不久结束的海湾战争,就宛如一场冷战格局终结的庆祝晚宴,使得美国又陶醉于自己是世界唯一超级军事大国的欢乐气氛之中。但是,实际情况却令人不寒而栗。美国的经济日渐凋敝,像我前面所预测的,这样下去的话,计算机、飞机以及军事等尖端技术所占的市场比重,都将为日本所超过。整理自日本坚决说不战后日美关系的总结材料三可以预见,中日关于钓鱼岛、东海油气田的争端将持续几十年难以解决。从军事角度来看,钓鱼岛位于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穿越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的主要航线上。在钓鱼岛建立雷达站,可以引导我空军和航空兵部队在东海南部空域巡逻,从而驱逐美日的反潜巡逻机如果日本占据钓鱼岛,则能够将雷达网覆盖到
38、中国领海空域,掌握解放军航空兵活动情报。从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看,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日本如果占有钓鱼岛,就有足够法理依据坚持按照“中间线原则”与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多得几十万平方千米的经济专属区,从而获得更多的渔业和海底矿产资源。网易透析美日“夺岛”演习:日本寻求重获进攻性军事力量(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领导人的想法。(3分)(2)依据材料二,请预测日本对美政策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日关于钓鱼岛、东海油气田的争端将持续几十年难以解决”的原因。我们应怎样维护国家主权?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第(1)问,不能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欧洲
39、一体化”“作为一个整体”“平等伙伴关系”“一个站起来的欧洲”等进行概括。第(2)问,“变化”容易忽视抓住材料“计算机、飞机以及军事等尖端技术所占的市场比重,都将为日本所超过”的信息,不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原因”没有根据材料中的“美国的经济日见凋敝”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题干从“军事角度”“政治和经济层面上”概括出答案要点;第二小问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从人们的认识、国家综合实力、法律等角度谈看法。答案:(1)实现欧洲一体化,摆脱美国的控制,与美国建立均衡的平等伙伴关系。(2)变化:日本可能会调整日美关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和技术实力相对衰落,而日本会在这些方面超过美国。(3)原因:军事上,占领钓鱼岛可制约对方的军事活动;政治经济上,钓鱼岛战略地位重要,其周围海域有丰富的资源。维护措施:积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和军事实力增强;开展主动外交,利用我国法律和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