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3 ,大小:309.16KB ,
资源ID:103068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06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2月模拟(自主测试)答案(二)(PDF).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2月模拟(自主测试)答案(二)(PDF).pdf

1、答案第 1页,总 23页2020 届高三年级生物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其中竞争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详解】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生物表现出非同步性变化,因此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故选 C。2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2、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A 正确;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而组织液只能进入淋巴,淋巴只能进入血浆,B 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而不是保持不变,C 错误;D、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同时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错误。故选 A。【点睛】答案第 2页,总 23页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能结

3、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 错误;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表现型,间接选择基因型,B 错误;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 错误;D、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正确。故选 D。4A【解析】【分析】1、拜尔的实验

4、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2、欧文顿用 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3、20 世纪初,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成连续的两层。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

5、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详解】答案第 3页,总 23页A、拜尔的实验只是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当时并不知道“影响”即为生长素,A 错误;B、由分析可知: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最终认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B 正确;C、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正确;D、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即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D 正确。故选 A。5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

6、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分析题图:图中是高尔基体,是线粒体,是内质网,是叶绿体。【详解】A、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A 正确;B、是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正确;C、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C 正确;D、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D 错误。故选:D。6D【解析】【分析】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遗传病特点病例常染色体显性代代相传;发病率高;男女发病率相等多指、高胆固醇血症答案第 4页,总 23页常染

7、色体隐性可隔代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近亲结婚时发病率较高白化、苯丙酮尿症X 染色体显性连续遗传;发病率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X 染色体隐性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红绿色盲、血友病Y 染色体遗传患者为男性;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耳郭多毛症【详解】已知性状 A 是伴 X 隐性遗传,男甲能通过其女儿传递给他外孙,但不能通过儿子传递给孙子;性状 B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只在男性中表达,则男乙的儿子、孙子、外孙都有可能是性状 B,故可以通过家谱研究区别性状 A 和性状 B。故选 D。【点睛】本题以两

8、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理解与分析。7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其种群为 S 型增长,t2 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3 时刻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t4 时刻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并非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详解】A、t3 时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是种群数量仍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 错误;B、t4 时刻种群增长率为 0,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并非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B 错误;C、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其种群为 S 型增长,J 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C 错误;D、据图分析,t4 时刻种群数量达到

9、K 值即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D 正答案第 5页,总 23页确。故选 D。8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S 元素标记的是蛋白质,P 元素标记的是 DNA,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中而 DNA 进入,说明遗传物质是 DNA。【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此实验只能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A 正确;B、上清液主要成分是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外壳和培养基,沉淀物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菌体,B 正确;C、实验结果说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说明标记物没有进入细菌,C 正确;D、噬菌体只将其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这样 DNA 和蛋白质就自然的分开了,D 正确;故

10、选 A。9C【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2、根据题图分析:是细胞壁,是外界溶液,是细胞膜,是细胞质,是液泡膜。【详解】A、处是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具有全透性,A 正确;B、处是外界溶液为硝酸钾溶液,若替换为 30的蔗糖溶液,细胞不能吸收蔗糖,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 正确;C、结构化学组成不同,其中结构是全透性的,结构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 错误;D、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此时无法确定,可能是大于、小于、

11、也可能是等于,D 正确。故选 C。10B答案第 6页,总 23页【解析】【分析】1、ATP 的组成元素:C、H、O、N、P2、ATP 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ATP 的结构式可简写成 A-PPP,式中 A 代表腺苷,T 代表 3 个,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 ATP 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 个高能磷酸键。ATP 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 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 AMP(一磷酸腺苷)。【详解】A、ADP 由 2 分子磷酸、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其中含有 1 个高能磷酸键和 1 个普通磷酸键,A 错误;B、胰岛

12、B 细胞中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为细胞呼吸,线粒体是胰岛 B 细胞中唯一产生 ATP的细胞器,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 正确;C、ATP 的合成与细胞的放能反应相联系,C 错误;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热能,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 ATP 相关的知识,识记 ATP 的结构,掌握 ATP 中能源的来源和去路,易错点是 D 选项中 ATP 的能量一般不用于维持体温。11C【解析】【分析】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3、。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 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染色体形态,解离时应用解离液,使组织细胞分散开,A 错误;答案第 7页,总 23页B、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B 错误;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可能发生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C 正确;D、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中没有增加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D 错误。故选 C。12C【解析】【分析】1、加热

14、杀死的 S 型菌的 DNA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随着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S 型细菌的数量呈现 S 型曲线的变化。R 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 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 DNA酶和 S 型活菌中提取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R 型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壁成分不同,故 R 型菌分泌的细胞壁自溶素可从培养液中提取,不可用于分解植物细

15、胞的细胞壁,A 错误;B、题干中的转化过程中,S 型细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被解旋成两条单链 DNA,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合成,其中一条进入 R 型菌并替换相应片段,一条在细菌外被分解为核苷酸,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变化,B 错误;C、R 型菌转变为 S 型菌的过程中,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活菌,这种可遗传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 正确;D、由于转化过程中 R 型菌的转化为 S 型菌的概率低,故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 S 型菌主要来源于 S 型菌的增殖,D 错误。故选 C。13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6、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答案第 8页,总 23页详解: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A 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 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 错误;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明确全能性是以形成完整的个体为标志的,并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17、各选项。14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肾上腺素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 G 蛋白与 GTP 结合,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进而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肾上腺素属于激素,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A 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故腺苷酸环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由图可知腺苷酸环化酶可以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B 错误;C、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C 错误;D、肾上腺素既可作为升高血糖的激素,也可在神经调节中作为神经递质,D 正确。故选 D。【点睛】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

18、5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之间的比例为 1:2:2,并且染色体数为 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丙中,A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时期和减后期;C 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答案第 9页,总 23页【详解】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列在

19、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但赤道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错误;由于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故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 2 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正确;乙图所示细胞中 DNA 含量为 4N,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为 2N,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确;乙图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一极的染色体应为体细胞的一半。若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 2N,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错误;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 4N,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最少为

20、N,说明还可以发生减数分裂,故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正确;C 组细胞染色体数为 4N,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错误。综上分析,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16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曲线 a 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x 的增大,y 逐渐增大,后趋于平衡;曲线 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x 的增大,y 逐渐减小,后趋于平衡;

21、两者呈负相关。【详解】A、对于恒温动物来说,在低温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耗氧量逐渐增加,而温度增加后,耗氧量就会下降,与曲线 b 符合,而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体内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所以体内酶的活性也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外界温度升高,变温动物体内温度也会升高,新陈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加,与曲线 a 相符,A 正确;B、若表示 O2 浓度与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的关系,则在 O2 浓度较低时,生物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随着 O2 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的 CO2 量逐渐减少,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产生的 CO2 也逐渐增加,有氧呼吸强度还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有答案

22、第 10页,总 23页氧呼吸产生的 CO2 量最终趋于平稳,因此 a 表示有氧呼吸强度,b 表示无氧呼吸强度,B 正确;C、机体进食后,体内血糖浓度较高,需要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恢复正常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不再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拮抗作用,所以两者曲线变化相反,C 正确;D、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根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与曲线 b 相符,而茎则表现出促进生长,与曲线 a 相符,D错误。故选 D。17A【解析】不同植物含水量有所差异,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含水量也不同,A 错误;细胞内的自由水既是良好的溶剂,也是生

23、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运输具有重要作用,B 正确;人体内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 正确;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缺 Mg 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D 正确。【点睛】巧记无机盐功能的“一、一、二”:18D【解析】【分析】运动员剧烈运动时,(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血糖含量

24、降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答案第 11页,总 23页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详解】A、由于参加比赛是高强度的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补充机体血糖的稳定,应该会肝糖原分解速度加快,以维持血糖平衡的现象,A 正确;B、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会分泌大量的汗液,使得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出来,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液减少,B 正确;C、由于运动,机体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25、引起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C 正确;D、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无氧呼吸对能量的补充,机体会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能够对 pH 做出调节,内环境 pH 不会显著降低,D 错误。故选 D。19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 或 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

26、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没有证明,A 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B 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S 型菌是由于 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菌的体内,与 R 型菌的 DNA 发生了基因组合,C 正确;侵染细菌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 错误。20C【解析】答案第 12页,

27、总 23页【分析】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原则是:不管物像多么好找,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详解】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A 正确;B、下降镜筒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 正确;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C 错误;D、若观察到的视野中有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不移动,则污点位于目镜或物镜上,D 正确。故选 C。21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28、中经过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由内质网脱落的小泡包裹,并移动到高尔基体后与高尔基体融合,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后,由高尔基体脱落的囊泡包裹移动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面积大于外膜的面积。【详解】A、核糖体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的加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A 错误;B、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与内质网、高尔基体也有关,B 错误;C、低渗溶液中线粒体的内膜后于外膜破裂,C 错误;D、载体蛋白具有选择运输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生物膜系统和细胞核的

29、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2A答案第 13页,总 23页【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别以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环状 DNA 分子位于拟核区域,A正确;B、蓝藻也是需氧型生物,但是它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 错误;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 错误;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各选项

30、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23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及体液免疫过程,图中,a 是 T 淋巴细胞,b 是 B 淋巴细胞,c 是记忆 B 细胞,d 是浆细胞,e 是吞噬细胞,X 是病原体,Y 是抗体。【详解】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消灭抗原,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二者的作用不同,A 错误;B、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可以直接刺激记忆 B 细胞,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细胞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消灭抗原,即图中过程,B 正确;C、Y 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分

31、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其中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C 错误;D、d 细胞是浆细胞,作用是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D 错误。故选 B。24B【解析】答案第 14页,总 23页【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A 正确;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和突触前膜的融合,导致突触前膜面积增大

32、,B 错误;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C 正确;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和抑制性的,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加强静息电位,不会兴奋,D 正确。故选 B。25B【解析】试题分析: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场所是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薄膜,故错误;NADPH 变为 N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不在生物膜上进行,故正确;ADP 转变为 ATP 可以在细胞质基质进行,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故正确;光能转变为电能在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薄膜上进行,故错误;DNA 复 制 和 转 录 在 细 胞 核 内,叶 绿 体和 线 粒 体 内 进 行,不 在 生 物 膜 上 进 行,故正确;抗体的合成在

33、核糖体中完成,不在生物膜上进行,故正确;NADP+变为 NADPH 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故错误;纺锤体 的形成 由细胞 两极发出纺 锤丝形成和 中心体发 出星射线形 成,不在生 物膜上进行,故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反应与生物膜的关系相关知识,相 对比较综合,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62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为 AA,根尖成熟区细胞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不再复制,故 A 只有 2 个让该突变植株与已知白色花品系正常植株杂交得 F1将 F1种子种植下去,筛选出 F1 的红色花植株自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 F2将 F2 种子种植下去,统计 F2 中各花色的比例F2 中黑红色花:红色花:白

34、色花=1:2:1,则能确定属于第一答案第 15页,总 23页种情况若 F2 中黑红色花:深红色花:红色花:粉红色花:白色花=1:4:6:4:1,则能确定属于第二种情况【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1)A 基因被标记为红色荧光点,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为 AA,一个细胞中含有 2 个 A 基因,根尖成熟区细胞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一个细胞中最多可以含有 2 个 A 基因。(2)如果

35、属于第一种情况,即多出的 A 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能产生 AA 和 A 两种配子,由于白色品系植株(aa)只产生 a 一种配子,所以与白色品系植株杂交所得 F1 的基因型为 AAa 和 Aa,如果让基因型为 AAa 的 F1 植株自交,由于该植株能产生 1/2AA、1/2a两种配子,所以该植株自交得到的 F2 中白花植株(aa)所占比例为 1/4,红花植株(AAa)所占比例为 1/2,黑红花植株(AAAA)所占比例为 1/4。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即多出的 A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能产生 AA 和 A 两种配子,由于白色品系植株(aa)只产生 a 一种配子,所以该植株与白色品系

36、植株杂交所得 F1 的基因型为 AAa 和 Aa。如果让基因型为 AAa 的 F1 植株自交,由于该植株能产生 1/4AA、1/4Aa、1/4A 和 1/4a 四种配子,所以该植株自交得到的 F2 中白花植株(aa)所占比例为 1/16,粉红花植株(Aaa 和 Aa)所占比例为 4/16,红花植株(AAa 和 AA)所占比例为 6/16,深红花植株(AAAa 和 AAA)所占比例为 4/16,黑红花植株(AAAA)所占比例为 1/16。因此,若 F2 黑红色花:深红色花:红色花:粉红色花:白色花=1:4:6:4:1,则能确定属于第二种情况。综上所述,通过比较 F2 中是否有白色花植株出现,也可

37、以完成多出来的 A 基因的位置探【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27叶绿体不一定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C、H、O、NF拟核【解析】【分析】答案第 16页,总 23页1、分析甲图表示叶绿素分子,表示 tRNA,表示 ATP,表示肽链的一部分,RNA 和蛋白质分别是由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构成的多聚体化合物。属于单体形成的多聚体是 tRNA 和蛋白质。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2、分析图乙: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图中 F 是 DNA、G 是 RNA、H 是

38、蛋白质,则,D 是 C、H、O、N,C 是 C、H、O、N、P。3、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一脱去水分子数18;【详解】(2)tRNA 中有单链部分,有双链部分,所以tRNA 中 G 不一定和 C 配对,所以两者数量不一定相等。能够合成ATP 的反应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对应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2)根据图乙分析,D 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由 C、H、O、N 等元素组成。(3)图中 F 是 DNA,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DNA 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于拟核中。【点睛】本题结合化合物结构示意图及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

39、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8消费者分解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载体食物链(网)动力化石燃料的燃烧温室效应【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其他箭头进出的方向可判断出 D 是无机环境、C 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 B 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 A 为消费者。【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 A 表示消费者,B 表示分解者。(2)图中 DC 代表生产

40、者的光合作用;AD 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密不可分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大气 CO2 的答案第 17页,总 23页含量,造成温室效应。【点睛】本题结合碳循环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过程、特点等,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增加神经体液免疫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T 细胞受损后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使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减少,故产生的

41、抗体减少体液记忆细胞b反应更快、更强,产生抗体更多T【解析】【分析】图甲:下丘脑、垂体、睾丸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图乙:血液运输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图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其中 a 表示 T 淋巴细胞,b 表示记忆细胞,c 表示浆细胞,d表示抗体。【详解】(1)当睾丸酮含量小于正常范围时,下丘脑产生的 GnRH 会促进垂体产生 LH 和 FSH,垂体产生的这两种激素会促进睾丸产生睾丸酮,所以当睾丸酮含量偏小时,GnRH 会增加。(2)乙图中既有激素,又有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还有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42、,可以体现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免疫细胞接受的 a 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b 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当 T 细胞其受损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主要的原因是 T 细胞受损,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使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减少。(3)该免疫过程有 B 细胞的参与,为体液免疫,b 细胞由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产生抗体,因此为记忆细胞。(4)图中 a 为吞噬细胞,b 为记忆细胞,c 为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二次免疫过程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5)HIV 病毒主要攻

43、击人体的 T 细胞。【点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中一般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答案第 18页,总 23页免疫调节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0偏大基本不变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下降肝糖元(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甲状腺激素的)溶剂(或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的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解析】【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以升血糖;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44、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尤其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影响代谢。【详解】(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设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 n,第二次捕获的总数为 M,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为 m,则种群密度为 Mn/m,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 m 会偏小,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偏大。鲫鱼的捕捞数量不影响其 K 值。(2)要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应该先注射胰岛素溶液,此时小鼠应该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其低血糖症状会消失。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血糖含量偏低,说明胰岛素含量偏高,胰高血糖素含量偏低,故该比值明显下降,胰岛素会肝糖元

45、(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无甲状腺激素,因变量是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故可以将小鼠均分甲、乙组,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注射不同的激素,一组只注射甲状腺激素,一组只注射生长激素,一组同时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答案第 19页,总 23页长激素,再设置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的生长状况即可得出结论。(4)注射抗原后小鼠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接触抗原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46、,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故要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实验设计,要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胰岛素;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31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等累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间【解析】【分析】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

47、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抑癌基因可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并阻止细胞的癌变。2、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l)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

48、低,易分散和转移等。据大量病答案第 20页,总 23页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 56 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累积效应。(3)癌细胞表面的 PDLl 蛋白可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 PD1 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由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因此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4)DNA 的合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 DNA 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

49、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识记癌细胞的治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糖蛋白(或蛋白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核糖体)14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A小于增大2 3 5【解析】分析:图中 1 是内质网,2、3 是核糖体,4 是高尔基体,5 是线粒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核仁与某些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1)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0、具有识别作用;(2)由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和分泌,而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因此溶酶体中的酶主要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 核糖体1 内质网4 高尔基体溶酶体;(3)图中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高尔基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高尔基体,即图中 4;(4)分析甲图可知,用 35S 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乳腺

51、细胞,放射性强度最先出现在 a,然后出现在 b,最后出现在 c,由于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经翻译过程形成,然后先后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因此 a、b、c 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答案第 21页,总 23页高尔基体;分析乙曲线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质网不断“出芽”形成囊泡,因此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不断与内质网上的囊泡融合,然后再“出芽”形成囊泡,因此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而细胞膜不断与高尔基体上形成的囊泡融合,因此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说明 d 是内质网,e 是细胞膜,f 是高尔基体。故选 A。(5)由于细胞中含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

52、双分子层,则口腔上皮细胞表面积的值小于 S/2;(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度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增大;(7)尿嘧啶存在于 RNA 中,图中含有 RNA 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故答案是 2、3、5。33一定的流动性载体蛋白葡萄糖和乳酸等于低于低于受体糖蛋白协助扩散蛋白质【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所以液面不发生变化;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葡萄糖

53、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详解】(1)人工膜包裹的药物通过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被细胞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2)图乙中,葡萄糖以协助扩散形式跨膜运输,乳酸以主动运输形式跨膜运输,两者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3)在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和 1mol/L 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水分子数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过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因此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

54、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图乙中的蛋白质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 A 侧溶液浓度下降,B 侧溶液浓度上升,则水分从左侧运输到右侧,答案第 22页,总 23页则左侧液面将低于右侧液面。如果用图乙的蛋白质是运输乳酸的载体,再进行试验,由于缺少能量,左侧液面还是低于右侧液面。(4)分析图丁,该图是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对靶细胞的代谢进行调节;能识别信息分子,其本质是糖蛋白。(5)K+在缬氨霉素的协助下,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在这过程中 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协助

55、扩散,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4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胰蛋白酶显微注射法因为个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荷斯坦奶牛滋养层细胞孕激素桑椹胚或囊胚期【解析】(1)图中涉及基因工程、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其中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属于细胞水平的操作。(2)图中奶牛的组织需要经过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的处理使其分散,培养得到,把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

56、射法处理。(3)个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荷斯坦奶牛,故的遗传性状和荷斯坦奶牛最相似。要确保为雌性,可采集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4)在将送入之前需要用孕激素对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通常将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期再经过胚胎移植送入。【点睛】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处理。35XaXa XAY XAXaXAY能该种群随机交配,雌雄均有多只红眼与白眼性状,故红眼雌蝇有 XAXA 和 XAXa 两种基因型,红眼雄蝇有 XAY,随机交配子代中白眼全为雄蝇,红眼既有雄蝇又有雌蝇能该种群随机交配,

57、雌雄均有多只红眼与白眼性状,若白眼为显性则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自由交配一代会有性状分离现象,若白眼为隐性则全为纯合子,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解析】答案第 23页,总 23页【分析】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的实验设计(1)已知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方法: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2)未知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正交和反交利用正交和反交法判断: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一代在不

58、同性别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即与性别有关),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上。【详解】(1)要体现红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位于 X 染色体上,只需要通过杂交使子代的性状在雌雄中表现不一致即可,所以选择 XaXa 和 XAY,子代雌性基因型全为 XAXa(红眼),雄性 XaY(白眼),或者 XAXa 和 XAY,子代雌性基因型 XAXA 和 XAXa,全为红眼,雄性 XAY 和 XaY,既有红眼又有白眼。(2)此种群为随机交配了多代的果蝇种群,故用号瓶中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若红眼为显性性状,则红眼雌蝇有纯合个体(XAXA)也有杂合个体(XAXa),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 随机交配一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即后代中出现白眼全为雄果蝇,红眼既有雌性也有雄性则可证明红眼为伴 X 显性遗传,否则子代中只有红眼性状;用号瓶中的白眼果蝇随机交配,若白眼为显性则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相互杂交子代会有性状分离,若白眼为隐性则全为纯合子,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答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检测个体性状显隐性关系的实验设计。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