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KB ,
资源ID:10303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0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0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0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1、专题01 论语十二章 (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

2、之勤且艰若此。【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淹贯:深通广晓。金源氏:指金国。泯:灭,尽。1【甲

3、】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乙】文的作者是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人物表现品质颜回(1)_“余”艰苦求学,自得其乐(2)_元好问不顾阻挠修史书(3)_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 _。(用自己的话回答)6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

4、史为任。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二)(2023广西百色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5、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子张)孔子世家(节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7、(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史:管理仓库的小吏。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司职吏:管理牧场的官吏。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折中:调和取正。7下面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中主人公在深秋露重霜浓之时,徘徊岸边,上下求索,寻找“伊人”而不得。B每一章开头写景起兴,烘托清冷气氛,抒发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明地点的变化,暗示“伊人”难以寻觅。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同时深化了诗歌的意境。8下面对论语十二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是谈修身做人的。B“不义而

8、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白,讲述了孔子对“义”的坚守。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在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有坚定的志向是非常重要的。9用“”给孔子世家(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10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十二章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词语古义今义朋_可以_表许可饭_煮熟的谷类食物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12论语雍也中孔子盛赞颜回“贤”,这个“

9、贤”可以用哪个四字成语概括?为了突出颜回的“贤”,这一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13孔子一生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秉持“仁”的思想,“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是一位率真、率性的真“圣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和你所了解的孔子经历,说说你心中的孔子形象。(三)(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10、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饭疏食:_(2)非学无以广才:_(3)传不习乎:_(4)险躁则不能治性:_15翻译下列句子。(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6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7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18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乙】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四)(2022安徽滁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11、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节选自论语)【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1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人不堪其忧 堪: (3)不知其旨也 旨: (4)教然

12、后知困 困:2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1【甲】文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句子是_;【乙】文揭示教与学关系的句子是_;【丙】诗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用原文句子回答)22习总书记提出要打造“学习型”社会,结合以上文和诗,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五)(2022青海西宁统考一模)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13、,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曲肱而枕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夫君子之行食之不能尽其材C静以修

14、身 先帝不以臣卑鄙D于我如浮云万钟于我何加焉2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6【甲】【乙】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_,因为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27【乙】文中作者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六)(2023广东汕头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2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甲】文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2)我日三省我身( )(3)思而不学则殆( )29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孔子谈水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

16、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焯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渢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3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乙】中的意思。(1)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 )(2)似善化( )3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32【甲】文中有“匹夫不可夺志也”,【乙】文中有“其万折也必东,似志”,两文都谈到“志”的内涵一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七)(2023陕西西安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7、成下面小题。【甲】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特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

18、人穷斯滥矣。”(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3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三军可夺帅也( )(2)博学而笃志( )(3)切问而近思( )(4)君子固穷( )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学而时习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B博学而笃志C而乐亦无穷也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36【乙】文中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时,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这体现了孔子_的观点(用【乙】文中的句子回答)。回想你学过的初中课文,孟子的哪句话也体现了这一观点:_。(用课文

19、原句回答)(八)(2023内蒙古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节选自论语)【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3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xng)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u)C夫君子之行(f)D遂成枯落(shu)38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 )A快乐B以为乐C乐趣D使快乐(2)静以修身( ) 非志无以成学( )A因为B用来C学习 D学业3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21、如浮云。(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0【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志”与“学”,请联系相关语句,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九)(2023秋湖南株洲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军可

22、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传不习乎 传:传授的知识。B三十而立立:立身 不逾矩 逾:越过C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D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劝勉年与时驰 驰:迅速逝去4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B乙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C乙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D甲文中强调,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采取“三省吾身”

24、的态度。45【甲】文中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将“学”与“_”结合起来。【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字,对比鲜明。46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谈谈你敬仰孔子、诸葛亮的原因。(十)(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

25、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47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48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49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句:_;批注:_。50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