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66.50KB ,
资源ID:103037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03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贵州印江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贵州印江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

1、贵州印江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4月月考历史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4题 每题2分 共48分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进展都不是很顺利,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2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国别项目俄国英国德国生铁(19世纪中叶)26万吨385万吨367万吨铁路总长(1861年)1 500俄里15 000俄里10 000俄里A.农奴制盛行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缺乏资本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答案】A

2、【解析】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中叶”“186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选A项。3庆历新政对于积弱的宋朝, 与其说是一剂良药,不如说是一剂猛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违背了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范仲淹被迫离职,新法宣布废止。4战国策 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 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 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C.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材料中商鞅变法的举措“正度量、调轻重”即是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全国各地计量单位的统一便于不同地区间商品买卖交换的顺利进行,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吴起、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其改革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都被处死,这说明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故本题选D。 6古代学者在评价某人时说:“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奖励将士),法令必行。”此人最有可能是A.商鞅B.孔子C.老子D.庄子【答案】A【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法令必行”可以总结出此人重视“奖励耕战”,持法家思想,结合选项及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A项。71043年,范仲淹应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择官长、厚农桑、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这封奏折拉开了一次改革的序幕。请问这次改革的中心是A.整顿吏治B.整顿军队C.

5、完善监察制度D.发展农业【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1043年”“范仲淹”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这次改革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是整顿吏治。 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科学知识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D.教育与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的主张。材料以层层递进的关系论述“变法之本”,并将其依次表述为:“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变官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 9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

6、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答案】B【解析】面对豪强地主的势力,北魏政权无力一一削平,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他们为宗主督护,让他们代表政府去行使基层政权职能,让他们去向农民征发租调力役,维护统治秩序。10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7、”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按照军功大小来封爵,凡是没有军功的宗室不能受封,损害了宗室贵族的利益,为商鞅带来了杀身之祸。故选A项。11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叹曰:“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杓水,即羹何由有熟时也?”据此推断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举措前后矛盾B.宋神宗态度摇摆不定C.改革急于求成D.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杓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 12吕氏

8、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根据材料“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分析可知,奴隶制的井田制不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封建生产方式的私有制私田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私田的开垦能激发人的积极性,D项符合题意。 13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也为了削弱日益强大的反对派,1863年幕府对尊攘派进行镇压,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其失败的惨痛教训是A.发动人民群众才是取

9、胜的关键B.倒幕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C.尊攘必须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D.“尊王攘夷”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不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摆脱封建束缚,是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的,倒幕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故答案为B项。 14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统计,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叛乱事件就有二十几起之多,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说明北魏统一北方违背了历史潮流北魏统治者固守旧思想社会矛盾尖锐改弦更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A.B.C.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是

10、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这就要求当局者进行必要的改革。故说法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迎合了历史发展潮流,说法错误;不能由材料得出。15后人常用诗经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描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下列与此最相近的是A.“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B.“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井田制逐渐被破坏、私有制出现等方面。故本题应该抓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再用排除法,选出答案。A项中的“乱井田”暗含了井田制被破坏之意;“百王礼乐”指

11、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散寒烟”说明礼崩乐坏,符合题意。B项描写的是王安石的变法精神,C项描写的是爱情,D项表达的是金榜题名后的欢悦心情,与之不符。故选A项。 16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派势单力孤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答案】A【解析】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是顽固派代表,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说明改革的正确性,是大势所趋。 1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有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12、 实行连坐法A.B.C.D.【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燔诗书而明法令”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实行“连坐法”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18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写道:“它是梭伦时代雅典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机构。后来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这个机构是A.公民大会B.公民陪审法庭C.“四百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中的政治机构设置。由“梭伦时代”“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可知,这一机构是裁决事务的司法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是梭伦创立的司法机关,负责案件的诉讼审理,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梭伦改革前就

13、存在的公民参政议政机构,“四百人会议”是梭伦创立的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与“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不符,故A、C项错误;“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创立的,故D项错误。19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答案】C【解析】离散诸部就是打破原先的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就是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从事定居的农业生活。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鲜卑族由游牧部落向定居农业居民的转变,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20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 由德谟和克拉西

14、两个词合成。前一个词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后一个词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A.实行陶片放逐法B.为公民发放津贴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答案】D【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实行陶片放逐法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排除A、C两项。B项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措施。故答案为D项。 2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属于经济表现的是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邯郸、宛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弱化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和分析理解能力。为经济方面的表现,为政

15、治方面的表现。故选A项。22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城东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公元6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答案】A【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6世纪”和洛阳“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的理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3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挽救民族危机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挽救民族危机是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共同诉

16、求,故A项排除。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并没有推动政治改革,故B项排除。改良运动虽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很有限的,故C项排除。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是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故D项正确。 2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17、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4题 每题13分 共52分2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梭伦改革是如何达到社会力量的“平衡”的?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苏辙栾城三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8、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不可也”的原因。【答案】(1)说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2)表现: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原因:措施危及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而导致变法失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按财产划分等级,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2)根据材料信息,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为改善贫民状况实行的措施有

19、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原因:可结合国家性质即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分析。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 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20、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 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明治维新领导人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请回答:(1)材料一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的含义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突出特点。(3)结合材料三探究明治维新存在的局限性。【答案】(1)含义:必须改革旧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布新) 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2) 前提条件: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

21、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全盘西化,照抄照搬西方,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3) 局限性:日本军国主义浓厚,很快走上了侵略亚洲邻闰的道路。【解析】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

22、,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答案】(1)社会背景: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目的: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2)效果:人民高兴;军人勇于战斗;社会安定;秦国逐渐强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第(1

2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逐一进行概括、总结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文字“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即可得出。第(2)问,依据材料文字“秦民大说(悦)”可知,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是人民高兴。依据材料文字“民勇于公战”可知,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是军人勇于战斗。依据材料文字“乡邑大治”可知,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是社会安定。依据材料文字“夺取大片土地”可知,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是秦国逐渐强大。 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 2倍,钢铁产量和棉紡织业产值都增加了 3 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 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 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图二反映的是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经济落后, 它们引发图三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2)说明:俄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要。【解析】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