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中国诗【课堂同步练习四】必修4第二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2.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B. 便纵有/千种风情C. 自/胡马窥江去后 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3. 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都门帐饮无绪 绪:心情、情绪 B.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C.夜雪初霁 霁:雨、雪停止,天晴 D.解鞍稍驻初程 初程:指整装待发4. 下
2、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5. 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
3、画心理。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6.对扬州慢这首词中表现“黍离之悲”诗句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城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像往昔扬州城十四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
4、人乎?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如果说上面所写均是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话,此句则写出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7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
5、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8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
6、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
7、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答案及解析】对亡夫的哀悼,对自己的哀怜。9.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答案及解析】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答案及解析】首句写词人对“花落
8、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答案及解析】无可奈何花落去。首尾呼应 10.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答:【答案及解析】“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9、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11.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答案及解析】(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12.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及注释,完成题。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
10、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景,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达旦:一直到天亮。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官阕:宫殿。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檐。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绮(q)户:雕花的门窗。婵娟(chn jun):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 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
11、语: 把:动词,拿着 不胜:受不住,经受不住 何似:哪里赶得上 何事:疑问词,为什么 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答:【答案及解析】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 解说下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答:【答案及解析】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这美好的月光。 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答:【答案及解析】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13.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12、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北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答:【答案及解析】江城子表现的是一个报国无门、刚强壮武的英雄形象,他英武豪放、意气风发、气概不凡;蝶恋花描写的是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他久久痴情远望,内心孤独寂寞,无人能理解,只好对酒当歌借酒浇愁,却毫不后悔。 试从题材上比较两首词风格上的区别。答:【答案及解析
13、】两首词都是写男子。江城子写男子的豪情壮志,选取具有男子气的出猎场面入词。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豪迈、粗犷的美的特质(广袤的原野、具有原始野性的动物、奔驰的骏马猎犬、豪迈的射手等等,那种声势,那种气氛,充满了动感,饱蘸了英武之气),读来令人也生豪情壮志。而蝶恋花写的是儿女情长的私事:男主人公为情而惆怅,为情而愁绪满怀无法排解。为情所苦,为情所累。整首词具有一种浅斟独吟、回环低旋的凄美情调。 14.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理解。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解析】都把抽象的感情愁绪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化,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