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988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19 南朝诗两首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伴着美的旋律,我们进入了古典诗歌的圣殿。从静女的多情到氓的信誓旦旦,从屈原佩戴的香草到刘兰芝殉情的清池。迢迢牵牛星无法紧拉皎皎河汉女的素手,高吟周公吐哺的曹操不能理解开荒南野际的陶潜。上邪的冬雷震震,是痴情人爱的誓言;河边的青青小草,是闺中人思念的双鲤。谢灵运登池上楼,谢玄晖望长安邑。丰富多彩的世界,异彩纷呈的诗坛,引领我们寻找性灵的栖息地,寻觅精神上的一方净土。作者简介谢灵运:南朝宋代诗人。陈郡阳夏人,喜爱山水,常率众肆意遨游。他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他的诗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刻画细致,反映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清新开朗之感,但有时过于雕琢。谢灵运以大量山水诗

2、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齐代诗人。当时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素好佛经、酷爱文学,因而广召文士。出入其藩邸的文人前后不下三百余人,其中谢朓和王融、任昉、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八人,最为竟陵王爱重,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他们的诗歌创作,在体制和声韵上都有创新,被文学史家们称为“永明体”。谢朓的五言短诗对唐代五言绝句影响很大,在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谢宣城集。助学连接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的著名山水诗,诗中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的所见所感,反映了进退失据的处境和归隐的决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谢眺晚登三山所见京邑的

3、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美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思乡之情。目标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一词多义1.薄 薄霄愧云浮贵贱情何薄薄田十五顷厚此薄彼()2.方 去矣方滞淫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宅十余亩磐石方且厚()3.罢 怀哉罢欢宴及反,市罢海瑞罢官()4.许 佳期怅何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时人莫之许也()5.穷 徇禄反穷海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答案:1.动词,迫近/形容词,与“厚”相对/形容词,土地贫瘠/动词,轻视2.副词,将要/名词,方圆/名词,周围/形容词,方正3.动词,停止/动词,结束/动词,罢免4.句末语气词/名词,地方/动词,赞许5.名词,尽头/形容词,处境艰难二、古今异义池塘生春草古

4、义:今义:蓄水的坑答案:池,园池;塘,堤岸。三、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白日丽飞甍()答案:使明丽目标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1.登池上楼开头为什么写虬龙和鸿雁?解读探究:“开头”提示我们在回答时应从结构上、全诗主旨上考虑。“潜虬”“飞鸿”提示我们从诗歌意象的特定含义上考虑。也就是说应从三点作答,一是准确点出“潜虬”“飞鸿”的意象特点,二是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三是点出与诗歌主旨的关系。答案.潜游的虬龙自我怜惜美好的姿态,远飞的鸿雁响起了悠远的鸣声,潜虬、飞鸿在海阔天空中幽姿长鸣,悠闲自在,下文自然转入写自己处境的不如意,这是运用反衬手法。诗歌意象定义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具体客观之“

5、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相关结合,就是“意象”。特点外表看呈现直观形象性,本质上是为负载诗人思想情感而存在的。因此,“象”是其“标”,“意”乃其本。作用1.意象是情思的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情思的装饰。意象与人物形象的区别1.诗歌中的文学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一般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直接或隐喻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晤,或者寄托自

6、己的理想。目标三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阅读登池上楼,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解读探究:要从景物的描写中体会,具体理解作者在景物中要抒发的感情,然后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答案.登池上楼先写满目荒凉的冬景,表现了仕途风波险恶,诗人官场失意,病卧海隅,进退两难。接着笔锋一转,登楼而望,春色满目。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震荡。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出现开朗欣喜的暖色调。最后六句抒怀坚持节操,心生归隐。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半年之后,谢灵运称疾辞职,到始宁的祖居归隐。3.从登池上楼诗中找出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这些诗句对表

7、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作用?解读探究:此题意在通过寻找诗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让我们体会诗人的感情。而季节的变化要通过诗人对意象的描绘来体现,所以应抓住诗中写景的关键词语,进而体会这种情景结合的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答案:诗中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有: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些句子有助于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写作迁移【文本回顾】阅读课文中的这段文字,试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答案:本句中晚霞似锦,突出了色彩,澄江如练,绘其神形。静中有动,动静相谐。“喧鸟”的出现,又增添了视觉上的动感,

8、动静结合,声色兼具。知识卡片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描写景物的特征时,静景描写与动景描写交错运用,可以化动为静、化静为动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的写法。(1)化动为静,就是把动态的景物写成静态的,这就像电影中的定格镜头一样,将流动的景物的突出特征,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加以凝固、扩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化静为动,就是把静态景物写成动态的,使静态的景物洋溢着鲜活的生机,呈现出无限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感染读者。(3)以动衬静,就是用动态的景物来衬托静态景物,使静景的特征更突出。如蟋蟀中写蟋蟀的歌声,响彻整个村野,衬出故乡的静谧。使静景的特征更为突出。(4)以静衬动,就是用静态的景物来衬托动态的景物,使动景的特征更加突出。我们在鉴赏诗词或进行写作时,可以从以上方面加以借鉴。【即学即练】请你选用上面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元宵节观花灯”的文字。人文精神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