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新世纪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中,改革开放的洪流,市场经济的浪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影视作品,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他们和过去的中学生比显得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竞争意识、独立意识更强烈,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优点一样更突出,因而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有两个活的因素:学生和教师,如何发挥两者在学和教中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增强教学效果,既是
2、前提,又是保证。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谈谈历史教学在课前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以抛砖引玉。一历史老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带到历史教学活动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学会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历史教育资源,体验历史学习过程。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时应体现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多元交流、机会均等、积极体验、人人有份的原则,老师尤其要注意调动比较腼腆、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改变这些
3、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设计好活动方案。通常,中学历史教材范围广、头绪多、内容繁杂、时空跨度大,不少学生对历史课的反映是学时容易记时难,真正理解更困难。死记硬背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前既要注意教法,又要注意学法,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阅读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学生学习历史首先是从阅读历史教科书开始的。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要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步骤、方法。首先,粗读全册课文,了解一册书的概要和内容结构,以及这一段历
4、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其次,精读章节内容,在重点之处做上记号,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再次,编写提纲细目,掌握子目录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思考问题,巩固阅读所得。这样学生通过粗读精读编写提纲答习题,就能系统地阅读课文,掌握课文要点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记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学生不会记、记不住的现状,可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指导,要充分激发学生掌握科学学法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为此教师要大力进行掌握方法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生之计,于已受用无穷。针对学生在掌握方法上的畏难情绪,学法指导要力求新颖、有趣,注意从一种学法的多方面、多角度启发诱导,并根据学生的
5、反应不断改进方法,使学生经常处于兴奋状态,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即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到了一定的阶段,教师应引导他们认真回顾,对自己的学法加以概括,帮助他们深化、提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而自觉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学生的动主要是对新课的预习和相关信息资源的搜集、积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的活动,并把学生活动后反馈的信息一起纳入教师的活动中。二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与具体教学方法,即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重心,使传授知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重,在传授知识
6、的同时,尽量设计活动帮助、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历史,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动取代了课前教师的动而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师生互动的核心。课堂学生的动主要是在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信息材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自己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过程。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应把自己视为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诱导者、命令者;视为帮助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手握真理的知识权威。只有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心理气氛,才能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才能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质疑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发学生思
7、维,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学生已知的,或脱离学生实际的过难的问题,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思维力度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2.教师不仅要自己提问题,而且要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往往提出问题比解答还难,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积极思维的结晶。3.学生提出问题后,一般不要急于回答,以免造成思维惰性,抑制思维的产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素质。综上所述,师生双边互动都在于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体的原则,即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学生当做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师生平等。课堂上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获得知识的地位也是平等的,甚至课堂上有时老师可以变成学生,学生也可以变成老师。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是不能由学生或其他人取代的。因此,我们应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既使教师乐教、善教、优教,又使学生乐学、善学、优学,从而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