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一、单选题:共35题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甲骨文记载与农业有关的四季信息,无法折射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
2、,A项以偏概全,排除。原始农业早在距今一万年前就出现了,不是商朝起源,B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在战国商鞅变法时期,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C项排除。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农业已有四季之分,D项正确。 2中国经济网2013年7月6日:“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信息不能表明A.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从“丝绸”到“瓷器”再到“茶叶”,都是农
3、产品和手工业品,可以看出中国自然经济未能突破,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不断,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中无法确定中国的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无法确定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 3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答案】A【解析】无 4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4、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在耕地面积增加受限,而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通过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以促进粮食产量提高。故选A项。B项表述不合史实;C项中的“全国”表述不当;D项“发展工商业”与传统经济政策不符。 5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B.
5、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时间“1912年”,采用排除法。1840年后,受西方的殖民侵略的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发生西化现象,穿西装、吃西餐等,A、B两项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均排除。骑自行车属于传统交通方式,可以出现,不符合题意,D项排除。民用飞机还未出现,C项表述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正确。 6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推行“以工代赈”B.减少耕地面积C.调整工业生产D.整顿财政金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
6、新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兴办公共工程,既可以解决失业大军问题,又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均排除。 7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动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结论的能力。材料说明英国殖民地对英国廉价商品的需求,刺激了
7、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A项符合题意;B、D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排除。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2010年11月5日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3.72%提高到6.39%,投票权将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这说明A.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话语权扩大B.发展中国家控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弱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及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位列美日之后,可见其话语权扩大,
8、A项正确。尽管中国的话语权在扩大,但毕竟在美日之后,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走向衰落,材料无法体现,C项排除。会员国份额的比例与投票权成正比,“脱钩”的表述与材料不符,D项排除。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A.美国B.法国C.联邦德国D.日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扶植,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项正确。A、B、C三项
9、都是市场主导型,政府干预经济,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0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汽车制造业落后于世界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D.中国汽车企业已被外企吞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国知名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集团合资,可以看出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B项正确。制造业落后于世界,从材料中无法体现,A项排除。“合资”不是经济侵略,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合资”不是被外企吞并,
10、D项不符史实,排除。 11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A.正确。因为全球化正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B.基本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加C.偏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D.基本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对“全球化”的认识,应该辩证全面地来分析,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全面,均排除。 1
11、2“供给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要是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概括供给学派的主张,即反对重需求、轻供给的做法,主张重视以供给创造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都属于扩大供给。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故与题意不符。 1320世纪最后10年里,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连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低,财政盈余,究其原因最主要是A.出现知
12、识经济B.国家政策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间的第三条道路C.政府紧缩通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D.以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美国采用了第三条道路,解决经济滞胀问题,迎来了经济的再次辉煌期,B项正确。A、D两项表示都符合史实,但不是扭转滞胀的原因,均排除。C项中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但紧缩通货又是一种干预,前后表述矛盾,排除。 14构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安理会“关贸总协定”A.B.C.D.【答
13、案】B【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采用排除法,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联合国安理会属于政治组织,与经济体系无关,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B项正确。A、C、D三项都含有,均排除。 1520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体系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标志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6关于什么是幸福,美国学者达林麦马
14、虹曾总结过西方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可以填上A.智慧和德行B.权力与金钱C.民主与科学D.法律与信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古希腊哲学时代是人文精神的起源阶段,这一时期,提倡“美德即知识”,即智慧和德行,A项正确。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充满着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C项排除。强调法治是伴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出现的民主意识,D项排除。 17下列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15、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秦朝结束分裂局面,实现思想大一统B.b处:西汉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思想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渐走向“三教合一”D.d处:明清活跃儒家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发动焚书坑儒,致使秦朝时儒学遭受沉重打击,才出现a处的低谷,A项排除。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推崇,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才出现B处的高潮,B项排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三教合一趋势明显,才出现c处的情况,C项正确。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形
16、成理学,成为南宋以来居于官方地位的哲学,才出现d处的再次高潮,D项表述有误,排除。 18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灾害发生时,皇帝自省,下罪己诏,联系所学知识,这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A项正确。B、C、D三项都与材料现象无关,均排除。 19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
17、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宋明理学。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西方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东方的“民贵君轻”关注民生;西方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强调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东方“天人感应”体现人与天的关系;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以伦理道德压制人的自然欲求;王阳明的认识论“致良知” 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由上述分析可知同时符合西方“不禁人的本能”、
18、中国“独禁本能”要求的是C项。 20宋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宋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理学强化了纲常伦理观念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变化指列女传从“优秀女性”的集成到“数量大增”,“贞、孝、节、烈”的典型,时间是宋以后,可见受理学的影响,C项正确。“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
19、B项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出现在西汉武帝时期,排除。 21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天下为主,君为客”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核心强调心即理,是心学的代表人物的言论;强调民本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是黄宗羲的言论;强调思想的一统,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20、独尊儒术”的思想;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言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C项正确。A项中朱熹是理学的代表,排除。B项中程颐是理学的代表,排除。D项中王夫之的思想属于唯物思想,排除。 22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辩证法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明清之际具有时代特点的言论是反对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C项正确。民本思想从儒学产生时就具有,不是新的时代特点,排除;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排除,A、B、D三项中含有或,均排除。 23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
21、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排序正确的是A.篆书、隶书、楷书、行书B.篆书、行书、楷书、草书C.隶书、篆书、楷书、行书D.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与书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书法字体依次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24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指南针(司南)的出现火药被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司南出现在战国时期,
22、火药被用于军事开始于唐朝,广泛使用于宋朝,活字印刷术发明在北宋,综合以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都有误,均排除。 25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A.论法的精神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学说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6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
23、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及“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个协定在国王和人民之间起作用,一旦协定破坏,那么,人民就有权推翻君主,即“别了,君主统治”,可见其蕴含的思想是社会契约的理念,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材料现象
24、无关,均排除。 27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创造发明。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使原来用煤气作燃料的煤气灯迅速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所以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A项会影响煤的价格;B项是用内燃机作动力的,促进了石油业的发展; D项属于通讯工具。 28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25、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答案】B【解析】曹雪芹的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故B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在20世纪,故A不正确;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出现在19世纪中叶,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故C不正确;红楼梦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近代文学作品,不是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故D不正确。 29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的说:“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了
26、万有引力定律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所以他说请牛顿原谅他,由此可知,C项正确。相对论否定的是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不是经典力学,A项表述有误,排除。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创立的,与爱因斯坦无关,B项排除。D项是爱因斯坦的成果,但与牛顿的经典力学无关,排除。 30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
27、D.浪漫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词信息“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印象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的创作特点相符,因此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的特点均与材料不符。 31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A、B两项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柳永是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C项符合题意,
28、正确。关汉卿是元曲的代表人物,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2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代后期,弃农从商人士大增,可见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C项正确。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较为稳固,A项与史实不符,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排除。自然经济的瓦解强调“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材料中
29、未体现,B项排除。政府从未放弃过重农抑商政策,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3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A.推广民间俚语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D.抵制白话文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如果“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就是反对使用土语,即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遭到了当时守旧人士的抵制,这一言论旨在说明的问题就在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材料现象无关,均排
30、除。 34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A.批判古典主义B.追求伦理道德C.讴歌自然的人性D.反对专制王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怕的人欲”强调人性,人的自然欲求,但是却被教会不容,可见当时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被教会蒙蔽,人欲被教会束缚,C项正确。A项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排除。 35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A.走向整体的世界B.马克思主义诞生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共产
31、党宣言,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危机的爆发等事件表明此事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又与“无产阶级”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B项正确。A项表述与主题不符,排除。C项中的阶级条件不是无产阶级,排除。D项中的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二、综合题:共2题36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与制约机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32、董仲舒对贤良策(1)概述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材料二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吴晗文集第三卷(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对君主诏令的发布形成了怎样的审核机制。简述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
33、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答案】(1)主要观点:天人感应;君主如治理不好或不知自省,上天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面对警告,君主仍不变革,就会败亡。(2)机制:君主想发命令,中书省认为不合法的不予起草;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封驳。作用: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合理和公允;减小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3)明太祖废丞相,宰相节制君权、弥补君主不贤的功能丧失,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直至败亡。主张:君臣平等;决是非于学校;置相。意义:反对君主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4、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得知,如果君主失道于百姓,上天就会以“自然灾害”的形式降灾难于人间,让君主自省;如果仍不自省,则再降灾难以示警醒,无视警告者,国家将会败坏。联系所学知识,这是“天人感应”的观点。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中书省“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入手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
35、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可以概括其主张的原因。第二小问,从材料三中可以发现,黄宗羲的主张之一就是置相,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他主张。第三小问,主张的进步意义从反君主专制和影响入手即可。 37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
36、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南宋梦梁录(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材料二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解说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材料三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的图景
37、。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改良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史实: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影响: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以及用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创造条件;指南针传播到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积极影响:蒸汽机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交通运输革命,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得到发展。消极影响: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
38、就、经典力学、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可以看出唐朝军事作战时,应用了火药;根据材料信息“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可以看出指南针的应用,由此可以得出古代科技成就应用的史实。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火药和指南针对欧洲的影响即可。第(2)问,抓住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地点为“英国”,对象为“科技文化成果”,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评述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蒸汽机的积极影响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三的信息“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烟囱多于教堂的图景”可知其消极影响是造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