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乐与人性 隆礼重法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礼义则悖悖:违背事理B无天地,恶生 恶:罪恶,不好的事情C礼岂不至矣哉 至:最高的准则D夫薄愿厚,恶愿美 愿:希望,向往【答案】B恶:怎么。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地者,生之本也 贰之则丧也B以为下则顺 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C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夫乐者,乐也D是礼之三本也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答案】DD项“也”:助词,表判断。A项“之”:助词,“的”;代词,“它”,指代“礼”。B项“以”:介词,“用”;连词,表承接,“来”。C项“者”:代词,跟在数词后面,表示“方面、个、样”;助词,“者也”
2、表判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上事天,下事地B形于动静C然后明分职,序事业D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答案】DD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A、B、C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B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C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D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答案】C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
3、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偲,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形:形式B先王恶其乱也 恶:讨厌C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方:方法D乐合同,礼别异 别:区别【答案】A形:表现。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B性术之变尽是矣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C三者偏亡,焉无安人使夫邪之气无由得
4、接焉D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答案】AA项“也”:助词,表判断。B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国家、百姓”。C项“焉”:连词,表承接关系;语气助词,“了”。D项“于”:介词,“在”;介词,“向”。7下列对原文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以古代帝王制作音乐的原则及目的来强调音乐的作用。B荀子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对“乐”所起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与孟子的观点是一样的。C在第2段中,指出音乐使人们和谐一致,礼使人们区分等级差别,“礼”和“乐”的总体管束着人们的思想,使人在社会中和平共处,各安其位。D荀子认为“音乐”和“礼仪”要结合起来才能使百姓有包容之心,才
5、能团结安定。【答案】B孟子的观点是“人性善”,而荀子的观点是“人性恶”,所以对“乐”的作用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繤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书曰:“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人习其事而固,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如是,则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诚能而后敢受职;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
6、莫不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赏克罚偷则民不怠怠:怠慢B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息:停止C不逮时者杀无赦 逮:及时、赶上D故职分而民不慢 慢:拖拉【答案】A怠:松懈。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先王立乐之方也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B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故职分而民不慢C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先时者杀无赦D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答案】CC项“者”:代词,“的人”。A项“也”:助词,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D项“之”: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7、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_(2)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诚能而后敢受职。_【答案】(1)尊崇礼仪、完善法制,那么国家就有秩序常规;崇尚贤人、重用有才能的人,那么老百姓就有明确的方向。(2)没有谁不修炼自己,然后才敢安心居守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真正有才能然后才敢接受官职。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荀卿论苏轼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
8、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
9、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
10、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 B冉有之知 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轻视,看不起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依仗【答案】C易:更改、篡改。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B是故其言平易正直 乃使其从者衣褐C今夫小人之为不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答案】C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
11、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A项,而:连词,表转折,“却”。B项,其:代词,“他的”。D项,以:介词,表凭借,“凭着”“靠着”。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大变古先圣王之法喜为异说而不让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焚烧夫子之六经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荀卿明王道,述礼乐ABCD 【答案】A说的都是李斯,是对荀卿的肯定。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
12、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的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就形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答案】BB项“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错,原文中找不到依据。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_(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_(3)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_【答案】(1)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
13、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2)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 (3)然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 参考译文:我曾读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论文章,没有不循规蹈矩的,不敢放肆高论,而且说话一定要谈到先王,我这才知道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虑之深啊。(他说的一些道理)好像茫茫无边,却其实并不遥远;好像浩瀚浑厚,没有边际,但其实并不深奥。他说的那些事情,普通人都知道,但实行起来,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唉!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假使后世有人能按照孔子说过的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
14、也会成为一个少犯错误的人啊。子路的勇敢,子贡的巧辩,冉有的智谋,这三个人,都是天下人认为难能可贵的人。但是这三个人,却经常不被孔子喜欢。颜渊沉默寡言,没有表现出他的才能,好像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多次称赞他。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孔子认为后世必定会有人不能执行他的学说,也必定会有人曲解他的学说而做不义的事。所以他的话通俗易懂,直来直去,而不敢说一些不同寻常而又值得炫耀的高论,主要是为了让后人不好随便篡改。过去常奇怪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不过是当强盗、仇敌来
15、看待。如今再来看荀卿的著作,然后就会明白李斯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因为老师荀卿,这就不足为怪了。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如此众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那位弟子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
16、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他的儿子必定会行凶打劫。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然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
17、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孔、孟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那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
18、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袄: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16下列句中加
19、点词的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寇难并至寇:外寇 B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常:时常C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伤:妨碍D弃而不治 治:研究【答案】B“常”通“尝”,曾经。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是何也B繁启、蕃长于春夏 祅是生于乱C得地则生 人祅则可畏也D物之已至者 三者错,无安国【答案】AA项,是:代词,这。B项,于:介词,表时间,在/介词,表所自,从。C项,则:副词,表承接,就/副词,表判断,是。D项,者:用在动词后面表发出动作的人或事物,助词/用在数词后表列举的事物或情形,助词。18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
20、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D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答案】CC项,“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错。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_(2)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
21、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 _【答案】(1)国君英明而政治清平,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世之中一同发生,也没有什么妨碍;国君昏暗而政治险恶,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个也不出现,也没有什么好处。(2)礼义不整顿,内外没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或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参考译文:治或乱,是天造成的吗?我说:“日、月、星、辰、瑞兆、历数,是大禹、夏桀所共同面对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治或乱,不是天造成的。”治或乱,是四时造成的吗?我说:“农作物在春夏时候纷纷萌芽、茂盛、成长,在秋冬时结果、蓄积、收藏,这又
22、是大禹、夏桀所共同面对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治或乱,不是四时造成的。”治或乱,是地造成的吗?我说:“万物有了大地就会生长,万物没了大地就会死亡,这又是大禹、夏桀所共同面对的。大禹,天下太平,夏桀,天下大乱,(可见)治或乱,不是地造成的。”陨星坠落、林木怪鸣,国人都十分恐惧。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说:“这没有什么,这不过是天地的变动,阴阳的变化,事物少出现的现象罢了!觉得奇怪,可以;感到畏惧,那就不对了。太阳、月亮有亏蚀的现象,风雨有不合时的情况,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那个世代不曾出现过的啊!国君英明而政治清平,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世之中一同发生,也没有什么妨碍;国君昏
23、暗而政治险恶,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个也不出现,也没有什么好处。星辰坠落、林木怪鸣,是天地变动,阴阳变化,事物少出现的现象罢了。觉得奇怪,可以;感到畏惧,那就不对了。” 已经发生的事物里头,只有人祅是最最可怕的了。草率地耕种会伤害农作物,草率地耘草会失去收成,政治险恶会失去民心,田地荒芜,农稼枯萎,粮价昂贵,百姓挨饿,道路上有活活饿死的人:这就叫作“人祅”。政令不清不明,举动措施不合时宜,农事不好好治理,百姓服劳役不按季节来,以至于牛马杂交,六畜反常:这就叫作“人祅”。礼义不整顿,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或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就叫作“人祅”。人祅
24、是由于混乱而产生出来的,以上三种人祅交错出现的话,国家就不得安宁了。这个说法非常浅近,它的灾害却非常惨重,可以感到畏惧,而不应该觉得奇怪。古书上说:“万物的怪异现象,经典里头是不详细说明的。”没有用处的论辩,不急需的考察,都该抛弃掉而不加治理。至于君臣间的大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妇间的分别,那就应该天天钻研探讨而不放弃。三、语言运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一个人的
25、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答案】人具有双重属性必须受礼仪的规范这就与禽兽无异了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推广共享单车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_。_。【答案】推广共享单车,不一定能都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
26、环境污染。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22.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示例中体现的内在逻辑关系,仿写三句,句式大致相同即可。材料:林海雪原道德经桥边的老人英雄儿女孟子巴黎圣母院简爱狼牙山五壮士论语示例:欣赏牡丹亭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动人戏曲,让我们看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_【答案】观看林海雪原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等红色影视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朗诵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古代经典,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阅读巴黎圣母院桥边的老人简爱等外国名著,让我们思考着人性的光辉。23.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_【答案】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逐渐演变成了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