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98MB ,
资源ID:102740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740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心连广宇(问题探讨)单元综合测评4(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心连广宇(问题探讨)单元综合测评4(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

1、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

2、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

3、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

4、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立在实

5、证之上的历史想象有助于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B胡适的“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不尽相同。C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并无不同。D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CC 项,“并无不同”错误,原文说“史学家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再分两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B文章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逻辑清晰。C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

6、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D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AA项,“总分总”错误,采用的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术研究需要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如果不进行“想象”,我们就无法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B“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C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D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它不像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那样“天

7、马行空”,更无拘无束。DA项,“如果不进行想象,我们就无法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说法绝对,原文说“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C项,“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春(节选)巴金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她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

8、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

9、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

10、。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气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

11、意地点头答道。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二哥,我再住不下

12、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琴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光,

13、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英的身边。“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有删改)【注】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B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

14、的心路历程。C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D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C根本原因是克明要维护封建秩序。另外“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也不是事实。5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5分)_答案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淑英的“春天”。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每点2分,答出三点5分)6小说没有交代淑

15、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_答案使行文更简洁。前面已经交代了采用觉慧离家的办法,不必赘述。使情节更紧凑集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突出主题。省略掉逃离家庭的过程,集中描写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主题。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采用蒙太奇式手法,有意制造“留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空间。(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

16、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遂归侍养。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17、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太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节选自周书樊深传)【注】吾丘子:丘吾子,春秋时的孝子。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B性好学/老

18、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往”意为“去”,与“还”相对,“常”意为“常常,经常”,作“据鞍读书”的状语,因此“往常”中间需要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后”意为“后来”,是“除国子博士”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选B项。8下列对文中加

19、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之意。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深历经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

20、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对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然儒者推其博物”,即虽然听他讲课的学生不能理解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通晓众物、见多识广。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21、分)(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5分)译文:_(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延”,邀请;“更”,再次。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赡”,丰富;“讷”,不善于或不擅长;“为所”,被。答案(1)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2)(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参考译文】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

22、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亲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吃掉饼;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没有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被囚送到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

23、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自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

24、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8分)远游杜甫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著处:处处,到处。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

25、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AA项,“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贱子”是诗人的自称。1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5分)_答案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

26、字,完成1315题。走进北京世园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半环形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青山绿水间,梯田花海旁,这座建筑宛如一柄温润的“如意”,金色的屋顶勾勒出_的曲线。中国馆_了中华园艺精华,向人们讲述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微循环。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展馆依次布局,

27、_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了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_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跌宕起伏汇聚经过整合B蜿蜒柔和会聚通过整合C蜿蜒柔和汇聚通过融合D跌宕起伏会聚经过融合C蜿蜒柔和:侧重于形容线条的曲折而又自然。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处用“蜿蜒柔和”形容中国馆屋顶的曲线恰当。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

28、在。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中华园艺精华”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中国馆,故此处用“汇聚”恰当。通过:强调方法、手段。经过:强调事情的过程。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运用“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的方法,故此处用“通过”恰当。整合:多是简单地、机械性地叠加、组装、搭配,并不改变结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融合:多是复杂的、化合性的,往往可以改变融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运用“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交融在一起,故此处用“融合”恰当。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B在中国馆的

29、设计中,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C中国馆的设计,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D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途易辙,可以排除A、C两项;后一分句“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缺主语、宾语。A项,前一分句中途易辙,后一分句缺宾语;B项,前后分句都缺主语;C项,后一分句缺主语和宾语。故选D。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雨水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可被地下雨

30、水收集调蓄池收集B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C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D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地下有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B本题中,与“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句式相对应的是“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故排除A、C两项;“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的主语应该是“雨水”,可排除D项。故选B。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每年暑期,总有许多3D电影刷爆朋友圈,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去电影院过“眼”

31、瘾,感受身临其境的刺激。_?专家表示,三维立体图形可能会损害儿童尚在发育中的视觉系统,触发或加重儿童潜在的视力问题。如果儿童使用成人眼镜观看,因为镜片间距等问题,就更容易出现上述现象。专家建议,_;年龄稍大的儿童观影也应该控制时间,以40分钟左右为宜,必须使用符合自己尺寸的儿童3D眼镜。总之,_,应该偶尔或者短时观看,保护好自己的眼睛。_答案那么儿童看3D电影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年龄偏小的儿童(本身视力有问题的患儿)最好不要去看3D电影3D电影对儿童弊大于利(每点2分)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

32、悉,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据了解,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着国际科学界的崇高荣誉。世界科学奖评选委员会对王中林的科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使人类从环境和生物系统中获取能量这一全新的技术成为现实,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_答案关键信息:2019年6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

33、予以充分肯定。(5分。语句通顺可得1分,超字扣1分,每写出一点得1分)三、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就本作文题来说,命题人更强调社会热点、自身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如果继续用陈旧的素材,想获得高分就比较难了。学生需要尽可能从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日常生活等角度入手构思,这样才能更容易被阅卷人接受甚至青睐。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两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需要兼顾而论,但论述的侧重点应该放

34、在后者。在思辨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偏重。这道作文题的精妙之处就是将关注点落到每个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之上,体现了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即每个个体的获得感和存在感,有很强的人文关怀色彩。若想写好这篇作文就一定要体现这点,即每个个体都是有自身存在价值的。【作文立意】被需要,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努力发展自我,让自己成为被需要的人;被需要,是一种奉献,而不是作秀。【参考例文】“被需要”心理的利与弊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关注别人的需要,希望被别人需要,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好现象或者坏现象。它有着自己的利与弊。“被需要”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同责任、担当、奉献等联系起来。比如,“中国导弹之

35、父”钱学森先生,他就有“被需要”的心理。他知道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而且新生的祖国需要他。于是,这个当时被美国人评价“能抵五个师”的中国青年,不顾美国当局的威逼利诱,毅然回国了。历经多年,曾经的翩翩青年变为了苍颜白发的老者,相信当他蓦然回首,看到自己对中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看到自己在航天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看到自己为后来人前进铺好的道路,也会欣慰自得,会心一笑。毫无疑问,这是“被需要”心理有利的一面。它让人从温室中惊醒,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什么;它让人从舒适区中震动明确自己的责任,懂得自己的价值,找寻自己的光和热应该散发的地方。“被需要”心理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那么只能在虚荣之

36、中醉生梦死。相传东汉末年,文学家杨修才思敏捷,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落成之际,曹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但心底却很忌讳。一日,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干,便让他们各出邺城门,却又秘密派人吩咐守门人不要让他们出去。曹丕去时遇阻,只好退回。而曹植听闻后,对着守门人说:“我奉王命而出,谁敢阻挡!”如此曹

37、操便以为曹植更有才干。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这是杨修教的。杨修的种种行为到底是让曹操大怒,甚至起了杀心,并最终借惑乱军心之名杀之。杨修如此聪明的一个人,就因沉溺于虚荣,什么事都感觉自己被需要,恃才放旷,终被曹操所杀。“被需要”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虚荣,就会成为被虚荣之心所操控的傀儡。“被需要”心理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学习钱老,把“被需要”心理转化为责任与动力;而并非如杨修,把“被需要”心理发展为虚荣,从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我认为,如此这样,才是“被需要”心理的真谛!【名师点评】结构上,本篇作文采用“总分总”的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举出典型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点明中心论点把被需要心理转化为责任与动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文章立意准确,价值导向积极,语言简练流畅,论据恰当典型,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被需要心理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表现了作者较好的审题能力和思辨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