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1KB ,
资源ID:102732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73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历史新素养大一轮讲练练习: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达标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历史新素养大一轮讲练练习: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达标2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达标(二)一、选择题1.(2019安徽十校联盟摸底)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 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 D解决王国问题B解析 汉初诸吕发动叛乱,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故选B项。汉初封国制度属于地方管理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初封国制度发挥稳定政治形势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汉朝封国制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错误。2(2019昆明调研)汉惠帝时期在全

2、国各郡设置监御史,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王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解析 材料中的监御史是地方监察官,负责监察地方,故A、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地方监察官定期向中央汇报、定期轮换,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3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御史“选拜多自京畿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者,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这说明唐代选任监察官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D是由地方

3、官员推荐的C解析 根据材料中“选拜多自京畿县尉”“不历州县者,不拟台省”“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等信息可知,监察官员必须有在基层任职的经历,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地方治安,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应监察官员是由皇帝个人钦定,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唐代选任监察官员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排除D项。4(2019重点中学测试)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B解析 据题干从唐代“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到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的变化可知,这一变化扩大了招生来源

4、,有利于优秀的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故选B项。皇权高度集中,不会向社会基层扩展,A项错误;扩大招生来源,与地方官员权力无关,C项错误;平民中只有“俊异者”有资格参加招生,不能起到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的作用,D项错误。5(2019安阳测试)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 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A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宋代随着中央机构的调整和相权不断被分割,专制皇权得到了不断

5、的加强,选故A项,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官员增多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行政效能的降低而非提升,故C项错误。6(2019苏州调研)“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B解析 “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

6、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反映的是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行政事务的推进,故选B项。元朝行省虽属于地方中央派出机构,但属于地方行政机构,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与“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7(2019泉州质检)元朝初年,政府废除科举制。1313年,政府恢复科举制,采用蒙、汉分开考试,最终录取忽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蒙、汉各半。这反映了()A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B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C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D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解析 “蒙、汉分开考试”的形式,是科举考试形式上的创新,而非考试内容的创新,故A项错误

7、;“蒙、汉分开考试”说明蒙、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故B项错误;元代推行的不是民族平等政策,而是民族分化政策,故C项错误;元代初年废除了科举制,后又恢复,说明了元代统治者不得不运用科举制这一政策来维护统治,从而反映了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D项正确。8(2019太原一模)明初,每岁各地官粮在运送京城途中会发生一定“损耗”(因人为、霉变等因素导致的损失),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朱元璋认为“先印而后书”实乃欺君罔上,罪及数万人,史称“空印案”。这一事件凸显出()A地方吏治腐败严重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财经制度严重僵化D君权至上不容挑战D解析 材料中“空印案”的

8、缘起是“欺君罔上”,即君权至上不容挑战,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吏治腐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财经程序上的问题,不是制度上的问题,C项错误。9(2019滨州调研)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B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察,这些制度措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司法

9、审判的公正性,故选B项。都察院为三法司之一,属于三司会审制的构成部分,故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没有提高,A项错误;三司会审制主要是促进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加强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三司会审属于司法方面,不是行政方面,故D项错误。10(2019汉中期末)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B解析 从汉代到清代,官修史书中“忠”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中国古代的“忠”即忠君,忠君思想的不断强化侧面反映出君主专

10、制不断强化,故选B项。11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社会一种成熟的皇位继承制度。但有学者对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做了计量学分析,得出结论,在秦到清2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大概2/5的皇帝是依靠嫡长子继承制登上皇位的。对此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B历史结论的发展性和历史认识的多元性C制度的原则性和实行的灵活性D史实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的主观性C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的原则为嫡长子继承,体现了制度的原则性,但实际上大概3/5的皇位继承者有悖于此,体现了此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行此制度的主观动机,A项错误;材料仅是对客观史

11、实的研究,未体现历史认识的多元性和历史解释的主观性,B、D两项错误。12(2019梅州质检)康熙十六年设立的南书房逐步成为权力中心,“非崇班贵胄、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康熙三十三年颁布谕旨:“著将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员,每日轮四员,入直(值)南书房。”从而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大臣入值。这一做法有利于()A防止南书房入值大臣擅权B协调满汉贵族之间的关系C利用不同机构以分权制衡D扩大南书房参与决策的权力A解析 材料中入值南书房的大臣人数增加,有利于防止大臣权力集中以擅权,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这一做法有利于协调满汉贵族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反映利用不同机构以分权制

12、衡,故C项错误;康熙将南书房入值大臣由两名改为四名,不能说明扩大了南书房参与决策的权力,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

13、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

14、改革的措施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答案 (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统治。(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繁复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下制约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14(2019聊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重文轻武”

15、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解析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论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所学中搜寻历史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答案 示例一观点:“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使其能很快铲除军阀割据势力,清除分裂的隐患,在一定程度

16、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参政热情高涨。经济上: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上: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以文为贵、武为轻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动了天文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的发展。文化上:宋代的文、史、哲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名著和名作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的全面繁荣。示例二观点:“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论述: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控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武人,使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外交上: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统治阶级“强干弱枝”的思想,对外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岁币求和的做法。政治上: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设置大量文职官员,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时意见不一,很难制定有效的决策。社会风气上:重文轻武政策使北宋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多数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尚武精神遭到削弱。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入积弱的局面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