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考纲要求1.梭伦改革。2.欧洲的宗教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一梭伦改革理主干1 改革背景(1)政治危机(2)经济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3)形势紧迫2 改革措施领域改革措施影响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政治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贵族垄断
2、政权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社会习俗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发展了雅典经济,增强了城邦实力3 评价(1)积极作用(2)局限性引史料史料一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
3、优势。梭伦改革后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解读梭伦改革维护平民的最低尊严,不损害贵族的特权,体现了“中立”、“折中”的改革立场,但实质上仍然维护了贵族奴隶主的特权统治,并未真正解决阶级矛盾。史料二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房龙人类的故事解读史料表明梭伦改革激发了公民参政积极性,增强了公民意识,维护了城邦安全与繁荣。讲要点梭伦改革的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从措施上看,很多
4、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考点二欧洲的宗教改革理主干1 改革的必要性(1)历史渊源(2)现实动力2 表现改革开始标志主张作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信仰可以得救;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大于教权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541年开始宗教改革流亡期间发表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改革主张;“先定论”,主
5、张选民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为资产阶级进取提供了精神动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29年开始颁布改革法令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召开宗教会议,须经国王同意;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改革后的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3 宗教改革的影响(1)性质:宗教改革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作用引史料史料一一位天主教历史学家认为教会财产在日尔曼占1/3,在法国占1/5。法国官方在1520年统计教会占有法国总财产的3/4。罗马教皇庇护二世说:人们说我们生活享乐,聚敛财富,举止轻漫,骑肥骡、坐骏马花在优伶与食客身上的钱多,而
6、用来保护信仰者,则无一物。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解读史料表明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同时,教皇、教士生活腐化,引起欧洲人民的强烈不满,矛盾激化。史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解读史料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是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其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7、。讲要点1 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1)相同:强调圣经的地位;主张信仰得救。(2)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2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表现(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对资产阶级革命:加尔文教和清教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8、旗帜。考点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理主干1 改革的背景(1)俄国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2)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5)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变革压力亲自推动和主持改革。2 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1)主要内容(2)评价进步性局限性3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进行了改
9、革,改革使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引史料史料一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随意打骂、虐待他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可以相互转让。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们每星期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份地,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由于这种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
10、原材料、市场和资金根本无法解决,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解读史料表明农奴制对俄国经济的阻碍主要体现在: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史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
11、多。解读史料表明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洲一些国家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讲要点1 俄国最终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2 农奴制改革内容的特点(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
12、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典题(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就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
13、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技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凡属世俗的事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
14、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的“原因”难点在于除了能够答出“公开书”适应了当时人们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短时间内能够印刷出那么多册书的原因,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目的和带来的巨大影响思考。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欧洲的社会关系进行思考:天主教会与世俗封建主、人民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考向预测(1)将梭伦制定的财产等级制及其权利分配与商鞅变法时设立的20个等级军功爵制结合起来命题考查各自所起到的作用。(2)引用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和有关罗马教会的说教,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天主教会的区别。(3)引用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英、德
15、)等国生铁、铁路里程对比表,及当时有关农奴生活的遭遇和暴动,分析1861年改革的必要性。(4)解读、运用史料,用辩证的观点,多角度看待同一历史问题。一、选择题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有()颁布“解负令”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 BC D答案A解析梭伦对旧贵族的“严厉”体现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削弱旧贵族权势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不符合题意。2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
16、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答案B解析从材料“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有财有势的人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可以看出梭伦强调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体现了其“中庸”的思想特点,故选B项。3 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答案B解析九十五条论纲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故B项符合题意。
17、4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分析材料可知,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故选B项。5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
18、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解析列宁的话说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的经济和政治近代化,C项说法正确;A、B两项分别从经济和政治方面表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但不够全面;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二、非选择题6 (2012江苏高考)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
19、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
20、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第(1)问中的弊端从“他们的奴隶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措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
21、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分析;据“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等信息归纳梭伦的观念。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与义务政治权利军事义务1可担任一切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2可担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3可出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军队主要成分4无权担任公职,但有选举权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材料二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
22、,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请回答:(1)梭伦在改革中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改革存在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据材料一表格谈谈你对其“折中”和“局限性”的理解。(2)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军功爵。二十等爵制,是商鞅变法时开始产生的,经过发展完善到秦朝时最后确立。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一制度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在秦代统一天下之后,以军功选拔官员的方法,其积极意义已远不如统一前了,这是为什么?
23、(3)以上两类等级在划分上有何明显不同?其作用又有什么突出相同之处?答案(1)折中: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使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且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局限: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使富有的第一、第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贵族对权力的剥削不满,下层平民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也没有得到实现,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2)意义:二十等爵制的实行,直接意义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秦国战胜六国起着重要作用。其历史意义是:它是封建制度下俸禄制取代世禄制的产
24、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官员等级评定建立在其客观贡献的基础上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强化武夫当政制度,对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在统一之后,社会基本安定,就需要有善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人才了。(3)不同:梭伦是按财产多寡划分;商鞅是按军功大小划分。相同:都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都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材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材料三
25、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材料四罗马教廷人士们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这就是等于说:无论眼睛怎样痛,但是手不许摸它;一个人不准帮助别人,眼看他走向死亡,也不准加以援助。请问这是否合理?请问这是否合乎基督教义?不是的。一个人越是高贵,别人越有责任帮助他。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
26、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520年6月24日)(齐思和译)请回答:(1)据前三则材料概述天主教会的统治。(2)试结合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解读材料四下划线句。答案(1)教会地位至高无上,政教合一;设立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思想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天主教会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2)“因信称义”理论否定宗教的形式主义,强调宗教信仰的个人内在基础决定一切。其目的在于揭露基督教表里不一的虚伪性,宣扬信仰的自主性,以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普通天主教徒与教士没有区别,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9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
27、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原因: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
28、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解析本题第(1)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应从农奴制的弊端来考虑,如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致使俄国发展落后。第(2)问是开放式问题,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
29、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
30、么?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地位: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为缩小差距,维护统治,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第(2)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