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践行地理实践力摘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地理实践力是借助地图、数据和其他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等活动中,实践力与品质素养的综合表现。本文通过列举地图、数据及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的应用等方面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培养,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地理教学;践行;地理实践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知道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中,更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关键就在地理教师如何去启发、
2、引导学生。一、在地图、数据及模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如何牢记地图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地图的,这种方式既费时又费力,还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绘制地图就成为了理想的记忆地图的方法,通过动手绘制地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加快学生对地图的记忆速度。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识图、读图、记图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只有牢固的将各区域的地图轮廓、位置、范围熟记在头脑中,才能更准确的、清晰的认识自然地理特征,从而达到认识一个区域的目的。案例一在学习东南亚一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
3、业,让学生查找资料画出东南亚的轮廓图,准确的将东南亚的山河位置在图中标注出来。尽量让东南亚的地形河流分布特征尽可能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生总结东南亚的山河分布特点。教师在课上对学生所画的东南亚地图进行展示,并给予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并牢记了东南亚的轮廓及山河分布特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画图技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画图正好使学生的美术功底得以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将美术引进地理课堂,不仅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区域思维、地理意识,并为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读图、用图、
4、作图奠定了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存在于各种地理图表中,包括坐标图、扇形(饼状)图、等值线图等。具体的如降水量图、径流量图等。扇形图或饼状图能清楚的展现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值线图则是用不同数量等级的曲线,表示同一地理事物的数量关系,如等温线、等高线等。这些图表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培养学生由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为生产建设和决策部门提供建议,能够为一个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案例二在学习一个地区的气候时,通常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研究。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这个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所给数据和所学的数
5、学知识绘制一天中气温变化折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从而更直观的将此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日变化展现在眼前。通过对有关地理数据、资料的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数据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提供了便利。地理模拟实验作为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亲身参与实验的设计、准备、实施、总结等各项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的。案例三在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三章第二
6、节河流的侵蚀地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流水侵蚀地貌的模拟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所需器材,将任务按小组分配下去,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所需准备的器材主要有模拟的土坡、3 公斤粗细不均的沙土、一桶水,这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时,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实验步骤以及学生需要探究的实际问题。实验过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河流发育初期、中期、末期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对平原地区、干旱地区和城市学生而言,通过做这个实验,他们对流水侵蚀作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这样的地理实验活动切实贯彻了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好习
7、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上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科学兴趣、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二、在地理观察和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学生进行观察和测量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观察与测量的对象和目的,明确观察与测量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观察观测。案例四在进行中国地理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我国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这就要求学生按照初中所学的阅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先看图例中的陆高海深高度表,对照青藏地区等高线及分层设色状况,明确该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地区,平均海拔在 4000m 以上,处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地形相对平坦,山的海拔相对不高,再
8、根据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得出主要地形种类为高原和盆地.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美誉。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学生养成了细致认真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从多角度观察、认识、研究地理事物,从而为社会提供可用的人才。三、在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调查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相关地理标本、观察地理事物、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离不开野外调查。案例五在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所在地的水文特征。要求学生分别从量、位、沙、冰、汛、速
9、几个方面对河流进行观察,并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观察计划。在观察过程中,合理安排观察时间、次数和位置,并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观察的数据要做成表格,最后进行分析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应变能力,还给了同学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之余放松身心,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社会调查作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地理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其他活动所能替代。它能使学生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得到迁移,实现了学生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愿望。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亲身去实践,参与到社会调查这个大课堂,锻炼了他们独立活动和与人沟通交流的
10、能力。案例六在学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在高一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的数量及迁移变化情况,并思考近几年来的人口变化的趋势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同学去公安局各个分局调查人口的数量,并做好表格进行统计。另一组同学去所在地的火车站、汽车站记录每天出入本地区的人口数量(不记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调查的分析阶段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教师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打破了教学受制于课堂的局限,给了同学们亲近社会的机会,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沟通技巧等。通过开展这样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他
11、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四、在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学生每天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大量的信息,例如电脑、手机、报刊、网络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途径。地理信息技术具有时空性、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提供了软硬件条件,可以使 3S 技术更好地辅助地理教学,有利于现代公民地理空间素养的提高。案例七在人教版必修三中有一个活动案例:如何利用 3S 技術使城市最快出警。这个活动案例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 3S 技术。将 3S 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准确进行空间定位、认识地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指定区域的研究。同时,有利于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具有全球视野,不片面的去思考问题。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学科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并不断地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