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265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乔小明【摘要】经济社会用来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资本的数量,是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当超过一定限度后,资本就会出现过剩问题,主要表现为 3 个方面:一是经济危机;二是大量虚拟资金的出现与广泛的流动;三是贫困人口的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当今中国存在着资本过剩的潜在危机,必须加以认识和防范。【Abstract】The amount of capital that economic society invests in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When itexceeds a cer

2、tain limit,there will be excess capital,which is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the economic crisis,the emergence and widespread flow of a largenumber of virtual funds,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oor popul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re is a potentialcrisis of excess capit

3、al in China today,which must be recognizedand prevented.【关键词】资本过剩;经济危机;生产;再生产【Keywords】excess capital;economic crisis;production;reproduction【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120-031 引言资本过剩最直接的体现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通常是由于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导致的危机。要想认识和防范资本过剩这种危机,应该把握好以下方面。2 资本的界定关于资本如何界定,在学界还存在较大的分岐与争议。从起源看,

4、资本首先是一种物资,资本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的形式出现的。它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也是推进生产力不断前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资本又是承载着社会关系的載体,资本集中体现了在既定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强调资本的物质性,还是强调资本的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资本的概念被分为两个不同的流派。主流西方经济学强调资本是种物资。他们认为,资本是种投入生产体系中,维持体系不断运转的生产性要素。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教材经济学所提出的,“美国等发达工业经济大量使用建筑物、机器和计算机等,这些生产要素称为资本,即一种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本身产出的耐用的投入品”“资本在

5、本质上意味着时间的耗费和间接的生产手段。事实上,人们在很早以前已经认识到那些间接的,或者是迂回的生产手段,通常比直接的生产手段更加富有效率”“如果人们愿意储蓄节约眼前消费以备未来消费,那么社会就能够将资源用于新的资本形成”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的社会关系属性。“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2。尽管资本包括各种各样具体的形态,如货币、生产资料、厂房、基础设施等,但是,资本本质不是这些,或者说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好像是说,我们可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看到各种颜色的马,但是,“马”这个概

6、念所指的,不是一个白马或者黑马。在马克思的理解中,资本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品,而是借助于这个物品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一种关系,是通过一种物品所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也正是资本的本质是种“关系”,而不是一种“物”,所以,资本的存在对于社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作为生产要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作为一种客观性的生产关系,制约和影响着经济生活,规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应该认识到,这些关于资本的定义具有统一性,无论是强调资本是一种客观的物,还是强调资本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资本是一种用来增值的价值基础上的。为此,无论是外在变现的货币,还是机器、设备、知识资本等方

7、面,都是资本的外化的形式与借用的形态。一种产品,之所以成为资本,是因为这种产品不是作为直接的消费品,而是作为再生产的一个新的起点,作为增值的工具。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3。此外,这些理解有一定的“通约性”。他们都是与消费相对立的生产性投入,而且都具有价值增值的能力,这个共通之处可以理解为资本的扩张本性,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理解这种扩张本性的来源4。从根本上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的形势发

8、生一定改变。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消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的进程。最为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品表现出来的“买方市场”经济的形成。3 资本的生产过剩我们肯定地认为存在资本的生产过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资本狭义上的过剩。既然资本是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这种投入就是种风险。在这里,风险的意思不仅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政治上面的风险,而是单单发生在经济领域的风险。这种风险,就是经济学所描述的“惊险的一跳”。因为,资本为了实现自身增值,需要通过生产环节,借助于市场来实现。但是,从价值的生产到实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风险来自于多个

9、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着生产的无限扩张与人们有效购买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指出过的,也是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只是资本过剩或者是资本危机的一种情形。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癌变,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另一方面是资本广义上的过剩。资本具有客观性,因为它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同时,资本也具

10、有一定选择性。因为判断一种产品是否是资本,主要在于这产品最终的消费的情况与形式。如果是投入在再生产过程中,作为一种增值的手段,则是资本;反之,如果这种产品没有被投入在再生产过程中,而是直接被消费,则不是资本。为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处理好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是决定资本与否的重要环节所在。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但是,如果不是出现了奇迹,能够转化为资本的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资料,所以,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值之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

11、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5。就是说,用来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资本的数量是有一定的客观性的。尽管这种客观性到现在也很难用标准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建构出来,但是这种数量是存在的。不过,也正因为既存在,又难以明确,不好把握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对于投入多少资本,或者说决定多少资本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的体系中,也就决定了资本有超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客观需要的可能性。为此,资本的生产过剩是完全可能出现的。4 资本过剩的表现形式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资本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为 3 种形式。第一,经济危机是资本过剩的首先一种表现形式。自从 1825 年第一次普

12、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蛮程度不同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 10 年就要出轨一次。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紧缺,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停滞状态持续几年,生产力和产品被大量浪费和破坏,直到最后,大批积压的商品或多或少以压低了的价格卖出,生产和交换又逐渐恢复运转6。不过,资本过剩通过经济危机表现出来,是一种以生产力的破坏为代价的。整体看,这种表现资本过剩的方法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后喻式”的表现形式。所谓“后喻式”,是指这种表现是对先前的投入在生产或者是再生产过程中的

13、资本的盲目性的一种验证,也是对于当时决定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一种决定的否定,因为这种否定或者是验证是发生在这种决定之后的,或者说是对于先前资本决策者的否定,为此,是一种“后喻式”的否定。第二,大量虚拟资金的出现与泛滥是资本过剩的次一种表现形式。所谓虚拟资金,是一种从实体经济环节脱离出来的一种资金。这也是一种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最为具有资本的获利性的价值。这是因为,尽管资本可以采用任何的形式,但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从“变”现的角度看,只有资金才可以是采用最为灵活的方式,实现自身的资本化。从根本上看,金融资本所代表的是投入在实体经济中的资金的运行情况,是实体经济的“经济基本面”在金融

14、市场上的反映。为此,“金融市场的人所看到的工业和世界市场的运动,恰好只是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倒置的反映,所以在他们看来结果就变成了原因”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虚拟资金的出现说明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一定的瓶颈,这些本来应该或者是可以投入在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已经出现一定意义上的过剩,不需要再投入在实体经济之中。二是资本追求自身最大化的特性说明,资金不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转战到虚体经济之中,说明这个领域的利润空间更多更大。如果是部分的资金如此,还不是真正问题,而当大部分资金作为一种投机意义上的资金的时候,经济体就会出现“空心化”。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深刻揭示出资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

15、过剩。第三,贫困人口的增加是资本过剩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本不能够作为资本而出现,是由于经济体系出现问题。宏观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从经济运行环节看,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也构成下一个生产过程的起点。如果生产分配不公导致“基尼系数”较大,就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生产链条的“短路”,进而制约生产过程。这样的过程所导致的结果使部分資本游离于生产之外,形成资本过剩现象。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空想社会主义家傅立叶曾经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关键的是在资本主义

16、社会中,资本的扩张和资本家致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社会一些群体的贫困,甚至是赤贫。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的发展中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说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因此,当生产的扩大程度在另一个前提下还远为不足的时候,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8。5 中国资本过剩问题的认识和防范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从理论层面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由于实现了全社会的有计划的社会化大生

17、产,经济危机已经被从根本上去除,从而也不会有真正的经济危机。但是,从实践层面看,在中国对于资本过剩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防范。第一,由于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也就具有经济危机发生的一定基础。市场经济所借用的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经济。“经济返场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在这种体制下,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分离,计划与市场的分离,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分离,为经济危机提供了可能。从所有制结构看,中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式。为此,在当前的私有制的格局中,这种生产上的盲目性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意义上的盲目性,最终也会产生生产的相对过剩和资本的相对过剩,从而也完全可以

18、产生经济危机。第二,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的国际背景下的。第三,中国分配格局的问题。有调查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利益分化,这是一种新的两极结构。近年来的一些关于收入水平的社会调查也证明,中国的高收入层在总收入中占有的比例过大,它不仅侵占了低收入层的份额,而且侵占了中等收入层的份额。如果将中国居民收入做成人口金字塔的话,那么,中国总的收入结构是中层比较小,但中下层比较大,这表明,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比较少,而中间偏下层人数众多,是一种典型的“哑铃型”的社会结构,无论从政治还是从经济角度看,这种经济社会结构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因此,只有加强

19、分配体制改革,优化财富的分配格局,实现中国从“哑铃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的转变,才能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构建真正的基础。【参考文献】【1】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张功.资本逻辑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5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