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748KB ,
资源ID:102636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263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历史新素养大一轮讲练练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达标15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历史新素养大一轮讲练练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达标15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达标(十五)一、选择题1(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D解析 历法的产生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原始历法的出现是因为农业的产生,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从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历法制定也取得较大的成果,选故D项,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故C项错误。2(2019柳州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

2、”“版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B解析 “版籍”“版图”主要是政府征收赋税的依据,便利了赋税的征收,故B项正确。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传统农业的再生产形式有落后性B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C我国重视农业的政策具有持续性D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提高生产率A解析 据材料可知,从战国至1949年,粮食亩产虽有增长,但这种增长却十分有限,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体现了传统农业生

3、产的落后性,故选A项。粮食产量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这只是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反映粮食亩产的变化,不能体现农业政策的持续性,C项错误;传统的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率有一定作用,D项错误。4(2019武汉部分中学起点考试)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A解析 据题干从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到东汉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说明民营煮盐业和冶铁业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盐铁政策的变化非农业方面的变化,与土地兼并无

4、关,排除B项;盐铁政策变化影响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与小农经济关系不大,排除C项;盐铁政策变化将煮盐业和冶铁的权利放到民间,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D项错误。5(2019贵阳模拟)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A解析 表格反映出中唐以后南方灌溉工程数量增加,迁移中唐时期安史之乱的发生,可知灌溉工程北方变少,南方增加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江南农业水平超过

5、北方,故B项错误;长江流域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在南宋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C项错误;唐代北方人口南迁与南北方水利灌溉工程数量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6(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下图是绘制于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该图主要的史学价值在于()A个体农业的形成 B耕作技术的进步C农民生活的艰难 D庄园经济的发展B解析 材料反映出农业生产中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此时耕作技术有较大进步,故选B项。7(2019德州期中)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

6、等。这说明当时()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高,故选D项。8(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分布地区贡绢州数该地区州数贡绢州占该地区州数比例贡绢州占全国贡绢州数比例华北地区496872.1%21%四川地区216233.9%9%江南地区249315.8%10%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D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解析 观察表格可

7、知,宋代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说明该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故选D项。9(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B解析 材料中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谈不上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该设计方案涉及农业生产的各

8、个部门,体现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故B项正确;该方案重在强调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没有涉及怎样进行精耕细作,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薄产十亩的土地经营方案,没有家庭手工业生产的设计,故D项错误。10(2019河北名校联盟质监)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科举制录取的比例不同,以平衡科举制录取,维护统治,故选C项。

9、11(2019滨州调研)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作权,而佃农相对有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繁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A解析 材料反映了永佃制下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属于同一人,大小租的形成说明土地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拥有经营权,而地主有土地所有权、转租者有佃权,故A项正确。12(2019河南名校联盟段考)时间顺治十八年(1661年)道光二十年(18

10、40年)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人口113.6万763.3万782.3万广西耕地面积53 939顷78 435顷89 620顷上表反映了广西地区()A人地矛盾趋向尖锐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人口土地同步增长D民众生活深受战争影响A解析 表格反映了广西地区人口激增,而耕地面积增加有限,说明了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13.(2019南京学情调研)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

11、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

12、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部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

13、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答案 (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部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代近300年间,经济变迁很大。从明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新的经济因素在萌生,传统的封建经济依然顽固。新旧更迭,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明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就是在这一历史条

14、件下向前发展的。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 示例明代中后期农业有很大进步,由宋代“苏湖熟,天下足”发展到“湖广熟,天下足”。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向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重视农田水利,从国外引进的番薯和玉米广泛种植,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规模上和品种上都有显著发展。植棉的推广,烟草、花生等新品种的引进。民间手工业中,家庭手工业占相当大的比重。“买不尽松江布”,苏州“半城皆居机户”。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地区最为典型。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如徽商、晋商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分布在江南和东南沿海某些地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